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风云录(军事篇)
内容
试读章节

吴王夫差忘记父训

吴(春秋国名,都吴,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王阖庐五年(前510年),吴王阖庐率领军队攻打越国(都会稽,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越王允常率军迎战,被吴军击败。从此,两国结下怨仇。

吴王阖庐十年(前505年),吴王阖庐领兵攻打楚国(都郢,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北纪南城)。越王允常乘吴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率军攻打吴国,两国积怨加深。

阖庐遗嘱不要忘记越国

吴王阖庐十九年(前496年)夏天,吴王阖庐听说越王允常去世,领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允常之子)领军在榜李(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南)迎战吴军。越军敢死队官兵冲到吴军阵前,将手中的剑架到各自的脖子上,声称有罪,伪装集体自杀。吴军将士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松懈防备。这时,越军敢死队突然挥戈杀向吴军,大批越军跟着冲杀过来。吴王阖庐的脚趾被流箭击伤,吴军溃退。

吴王阖庐中的是毒箭,退回只有七里便猝然身亡。阖庐临死的时候叮嘱太子夫差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越国,不要忘记越国是我们的敌国!”夫差回答说:“儿一定不会忘记,不会忘记为父亲报仇!”

夫差继位为吴王后,下令加强军事训练,积极准备攻打越国,为父报仇。越王勾践获悉吴王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报复,十分焦急不安。他不顾大夫(朝廷中等级别的官员)范蠡等人劝告,决意在吴王未发兵之前,主动出兵进攻吴国。

夫差兵围会稽山而将勾践放回

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春天,越王勾践领兵攻打吴国,受到吴军有力还击,越军败退。吴军反攻越军,追至夫椒(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北)将越军击溃。越王勾践率领群臣和侍卫官兵约五千人退居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吴王夫差随即率大军将会稽山包围。

越王勾践自知陷入绝境,后悔当初没有听取范蠡等人的意见,凄然长叹道:“我难道就要败死在此处吗?”生死关头,范蠡建议越王向吴王委屈求和。勾践采纳范蠡这一意见,派大夫文种去吴军指挥部跪地求和,称敝国国君勾践愿意向吴王称臣,并以重金私下贿赂吴国太宰(宰相)伯瓠。伯薪受贿后极力劝说吴王答应越王求和。行人(主管礼仪兼奉命出使并参与议政)伍子胥站出来劝阻说:“我们应当乘胜攻灭越国,不可对敌人讲宽恕。今天如果不乘势灭亡越国,将来有一天必然会后悔!”吴王把其父临终遗嘱抛诸脑后,没有听取伍子胥的意见,而对伯韶言听计从,接受越王称臣求和,下令撤军回国。

越王勾践并不是真心向吴王称臣,而是以屈求伸,积蓄力量以图灭亡吴国。他率众返回都城会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食不加肉,衣不重采”,“与百姓同其劳”,经常反问自己:“你还记着被围困在会稽山的耻辱吗?”为了麻痹吴国君臣,勾践派范蠡为人质去吴国。范蠡到吴国后表面上态度谦卑,暗中不断搜集情报传回越国。

夫差欲称霸诸侯淡忘父训

随着时间推移,吴王夫差对其父临终遗嘱逐渐淡忘,不再把邻近的敌国越国放在心上,而把主要精力投入争霸之中。他对勾践意欲复仇的种种动向视若无睹,长年忙于出兵远征别的国家。  .

吴王夫差三年(前493年),楚国出兵攻打蔡国(都蔡,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吴王夫差应蔡昭侯请求,出兵援助蔡国,要蔡国将国都迁至州来(吴地,位于今安徽省凤台县)。

吴王夫差七年(前489年),夫差出兵攻打陈国(都陈,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楚昭王领兵救援陈国。不久,楚昭王在城父(位于今安徽省毫州市南城父集)去世,楚军退回。  吴王夫差八年(前488年)秋天,鲁国(都曲阜,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出兵攻打邾国(都绎,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邾国派使臣向吴国求援,吴王夫差同意出兵救援邾国。

吴王夫差九年(前487年)春天,吴王出兵之前,伍子胥劝谏①说:“越王勾践亲自耕种农田,吃饭不准上第二道荤菜。他悼念死难将士,慰劳贫苦百姓,笼络国人之心,其志不在小。这个人不死,必定是吴国的后患。越国的存在,是吴国真正的威胁。大王不首先灭亡近在咫尺的敌国,而派兵去远征鲁国,恐怕不妥当吧?请大王考虑。”吴王夫差听不进伍子胥的忠告,依然出兵援邾攻鲁。

越王勾践想乘吴军出征鲁国之机举兵攻打吴国。大夫逢同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向越王建议,同楚国、齐国(都临淄,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东)、晋国(都新田,位于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北)等大国结盟,共同对付吴国,这样才能稳操胜券。越王勾践采纳逢同的意见,派使臣分赴楚、齐、晋等国游说结盟。

文种观察吴王对越国不再有什么戒备,建议向吴国借贷粮食,以进一步试探吴王的态度。越王派人去吴国求借粮食,吴王答应将粮食借给越国。伍子胥再次劝阻,吴王仍然不听。伍子胥感叹说:“大王不听我的忠谏,过不了几年,吴国就将会成为一片废墟了!”P4-6

后记

学生时代,我便对文学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以至参加工作后所购买阅读的大多是文史类书籍。1995年,在业余写完长篇小说《桃花流水》(2008年4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之后,我转读中国历史古籍,将视线专注于古代官员在官场的沉浮,并有选择地分类记下其中较为典型的人物事件。这样边看边写,历时八年,形成了一个记述古代官场斗争故事的框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我集中近五年时间(逢年过节也未曾休息),先后三次对稿子进行系统梳理,并逐篇修改,于2007年形成《中国古代风云录》系列书稿。2008年以后,我又先后四次对书稿作了全面修订。

本书出版得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罗际明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王兴康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诚挚谢意。

本人并非历史专业研究人员,对历史科学尚没有真正入门,能将此书奉献给读者,主要借助于前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本书能使读者受益,哪怕一丁点儿,也将是我最大的慰藉。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叶秀松

2011年10月于陋室书房

目录

前言

一 式微之君 国破家亡

 宋襄公不击无备之敌

 吴王夫差忘记父训

 “无愁天子”亡国奴

 陈后主沉溺酒色

 后梁末帝听信谗言

 辽天祚帝误信近臣

 金哀宗自叹无过

 元顺帝难灭燎原烈火

 明崇祯帝失于用人

二 忧患图存 以身报国

 逄丑父易位救主

 臧洪志匡汉室

 刘琨壮志未酬

 祖逖北伐未竞

 颜杲卿奋讨叛军

 辛谠奔赴国难

 宗泽临终呼“过河”

 陆秀夫、张世杰投身大海

 张铨心忧国难

 傅清舍生平叛

三 坚守阵地 宁死不降

 耿恭扼守疏勒城

 毛德祖誓守虎牢

 韦孝宽固守玉壁城

 张巡坚守雍丘、睢阳

 苏缄城陷自焚

 王禀与太原共存亡

 郭永壮言率“义鬼”

 杨邦义奋笔书“死”

 赵立血染楚城

 王坚挫败蒙古军

 李庭芝选择战死

 关天培捍卫南疆

四 顽强拼搏 血染战场

 郤克负伤率部进击

 来歙遇刺遗命

 司马师带病出征

 刘康祖浴血奋战

 王方翼血战叛军

 魏胜聚义抗敌

 毛忠血洒西陲

 卢象升戴孝报国

 李长庚视海船为庐舍

 裕谦与侵略者不共戴天

 邓世昌奋冲敌舰

五 运筹得失 关乎生死

 孙膑减灶诱敌

 刘秀力主守昆阳

 虞诩增灶换装

 曹操用贤胜袁绍

 黄盖诈降用火攻

 蜀先主误设连营

 石勒示弱取胜

 慕容垂欲擒故纵

 尚婢婢以屈求伸

 周德威劝阻硬拼

 韩世忠诈传军情

 傅尔丹执意进军

六 骄疏疑忌 祸患丛生

 秦穆公拒听蹇叔劝谏

 马谡自负失街亭

 前秦王苻坚失察军心

 王镇恶受疑遭忌

 宋明帝为渊驱鱼

 徐禧临阵瞎指挥

 丘福轻敌冒进

 王三善失于轻信

 袁崇焕刚愎自用

 柴大纪纵兵经商

七 兵败势去 归宿殊异

 项羽不肯回江东

 李陵挥泪送苏武

 李玄通借刀自尽

 杜充不敢归宋

 刘豫叛国称帝

 毕资伦哭祭故国

 洪承畴被俘投降

八 功高受陷 千古沉冤

 子上凯旋遭殃

 乐毅被间离燕

 白起沉冤九泉

 廉颇屡受间排

 李牧被诬遭杀

 陈汤功成受贬

 马援“马革裹尸”也蒙冤

 邓艾灭蜀衔冤

 仆固怀恩逼上梁山

 岳飞抗金被害

 曾铣祸从天降

 熊廷弼刚正罹难

 聂士成殉职革职

参考书要目

后记

序言

历史,是后人永恒的话题。

人们每当谈起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总是兴味盎然。这不仅是由于其情节引人人胜、当事者的际遇命运牵动人心,还在于许多人物事迹闪耀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光辉,仍然可供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中国古代官场是一个历史大舞台。进人中国古代官场从政的官员,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是比较富有智慧和思想的人群。他们在一定职位上的言论作为,他们利用其职权地位乃至豁出生命所进行的形形色色的斗争,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古代官场斗争故事虽不算少,但此类故事许多还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鲜为人知。《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和历代《纪事本末》等史书体系庞大,一般读者难以通读。作者有意为普及祖国历史知识、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尽点微薄之力。从这一愿望出发,我不揣浅陋,泛舟史海,选取商末至清末部分帝王、朝臣以及州官在官场斗争中被贬谪关杀或身历险境的片断,历时十六年,编写出《中国古代风云录》系列书稿。该书由《宫廷篇》、《朝政篇》、《文坛篇》、《外交篇》、《军事篇》五个部分组成。

《军事篇》以战争为背景,围绕争夺政权、捍卫领土这一主题,选叙一批式微之君国破家亡、忧国之士奔赴国难、骁勇将领浴血沙场的故事。社会矛盾激化而不可调和便发生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战争是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方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阅读本书,可以看到部分王朝为何毁于战火,了解那些亡国之君的失误和兴叹;可以看到志士仁人如何对待战乱,了解他们舍家为国的情操和业绩;可以看到战将临阵怎样进攻防守,了解他们为国效命的智勇和壮烈。书中亦记叙了一些战败将军,道出他们为何失败、如何对待失败,其中既有英雄,也有叛徒。书中还记叙了一些功高受害的将军,他们的冤情令人扼腕长叹。全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部分曾经战场上的历史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人们提供思考的空间。

本书依据历代正史记载,行文直叙史实,没有添枝加叶,也没有夹人作者私见,力图真实可信。所据史书附后以备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内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记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节,力求精彩耐读。篇末附简评,尽量采用前人的评论,对前人评论需作补充、商榷或未见前人合适评论者,作者就事论事稍加点评,供读者参考。全书文字力求简明易懂、准确生动。

期望本书能成为读者的良知益友。

内容推荐

叶秀松所著的《中国古代风云录(军事篇)》内容简介:“兵者,国之大事者也,死生之地,存亡之理,不可不察也”。一国的军事体现着国家的力量,一场战争关乎国家的存亡。战争,是斗勇,更是斗智。桂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是其中的代表,白起、孙膑、诸葛亮、岳飞是军事将领中的翘楚。

阅读《中国古代风云录(军事篇)》中他们的生平,或为“马革裹尸”激励,或为宁死不屈击掌,或为壮士受冤扼腕,或为功高被杀感叹。

编辑推荐

叶秀松所著的《中国古代风云录(军事篇)》以战争为背景,围绕争夺政权、捍卫领土这一主题,选叙一批式微之君国破家亡、忧国之士奔赴国难、骁勇将领浴血沙场的故事。本书依据历代正史记载,行文直叙史实,力图真实可信。全书每部分前以小序作为内容提要。每篇聚焦历代人物之宦海沉浮。作者于篇末就事论事,加以点评,以供读者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风云录(军事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秀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65986
开本 16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6
16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