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的创作自始至终带有强烈的叛逆色彩,他的文字往往夸张扭曲,怪诞的人物常常是漫画式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恐惧,作家主要通过人物荒诞怪癖的行为,表现社会的混乱、荒谬和丑恶,表现外部世界对人性的影响和摧残,以及人际关系的异常和紧张。
《着魔》讲述了年轻的网球陪练瓦尔查克到波兰一个农庄去给奥霍沃夫斯卡小姐做陪练,两人发现各自性格极其相似,而此时这位小姐已订婚,未婚夫是附近城堡的主人霍尔桑斯基公爵的秘书霍拉维茨基……
图书 | 着魔/贡布罗维奇作品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的创作自始至终带有强烈的叛逆色彩,他的文字往往夸张扭曲,怪诞的人物常常是漫画式的,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恐惧,作家主要通过人物荒诞怪癖的行为,表现社会的混乱、荒谬和丑恶,表现外部世界对人性的影响和摧残,以及人际关系的异常和紧张。 《着魔》讲述了年轻的网球陪练瓦尔查克到波兰一个农庄去给奥霍沃夫斯卡小姐做陪练,两人发现各自性格极其相似,而此时这位小姐已订婚,未婚夫是附近城堡的主人霍尔桑斯基公爵的秘书霍拉维茨基…… 内容推荐 《着魔》是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创作的一部哥特式小说,《着魔》讲述了年轻的网球陪练瓦尔查克到波兰一个农庄去给奥霍沃夫斯卡小姐做陪练,两人发现各自性格极其相似,而此时这位小姐已订婚,未婚夫是附近城堡的主人霍尔桑斯基公爵的秘书霍拉维茨基。这座城堡里发生的神秘又恐怖的事件引发了瓦尔查克的好奇,他和文物教授斯科林斯基合作,在奥霍沃夫斯卡小姐的配合下,最终解开了这个恐怖的谜团。 试读章节 “难道您没有看见这里写着不许探身窗外、你把官方的禁令不当回事?” 一位脸色苍白、带着单腿眼镜的年纪较大的旅客向一位年轻人这样问道。这事发生在刚刚驶出卢布林的火车上。年轻人从窗外收回了脑袋,转过身来。 “下一站是哪里,先生?”那个探身到窗外的年轻人问道。 “我是先问你的,难道你不知道火车在行驶中是不许探身窗外的禁令吗?你应该先回答我的问题,然后才能问我。,,这个爱管闲事的人不耐烦地说道。此人有张呆板的脸,眼睛鼓出,一头狗尾草似的头发,肚皮上悬挂着一条金表链。年轻人立即满不在乎地答道: “对不起。” 年轻人的这种轻松和毫不在意的回答更招致了这个眼睛鼓出的人的不满。市议员希姆齐克特别爱教训人和责怪人,要是别人不能严肃地对待他的意见,他就更难容忍了。他用不满的目光望着这个年轻人。 只见他一头深褐色头发,年纪二十岁左右,身材健壮优美。尽管其时已是夏末,傍晚气候较凉,但他身上仍然只穿着一件网状的蓝色无袖衬衣,灰色的裤子,光脚穿着一双网球鞋。 他是个什么人?——市议员在想。——他身边带着两把网球拍,也许是这一带某个地主的儿子?可是他的双手很粗糙,指甲也是脏兮兮的,像个体力劳动者。而且他的头发也没有修饰过,一副乡下人的口音。难道这是个无产者?不,无产者没有他这样的耳朵和眼睛。可是他的嘴唇和下巴很像农民……总之,他的身份很让人捉摸不透……倒像是某种混合体。 其他的旅客一定也是同样的意见,因为大家都在窥看这个背靠墙站着的年轻人。市议员希姆齐克终于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心,决定放弃这场由他这样权威人士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而不被严肃对待的进一步争论。转而去弄清楚这个年轻人的身份,这对他说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他即使在度假期间,也认为自己依然是个官员,习惯了填写各种表格。 “你是干什么的?”他问道。 “网球教练。” “年龄?” “二十。” “二十。什么,二十?你二十岁?请你回答清楚些!”市议员显得有些不耐烦和不满。 “就是二十岁。” “那么你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呢?”市议员充满疑义地问道。他越来越不喜欢他这个被询问的对象,他总是对那些迅速而匆忙回答他问题的人抱有怀疑的态度。长年的官场实践让他明白,像这样的个性一般在良心上都有过什么问题或者抱有某种企图……小伙子回答道: “我要到不远的一处庄园去,我是应约去当教练的。” “啊,”市议员大声道:“你是要到波韦卡的奥霍沃夫斯卡家去的吧?是不是?真的!我马上就猜到了,因为奥霍沃夫斯卡小姐似乎天生就是个网球手。你要在那里待多久?,, “啊……我也不知道,要看事情的发展。我去是要修理网球拍,平整网球场,陪那位小姐练球,因为这里没有人能和她打球。” “我也是要到那里去的。”市议员乘机解释道,并向年轻人伸出手去,轻声说出: “我是希姆齐克。” 这位教练员也躬身应道: “我是瓦尔查克。” 这时候一位神情冷漠的老人朝他们走来,他从一开始就很留心在听他们的谈话。“啊,先生们是要去波韦卡?”他大声说道,“真是太巧了,我也是要到那里去的。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他转向市议员说道,“我是斯科林斯基,教授,确切地说是艺术史家,切斯瓦夫·斯科林斯基。您是去庄园旅馆的吧?我向您保证,你的选择完美无缺。波韦卡庄园,不是旅馆,而是个天堂。我有时真的很乐意看到这家地主破产了,她才会把庄园开办成…… P1-3 书评(媒体评论)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讹诈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贡布罗维奇是博尔赫斯的对立面,是波拉尼奥的教父。谁会想到一个波兰移民会成为一位如此卓越的拉美作家呢? ——依兰·斯塔文斯拉美文学教授 贡布罗维奇是二十世纪最具独创性和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的位置处于山峰的最顶端,在他的旁边,是与他志趣相投的卡夫卡和塞利纳。 ——《华盛顿邮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着魔/贡布罗维奇作品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波兰)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
译者 | 林洪亮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5028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6 |
CIP核字 | 2013186491 |
中图分类号 | I513.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3-370号 |
版权提供者 | Rita Gombrowicz & Institut Litteraire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