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
内容
编辑推荐

庞乃明、闫志猛编著的《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依据原始档案,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并捕捉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写成,解密鲜为人知的有关明代宫廷内幕、人物事件等的传闻和谜团。依据原始档案写成,解密鲜为人知的宫廷内幕、皇家私密、人物事件的传闻和谜团。侧重一般历史读物特别是教科书向来欠缺的内容,关注细节,以揭示真相,刻画人物。

侧重于一般历史读物、特别是教科书里向来欠缺的内容:

写人物,重点关注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

写事件,侧重揭示真相、还原真实。

本书不局限于军国大事,更关注细节。

内容推荐

庞乃明、闫志猛编著的《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侧重于一般历史读物、特别是历史教科书里比较欠缺的内容:写人物,重点写历史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建文皇帝朱允炆仁柔纯孝,即便面对起兵造反的叔父朱棣也是再三退让,不忍加害。写事件,重在撇去固有观念,还原历史事实。比如,相比于教科书中对“仁宣之治”的赞美,《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对明宣宗为政的部分过失也予以揭示。另外,本书对明代的社会生活也有所关注,如明代的法定纸币、日常休闲节令等。

目录

前言

故事人物

韩林儿的悲喜人生

胡惟庸案中最早的一起冤案

独一无二的皇太孙

所谓仁宣之治——从“促织天子”说起

一代名将张辅的功过是非

明英宗的战俘岁月

明代内阁的第一位“首辅”——李贤

万氏贵妃已半老,孝纯皇帝宠犹存

从安陆到北京——嘉靖革新的心路历程

扑朔迷离的“壬寅宫变”

“铁肩”“辣手”铸人生——嘉靖名臣杨继盛

雒于仁与《酒色财气四箴疏》

“一月天子”的生前委屈事

崇祯“遭温(瘟)”与“郑郧之狱”

一个空前绝后的宰相群体:崇祯五十相

李梦阳其人其事

从番僧到西儒:利玛窦的华丽转身

典章制度

大明国号之由来

明中都的营建与罢废

明代皇帝的在职学习——经筵

明代的法定纸币——大明宝钞

明代的宦官学府——内书堂

影子内阁——司礼监

明代的国宾馆与邮驿总站——会同馆

锦衣卫的升降沉浮

法里法外话廷杖

明代学校是如何祭孔的

百事杂谈

明初文人的仕宦之忧

戴罪办事与明初重刑

三次修订的《太祖实录》——从一件明初敕书造假案说起

明代三元及第有何人

赵秉忠的明代状元卷

明代首支欧洲使团访华侧记

嘉靖朝的另类政治文学——青词

形形色色的晚明山人

明代武器装备的“鸟枪换炮”

明代休闲节日知多少

死后未葬“十三陵”的明朝皇帝

试读章节

胡惟庸案中最早的一起冤案

涂节是第一个揭发胡惟庸谋反的大臣,也是胡惟庸死后第,一批被诛杀的大臣,历史上记载涂节原本是胡惟庸的党羽,事到临头才告发了胡惟庸,然而透过尘封的历史,我们发现涂节被杀一案还存在鲜为人知的真相。

起始于洪武十三年(1381)的胡惟庸案是明初政治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蔓延十数年,被牵连而死的多达三万余人,其中不乏开国元勋、公侯之家。胡惟庸案也因此与蓝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并称洪武四大血案。在因胡惟庸案而死的三万多人中,肯定少不了冤假错案,甚至连胡惟庸谋反案的真实性都被古今诸多学者质疑,吴晗在《胡惟庸党案考》中更是全盘否定了朱元璋加之于胡惟庸身上的种种罪行,认为胡惟庸党案完全是朱元璋为子孙后代计,对功臣宿将的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屠杀。

说起胡惟庸此人,尽管史家对他褒贬不一,但是都不能否认胡惟庸的才能,他是个权臣,但也是一个干吏。胡惟庸是定远人,算是大明开国丞相李善长的老乡。胡惟庸在朱元璋的事业刚起步的时候就投奔了他,从底层开始做起,十年之间就从元帅府的小吏升迁为太常寺卿。能从众多投奔朱元璋的人中脱颖而出,显然不是一个只会弄权献媚的弄臣所能做到的。所以胡惟庸处理政事的才能应该是值得肯定的,也正是因此,朱元璋才会在人前“数称其才”,对其颇为青睐,后来更是把胡惟庸越级提拔为中书省的中书左丞,在百官中仅位居徐达、汪广洋之下。当时徐达经常领兵在外,很少参与中书省的决策,所以胡惟庸可以说就是中书省的二把手。洪武六年(1373),汪广洋被贬为广东参知政事,同年七月胡惟庸升为右丞相,而左丞相一职空缺,在这之后六年,中书省一直是胡惟庸的一言堂。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胡惟庸与朱元璋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开始激化,君权与相权、朱元璋励精图治的理想与部分大臣贪赃枉法的现实、文弱的皇太子与权势赫赫的功臣勋旧等等,许许多多因素终于导致了洪武十三年春那个被血染红了的一天的到来。洪武十三年正月初六,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左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被处死,其余被视为胡惟庸党羽的人也全部连坐,不过好在此时只有数人被处死。但是其后洪武十九年(1386)林贤入狱,已经死了六年的胡惟庸被指为与倭寇勾结,洪武二十三年(1390)封绩入狱,又揭发胡惟庸勾结北元胡虏,每隔一段时间,胡惟庸案就会多上一些新的罪状,而每次大狱一成,就又有无数人被牵连而死,连已经年届七十,位列开国六公之首的李善长也因为被指认与胡惟庸谋反有关,一门七十余人全被处死。

胡惟庸本人是否冤死,其各项罪状是否属实并非本文关注的焦点,因为各种史料记载纷杂,史家也是争论不休。但是胡惟庸案中的其余人等,有的还是可以辨别其是否含冤的。刚才提及的御史中丞涂节大概就是胡惟庸案中第一个被冤杀的人了。

翻阅明代或以后的史料我们会发现,提到胡惟庸案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这么说上一句:“(洪武)十三年春正月,胡惟庸谋反,及其党陈宁、涂节等皆伏诛。”这些史料都认为涂节与陈宁一样是胡惟庸的死党,曾经参与了谋反。可是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所记载的胡惟庸的罪状,就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很是引人起疑的地方。明代的官方史料《明太祖实录》是这么描写胡惟庸的罪行的:胡惟庸独掌中书省,擅权弄事,生杀予夺这样的大事也是自行决定而不奏报朱元璋:内外官员的上奏要让胡惟庸先行看过,凡是对自己不利的就藏匿不报;派遣自己的亲信为官,经营自己的家业;试图通过徐达家的守门人谋害徐达;借着奉皇帝旨意看望重病的刘基的机会给刘基下毒,致使其中毒而死;勾结李善长,与他结为姻亲,图谋不轨;贪污受贿;因为老家井中长出石笋等异状而产生不臣之心;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二人违法遭到朱元璋训斥,胡惟庸趁机威逼利诱,共谋造反之事;与陈宁在中书省查阅天下兵马记录,命令都督毛骧招揽亡命之徒:派太仆寺丞李存义游说李善长参与谋反;派指挥林贤出海召集倭寇,派遣封绩出使北元,借兵相助;胡惟庸的儿子因为从马车上坠下摔死,胡惟庸一怒杀死了车夫,朱元璋要胡惟庸赔命,又不许他拿钱来补偿,于是胡惟庸就与李善长、涂节、陈宁等密谋起事。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胡惟庸的种种罪行。我们不管真假如何,只看这些罪状的内容,提到了胡惟庸谋反的主要参与人员,有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也有御史大夫陈宁、都督毛骧,还有太仆寺丞李存义、指挥林贤和封绩等人。这些人与胡惟庸的勾结都是记载非常清楚的,比如陈宁与其在中书省查阅天下兵马图册,毛骧帮他招揽亡命之徒等,连李善长都被记载与胡惟庸有过密谈,并且密谈前后双方的表情都被记录下来,唯独涂节只有这么一句“惟庸惧,乃与善长及涂节、陈宁等谋起事”,看来《实录》的编纂者实在是找不到涂节是胡惟庸一党的确切证据了,才这么记载的。这并不是笔者杜撰或凭空猜想,有一本专门考证的著作《三编质实》也认为涂节被当做胡惟庸的同党处死,简直就是莫须有的罪名。

说了这么多,涂节究竟何许人也?很遗憾,明史中并没有给他立传,连《实录》中也只有寥寥几笔,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涂节是江西进贤人,洪武六年开始从中书省属官、宁国知府、通政使这样一步步升迁上来,在洪武十二年(1379)正月成为御史中丞。就在这一年,涂节做了一件非常需要魄力的事情,那就是为刘基之死讨个公道,《明史·汪广洋传》中写道:“(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广洋宜知状。”就是说涂节向明太祖奏报刘基是左丞相胡惟庸下毒害死的,右丞相汪广洋应该是知道具体情况的。

P11-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庞乃明//闫志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1533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