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0种暗示法引领孩子进步
内容
试读章节

偶尔让执拗的孩子体验“撞南墙"的滋味

“我凭什么不能拿这个东西?!我偏拿!”

“哼,喜欢的我就一定要得到,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相信不少孩子的这种“执拗”,让不少家人感到无比头痛。与孩子好言相劝,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得更加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对于孩子的执拗,绝大多数父母都显得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改变这个毛病。而事实上,倘若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那么长大后就可能养成自负的性格,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一味满足孩子,只能让他在执拗的路上越走越远;而采取棍棒式教育,更会令他“憎恨”父母。所以,父母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偶尔体验“撞南墙”的滋味,用事件引导、暗示他,这样才能使他的性格步入正轨。

小聪聪今年8岁,活泼可爱,可谓家人的心头肉。可是小聪聪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过于执拗。这一点,让爸爸妈妈颇为头疼。

有一天,爸爸带着小聪聪去公园。他看到碰碰车,就拉着爸爸喊:“爸爸,我要玩这个,我要玩那个。”

爸爸看到碰碰车门口写着“禁止十岁以下儿童玩耍”的字样,就说:“聪聪,这个你现在还不能玩,再过两年就可以了。”

这下子,小聪聪变得像一个刺猬一样,开始满地打滚:“我就要玩!我就要玩!凭什么我不能,我觉得我什么都是最厉害的!”无论爸爸怎么解释他都不听,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当着众人的面,爸爸只好压下自己的火气,扶起小聪聪说:“聪聪,你刚才说你什么都能做到。好吧,如果你能骑着自行车围广场绕一圈,我就同意你开碰碰车。”

“这有什么难的!”说完,小聪聪推起一辆自行车,学着爸爸的样子,用力一蹬准备跳上车子。谁知这个时候,小聪聪的臂力严重不足,车把一时控制不住,险些摔倒在地上,多亏了爸爸及时跑上前将他搀扶。

靠在爸爸的怀里,小聪聪的脸红成了一片。接着,他小声地说:“爸爸,原来我真的不是超人……”

这件事以后,每当小聪聪再出现耍性子的情况时,爸爸就会让他“碰碰钉子”。时间一长,小聪聪也渐渐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执拗的行为越来越少。

让孩子去尝试无法实现的事情,从而让他改变执拗,这就是小聪聪爸爸成功的原因。小聪聪通过骑自行车,得到了这样的暗示:原来自己不是什么都能做得尽善尽美的,那么我的执拗,岂不是毫无道理了吗?

为什么让孩子“碰南墙”,反而能纠正他的执拗?这是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自然而然地会与家人产生一种抗争意识,尤其对于父母的劝说,更容易以执拗的方式进行对抗,表现自己无所不能。所以,父母不妨少说两句,让孩子尝试一些难度较大、无法实现的事情,他反而会明白父母的意图。

因此,如果孩子总是无比执拗,那么让他尝试“碰南墙”的滋味未尝不可。这种方法的优点不仅限于能够让他心服口服,逐渐改变执拗,同时还可以使他接触更多事物,对他开拓眼界和提高动手能力很有好处。

一位凭借着这种方法使孩子摆脱执拗的父母说:“让孩子偶尔‘碰南墙’,这种方法确实能够让孩子逐渐改变执拗!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实践,具有最直接的体会!其次,我们父母也应该用平和的态度与他交流,让他明白,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应当是怎样的。要知道,我们的行为也是一种暗示!”

当然,让孩子“碰南墙”并非不讲原则,选择的事情以不伤害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为基准。倘若孩子在“碰南墙”的过程中真的遍体鳞伤,那么就得不偿失了!

巧妙利用故事,让孩子与小王瑕疵“绝缘"

粗心大意、上完厕所不洗手、见到长辈不打招呼……父母一说起孩子身上的小瑕疵,便能罗列出一箩筐。但是,无论父母如何耐心地劝说孩子,他们还是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时间一长,他们甚至还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

一位父母就请教过教育专家:“孩子整体还是不错的,但是总有一些让人头疼的小毛病,比如,水龙头忘记关,出门不带钥匙,总之都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无论我怎么提醒,他也没啥改变。你说这该怎么办啊?”

专家说道:“其实,想让孩子改变一些小毛病,关键还是要通过他的兴趣点人手,让他自我明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家人劝说属于孩子被动的接受建议,自然记得不牢固。但是,如果能够通过他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引导暗示,效果却有可能大不相同。”

小虎年龄不大,身上的小瑕疵却非常多,并且无论妈妈如何规劝,他也迟迟不愿做出行动。这天,妈妈听从朋友的建议,写了个故事念给小虎听。

有一天,小老虎准备出门吃饭。刚走出家门,它就摔了个踉跄,头上还磕了个大包。它回头咆哮道:“是谁暗算我!”可是身后却没有一个人,它这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鞋带没系好。

“哎,这可真倒霉。”小老虎系好鞋带,捂着头去饭馆。刚坐下,豹子厨师就问:“小老虎,你这是怎么了?”

“我刚才摔了一跤……”小老虎支支吾吾地说道。这时它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围在一起,冲着自己笑。“哼,它们一定是在嘲笑我!嘲笑我头上的包和一身灰!”

没一会儿,小老虎的饭菜端上来了。豹子厨师说:“小老虎,你这一身脏怎么不去洗洗?这样吃饭多不卫生啊?”可是小老虎还是有些生气,根本不听别人的话,只顾自己埋头吃。

吃完饭,小老虎刚刚走出门,谁知道立刻捂着肚子大喊:“我肚子疼!”

其他小动物见状,赶紧把它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抢救后,它虚弱地问:“医生,我这是怎么回事啊?”

“都怪你饭前不洗手,吃了一肚子脏东西!”说完,护士们都笑了起来。小老虎后悔极了,可是眼泪却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

故事讲完了,妈妈却不知道是否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晚饭前,妈妈刚想叫小虎吃饭,小虎冲了过来,张开一双干净的手,自豪地喊道:“妈妈,你看我的手多干净!我可不想像小老虎那样进医院!”

妈妈没想到,一则小故事居然让孩子的行为有所改变。从那以后,只要她发现小虎有不好的习惯,就会针对此事编成故事。时间一长,小虎的各种小瑕疵逐渐就消失了。

不用讲述一大堆道理,妈妈的小故事便帮助小虎改掉了毛病。因为这个故事,引导他体会出了这样的暗示:不系好鞋带,走路就有可能摔个大跟头;吃饭前不洗手,就有可能吃到病菌,让自己生病。

孩子之所以能够通过故事与小瑕疵“绝缘”,是因为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并且喜欢幻想自己也是故事里的主人公。看到正面的主人公,他们就想自己也是那样;而当反面人物出现时,他们也一定会联想到自己,希望自己与反面人物截然不同。

孩子愿意根据故事改变自己的行为,就是因为故事里有自己的“榜样”,而没有父母教条式的训斥。我们都知道,“榜样”对人们,尤其是对孩子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所以,让故事里的“榜样”引导孩子、暗示孩子,这比父母的劝说要有用得多。就像当年《灌篮高手》风靡之时,所有的孩子都愿意穿上运动服,在篮球场上蹦蹦跳跳,再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一样的道理,前者是妈妈的“烦人”哕唆灌输,后者是奇思妙想的故事暗示,孩子愿意选择哪个,自然一目了然。

当然,针对孩子的小故事,父母一定要保证它的生动活泼,切不可枯燥乏味。否则,孩子不仅不能利用故事改掉自己的小毛病,反而还会同家人产生隔阂。

假如你的孩子也有小毛病,那么赶紧拿起笔,为他们编制一个美好的童话王国吧!

P4-8

目录

第一章 引导性暗示:避免多走弯路

 孩子想不开,幽默笑话转移焦点

 偶尔让执拗的孩子体验“撞南墙”的滋味

 巧妙利用故事,让孩子与小瑕疵“绝缘”

 和孩子一起看武侠片,柔弱的性格会逐渐变得坚强

 让其常给别的孩子打分,可以擦掉蒙在心灵上的嫉妒灰尘

 常问“明天上什么课”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会逐渐改掉

 对害怕打针吃药的孩子讲“故事”,暗示他“打针不可怕”

 引导孩子用非整数的时间,自己拟订功课表

 让孩子也感受一下“忽悠”,他撒谎的习惯就会逐步扭转

第二章 比对性暗示:参照强化优势

 让孩子说说其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主动矫正自己的缺点

 让孩子向讨厌的科目挑战,可以把喜欢的科目留到最后再做

 让孩子看到别人与自己的落差,使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于孩子不当的要求,不妨附带提及比他要求还高的条件

 刻意“贬低”爸爸,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对孩子提出的“朋友都有”的理论,以“也有人没有”对应

 带着孩子去“下乡”,让孩子感受幸福的不易

 刻意“败”给孩子,让孩子在成功中渐渐摆脱自卑的困扰

 让孩子多看看“身残志坚”的人,唤醒其体内积极因子

第三章 奖励性暗示:诱惑蓄积能量

 “这学期成绩不错,假期带你去旅游”会让孩子更加努力

 对孩子说:“考完试我们一起去滑冰吧!”可改变孩子的情绪

 让压岁钱与孩子的表现挂钩,会让孩子更自律

 及时鼓励孩子,孩子的做事积极性即会与日俱增

 巧妙利用“奖励”,使懒惰的孩子勤快起来

 对偏科严重的孩子说:“你把英语突击上去,放假时好好庆贺一下!”

 给孩子一个肯定的微笑,将是给他们最大的“奖励”

 带着孩子上球场,送给他强大的精神奖励

第四章 激将法暗示:挑战创造卓越

 孩子发牢骚不想做功课,就故意说:“唉,你也就这样了!”

 孩子退缩时告诉他:“邻居比你差的小孩怎么做到了?”

 孩子考了第二名就沾沾自喜,对他说:“有本事拿了第一再来炫耀”

 对爱打架的孩子说:“你打架也不是第一次了!还会有第五次,第六次!”

 对懒散的孩子说:“你不是崇拜×××吗?有本事像人家一样,否则别说喜欢!”

 孩子总爱“惯性”放弃,对其不理不睬使其逐渐爆发斗志

 对孩子说:“别人得到是因为通过劳动,可你呢?”,激发他爱上劳动

 以“撤销职务”为威胁,激励孩子做到尽善尽美

 孩子总爱推三阻四,不妨说句“妈妈真替你的未来担心”来刺激他

第五章 选择性暗示:灵活放宽思路

 对于不能专心做功课的孩子,让他抽签选择先做哪一科

 由父母提出条件让孩子选择,鼓励其参与意识

 对孩子的抱怨,不要全面否定,先选择部分肯定一下

 为孩子提出“假设选择”,让孩子明确目标

 孩子屡战屡败,可以对他说:“甲不行,还可选择乙和丙!”

 分析孩子自身优劣,帮其选择文科或理科

 对于偏食的孩子,可让他在“走投无路”中选择那些从未吃过的佳肴

 在孩子为选择甲或乙困惑时,可针对其想选后者的心理加以询问,并帮助其作出抉择

 对懒惰的孩子说:“你愿意为家人奋斗,还是愿意为自己奋斗?”

第六章 宽容性暗示:涵养装下世界

 孩子自责时,要帮其卸掉“包袱”

 即使“真理在手”,也要让孩子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

 以身作则,让孩子逐渐学会宽容他人的批评

 对犯错的孩子“私了”,不让其他家庭成员知道

 孩子身上有缺点,不妨幽默地说:“爸爸不怪你,都怪我遗传不好!”

 孩子表现差,父母不妨宽容他的“不成熟”

 孩子“人来疯”,可暗示其“活泼可以,但不可胡来”

 让孩子换位思考,宽容对方的失误

 宽容调皮的孩子,让其行为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七章 注意力暗示:精神成就目标

 让“小闹钟”做时间郎,裁决功课时间

 对于面对考试手忙脚乱的孩子,不妨积极地劝他猜题

 孩子顾虑太多的时候,不妨先让其做所担心的事

 让“粗枝大叶”的孩子列举“马虎”事件

 大声朗读,让孩子的注意力重新回归功课

 按时做家务,让孩子的注意力形成“生物钟”

 让孩子学会“功课好处幻想法”,孩子就会逐渐提高学习的注意力

 给孩子的注意力极限加码,暗示他可以做得更好

 与孩子比赛,让他不断提高功课注意力

第八章 情境暗示:空间也会说话

 在孩子的房间贴上他喜欢的明星照,可提升其向上心

 给孩子太好的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其斗志

 孩子郁闷时,适当“开后门”,换个环境放松心情

 孩子感到迷惑时,让其走进大自然感受力量

 带着孩子去参观影展,让孩子体会久违的“善良”

 置身宣传展览会,让孩子明白“烟酒”的危害

 当孩子开始感到厌烦时,改变做功课的桌子和地点

第九章 行为暗示:无声的教科书

 和孩子发生对立时,可用信函传达想法及心情

 对孩子就好像对待优等生,孩子就会逐渐成为优等生

 一个温暖的拥抱,就能帮助孩子从挫折中重新站起

 想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妨先端正自己的行为

 对孩子赞美时,必须由衷地表现出和他一样高兴的心情

 孩子演讲出错,父母不妨打出“你最棒”的手势

 刻意在孩子面前劳动,让他逐渐学会自觉动手

 对于委屈的孩子,父母不妨主动认错

 孩子卧室凌乱,不妨在他的墙上贴张“废品收购站”的字条

 替闯祸的孩子赔礼道歉,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加强

 主动与孩子谈天说地,这样才能让他摆脱“电视综合征”

第十章 成功性暗示:希望铸造梦想

 用幸运事迹告诉孩子“你走运了”,孩子会增加自信

 当孩子丧失自信时,可提提他的风光往事

 偶尔让孩子尝试容易的事情,使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肯定“过程”的成功,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提高

 孩子畏首畏尾,可以轻松的口吻对他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你一定可以做到!”

 面对屡战屡败的孩子,可以对他说:“成功就在前面等你呢!”

 与孩子一起踏上“崎岖之路”,让孩子感受成功就在前方

 孩子考前压力较大,可以对他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咱们出去散散心吧!”

序言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开始背起书包,走进广阔的校园生活之中。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事情的分析、认识能力也逐渐增强,因此,过去一直“高高在上”的父母会突然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特点:逆反心理日益高涨。

也许作为父母的您,正在经历着这样的事情:对孩子进行管教时,孩子一反常态,再没有小时候乖巧听话了。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势必会感到无比头痛,于是不得不放弃传统的说教,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教育方法。在这其中,暗示法开始渐渐流行,并受到了广大父母的一致欢迎。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迈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生活中父母倘若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暗示,那么在他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意志品质养成方面,就会表现出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绝大多数教育专家都有这样的论断:“积极的暗示起到的效用往往比说理教育要好,它既能融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含蓄且委婉,又有利于孩子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了解了暗示法的妙处,有些父母又提出了疑问:自己究竟该如何做,才能被称做是积极的暗示?言语、动作甚至奖励或宽容等,这些是否都具有暗示的效果?对于那些顽劣、调皮、懒惰的孩子,如何巧妙运用暗示法,才能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正是因为父母对暗示法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才不能把它灵活运用在生活中,这本《10种暗示法引领孩子进步》正是迎合了父母的需要,并选取了10种最具代表性的暗示方法,让您轻松学会暗示法的“攻略秘籍”,不再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通过本书的学习,父母即可掌握不同暗示法的操作方法,用绝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方式暗示他自我觉醒,达到“润物细无声,一试准管用”的目的。

纵观目前图书市场,关于暗示法的书籍寥寥无几,仅有的几本也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使得家长难于将暗示法直接运用于生活之中。《10种暗示法引领孩子进步》的出现,可谓一举突破了此类书籍的瓶颈。本书摒弃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条,通过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借助身边的具体场景,把暗示法直接融人家庭教育中,因此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借鉴性,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精品读物。

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那么作为父母的您,不妨翻开本书,掌握各种暗示法的使用技巧吧!相信您读后,定会有不小的收获,从而成就自己“教育专家”的梦想!

内容推荐

德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迈说过:“用暗示的方式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生活中父母倘若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暗示,那么在他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以及意志品质养成方面,就会表现出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书选取了10种最具代表性的暗示方法,让您轻松学会暗示法的“攻略秘籍”,不再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通过对本书的学习,父母即可掌握不同暗示法的操作手法,用绝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方式暗示他自我觉醒,达到“润物细无声,一试准管用”的目的。

编辑推荐

当孩子出现了自卑、嫉妒的心理,有了说谎的陋习,学习态度散漫……无论如何劝说和批评都无济于事,那么是换种教育方式的时候了!本书选取了10种最具代表性的暗示方法,让您轻松学会暗示法的“攻略秘籍”,不再对教育孩子感到困惑。通过本书的学习,父母即可掌握不同暗示法的操作方法,用绝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方式暗示他自我觉醒,达到“润物细无声,一试准管用”的目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0种暗示法引领孩子进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琼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9353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1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