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他们曾这样相爱)/浪漫古典行
内容
编辑推荐

浪漫古典行·素心系列——张诗群的《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他们曾这样相爱》选取了民国风华绝代的人物为主要对象。此为名媛卷,写了沈从义与张兆和、徐志摩与陆小曼等五对民国伉俪。无论时空如何改变,爱情是永恒的诵题,感情的世界,没有是非。婚姻的鞋子,冷暖自知。在风华绝代的民罔,那监谱写了一曲曲爱情篇章的才子与任人们,他们曾经那样相爱过。在岁月的长河中,给无数后来人以仰慕与唏嘘。

内容推荐

对于情感,作者张诗群喜欢细腻一点的写法,像一把密齿梳子,细细地从思绪的发问滑过,才能体会到幸福和悲伤的起伏。粗枝大叶的概要描述,也许更适合资料性的浏览和了解。每一本书都有特定的读者群,就像每一种讲述方式都有不同的倾听对象,若作者的讲述能激起更多人心间的一缕潺潺细流,我愿足矣。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他们曾这样相爱》之所以选定沈从文与张兆和、潘玉良与潘赞化、石评梅与高君宇、萧红与萧军、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五组人物,是因为他们大多有书信留存,可以更清晰地体会彼时他们的心理历程;其次,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历史烟云中堪称传奇;再次,他们的相识相恋无论美好还是惆怅,都曾经久久地打动过我,她想也一定会打动善良的读者。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他们曾这样相爱》这本书的每一组人物情感,她都尽量按传记的过程去梳理,按他们一生的脉络去写完。作者希望五组人物便是五组传记,在容量上有更高的性价比。

目录

多少素笺寄深情

 —— 沈从文与张兆和

 不知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

 美丽总是愁人的

 爱君笔底有烟霞

万种风情无地着

——徐志摩的情爱纠葛

 张幼仪:杳然残梦也深情

 林徽因:天空飘过一片云

 陆小曼:写到湖山总寂寥

知君用心如明月

——潘玉良与潘赞化

 风尘劫,风尘缘

 君心相待似月明

 为了爱,成全爱

无穷红艳烟尘里

——石评梅与高君宇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

 她只要冰雪友情

 情归陶然亭

情到深处入苍凉

——萧红与萧军

 遇见你,口疋宿命的传奇

 爱与苦难一样深

 这狂妄的人间迷惘了我

后记

试读章节

也许,这便是前世注定。人世间相遇,忽然间一见钟情,或者忽然间爱上一个人,是因为从对方眼眸中,蓦然发现了似曾相识的气息。

不知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

被冷落的情书

是谁说过,当爱情来临,往往我们不懂爱情。

一朵花悄然开了,美得心惊。她自己尚不知觉,却灼痛了爱她的那颗心。刻骨铭心地爱一个人,心是会痛的,尽管,他愿意这样不计后果地为她燃烧,愿作那劫后灰烬。

我无数次想,被他这样用心爱着的那个女子,是何其幸福。

1930年2月的某一天,对名门闺秀张兆和来说,是她一生情缘美丽的起点。这天以后,她成了爱情传奇中风华绝代的女子。

在这个寻常冬日,一封信,辗转抵达她的手中。她展信来读,开头第一句便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信的落款人是沈从文。

我无法揣度半个多世纪以前那个妙龄女子的心思。以我现在的感常去想,若换了别一个姑娘,那一刻,一定会有一个盛大的春天,铺满了她整个身心,在她心底捂不住地要发芽。

可这个姑娘偏偏是张兆和。这个脸庞微黑、清丽俊秀的女子,彼时是上海吴淞中国公学的学生,一个习惯了在无数追慕者的热烈眼神中淡然自处的美丽姑娘——世家门第合肥张家的三小姐。

她读着那封浸满爱意轻愁的信,没有怀春女子的惊喜,眉端轻锁的,是不知所措的苦恼。这个追求者不同以往那些青涩的学子,他是中国公学主讲现代文学选修课的年轻讲师,张兆和不止一次去听过他的课。

而在此之前,沈从文三个字,已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

彼时,正逢沈从文最好的年华,他在最好的年华中饱经历练。人世的张皇局促、生命的无常悲喜,他在生养他的湘西,在童年少年的成长岁月中,已尽数品尝。这些浸满生命血泪的体验,像一块黑色土壤中的养分,洇进他的血脉,滋养着他敏锐的心灵,使他的创作丰富灵动,也使他整个人,有了深度和内容。

这样的年轻男人无疑是有魅力的。青布长衫,英俊儒雅,鼻梁上架一副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深邃朦胧,有沧桑的阅历,也有正正好的风华年岁,当他在校园里穿行,就像他笔下的作品曾打动了无数读者那样,也不难打动女孩的心。

在当时,沈从文的外形算得上儒雅出众,因为早在几年前,丁玲就曾听胡也频说沈从文“长得好看”,一起专程去北京沈从文的“窄而霉小斋”看望过他。

然而这一切对兆和小姐来说,都不足以令她怦然心动。她并非不懂这个男子的好,只是她情感的成长稍许有些迟慢。

她是那枝伸出篱外的带露花蕾,春风爱了她,忍不住来轻吻,蝴蝶也恋了她,止不住为她蹁跹,她却只顾酣甜地,沉沉睡在梦里。关于爱情的萌动风情,她的情窦尚未开启。

因而,像对待此前任何一封求爱信一样,对年轻老师的示爱,张兆和选择了沉默不应。

沈从文的第一次爱情告白,虽如初阳,如暖风,却无法照彻他爱着的这个女子,无法拂开她的心扉。

这个冬天,依然萧寂寒冷。窗外的老墙下,衰草枯黄,藤萝悬壁,沈从文耐着性子和它们一起,等待春的讯息。

佳人的回音迟迟不来。万般痛苦的沈从文又接二连三给张兆和写了多封情书,均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他离她这样近,在中国公学,他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这个面庞黑黑、俏丽沉静的女学生。在他眼底,她纯净如一枝水莲,干种芳菲在她面前,都作了背景和陪衬。见了她,他似乎看见故乡的沱江和清澈的沅水,以及他动荡不宁却无比亲切的青春少年。

他为她着了魔般,一想到她,他的心便又温柔又疼痛,仿佛整颗心都被她生生地掠夺卷走。这个喝湘西水长大、经历过漂泊磨难、又奇迹般崛起于中国文坛的年轻人,为一个女学生,陷入了炼狱般的单相思。

多年后,回首这段不尽如人意的初逢,会有微笑在心底绽开:原来,这一切,皆是一种成全。

命中注定,他们的情缘,要以这样的方式开始。

佛说,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方换得今生一次擦肩。那么佛有没有说过,要多少次的人海擦肩,才能换得今生的相遇结缘?他和她相遇,必是那前世注定,无论曲曲弯弯错过多少风景,最终都会相逢在同一座桥上,默默对视。

所谓缘,是千丝万缕织就的那张网上,必然要连缀的结;是繁复迷宫中,必定会相逢的曲径。这样那样的安排,坦途也好,迷障也罢,都是通往终点的必经之路。

沈从文日思夜想的,是能够被张兆和接纳;但同时这个女子对他的缄默疏远,和骨子里的淡定孤傲,对他义是致命的吸引。他痛苦着她的冷漠,却又为这冷漠而着迷。

能被他看上的女子,必然是生在崖壁上的仙草,脱俗孤清难以企及,他才会愈发珍惜。

……

P3-5

后记

将一本书翻到头,也算是从他们的世界里走了一遭。

历史是温情的母亲,也是无情的洪流,诞下无数故事的同时,也席卷了多少曾经。因此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总是令人惆怅。越绚烂美好的盛放,凋谢时也越是凄艳,青春如是,流年如是,情感亦如是。

和二三闺密聚会,话题拉拉杂杂,不着边际兜来转去,似乎总也离不了情感二字。闺密一禾常拿一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来总结,爱说的还有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前一句是张爱玲的,后一句是杨绛的,都是近年极火的民国女才子,说的话都是情感的流泻。

一直以来,关于民国名人的情感故事被一写再写,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胡兰成,甚至徐悲鸿、蒋碧薇……读得多了,听得也多了,似乎每一段故事的起因和结局都已知晓,再无新意。

因而,当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张远林老师拟定了这个选题向我约稿时,我第一反应便是,还有人要读吗?她却从专业角度分析,读本多,说明读者有需求,况且你有你的视角,每一个人的讲述方式都是不同的。

的确,对于情感,我还是喜欢细腻一点的写法,像一把密齿梳子,细细地从思绪的发问滑过,才能体会到幸福和悲伤的起伏。粗枝大叶的概要描述,也许更适合资料性的浏览和了解。每一本书都有特定的读者群,就像每一种讲述方式都有不同的倾听对象,若我的讲述能激起更多人心间的一缕潺潺细流,我愿足矣。

之所以选定沈从文与张兆和、潘玉良与潘赞化、石评梅与高君宇、萧红与萧军、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五组人物,是因为他们大多有书信留存,可以更清晰地体会彼时他们的心理历程;其次,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历史烟云中堪称传奇;再次,他们的相识相恋无论美好还是惆怅,都曾经久久地打动过我,我想也一定会打动善良的读者。

这本书的每一组人物情感,我都尽量按传记的过程去梳理,按他们一生的脉络去写完。我希望五组人物便是五组传记,在容量上有更高的性价比。当然在某些细节方面,在原本便存争议或尚未明确的时间地点等处,如有疏漏失误,请朋友们谅解。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如今灯下翻寻,斯人已逝书简寂,却仍有人,为他们的生死恋情唏嘘牵萦。记得彼时的他们,也记得今日的我们。

是为后记。

张诗群

二O一二年岁束

书评(媒体评论)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

这两日我的头脑总是昏沉沉的,开着眼闭着眼却只见大前晚模糊的月色,照着我们不愿意的车辆,迟迟的向荒野里退缩。离别!怎么的能叫人相信?我想着了就要发疯。这么多的丝,谁能割得断?

——徐志摩致林徽因

我多次循汝旧址去函问候,只见南雁北飞,不见北雁南回。翘首云天,望风怀想,屈指十有六载矣。原以为今生相见,只寄梦中,今日得见来函,长丝重又接系,相见会当有期。玉良,我能作此设想否?

——潘赞化致潘玉良

我常觉你在我身后的书时林早,骑着马轻轻地走过去。常觉你停启在我的窗前,徘徊着等我的影消灯熄。常觉你随着我唤你的声音悄悄走近了我,又含泪退到了墙角。常觉你站在我低垂的雪帐外,哀哀地对月光而叹息!

——(石评梅致高君字)

一嘴泥,一嘴草,我和我的爱人终于也筑成了一个家!无论这个家足建筑在什么人的梁檐下,它的寿命能够足享儿时,这在我们是没有顾到的。我的任务是飞呵飞,寻找可吃的食粮,好使等待在巢中病着的一只康强起来!我顾不厂那整口盘旋存空中、呼哨着的苍鹰,也顾不了那专以射击燕雀而取乐的射手们。

——(萧军致萧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他们曾这样相爱)/浪漫古典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诗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3975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6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6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8: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