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皮影/中国红
内容
试读章节

中国的皮影戏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起源有种种说法。据晋代(265—420)史学家、小说家干宝(?一336)在《搜神记》中的记载推测,影戏大约(皮影戏)出于汉武帝(前156一前87)时。汉武帝深爱的李夫人早逝,他命人做法招魂。方士将李夫人的剪影放在烛火映照的帷帐前,汉武帝便仿佛看到了李夫人的身影。汉武帝从帷帐上看到的李夫人的影像,虽是方士所为,但对皮影戏的形成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关于汉武帝思念爱姬的事,《史记》等古籍中亦有所记述,这便是影戏起源于汉代(前206—公元220)的依据。

现代京剧作家、理论家齐如山在《故都百戏图考》中认为影戏发源于唐代(618—907)的西安。他说:“按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亦在意中。且西安现时仍有此戏,汉中一带尤为风行。其所用皮人较北京之大者尚长三寸余,油绘皆精,舞动之技术亦较北京巧妙。流传之影戏亦颇高雅……是所证影戏之发源于此也。”西安为中国汉唐故都,文化艺术十分繁荣,说皮影戏在此发端不无道理。

但也有学者认为皮影戏始于宋代,因为宋人笔记中,记载皮影戏的内容颇多,可见当时皮影戏已相当普遍。皮影戏究竟源于何时,由于缺少文献及实物佐证,尚无定论。但最晚不过宋代,皮影戏已在中国城市中普及,影人雕刻也已从素纸雕刻发展成刻皮设色。元明时期(1279一1644)及以后,影戏盛行不衰。明代的瞿佑曾写诗描述影戏在剧场的演出状况:“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

影戏在中国一直很盛行,而且随着历代人口的迁徙、战争、文化交流及宗教活动而流布于全国,并逐渐在各地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许多流派。

P2-5

目录

中国皮影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History and Cultu ral Meanings of

Chinese Shadow Play

皮影的历史

History of Chinese Shadow Play

皮影的文化内涵

Cultu ral Meanings of Chinese Shadow Play.

皮影的造型、雕刻与表演艺术

FOrms and Ca rving of Shadow Silhouettes

and Performance Art of Shadow Play

皮影的造型

FOrms of Shadow Silhouettes

皮影的雕刻

Carving of Shadow Silhouettes

皮影的表演

Performance Art of Shadow Play

皮影的地方特色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hadow Play

陕西皮影

Shaanxi Shadow Play

山西皮影

Shanxi Shadow Play

甘肃皮影

Gansu Shadow Play

青海皮影

Qinghai Shadow Play

唐山皮影

Tangshan Shadow Play

河南皮影

Henan Shadow Play

四川皮影

Sichuan Shadow Play

湖北皮影

Hubei Shadow Play

东北皮影

Shadow Play in th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北京皮影

Beijing Shadow Play

序言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由人操纵,在灯光照射的幕布后进行表演的戏剧。表演皮影戏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与中国戏曲、宗教、民俗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皮影人物造型都是艺人手工制作的,不但十分精美,而且惟妙惟肖,是欣赏价值很高的艺术品。

本书探究了中国皮影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体介绍了皮影造型、皮影制作工艺、皮影戏表演艺术,以及其不同的地域特色,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中国皮影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精髓。

内容推荐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的幕布后进行表演的戏剧。《皮影》由童芸编著,《皮影》探究了中国皮影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体介绍了皮影造型、皮影制作工艺、皮影戏表演艺术,以及其不同的地域特色,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中国皮影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精髓。

编辑推荐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由人操纵,在灯光照射的幕布后进行表演的戏剧。表演皮影戏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与中国戏曲、宗教、民俗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皮影人物造型都是艺人手工制作的,不但十分精美,而且惟妙惟肖,是欣赏价值很高的艺术品。

《皮影》由童芸编著,本书探究了中国皮影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具体介绍了皮影造型、皮影制作工艺、皮影戏表演艺术,以及其不同的地域特色,使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中国皮影的艺术魅力与艺术精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皮影/中国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童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34161
开本 16开
页数 1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5: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