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道狂之诗(卷7夜战庐陵)
内容
试读章节

鄂儿罕那双无生命般的眼睛,刹那间透出杀意,双手握住两腰的剑柄。

韩思道悚然弹起身子戒备。带点心虚地说:“还有气力的话,不如先想想怎样向术王请罪吧!”

韩思道握住剑柄的手心正在冒汗——他深知鄂儿罕远比自己强。

一听到对方这句话,想到在县城折损了五十个术王弟子之多,鄂儿罕带有西域血统的深刻脸孔一震,杀性顿被恐惧压了下来。他眼睛恢复没有生气的模样,双手放开剑柄。

“别以为我是。正护旗’,你这当副的就可以把事情都推到我头上来。”鄂儿罕说着迈开脚步,继续登上山路石阶。“别忘了,那‘云磷杀’,是你亲手撒的。”

两人深入山峡。林间的空气好像越来越沉重。路旁树干上,到处有用钉子吊挂的小物,有的是刻着符文的竹牌,有的是写着咒语的布条,也有人形或鸟兽状的粗糙木雕。似乎都是施法下咒用的物件,四周气氛更显得诡异。

终于到达一座山门,门顶上本来刻着的。清莲禅寺”四个大字早就被人挖掉,两条门柱上的木刻对联也被刀斧削去,改挂上一对写满弯曲符文、已因雨打而褪色的赤红幡旗。

过了山门后,“清莲寺”已然在望。两层高的殿宇半隐在山峡深处,乍看竟有点像山寨要塞。寺后三面都是峭壁,前方横着一条溪流。只有一条木桥可渡。

本应给人以安详与庄严感觉的佛寺,不知何故却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氛。

过了那“因果桥”之后,是寺门前一片空地,此刻甚为冷清。

空地旁边搁着一物,骤看还错以为是地藏菩萨石像,细看才知竟是一具僧人尸身,成打坐圆寂之姿,身上皮肉和袈裟已因山雾湿气而腐烂,露出灰色的骨头来,虫儿在空洞的眼眶间钻进钻出。

——正是。清莲寺”原来的住持师父觉恩和尚。

“清莲寺”正门顶上牌匾已经不知丢到哪儿去。只见寺门、柱子和墙壁全部密密麻麻绘满了咒文和贴满纸符,所用的都是鲜艳如血的红漆。那咒语的笔触急激潦草。漆迹散乱,似乎书写之人,正处于某种狂喜或失常状态之中。

如海的血红咒文,彷佛把整座佛寺都淹没、吞噬了。

鄂儿罕和韩思道在寺门前停下来,互相看了一眼。韩思道伸手凝在半空,犹疑着要不要推门。鄂儿罕不安地抓着黄须,神色沉重。无法压抑的恐惧。

他们害怕,当然不是因为这一切阴森可怖的景貌。

而是在失去如此多人马之后。要进去面对寺里那个人。

——一个你每次看见他,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呼吸多少口气的人。

山洞的深处难分昼夜,但两边石壁上却插满了十来个火把,将洞内照得犹如恒常白昼。

火焰再加上凝重不动的空气,令洞里异常闷热。一个男人赤着身子,正在埋头苦干。

要不是头发和胡须都已花白,他定然让人错觉是个年轻人,那裸露的胸背肌肉结实得犹如钢条。肌理深刻分明。老人左右两边身子,粗细颇不对称。身体有些部分异常发达。这身肌肉形态。显然是因为长期傲某种单调的体力劳动而产生。

在老人跟前的地上,整齐地排列了一行三十多件石头,各有不同颜色和纹理,都不是这山洞自有之物。

——要是行家摸到这些石头,更可分辨得出每块的石质。不论粗细软硬皆有分别。老人手里正拿着其中一块石头,沾了沾木桶里的水,压到一柄单刀的刃面上。以极精确的角度。一下一下地运劲磨着。

每磨一阵子,老人就将刀抽起来。刃尖对准石壁的火光,闭着一只眼睛细细检视,一会儿后又再继续磨刀。

老人极其专注,一直都保持着半跪地上的姿势。完全忘记了腿酸。只见他两腿脚腕处都被铁镣锁着,锁链连到了山洞石壁。P8-10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些名字就是保证,例如……乔靖夫。

小说之王九把刀

我发觉乔靖夫改变了。他的习作手法归于平淡,修饰用词简单,但细节仍描写得非常出色,尤其在打斗方面精彩得足以媲美、甚至超越前人。

武侠剧擘倪匡

后记

一个“侠”字,在中国由来已久。

“武”与“侠”本就分不开,几千年前韩非子为。侠”定性,写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武力本身是晟直接的力量。朝廷和统治者拥有唯一合法武力。相对来说古代侠客的定义,就是私下以武力行事者。

法家韩非此语,对法度以外的侠者深痛恶绝。《汉书》虽也欣赏侠者。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但同时指控他们私下了事。窃夺了国家的生杀大权,“罪已不容于诛矣”。可见在制度森严的古代社会,属于草根又不顺服法制的。侠”,多为读书人所不齿。

当谈到中国武侠时,常有人以之跟欧洲骑士精神或日本武士道相提并论。它们固然有相近之处:都拥有武力,并存在一套严格的行事标准(所谓“warrior’s code”)。但根本性分别正是在于其政治身份:欧洲骑士和日本武士都是统治阶层,属于制度以内甚至本身就是制度:中国的侠者最大特征则是身处制度外,并往往在制度不足或不公时,发挥出一种制衡的力量。

司马迁是一位豪迈的史家与文学家,他应是古代对布衣侠客正式予以赞扬的第一人。《游侠列传》虽然提及侠者不合于正轨,但同时也为他们的侠行辩解,认为世事往往有缓急,侠者确实起着维持社会正义的作用。司马迁更借豪侠,讽刺世上成王败寇式的虚假“仁义”。

《游侠列传》里的名句:“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也成了后世千百年来,民间对“侠”的评价标准。

古代真实的“侠”,其实并非现在我们武侠小说里看得多的那种独来独往、潇然一剑的侠客,而多是家里有点钱财,养一堆三教九流食客结成江湖势力,私下对地方事务作仲裁或干预的豪杰人物。跟帮会的分界颇有些模糊。日本黑社会到今天还常以“任侠”自居,可谓中国文化的余绪。

今日武侠小说和电影里为大众熟悉的“侠客”形象,实是经过历代虚构文艺(包括说书、戏曲和小说)的演变才慢慢成形。到近代更是受到外国作品的影响。武侠作品虽然虚构,但它受欢迎之广之久,却真实地反映了群众对正义力量的单纯盼望。

一个时代假如需要英雄侠客,从法度之外拨乱反正,固然并非好事;但如果在需要英雄的时代里没有英雄。则更为可悲。维持社会运作需要冷静;但改变一个社会的,永远是热血之人。

乔靖夫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六日

目录

前文提要

第一章 波龙术王

第二章 阳明先生

第三章 夜袭

第四章 女武者

第五章 夜战八方

第六章 青城剑道

第七章 血斗

第八章 济世

后记

内容推荐

《武道狂之诗(卷7夜战庐陵)》内容介绍:武当派波龙术王一众妖匪,疯狂肆虐庐陵一地,百姓如卧刀俎之下。五武者与当代大儒王守仁相交,文武双方结盟,誓与庐陵共生死,同抗奸邪!荆裂孤身独闯青原山,探查术王本阵“清莲寺”,历程凶险;敌方同时夜袭县城,虎玲兰竟遇上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女武者,黑暗街头展开浴血刀战!燕横夜战邪恶强敌,生死置于道外之际,迎来了剑道上重大的突破契机……

《武道狂之诗(卷7夜战庐陵)》的作者是乔靖夫。

编辑推荐

武当派波龙术王一众妖匪,疯狂肆虐庐陵一地,百姓如卧刀俎之下。五武者与当代大儒王守仁相交,文武双方结盟,誓与庐陵共生死,同抗奸邪!荆裂孤身独闯青原山,探查术王本阵“清莲寺”,历程凶险;敌方同时夜袭县城,虎玲兰竟遇上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女武者,黑暗街头展开浴血刀战……《武道狂之诗(卷7夜战庐陵)》(作者乔靖夫)长篇连载武侠战斗系小说第七卷——热血之正邪交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道狂之诗(卷7夜战庐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乔靖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62706
开本 32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8
丛书名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香港天窗文化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9: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