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忘记父训
吴(春秋国名,都吴,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王阖庐五年(前510年),吴王阖庐率领军队攻打越国(都会稽,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越王允常率军迎战,被吴军击败。从此,两国结下怨仇。
吴王阖庐十年(前505年),吴王阖庐领兵攻打楚国(都郢,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北纪南城)。越王允常乘吴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率军攻打吴国,两国积怨加深。
阖庐遗嘱不要忘记越国
吴王阖庐十九年(前496年)夏天,吴王阖庐听说越王允常去世,领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允常之子)领军在榜李(位于今浙江省嘉兴市南)迎战吴军。越军敢死队官兵冲到吴军阵前,将手中的剑架到各自的脖子上,声称有罪,伪装集体自杀。吴军将士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松懈防备。这时,越军敢死队突然挥戈杀向吴军,大批越军跟着冲杀过来。吴王阖庐的脚趾被流箭击伤,吴军溃退。
吴王阖庐中的是毒箭,退回只有七里便猝然身亡。阖庐临死的时候叮嘱太子夫差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越国,不要忘记越国是我们的敌国!”夫差回答说:“儿一定不会忘记,不会忘记为父亲报仇!”
夫差继位为吴王后,下令加强军事训练,积极准备攻打越国,为父报仇。越王勾践获悉吴王日夜操练兵马准备报复,十分焦急不安。他不顾大夫(朝廷中等级别的官员)范蠡等人劝告,决意在吴王未发兵之前,主动出兵进攻吴国。
夫差兵围会稽山而将勾践放回
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春天,越王勾践领兵攻打吴国,受到吴军有力还击,越军败退。吴军反攻越军,追至夫椒(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北)将越军击溃。越王勾践率领群臣和侍卫官兵约五千人退居会稽山(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吴王夫差随即率大军将会稽山包围。
越王勾践自知陷入绝境,后悔当初没有听取范蠡等人的意见,凄然长叹道:“我难道就要败死在此处吗?”生死关头,范蠡建议越王向吴王委屈求和。勾践采纳范蠡这一意见,派大夫文种去吴军指挥部跪地求和,称敝国国君勾践愿意向吴王称臣,并以重金私下贿赂吴国太宰(宰相)伯瓠。伯薪受贿后极力劝说吴王答应越王求和。行人(主管礼仪兼奉命出使并参与议政)伍子胥站出来劝阻说:“我们应当乘胜攻灭越国,不可对敌人讲宽恕。今天如果不乘势灭亡越国,将来有一天必然会后悔!”吴王把其父临终遗嘱抛诸脑后,没有听取伍子胥的意见,而对伯韶言听计从,接受越王称臣求和,下令撤军回国。
越王勾践并不是真心向吴王称臣,而是以屈求伸,积蓄力量以图灭亡吴国。他率众返回都城会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食不加肉,衣不重采”,“与百姓同其劳”,经常反问自己:“你还记着被围困在会稽山的耻辱吗?”为了麻痹吴国君臣,勾践派范蠡为人质去吴国。范蠡到吴国后表面上态度谦卑,暗中不断搜集情报传回越国。
夫差欲称霸诸侯淡忘父训
随着时间推移,吴王夫差对其父临终遗嘱逐渐淡忘,不再把邻近的敌国越国放在心上,而把主要精力投入争霸之中。他对勾践意欲复仇的种种动向视若无睹,长年忙于出兵远征别的国家。 .
吴王夫差三年(前493年),楚国出兵攻打蔡国(都蔡,位于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吴王夫差应蔡昭侯请求,出兵援助蔡国,要蔡国将国都迁至州来(吴地,位于今安徽省凤台县)。
吴王夫差七年(前489年),夫差出兵攻打陈国(都陈,位于今河南省淮阳县),楚昭王领兵救援陈国。不久,楚昭王在城父(位于今安徽省毫州市南城父集)去世,楚军退回。 吴王夫差八年(前488年)秋天,鲁国(都曲阜,位于今山东省曲阜市)出兵攻打邾国(都绎,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邾国派使臣向吴国求援,吴王夫差同意出兵救援邾国。
吴王夫差九年(前487年)春天,吴王出兵之前,伍子胥劝谏①说:“越王勾践亲自耕种农田,吃饭不准上第二道荤菜。他悼念死难将士,慰劳贫苦百姓,笼络国人之心,其志不在小。这个人不死,必定是吴国的后患。越国的存在,是吴国真正的威胁。大王不首先灭亡近在咫尺的敌国,而派兵去远征鲁国,恐怕不妥当吧?请大王考虑。”吴王夫差听不进伍子胥的忠告,依然出兵援邾攻鲁。
越王勾践想乘吴军出征鲁国之机举兵攻打吴国。大夫逢同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向越王建议,同楚国、齐国(都临淄,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东)、晋国(都新田,位于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北)等大国结盟,共同对付吴国,这样才能稳操胜券。越王勾践采纳逢同的意见,派使臣分赴楚、齐、晋等国游说结盟。
文种观察吴王对越国不再有什么戒备,建议向吴国借贷粮食,以进一步试探吴王的态度。越王派人去吴国求借粮食,吴王答应将粮食借给越国。伍子胥再次劝阻,吴王仍然不听。伍子胥感叹说:“大王不听我的忠谏,过不了几年,吴国就将会成为一片废墟了!”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