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力挽狂澜)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了解五代十国曲折历史、各色人物的精彩小说。一个陷入迷途,四分五裂、百业凋敝的帝国。一段乱世纷争、沧海横流的历史!

奎文阁先生再出解史力作,讲述盛唐隆宋之间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将一段历史大变局壮观呈现。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纵横捭阖,在大背景下讲述重大事件,再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大变局中拷问人物决择,解析了人性在道德利益与生死之间的游走和坚守。千回百转的故事情节,刺激人的每一根神经;跌宕浮沉的人物命运,使人禁不住扼腕唏嘘;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令读者玩味不绝;生动深刻的说理论道,发人深省启迪智慧。

内容推荐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分为:风雨飘摇、群雄逐鹿、铁血中原、千山残雪、力挽狂澜五册,讲述了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轰然崩塌后,各种社会元素与能量不断变换、重构及异化的历史故事。背景波澜壮阔,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曲折,语言生动诙谐,是一部评味五代十国历史,拓展人文视野,丰富阅读时光的优秀图书。

穿越时间长河,回望五代十国,政权割据,铁马金戈,山河残破,百姓离所,大唐帝国土崩瓦解,走入了迷途。

在那个遍地是机会、满眼是诱惑的世界里,手握兵权的军头们释放了巨大的能量。乱世纷争,沧海横流,大道理的苍白、残破与更生,小人物的人性、操守与求生,交织在一起异彩纷呈。许多影响和塑造历史进程的强人出现,许多道德变异、行为古怪的小人物登场。

欲做“青帝”再造世界的黄巢,志大才疏的末日皇帝唐昭宗,狡诈胜过曹操的朱全忠,骄傲勇武的李克用,偏据一方远交近攻的钱镠,雄姿英发后继乏力的李存勖,开创契丹新纪元的耶律阿保机,割地卖国臭名昭著的石敬瑭,官场“老油条”冯道,英明神武且英年早逝的柴荣,宏阔豪迈定分止争的赵匡胤……

这些“大人物”纷纷登场,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将偌大帝国推向深渊,再掀向峰尖。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做?过程怎样?后果如何?文中细细品味……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让我们跟随奎文阁先生独特的笔调,一起走进那个精彩纷呈的年代吧。

目录

一、长城内外

1.此汉高祖非彼汉高祖

2.今非昔比的述律太后

3.辽世宗改革

4.新强人郭威

5.烂泥扶不起

6.步步惊心

7.树欲静而风不止

二、宏图大志

1.考验

2.二王之死

3.交班

4.锋芒乍现

5.青春无敌

6.牛人小试牛刀

7.初征淮南

8.再征淮南

9.三征淮南

10.病龙台

三、江山一统

1.迷雾重重

2.一个姓赵的人

3.那一场惊心动魄的事

4.皇袍加身的隐秘

5.大宋王朝

试读章节

刘知远在中原风雨飘摇之际,登上了山河破碎的中原皇位。刘知远这位汉高祖和一千多年前的汉高祖刘邦,有着天壤之别。人家是开创一片新基业,刘知远不过是收拾了一个烂摊子。

契丹被迫撤离中原,留下了短暂的政治真空。刘知远宽大的政策收到了实效。当初被杜重威挟持投降辽国,被辽国封为节度使的武官,此时纷纷回归,陆续向刘知远的新朝廷表达效忠。虽然中原未必是明主,但汉奸的滋味实在不好受,所以多数沦陷于辽国的文武官员通过多种方式南归。刘知远对他们一一接纳,既往不咎。刘知远接收的人中就有赵延寿的儿子赵匡赞。赵延寿北撤,赵匡赞留守中原藩镇。赵匡赞没来得及追随他爹就被刘知远的大军攻破了。赵匡赞不仅没有遭到刘知远怀疑,反倒继续做节度使,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由河中调到了晋州。天平节度使李守贞被从山东调往陕西,接替赵匡赞继任护国节度使。高行周被放到了河北重镇魏州,成为天雄节度使。而那位被耶律德光当猴子戏耍了一遭的驸马爷杜重威,被调往澶州任归德节度使。

早些年刘知远就看不起杜重威的无能。虽然刘知远有拥戴石敬瑭的大功劳,可是当时刘知远的职级实在太低,所以他晋升到省部级职务还是花了些时间。可人家杜重威由于是驸马爷,被当年的后晋皇帝石敬瑭很快就提拔到节度使的位子上。刘知远和杜重威的任命写在同一个文件里,两人同时宣布。由于刘知远看不上杜重威,觉得自己和杜重威混为一谈,倍觉耻辱。因此刘知远索性抗命不遵,拒绝接受皇帝下达的封官令。后来石敬瑭派特使去做刘知远的思想工作,刘知远这才勉强接受提干的决定。在克服了国恨和私怨的双重压力之后,刘知远对杜重威还真是给足了优待。

所谓做贼心虚。杜重威做了卖国贼,心更虚。

虽然刘知远出于政治目的,赦免了杜重威,可是在中原文武官员和老百姓的冷眼白眼之下,杜重威夜夜提心吊胆,日日寝食不安。他总觉得不踏实,总认为说不定哪一天脑袋就被刘知远切下来了。

比较来比较去,杜重威再次选择了相信契丹。尽管契丹把他当大傻蛋玩了一大圈。

后汉调整干部的任命书下达之后,杜重威认为这是刘知远借调整干部的机会干掉他。惶惶不安的杜重威实在忍不住了,突然决定抗命不遵,和后汉为敌。杜重威把儿子派到契丹留守恒州的大将麻苔那里做人质,请求麻苔派兵支援他。麻苔派出部将杨衮率领一千五百契丹兵去魏州支援杜重威。大家注意了,这个杨衮就是后来大宋朝精忠报国的大将杨继业的爹。

杜重威再次私通契丹反叛中原的消息传到了开封,刘知远勃然大怒,阴沉着紫黑色的脸骂道:“杜重威这个混账,不识好歹,我放他一马,他不感恩图报,反倒再次投靠契丹对抗朝廷。给我灭了他!”

刘知远派出候任天雄节度使高行周为招讨使、慕容彦超为副招讨使,统兵赴魏州讨伐杜重威。

高行周和慕容彦超这两人在前文书中都出现过。高行周行事谨慎,作战勇敢。慕容彦超也是一员悍将,但性情急躁。这两人在对待攻打魏州城的策略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高行周主张围困为主,待到魏州城内弹尽粮绝,杜重威不攻自破。慕容彦超急性子,主张强攻硬打,速战速决。慕容彦超火爆脾气,天天找高行周理论辩论,还上书朝廷批评高行周胆小保守。高行周作为主帅为何不能制约慕容彦超呢?因为这里面还另有一层原委。高行周和杜重威是儿女亲家,高行周的女儿是杜重威的儿媳妇。如此一来,慕容彦超疑心丛生,他认为高行周有姑息迁就杜重威之嫌,甚至不排除和杜重威暗地勾结的可能。如果主帅暗通敌军,他这副帅不就成了冤大头了嘛!

慕容彦超寸步不让,极力主张攻打魏州,高行周则苦苦劝阻。主帅和副帅之间的矛盾越闹越大,一直把官司打到了皇帝刘知远那里。

刘知远觉得问题严重,主帅和副帅不和,这是兵家大忌,旦夕之间就可能爆发不测之变。于是,刘知远立即决定御驾亲征,避免前沿军事阵地上出现兵变和不测事件。

要说起来,在行军打仗方面,刘知远还是有水平的。他来到两军阵前,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高行周的支持。汉高祖刘知远下榻在高行周的大营,这是对高行周莫大的信任和鼓励。然后,刘知远还耐心听取了高行周关于军情的意见。高行周对于围困策略给出了三点理由:魏州城中杜重威军队拥有粮草,如果汉军强攻,只能付出大量伤亡的代价。即使强攻,也未必能确保成功。如果缓一缓,城中粮草断绝,杜重威的军队将会不攻自溃。

刘知远听完高行周的话,深深点头。

做领导的最重要本事就是要能够辨别是非曲直。

做领导的大忌是简单草率决策。

刘知远同意高行周的意见,同时否定了慕容彦超的意见。不仅如此,刘知远还单独召见慕容彦超,当面批评了慕容彦超的错误思想,并命令慕容彦超去向高行周道歉。除了亲自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之外,汉高祖刘知远还派大臣出面对高行周和慕容彦超进行调解。可谓用心良苦。

刘知远之所以如此细心周到地对待将领,是因为高行、周慕容彦超这些人原本不是刘知远的班底和部属,对刘知远并非真心顺服,只是迫于刘知远做了皇帝这种名分,才不得不接受后汉朝廷的领导。如果利益和关系摆不平,这些刚刚表达归顺的将领不仅不会卖力卖命,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杜重威或者另立山头。

尽管汉高祖刘知远如此苦口婆心地调解高行周和慕容彦超,但慕容彦超还是固执己见、不买账。在围城一个月之后,魏州城内粮草日趋匮乏。城内军兵三三两两地开始逃出来向汉军投降。慕容彦超实在按捺不住了,认为魏州城内抵抗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于是向皇帝刘知远再次要求攻城。为了顾全大将颜面,刘知远勉强同意了慕容彦超的建议。

刘知远亲自督阵,调集汉军攻打魏州城。魏州城乃河北重镇,城墙高耸,壁垒坚固,城上杜重威军队居高临下负隅顽抗。足足打了一个时辰,汉军在城下扔下千具尸体,受伤万人,魏州城仍然屹立不动。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力挽狂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奎文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2063450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303847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9
16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