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冯克力编写的《老照片(第79辑)》为其第79辑,收录《没见过的二舅郭蕴璋》、《川剧名丑陈全波》等作品。
图书 | 老照片(第79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冯克力编写的《老照片(第79辑)》为其第79辑,收录《没见过的二舅郭蕴璋》、《川剧名丑陈全波》等作品。 内容推荐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每年出版六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书中所登的照片都是20年以前所拍摄的,每一幅或若干幅照片介绍某个事件、某个人物、某种风物或某种时尚。 冯克力编写的《老照片(第79辑)》为其第79辑。 《老照片(第79辑)》收录了:《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医学研究生》、《1955年的整顿粮食宣传组》、《熟悉的人物与陌生的影像》等故事。 目录 西方画刊中的辛亥革命 我们的恩娘丁玉隽 花朝节的纪念 回忆母亲郑芳 我的父亲我的家 没见过的二舅郭蕴璋 与包尔汉的子孙为邻 林昭印象 川剧名丑陈全波 我的燕园岁月 吃饭轶事 在老山前线的日子 新中国第一批留苏医学研究生 成都有个“青训班” 1955年的整顿粮食宣传组 那一年,我高中毕业 熟悉的人物与陌生的影像 封面 母亲郑芳年轻时的照片(周文业) 封二 身着礼服的顾维钧(臧伟强) 中插 北洋人物影存(臧伟强) 封三 熊希龄与毛彦文结婚时留影(臧伟强) 试读章节 好不容易打听到了中央文革接待站的地址,跑去一看,数不清的人在那里等着申诉冤屈,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我站在那里犹豫了半天,不知怎样才好。我想,这么多的材料会送到哪里去呢?这么多的冤案,中央管得过来吗?来到这里我才明白,自己家的遭遇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而且我听说,北京的批斗、抄家、游街示众,甚至酷刑,绝不比云南逊色。这一切让我困惑不解,在昆明时,大家都说中央的政策是清水,淌到边疆才浑的,难道连中央的水也浑了? 费尽周折来到北京,北京的所见所闻,却让我感到了更多的迷茫…… 我回到昆明时已是1967年。中央发文要求停止大串联、复课闹革命。我们毕业班已无课可复,高考之事更是成了泡影。多数同学都成为忙于生计的“逍遥派”了。 那时的物质匮乏是难以想象的,以至一些头脑灵光的同学想出了“高招”:一旦打听到某日某单位有成立“革命委员会”的庆祝活动,便用红纸写一张“大红喜报”,一行人敲锣打鼓前去“祝贺”,狠狠地“混吃”一顿。如今回忆起来,也算得上一桩“幽默”。 还有一事也应一提:一些同学造反时从某办公室翻出了毕业班的档案材料,同学们早已根据家庭出身被分成三六九等。我属于“录取一般专业”者,更有几个同学的材料里,赫然盖有“不予录取”的大印。原来, “另册”果然存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既惊讶,又悲哀。 1968年12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下达,千百万中学生奔向了“广阔天地”。中国的词典里,从此有了“知青”这一专用名词。当然,我也是其中之一。 1978年,在经历了无数坎坷与折腾之后,我终于迈进了大学的校门。高中毕业十二年之后,我与那些比我小很多的同学坐进了同一间教室。真不知我是该为之庆幸,还是该为之悲哀。历史,真的是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本辑中插页,刊出了一组北洋人物照片。 照片上的人,像先后担任过中华民国总统的黎元洪、冯国璋,皖系首领段祺瑞,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即如曾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之辈,因出卖主权与日本谋取“西原借款”,并于日本侵华期间相继出任伪职,在各种版本的教科书里理所当然地以“卖国贼”而著称,他们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前面的几位,但一般人对他们的了解也并不少。 可是,当面对这组照片时,那些历史叙述里曾经熟知的人物,却变得有些陌生了。乍见之下,似乎很难将照片上的人,直接与教科书里的颟顸武夫、卖国小丑画上等号。有这种疑惑,并不完全是因为照片上的他们个个戎装革履、人五人六,还在于他们眉宇间自然流露的或英武或儒雅的神情。这些稀见的照片分明在直观地提醒着:作为个体生命,军阀也可以英武不凡,而有“卖国行径”的政客也不妨风度翩翩。无论是历史还是历史中的人物,有时候真的是很复杂,很诡异。 这些人物肖像照,以其高清的画质,使得照片里的每一个细节,诸如一枚勋章、一副领结、一捋胡须、一柄手杖、一件佩饰,乃至人物的一颦一笑,都那么纤毫毕现,在在透露着那个特定时代的信息与风貌。不妨说,恰是照片罕见的清晰度,才让人对其之种种感到了陌生。越是清晰的照片,看上去反而越觉得陌生,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悖论,而这或许正是照片本身的魅力所在了。 这辑《老照片》里,还登载了几幅林昭在北大就读时与同学的合影。林昭虽然在万马齐喑的年代里堪称是“自由思想”的先驱,但由于种种的原因,比起前面提到的那些北洋人物,未入“史册”的她实在算不上为人们所熟知,刊出的照片也远没有上面所说的照片那么清晰。但首度披露的这几幅林昭的照片,还是给人以极大的震撼:那位与一群男子汉站在一起,越发显得柔弱的女子,与她在中国思想史上留下的伟岸身影,形成了鲜明对照,让人唏嘘不已。P187-189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照片(第79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冯克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40503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印刷时间 | 201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05 |
宽 | 141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