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司法权的性质/1

 一、引言/2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3

 三、司法权的功能/8

 四、司法权的基本特征/10

 五、警察权与检察权的性质/22

 六、刑事执行权的性质/29

 七、司法裁判权行使的方式/31

 八、结语/37

第二章 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39

 一、问题的提出/40

 二、对一个基层法院主审法官制度的观察/41

 三、司法裁判的行政审批模式/45

 四、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裁判的职能混淆/55

 五、行政审批还是诉权制约?/60

 六、结论/65

第三章 刑事司法中的审判委员会制度/67

 一、引言/68

 二、作为审判组织的审判委员会/68

 三、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基本缺陷/73

 四、对两个案例的分析/80

 五、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近期改革动向/83

 六、中国法院的内部独立问题/87

第四章 检察监督制度的若干问题/90

 一、引言/91

 二、刑事抗诉/9l

 三、量刑监督/93

 四、侦查监督/94

 五、刑事执行的监督/96

 六、对未决羁押的监督/97

 七、结论/99

第五章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

 ——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101

 一、引言/102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历史考察/103

 三、“坦白从宽”的诉讼效果/108

 四、嫌疑人的如实回答义务/113

 五、被告人的认罪态度/118

 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辩护效果的影响/122

 七、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125

 八、结论/129

第六章 中立的裁判者

 ——回避与管辖变更制度之初步研究/132

 一、问题的提出/133

 二、法官的回避问题/134

 三、“法院的回避”——审判管辖的变更问题/140

 四、回避制度的基本缺陷/150

 五、变更管辖制度的主要问题/156

 六、回避和变更管辖制度的根基/158

 七、诉权与裁判权的关系/163

 八、违反回避和管辖制度的程序后果/167

 九、裁判者走向中立化的难题/170

第七章 案卷移送制度的演变与反思/175

 一、引言/176

 二、1979年确立的庭前案卷移送制度/178

 三、1996年的“审判方式改革”/180

 四、“庭后移送案卷”制度的形成/182

 五、庭前移送案卷制度的重新恢复/184

 六、制约案卷笔录移送制度的几个深层因素/186

 七、结论/190

第八章 彻底的事实审

 ——一个困扰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难题/192

 一、引言/193

 二、事实审的形式化/194

 三、“彻底的事实审”理念的提出/199

 四、在第一审程序中构建“彻底的事实审”的必要性/201

 五、重构事实审的改革努力/205

 六、走向“彻底的事实审”/211

第九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三个模式/214

 一、引言/215

 二、“先刑后民”模式/216

 三、“刑民分离”模式/223

 四、“先民后刑”模式/228

 五、结论/235

第十章 法院变更起诉问题之研究/238

 一、问题的提出/239

 二、法院变更起诉的个案分析/241

 三、法院变更起诉的成因/247

 四、变更起诉实践的负面效应/253

 五、改革变更起诉制度的可能性/256

 六、结论/258

第十一章 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对中国冤假错案形成原因的一种解释/260

 一、引言/261

 二、“留有余地”的两个模式/262

 三、法院选择“疑罪从有”的体制原因/265

 四、“疑罪从有”的成本收益分析/267

 五、结论/270

第十二章 制度变革中的立法推动主义/272

 一、引言/273

 二、立法机关在推动制度变革方面的局限性/273

 三、制度变革中的司法推动主义/z82

 四、制度变革的另一条道路/289

参考书目/295

索 引/299

内容推荐

陈瑞华编著的《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在对司法权的性质进行人面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司法裁判的行政模式,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及检察监督制度,对这些司法制度的深层问题进行了分析。《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入手,对长期存在的“义务本位主义”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讨论了这一模式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广泛影响。针对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所面临的实施困境,本书还讨论了加成呼管辖变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卷移送、事实审重构、法院变更起罪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思路。最后,本书结合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律师法难以实施的问题,对中国“立法推动主义”的制度变革道路作出了评价,并对那种自生自发的“司法推动主义”的制度试验模式进行了展望。本书倡导一种“以世界眼光研究中国问题”的研究思路,强调既要避免过于主观的法学移植主义,又要克服那种动辄提出立法建议的法对策主义,主张将制度层面的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从而作出学术的贡献。

编辑推荐

陈瑞华编著的《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在对司法权的性质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讨论了司法裁判的行政模式、审判委员会制度,对这些司法制度的深层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挖掘。本书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入手,对长期存在的“义务本位主义”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理论总结,讨论了这一模式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广泛影响。针对中国刑事诉讼中所面临的程序实施困境,本书还讨论了未决羁押、回避和变更管辖、法院变更起诉罪名、重复追诉和权利救济等五个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解释力的理论思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事诉讼中的问题与主义(第2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瑞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82704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396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2013249051
中图分类号 D925.20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