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红墙里的领袖们)
内容
试读章节

毛泽东给炊事员拜年毛主席鼓励大家说”现在来中央党校学习的都是从前线回来的将军和党的高级干部,他们都很辛苦,大师傅的工作很重要,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同志们才能吃得好,身体才能健康,学习会更好,生产起来才有劲,回前线去就能够狠狠地打击敌人,解放全国的老百姓 ”

1942年春节后的一天上午,中央党校炊事员把我(当时任党校管理科长)团团围住,纷纷要求说:“过去咱们在桥儿沟时,毛主席经常给讲课、作报告,大家轮流去听,能亲眼见到毛主席。自搬到这里后(延安城北小沟坪)一年多没见到毛主席了,我们非常想念毛主席。我们想给主席写一封信,请主席抽时间来看看我们,你看行不?”

这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却难住了我。答应吧,怕主席没时间来;不答应吧.又怕冷了大家的心。

我心想,现在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毛主席整R忙着处理国家大事,不得休息,怎么能再打扰主席呢?于是,就给大家解释说:“大家不要太激动了,不是主席不来看我们,而是主席太忙了。信最好也不要写了,过些日子再说吧!”

炊事员可等不了。一位炊事员用变色铅笔歪歪扭扭地给主席写了一封信。内容是:敬爱的毛主席,中央党校全体炊事员非常想念您,能抽时间来一趟吗?

炊事员把信交给我,我把信转交给党校校长邓发同志。邓发同志给毛主席挂了电话。毛主席说:“好!我尽可能抽时间去看看大家。”

幸福的时刻来到了,。一天晚饭后,毛主席和校长邓发来到党校伙房来看望全体炊事员和勤杂人员。毛主席和大家一一握手,给大家拜年。然后坐在炊事员中间,拿出烟让大家抽,向大家问好,询问大家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接着给大家讲了全国抗战的形势,希望大家团结起来,战胜种种困难,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主席鼓励大家说:“现在来中央党校学习的都是从前线回来的将军和党的高级干部,他们都很辛苦,大师傅的工作很重要,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同志们才能吃得好,身体才能健康,学习会更好,生产起来才有劲,回前线去就能够狠狠地打击敌人,解放全国的老百姓……”

毛主席和炊事员们谈笑着,气氛很融洽,大家无拘无束,像乡亲们在一块拉家常一样很随便。

时问过得太快了,不觉几十分钟过去了。毛主席要走了,大家恋恋不舍地把主席送到山坡上,毛主席还一再拜托大家,向未见面的公务人员问好,并再一次和大家握手告别。

毛主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就是这样言传身教为我党培育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毛主席常把我党同群众的关系比作鱼水关系,鱼要离开水就活不成,党要脱离群众就没有任何力量了。毛主席还形象地说:“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一个是领导,一个是被领导。,”这就告诉我们,智慧和力量都是从群众那里来,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重温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倍感亲切。

(李恒敏)

部长们最“怕”周恩来

突然发现了将军们的举动,周恩来勃然大怒,吩咐卫士:“你跑步去,告诉机场门口,一个也不许放走,谁也不准离开,都给我叫回来。”周恩来严厉地问:“步兵条例里哪一条规定,总理没有走,你们就可以走了?你们当将军能这样7在部队里,首长没有走,下边全走了,行吗?”

周恩来是个温文尔雅、轻易不发火的人。但是,如果你问问那些老部长他们最“怕”谁,他们准会告诉你,最“怕”周恩来。

他们“怕”的是周恩来对工作极端的认真负责。周恩来不仅对下属要求极严,他本人更是率先垂范。因此,这“怕”中渗透着敬,就是人们常说的“敬畏”吧。

一些老部长曾带着崇敬回忆说:“我们这些部长最怕跟总理汇报工作了,他记忆力太惊人,我们拿着材料念都不如他脑子记得准确。”

对国内国外、对祖国建设各个领域的情况,在周恩来的脑子里究竟装了多少,谁也不知道,但从周恩来逝世后各阶层人士写的回忆文章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周恩来记忆力惊人。

有一回,周恩来宴请外国专家。外国专家局报告在京专家人数“约为250人至370人”。由于这个数字伸缩性太大,招待部门不知如何安排席位,就把这个公文报到了周恩来那里。

周恩来接到报告后,略一沉吟,批上一句:“至多280人。”招待部门根据周恩来的批示,照280人准备了席位。宴会上,除个别专家因故未到,出席者为270余人。周恩来对外国专家的情况掌握得如此精确,实在令工作人员惊讶。

周恩来曾经在贵阳对当地负责干部做过一个即席讲话。会后,有关同志根据记录整理出一篇文章,经周恩来审阅批准后,发往北京。

到了晚上,周恩来提出稿子要修改一下。当地的同志挠头了,因为没留底稿。

周恩来却毫不着急,他说:“不要紧,你们记录,我来默诵。”他先背诵了一遍原稿,又说明了哪些地方需要改动。

这篇稿子是当地的同志整理的,周恩来只看过一遍,近千字的文章,连整理者本人都无法复述原文,周恩来能背诵正确吗?当地的同志将信将疑地拿着这份口述稿和改动文字,打长途电话与北京联系。一核实,天哪,周恩来背诵的口述稿竟与原件一字不差。

当事人知道“过目不忘”这个词,但过去总认为那是文学夸张。经过这件事,他才知道,世上确有能“过目不忘”的人。

周恩来本人记忆力惊人,对工作又是出了名的认真负责,所以他最见不得部长们对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不了解和工作马虎。遇到这种人,他毫不留情。

因此,有的部长最怕总理问数字、问具体情况。有时,需要当面向总理汇报就带上有关的司局长乃至处长。

见到这么庞大的汇报班子,没等开始汇报,周恩来就会沉下脸来:“这是做什么?搞祖孙三代同堂?胡闹!”

有的部长带个助手坐在身后,周恩来就严肃地说:“汇报工作还要问二排议员,这是不允许的!”  有一次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到会者来自几十个部委,百十号人。

一位部长念着稿子汇报工作,稿子可能不是他本人写的,加上紧张,他念得磕磕巴巴的。

越听,周恩来的眉头皱得越紧,当他念到一个指标数字时,周恩来没好气地打断他:“不对!看清了再念!”

那部长脸都红了,吭吭哧哧地又念了一遍。

周恩来毫不容情地又说了一句:“不对!”接着,他没翻任何材料,就说出了准确的数字。

全场都震惊了,响起了一片翻纸的“哗哗”声。

那部长把稿子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遍,不安地说:“对对,是这个数。这里印得不清楚……”说到这儿,他好像突然醒悟到什么,再也说不下去……P10-13

后记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国务活动家、改革开放的总计师。他们将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伟大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公认的20世纪东方伟人。他们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立下不朽业绩的同时,还以他们崇高的理想、品德、人格、情操和渊博的学识,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这些同他们的伟大思想、丰功伟绩一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笔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宝。

据此,我们选编了反映他们生活的《红墙里的领袖们》一书,内容侧蘑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家世、童年、读书、学习、道德作风、为人处事、个人情趣、衣食住行、情感世界、交往等等。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目录

周恩来关怀警卫战士

周恩来与清洁工人时传祥

周恩来与理发师的故事

周恩来:“没关系,你们的手不脏”

周恩来关怀服务员

总理买酒抱石作画

周恩来理断“皇帝”家务事

机要秘书回忆周恩来

平凡小事见品德

永远的像章

在周恩来身边做警卫工作

摄影师眼中的周恩来

刘少奇与李英贵:“这块毯子来之不易啊”

刘少奇:“对内一律称同志”

刘少奇:“我也不能特殊”

刘少奇代人受过

大小礼品一律交公

刘少奇:“你这一回退了,他下一次就不送了”

刘少奇严禁给自己祝寿

刘少奇停船救险

刘少奇与洪赓飚:父辈间的友谊

先天下之忧而忧

刘少奇与肖优良:“不要怪他”

刘少奇:“不要喊我万岁”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朱德教战士学文化:“三个小时学会了10个字”

草鞋情深

“伤员骑总司令的马,他心里最高兴”

朱德挥泪哭军医

给朱德当勤务员

第一次见到朱总司令

襟怀坦荡坚持真理

朱德:“要官兵一致,不要搞特殊化”

朱德:“共产党不兴送礼”

“小平同志是‘举重若轻”

邓小平用南瓜瓤治伤

邓小平中央苏区二三事

邓小平:“我饿极了,吃不饱”

邓小平当“小贩”

邓小平长征路上“吹牛”

小平关怀暖人心

凑钱吃鸡:“我算是上了你们的当喽”

邓小平七营镇留佳话

一次失误的挽回

不能“竭泽而渔”

邓小平在独立营:“你让我搞特殊呦”

邓小平话药源

邓小平挑水

邓小平击鼓传手帕:“到妈妈那里和在叔叔这里一样的嘛”

邓小平拜费孝通为师

邓小平:“你是组长我服从”

邓小平舌战赫鲁晓夫

邓小平:“我可不是那种两面派的人”

邓小平不冷不热韶山行

扶桑列岛“邓小平旋风”

邓小平会“五老”:“一只火锅,一台大戏”

最后一次会见“正规记者”:“这比会见外宾轻松多了”

“一个老共产党员”为“希望工程”捐款

陈云:“先小人后君子”

陈云:“老老实实做小学生”

周恩来:“陈云同志真会过日子”

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陈云同志给全党作出了榜样”

陈云:“这笔钱由我自己出”

陈云:“不收任何人送的礼品”

陈云写请假条

“赵小米+徐步枪”

陈云:“天元嫂子给我这里恢复了名誉”

陈云:“以后可要常来看我呀”

种地的老把式与盖房子的行家

毛泽东与农民朋友杨步浩

毛泽东与小偷

毛泽东在农民家里做客

毛泽东受骗

毛泽东接过窝头,流泪了

毛泽东:“省点给老百姓穿嘛”

毛泽东与农家女握手

毛泽东:“不要把群众的稻田搞坏了”

周恩来情暖少数民族同胞

“周总理为我们驱除病害”

周恩来与农民张二廷:“叫我老周就行啦”

周恩来在伯延:4天开了7个会

周恩来与植棉模范林世猛

周恩来与女电话兵:“有了你们话务员,我才感到我是总理啊!'.

周恩来与邢台大地震

周恩来与一个烧伤女工:“你们先别让她照镜子”

诲人不倦

同甘共苦

国家主席与泥巴腿

忧国忧民赤子心

走村串户察民情

刘少奇与孙喜:“你是专家!”

刘少奇与马保山:特殊客人

国家主席与清洁工的情结

“共产党是不怕群众的”

在牧民家做客

刘少奇与韩东云:“刘主席回信了”

刘少奇与陶淑范:“当人民教师是很光荣的”

难忘的会见

朱德帮助农民种稻

朱德面前所有“要员”都变成了“小孩子”

朱德与两个孩子

朱德:“一定要让群众吃饱”

邓小平:群众的贴心人

200个铜板寄深情

厨师“抱怨”邓小平

针线连着军民情

涉县人民的思念

为人民谋划广厦千万间

邓小平情系壮乡

“小平您好”

邓小平与女话务兵

陈云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

陈云:工人的贴心人

陈云视察抚顺

“你们这是大洋吃小洋啊!”

陈云:“我感谢你们这些‘榔头兵’”

心中有群众

内容推荐

《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红墙里的领袖们)》主要内容:

于俊道编著的《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红墙里的领袖们)》以“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讲述伟人传奇人生”为宗旨,以翔实可靠的资料,认真客观的编写,严谨科学的体例,为您全面、真实地记录伟人一生的方方面面,呈现更为清晰的中国伟人形象。

编辑推荐

于俊道编著的《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红墙里的领袖们)》一书,内容侧蘑平凡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家世、童年、读书、学习、道德作风、为人处事、个人情趣、衣食住行、情感世界、交往等等。意在如实地颂扬人民领袖,用他们的优良革命传统和崇高品德去教育千千万万的革命后代,从而鼓舞年轻的一代奋发向上,在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南海里的博大胸怀(红墙里的领袖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俊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21016
开本 16开
页数 3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1: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