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思主义与未来(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论文集)
内容
目录

王杰

序言

第一部分

凯文·安德森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阿列西·艾尔雅维奇

“单刀直人!”

大卫·马格列斯

 辩证批评与具体分析

巴得胜

马克思主义与新儒家的兴起

詹森·巴克

回归马克思:没有其他选择的革命

大卫·奥尔德森

电视真人秀、性别的自我意识和资本的形式

奥尔顿·德格雷夫

幽灵障碍:神经一马克思主义与灵魂的状态

马修·博蒙特

乌托邦的幽灵:马克思主义与未来

贾斯汀·奥康诺

“新唯物主义”抑或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丁声镇

马克思未来社会的观念与2l世纪诸种社会主义模式

亚历山大·维克多罗维奇·彼得罗夫

环境伦理、社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障碍

第二部分

王杰,谢卓婷

中国悲剧观念:理论传统及其当代意义

朱立元,章文颖

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与现代美学革命

王元骧

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哲学反思

冯宪光

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个焦点问题

李志宏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科学化维度——“知觉模式说”概论

孙文宪

论马克思主义批评对文学思想内涵的诉求

杨 杰

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精神

姚建彬

马克思主义同乌托邦究竟是什么关系——关于“空想社会主义”

译名的检讨及其他

段吉方

文化研究与文化领导权——-20世纪英国文化研究中的“葛兰西转向”问题

傅其林

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反映论美学模式的批判

王 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再度成为公共话语吗?

陈伯海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美学的未来

杨春时

发掘和继承马克思美学思想的批判性,建设中国现代美学

夏锦乾

反思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流现象”——兼谈马克思主义

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关系

王振复

巫性美学:中国美学研究新路向

朱志荣

论中国美学研究的当下性

徐碧辉

审美权利和审美伤害——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一个新视阈

于 琦

真实与现实:齐泽克式的一个考察

邵瑜莲

左翼电影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贾 洁

论特里·伊格尔顿美学批评的伦理学维度

高建平

什么样的生产主义

陆 扬

大众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第三部分

杨荔斌

肩起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时代使命——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

美学双边论坛会议综述

张蕴艳

马克思主义与中西美学的未来——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

美学双边论坛”综述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与未来(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论文集)》由王杰、斯宾塞所著,本书系2013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上,与会学者所提交的论文合集,此次会议集中了国内外一大批一流学者,议题主要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与未来、生态伦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美学的未来、大众文化等论题,一系列论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对于相应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之后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 单刀直入! ” ; 辩证批评与具体分析 ; 马克思主义与新儒家的兴起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思主义与未来(第三届中英马克思主义美学双边论坛论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杰//(英)斯宾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18266
开本 16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6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5
CIP核字 2013247983
中图分类号 B83-53
丛书名
印张 2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