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师(精)/勃朗特三姐妹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教师(精)》是夏·勃朗特的处女作,也是她仅次于《简·爱》的最好作品,但直到她死后才出版。小说的主人公威廉·克利姆斯沃思的母亲原是一位贵族小姐,因嫁了一位商人得罪了两位哥哥。丈夫死后她贫病交加,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而两位哥哥却见死不救,她含恨离开人世,留下两个孤儿。

内容推荐

《教师(精)》是勃朗特三姐妹文集之一,由夏·勃朗特编著。

《教师(精)》讲述了:

主人公威廉·克利姆斯沃思的母亲原是一位贵族小姐,因下嫁给了一位商人而得罪了两位哥哥。丈夫死后,威廉的母亲贫病交加,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而两位身为贵族的哥哥却见死不救,眼睁睁看着妹妹留下两个孤儿,带着满腹怨慨离开了人世。后来,两位舅父迫不得已,同意为威廉支付教育费用。威廉寄人篱下,饱受屈辱,最后毅然与舅父决裂,投奔了已发迹成为工厂主的亲哥哥爱德华。但是哥哥不念手足之情,对他及尽刻薄虐待之能事。威廉愤然辞职,在一所私立学校当了教员。在那里,他在爱情上也遭受了挫折……

目录

译本序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试读章节

有一天,我翻阅书信文件时,在写字台里发现了一封信的抄件。那封信是我一年前写给一位旧日同窗的,全文如下:

亲爱的查尔斯.依我看,你我二人共在伊顿读书时,都算不上是受欢迎的人物。那时候,你是一个语言尖刻、目光敏锐、头脑机灵的冷血动物;至于我,我不想为自己画像,但也想不起来那时的我有什么明显的招人喜欢之处——你说呢?究竟是动物之间的什么吸引力将阁下和我这样两个人吸引到了一块?这一点我迄今仍不明白。当然,对于你,我从未产生过像皮拉得斯①和俄瑞斯忒斯之间那样的深情厚谊;而你呢,我有理由相信,你也同样没有对我表示过丝毫罗曼蒂克式的关切。尽管如此,课余时间我们还是经常在一起散步、交谈。谈起同学和老师来,我们俩总能相互理解。每当我把话题扯到感情上,扯到对某种绝妙或美丽事物的朦胧的爱意上时,无论这种爱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你都会板起面孔冷嘲热讽地奚落我一番,但这并未能使我动摇。我当时就觉得,你的那番说教不会对我产生任何影响,现在仍然这样认为。

很久不曾给你写信了,自分别算起,时间就更长了。日前顺手翻阅贵郡的报纸,一下子看到了你的名字,遂勾起我的怀旧之情。自上次一别后,我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这些事此刻历历在目,涌上心头,我便坐下来动笔给你写这封信。这些年来你做何营生,我毫不知晓,不过.倘若你有闲情,愿意听我絮叨的话,我倒乐于向你诉说一番人世对我来说是何等艰辛。

首先,离开伊顿之后.我与泰尼德尔勋爵和约翰·西科姆先生两位舅父会过一面。他们问我是否愿意进教会从事圣职,泰尼德尔舅父提出,可以利用他的职权为我提供在西科姆的一切生活费用。接着,我的另一位舅父西科姆先生还暗示说,等我当上西科姆一卡姆一斯凯夫教区的教区长以后,也许可以从他的女儿,我的六个表姐妹中任选一位做我的妻子和教区的女主人。可那六位小姐我都十分讨厌。

我既拒绝进教会供职,又谢绝了舅父许婚的“美意”。能做一位称职的牧师固然是件好事,但我肯定成不了好牧师的。至于说妻子——哦,一想到要终生和一位表姐妹厮守在一起,我就觉得那简直是一场噩梦。诚然,她们都很有才艺,也都很漂亮。然而,她们的任何才艺,任何魅力,都丝毫不能拨动我的心弦。要我和六位表姐妹之一——譬如说和人高马大、塑像般的萨拉——单独待在西科姆教区长住宅的客厅火炉边熬过漫长的冬夜,那简直不堪设想。不,在那种情况下,我既当不了好牧师,也做不了好丈夫。

在我谢绝了舅父们的建议之后,他们问我,“那你打算干什么呢?”我说我得考虑考虑。他们又提醒我,说我既没有财产,又没有任何遗产可以指望。在沉默了好一阵之后,泰尼德尔勋爵板着面孔问我“是否想步父亲的后尘去经商”,当时我根本没有那种打算。至今我仍然认为,我脑袋瓜不够灵活,不具备做一个好商入的条件。再说,我的兴趣,我的志向也不在于此。然而,泰尼德尔勋爵说到“经商”二宇时那种轻蔑、鄙夷的表情,那种挖苦、嘲弄的语调,实在-1人忍无可忍,竟促使我当时就横下心来。父亲对于我不过是徒有其名。但即便是如此,我也不愿听到别人当着我的面嘲笑他。于是,我急促而又激动地回答说:“看来我只能步父亲的后尘了。是的,我要做商人。”两位舅父没有再发表异议,我们就这样彼此怀着厌恶的心情分手了。事后回顾起来,我觉得当时那样处理是相当明智的。我终于摆脱了泰尼德尔的监护,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然而,我真是糊涂,刚刚扔掉了一个包袱,竟又在肩膀上压上了另一副重担——当然是一副以前从未挑过的,可能更加令人难以承受的重担。

我立即给爱德华写了一封信——你认识爱德华——他是我唯一的哥哥.比我大十岁,娶了一位富有的磨坊主的女儿。哥哥现在经营着一家工厂。家父破产前,那工厂原是家父的生意。你知道,家父也曾经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辞世前不久破了产。父亲去世后,母亲贫病交加.苦熬了六个来月。而她的两个兄弟身为贵族,却见死不救。原来,母亲因为执意下嫁某郡的制造商克利姆斯沃思而使他们恼羞成怒。到了第六个月月底,母亲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接着,她自己却离开了人间。我认为,母亲死时并未感到太多的遗憾,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希望和安慰。P1-3

序言

19世纪中叶,英国文坛上升起了三颗灿烂的明星。约克郡一个偏僻小村里的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分别化名为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几乎是同时发表了三部小说,即《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一下子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尤其是当人们了解到,三位才华横溢的作者原是三位纤弱女郎时,更使英伦三岛为之震惊,并从此在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传为佳话。然而,也许真是因为“才大寿短”.,勃朗特三姐妹刚刚脱颖而出,随即便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人世,犹如三颗耀眼的彗星瞬息即逝,恰似三朵艳丽的奇葩乍放即殒,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铸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不幸。

勃朗特三姐妹中,寿命最长、成就最大的,当推姐姐夏洛蒂·勃朗特。她活了三十九岁,一生共写过五部小说:《教师》、《简·爱》、《谢利》、《维莱特》及《艾玛》。除最后一部《艾玛》因作者早逝而未能完成,只发表了部分章节外,《简·爱》、《谢利》和(《维莱特》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知并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唯独夏洛蒂的处女作(《教师》,因目前国内尚无译本,所以迄今我国读者只知有其书,但对其内容却不甚了了。这对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及教学、研究人员来说,的确是一件憾事。译者不揣冒昧,以拙笨之笔,将《教师》一书译出。但愿此书同夏洛蒂·勃朗特的其他作品一样,深受我国读者欢迎。

小说《教师》写于1846年,同年,勃朗特三姐妹合编的诗集自费在伦敦出版,但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可怜的诗集只售出了两本。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三姐妹退缩,她们不相信文学只是男人的事,正如夏洛蒂所说:“女人跟男人有着同样的感情,她们像自己的兄弟一样,也需要运用她们的才华,需要有一个发挥自己才智的场所。”从此,她们开始了更加勤奋的文学创作。就在这一年的夏季,安妮和艾米莉将上一年完成的小说《艾格妮丝·格雷》和《呼啸山庄》连同夏洛蒂刚写成的《教师》一并寄给了出版商,然而,出版商只接受了前两部,夏洛蒂的《教师》却被退了回来,理由是“读者不会喜欢这样的作品”。就这样,这部小说被打入了冷宫,夏洛蒂生前终未能看到她的处女作问世。直到她去世两年之后,即1857年,经她的丈夫尼克尔斯四处奔走,《教师》一书才得以与读者见面,尼克尔斯为该书写了前言。

出版商拒绝了夏洛蒂的小说《教师》,究竟是因为“读者不会喜欢”,还是因为出版商另有苦衷?相信读者读完这部小说之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

主人公威廉.克利姆斯沃思的母亲原是一位贵族小姐,因下嫁了一位商人而得罪了两位哥哥。丈夫死后,威廉的母亲贫病交加,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而两位身为贵族的哥哥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眼睁睁地看着妹妹留下两个孤儿,带着满腹怨恨离开了人世。后来,两位舅父迫不得已,同意为威廉支付教育费用。威廉在由舅父抚养的十年期间,寄人篱下,接受嗟来之食,遭尽了白眼,受尽了欺辱,最后毅然与舅父决裂,选择了从商的道路,到X镇去投靠已发迹成为工厂主的亲哥哥爱德华·克利姆斯沃思。

然而,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凡是资产阶级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就把所有封建的、宗法的和纯朴的关系统统破坏了。……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四六八页。)金钱与地位既然能使兄妹反目,自然也能使兄弟陌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表的爱德华,对自己的亲兄弟毫不念手足之情,一见面就搬出“一人不事二主”的格言,直言不讳地将自己和弟弟分别摆在主仆的位置上。他不允许弟弟住在他的公馆里,说是那样做对两人“都不方便”,他不允许弟弟坐他的马车上下班,说是要把马车上的空位子留给前来同他洽谈生意的商人朋友,他甚至不允许弟弟向任何人透露他们之间的真正关系。他以最苛刻的条件雇用他,给他以最低的报酬,甚至公开宣称:“我的钱不能白给,你得给我付出实足的代价。”弟弟的博学、聪明使他嫉恨,弟弟的勤勉、守时令他恼火;他生怕威廉有朝一日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事业上压过他,于是,他千方百计地对弟弟寻衅找事,甚至派心腹对他跟踪盯梢,明查暗访:以收集弟弟的“差错”,一旦不能得逞,便恼羞成怒地用鞭子抽打他。是的,在资产阶级眼里,世界上一切东西的价值都是以金钱来衡量的,而一母同胞的手足之情,其价值尚不足一个便士。

威廉不堪忍受哥哥的虐待,忿然辞职而去,在亨斯登的帮助下,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一所私立学校当上了英文教员。在布鲁塞尔,威廉结识了两位女性,一位是女子寄宿学校的女校长佐蕾德小姐,另一位是该校的手工课教员弗朗西丝。佐蕾德对这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英国青年着了迷;但在资本主义的英国,连爱情也是等价交换的筹码。原先,她想以自己的金钱与地位换取威廉的年轻与才华;然而,当她发现嫁给另一所学校的男校长佩利特更有利可图时,便合弃了威廉,像市场上做买卖一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便拍板成交,嫁给了佩利特先生。

弗朗西丝.亨利是本书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位英瑞混血的日内瓦姑娘,父母双亡,随姑妈来到布鲁塞尔,先是以修补花边为生,后来在佐蕾德的女子寄宿学校里当了一名手工课教员。她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没有学历,又是异教徒,所以,女校长鄙夷她,学生们欺负她。但她聪明好学,善良而又倔强,深受在该校兼课的威廉‘克利姆斯沃思的爱慕。弗朗西丝也发现,这位博学多才、正直诚实的英国教师,正是值得自己尊敬与爱戴的男子。就这样,相同的命运、相同的地位、相同的性格、相同的情趣,使两颗心发生了撞击,进发出爱情的火花。妒心如火的佐蕾德居心叵测地将弗朗西丝解雇,威廉一气之下辞去了在该校的工作。后来,经过几个月的苦苦寻觅,威廉才于一个风雨欲来的下午在郊外的坟场里找到了已失去姑妈、无依无靠的弗朗西丝,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结成了美满的伴侣。

《教师》虽是夏洛蒂的处女作,但一开始就充分显示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特点。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它几乎可以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如果说《简·爱》和《谢利》都包含着一定的自传成分的话,《教师》一书尤为如此。这部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大部分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比起《简·爱》中的简.爱和《谢利》中的谢利·基达尔来,《教师》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丝.亨利更像是作者夏洛蒂的化身;弗朗西丝的父亲是一位穷牧师,夏洛蒂的父亲也是一位穷牧师;弗朗西丝在父母双亡后由姑妈抚养,夏洛蒂在母亲去世后曾跟姨妈一起生活过;弗朗西丝做过女子寄宿学校的教师,夏洛蒂也做过慈善学校的教师;弗朗西丝在布鲁塞尔一边教手工课,一边学习英语和英国文学,夏洛蒂曾两度赴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法国文学;弗朗西丝爱上了她的英国老师威廉。克利姆斯沃思,夏洛蒂也曾于二十六岁上情窦初开,爱上了她的法国老师埃热。埃热先生热情正直,才华出众,他敢于蔑视世俗偏见,对勤奋好学、聪明善良的女子真诚相待。他给了夏洛蒂知识、欢乐、力量与希望,夏洛蒂则把他视为最可敬与最爱戴的人,只是因为埃热先生已是有妇之夫,夏洛蒂才不得不忍痛斩断情丝,毅然离他而去。那位埃热先生无疑就是威廉·克利姆斯沃思的模特儿,夏洛蒂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终于靠弗朗西丝与威廉的幸福结合而如愿以偿了。就连弗朗西丝后来与丈夫开办寄宿学校一事,也是夏洛蒂早年的心愿。一八四四年年初,她曾同妹妹在家乡创办了一所“勃朗特姐妹学校”,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一夙愿,也终于在小说《教师》里依靠弗朗西丝之手变成了现实。

二、它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十九世纪中叶,正值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批判现实主义——席卷欧洲文艺界时期。以狄更斯、萨克雷为代表的英国小说家,努力反映现实,抨击时弊,深刻地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通过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地描写贵族阶级的腐败没落和资产阶级的贪得无厌,生动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在这方面,小说《教师》堪称是一部优秀的代表作品。夏洛蒂的笔犹如一把犀利的匕首,将封建贵族的罪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揭露得体无完肤;“只要你一有田产、宅第,再有一个花园、一个爵位,你就会变得孤高傲慢,你就会竭力维护本阶级的权利,你就会训练你的佃户对贵族俯首帖耳,你就会步步反对日益壮大的人民的力量,维护你们那腐朽的制度,并准备让下等人血流成河。”

十九世纪的英国,正是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的时代,先进的机器生产取代了工人的劳动,为工厂主和资本家换得了最大的利润,同时也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外表,掩盖着凄惨的社会现实:“到英国去看看吧!到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到伦敦的圣贾尔斯区,实地考察一番我们的制度是如何工作的吧,研究一番我们威严的贵族老爷们的脚印,看看他们是如何践踏百姓们的心灵、在血泊中漫步的吧;到穷人的茅屋里去走一遭,看一看麻木不仁地蹲伏在黑黑的炉边的饥民,看一看赤身裸体、无遮无盖地躺在光板床上的病人;看一看淫荡的‘无耻’是如何戏弄‘无知’的吧……”这如血如泪的语言,无疑是对贵族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控诉。

小说《教师》的第三个特点,是其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夏洛蒂擅长描写景物,擅长刻画人物肖像和心理活动。在这一点上,她一开始便出手不凡,除了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抒情诗般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一幕幕色彩斑斓的景物之外,她还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细腻的观察力和火一样炽热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博学正直,富于反抗精神的威廉;聪慧善良,温顺而又倔强的弗朗西丝;凶狠残忍,不信上帝只信财神的工厂主爱德华;见义勇为,疾恶如仇的怪人亨斯登;虚伪庸俗的佩利特;狡猾自私的佐蕾德……在这部仅仅二十万字的小说中,作者着意刻画的人物形象竟达二十人之多,而且一个个有血有肉,呼之欲出。

夏洛蒂写景写人总是互相结合,互相衬托,情景交融,相映成趣。尽管作者在小说的第一章里便开宗明义,宣称“我要讲的故事并不怎么激动人心,更谈不上奇妙惊人”,但仅凭她那散文诗般的语言,就足以令读者开卷难释了。

当然,小说《教师》毕竟是夏洛蒂’勃朗特的试笔之作,与(《简.爱》相比,不足之处也是十分明显的。比如故事情节颇显简单,艺术表现手法也不够成熟;由于刻画的人物较多,无形中冲淡了两个主人公的形象;有些地方议论过多,因而文字显得铺张,而有些地方又过分地惜字如金。此外,如果说《简’爱》的结尾有点画蛇添足的话,《教师》一书则给人一种匆匆收场、虎头蛇尾之感。尽管如此,《教师》一书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对于读者了解当时的英国社会,对于研究夏洛蒂的文学生涯,对于探索其艺术风格的产生、发展过程,无疑都是必不可少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师(精)/勃朗特三姐妹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夏·勃朗特
译者 刘云波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59606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8
15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