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发迹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福祸临门

听到响动,林业贵从睡梦中惊醒,意识到家中来了不速之客。半夜三更谁会对一家小诊所感兴趣?应该不是得了急病的村民,得了急病的人没有这么淡定,隔着老远就会又吼又叫。会是谁?从时起时落的脚步声判断,极有可能是小偷。

林业贵不再犹豫,赶紧起床。为防不测,他操起一根木棒壮胆。

果然有两个鬼鬼祟祟的黑影潜伏在诊所过道处。

“谁?!”林业贵大声叫道。

不速之客转瞬即逝。林业贵紧跟着追至门外。

门外是三铺镇街道,也是107国道。此时对面正好驶来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两盏耀眼的车灯把一条不足五百米长的小街照得犹如白昼——小街上没有不速之客。

林业贵无奈地打道回府。没走几步,脚被绊住,原来地上有一床棉被。忽然一声啼哭吓得他倒吸几口寒气,声音是从棉被中传出的。他解开棉被,里面竟然是一个男婴。

谁家的孩子?林业贵抱起男孩左顾右盼。

应该是不速之客留下的“礼物”。

意外之喜!他赶快回去告诉妻子。

“吴丽,男孩……”由于高兴,林业贵的话前言不搭后语。

“男孩?”吴丽睁开睡眼,顿时睡意全无。

吴丽接过孩子,酸甜苦辣刹那间涌上心头。一直盼望着有一个孩子,可婚后她一直不能生育。不是先天不育,而是当年的愚昧无知害苦了她。初中毕业那年,她随“铁姑娘战斗连”参加全区冬季农田水利开发大会战。那是一个狂热的年代,劳动大军不仅要学大寨,还要学人民解放军。吴丽当选铁姑娘战斗连连长。但争强好胜、巾帼不让须眉的性格害了她,男人喝几口酒下到水田铲泥,她也喝几口酒下到水田。她忘记了那是冬天,忘记了她是女人,也忘记了女人每月特殊的几天是最不堪一击的时候,她就这样懵里懵懂地在水田里浸泡了一个下午,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闭经。

好人咋没好报?她责问苍天。或许苍天有愧,给了她一个补偿。第二年春天,组织上送她到地区医院进修,结业后让她当上了三铺镇公社卫生院医生,没多久升任三铺镇公社妇联主任,再之后是贺楼区区公所副区长,最后官至都阳县卫生局副局长。一连串的职务升迁前后不到三年,而且未婚夫林业贵也沾了她的光,从三铺镇公社卫生院临时工转为正式工。吴林两家是世交,林家世代在三铺镇开药店,吴家几代人则在三铺镇坐堂问诊。一家看病,一家抓药,珠联璧合。林业贵是家中长子,她是家中长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最终有情人喜结连理,成就一段好姻缘。

婚后吴丽的问题暴露无遗。她虽然心中有数,但他俩不死心,翻了很多药书,自配了很多中药,也上了省城、京城大医院,却无济于事。面对质问,她只得实话实说。林业贵的父亲是老中医,治愈过不少不孕不育患者,这一回却是望“肚”兴叹。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妯娌经常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刺激她,这让她更加心烦意乱。

离婚!吴丽主动提出。

林业贵坚决不答应。古人说百年修得共枕眠,不能因为没有后代而影响夫妻感情。丈夫的宽容让吴丽更加自责和内疚,虽然仕途得意,但她总是怏怏不乐。天长日久,吴丽的精神每况愈下,最终得了抑郁症,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她要求调回三铺镇。人回来了,官却降了两级,当上三铺镇公社卫生院副院长,成了丈夫的顶头上司。

三铺镇公社建制撤销后,三铺镇公社卫生院降格为三铺镇卫生所,一共只有五名职工,她当所长。正所谓知夫莫如妻,她认为丈夫更适合当所长。上级采纳了她的建议,于是一纸通知,李代桃僵,林业贵当上了所长。

卫生所留不住人,三铺镇也不是过去的三铺镇,107国道建成通车后,家家户户将老街的房子拆了,都到国道两旁重新盖房子。现在的三铺镇是村不村、镇不镇,好在还有粮站、供销社、卫生所几家国营单位撑门面,这才没有沦落为纯农村。国营单位里面的正式职工纷纷找门路调走,卫生所成了夫妻店。没办法,上级批准他们自主招收一名临时工。三铺镇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德中的小女儿张美容进了卫生所,三人“小店”一直维持到现在。

“要是孩子的父母找上门要人怎么办?”吴丽问丈夫。

有这种可能,更何况还是男孩。他们是本地人,有根有蒂,孩子的父母随时可能找上门来。如果真是这样,还不如现在不要,免得日久生情,难以割舍。

婴儿像是明白大人的心事,以哭表示抗议。

估计是饿了要吃,吴丽吩咐林业贵回去找找,或许还有奶瓶、奶粉之类的东西。  果不其然,不仅有奶瓶、奶粉,还有尿布、衣裳、玩具和一个帆布军包。想不到的是,奶瓶里还有半瓶牛奶,余温尚存。

吴丽将奶瓶塞进婴儿的小嘴。小家伙怕失去到嘴的美味,猛地咬住奶嘴不放,确定没有“竞争对手”后才松开小嘴,然后大口大口地吮吸。

帆布军包里装有一本书,书中夹有一封信。林业贵从信封中抽出信笺。直觉告诉他,孩子的身世就写在信中。果真如此,是孩子父母的亲笔信——

尊敬的好心人:

请允许我们称您二位为大哥大嫂。我们的孩子生于一九七八年一月十三日早晨六点三十三分,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和缺陷。我们迫于无奈才忍痛割爱,只因实在没有能力抚养孩子。请你们放心,无论孩子日后当了大官还是发了大财,都与我们无关,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与你们争抢。我们已不配做父母,请大哥大嫂相信我们,孩子现在是你们的,将来也是你们的,以后也是你们的。若我们食言,遭电击雷劈。口说无凭,立字为证。

此致

敬礼!

一对不配做父母的人

一九七八年一月十六日

夫妇俩反反复复琢磨了好几遍,感觉孩子的父母说了假话,他们不是没有抚养能力,而是有难言之隐。

这就怪了,孩子的父母会是谁?

私生子。林业贵从心里感觉这孩子的父母有可能是长青茶场知青。因为那种写有“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大有作为”的帆布军包,只有知青才有。在三铺镇旁边,有一家知青茶场,住着省城知青,最多时有三百多人。“文革”结束后,大批知青陆续回城,现在只剩下几个没门路的留守人员。

难道是他们其中的一对?

吴丽怀孕的消息成了一条爆炸式新闻,在三铺镇方圆数公里传开。

不敢不信,不能不信,吴丽的肚子挺得像座小山。

假的。最先下这个结论的正是吴丽的妯娌董汉云。她的理由很简单,公鸡咋能下蛋?

有人说她董汉云缺德。董汉云要用事实说话。于是她跑到大嫂家。

吴丽果然挺着肚子,看样子也有七八个月的身孕。触景生情,董汉云心里怪怪的、酸酸的,无法接受眼前这个现实。吴丽也能生孩子?在她看来,好像这个世界只有她董汉云会生。

董汉云的确有这种想法,生崽是她的骄傲,也是她在林家高人一等的筹码。

董汉云故作惊讶道:“不得了大嫂,你肚子里是不是长了血吸虫?”

吴丽听口气就知道她不怀好意,接茬说道:“你也长了四次。”

厉害。董汉云生了三男一女,加起来刚好怀孕四次。

“你怀孕了?”董汉云故作吃惊,“太好了大嫂,几个月了?怎么过年时都没有发现?”

吴丽本想说关你屁事。这种女人,吴丽是想老死不相往来的。恨她有理由,当年吴丽想从儿童福利院领养一名女婴,不知她是怎么得到的消息,坚决反对。还跑到公公婆婆面前大做文章,要把自家的老四林荫过继给吴丽。吴丽不答应,她便大吵大闹,还血口喷人,骂吴丽是一只不下蛋的公鸡。公公婆婆也和她一个鼻孔出气。争来争去,结论只有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吴丽领养一事告吹。

“难道我怀孕还要向你报告?”吴丽回敬道。

董汉云知道话中有话,却不识趣。她说:“我是过来人,生儿育女有经验……我是为你好,你不要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好人心?吴丽看了她一眼便欲离开,不料董汉云的手伸了过来,说:“大嫂,我帮你检查一下胎位。”

董汉云此举是想试探一下虚实。

吴丽早有防备,“啪”的一声将她的手打回。

“大嫂,这么用力干什么?”她说。

吴丽正色怒斥道:“我是医生,还用你教?”

董汉云讨个没趣,跑到公公婆婆面前告状。

董汉云是林家的功臣,在林家颇有地位。公公婆婆一共生了三男一女:一个儿子没子嗣;一个儿子是傻子,没有结婚;就她这个儿媳妇最争气,结婚八年一口气生了三男一女,为林氏家族人丁兴旺立下了汗马功劳。

“爸,妈,大嫂肚子里长了怪东西还死要面子,说怀孕了,我好心劝她去大医院做检查,她还怪我多事。你看,她还打我,手都肿了……她这种人缺德事干多了,怎么能怀孕?”董汉云一边说一边伸出被打肿的手。

打得好。公公婆婆知道她的德行,只要她和别人吵架,不用问,八成是她没理。

“你说什么?给我再说一遍!”林祖伯十分迫切地问。

董汉云把刚才的话又复述了一遍。

“哈哈!我的祖传秘方起作用了。”林祖伯自鸣得意,“这下好了,林家又能添丁了。”他转身吩咐老伴,“孩子他娘,捉两只老母鸡去看看大媳妇,她有喜了……要加强营养。”

董汉云气得拼命跺脚。

直到董汉云嚷嚷着要走,林祖伯这才注意到她的存在,喊住她道:“云保,一家人有事要互相谦让照顾,不要‘鸡搁不得鸭,鸭搁不得鸡’,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懂吗?”

董汉云说:“我生了三男一女,没有吃你半只老母鸡。”

“放你娘的屁,”林祖伯开骂,“老子历来一碗水端平……会生娃有什么稀奇,母猪一窝还能生十个八个,你能比吗?”

姜还是老的辣,一下子说到点子上。想跟他林祖伯斗嘴她还嫩了点,他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董汉云不敢回嘴,走为上策。

媳妇走远后,林祖伯走进卧室,关好房门,从床底下摸出一本书来。确切地说这是他林家的传家宝,是祖传秘方,从明朝传到现在,已经传了十几代人。过去他家有许多医书,大多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线装本,不仅有收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书就是本钱,有了这本钱,子孙享用都不愁,只可惜没保住。“破四旧”时,这些东西成了红卫兵革命小闯将“不破不立”的对象,他们来了一伙又一伙,一把火接着一把火地烧,不仅把他家所有藏书烧得精光,还把红木家具烧成了木炭。

林家是三铺镇的名门望族,世代在三铺镇开药铺。可以这样说,三铺镇的历史有多长,他林家的家史就有多长。

不用吹牛,他祖上是三铺镇的开山祖。那时三铺镇没有地名,位于荒郊野外,方圆数十公里都没有人家,他的老祖宗为了躲避战祸携一家老小来到此地,靠种药、卖药兼看病为生。一年后才来了一户姓叶的茶农,将茶树引种在山上,又开了一家茶铺,以种茶、卖茶度日。没过多久,张铁匠也率一家老小来此地埋锅造灶,开了一家打铁铺,因其脸黑,大家就喊这家铁铺为张黑子铁铺。药铺、茶铺、铁铺统称三铺。有店铺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人气,商品贸易为三铺带来商机,三铺成了商品集散地,明朝中期开始建镇,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的三铺镇,有四万多人口,三十二家药铺,七十二家茶铺,二十八家铁铺。其主打产品药材、茶叶、剪刀内销全国各地,外销日本、英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

林祖伯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翻开“传家宝”。这本书上记载着治疗不孕症的七种方法、五十六味药。为治愈大媳妇的病,他将七种方法都试了,五十六味药都配了,现在就不知道是哪种方法、哪几味药见了效。

林祖伯正在沉思时,突然听到敲门声,赶紧将传家宝放回原处。

P1-5

目录

第一章 福祸临门

第二章 拆迁风波

第三章 秘书角色

第四章 东窗事发

第五章 沉冤得雪

第六章 意外访客

第七章 高层施压

第八章 官场之门

第九章 青云平步

第十章 惊天真相

第十一章 权力刀尖

内容推荐

《发迹》由唐成编著。

《发迹》是一部正直与邪恶的较量史,一部三大家族的发迹史,一部当下国人浮躁心态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的秘密在启示着我们在权力寻租盛行的当下,行走职场的当事人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什么才是仕途发展的正确之路,什么才是商场发家的君子之道?这是从商者与从政者必悟的大智慧!

编辑推荐

一个城镇的变革,三大家族的兴衰,几对儿女的命运,恩恨情仇愁怨紧密交织,仕途商场情场步步危机,权力在欲望下步入歧途,爱情在挣扎后清偿孽债。

《发迹》由唐成编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发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702133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