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风云录(朝政篇)
内容
试读章节

周亚夫言忤景帝

周亚夫是西汉(都长安,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丞相绛侯周勃的次子。当初,周亚夫在担任河内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太守(行政长官)的时候,曾请看相先生许负为他看相。许负对他说:“您三年以后将被封为侯;封侯八年后能当上将军和丞相,主管朝廷军政大事,位高权重;再过九年您会饿死。”周亚夫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既然像先生说的那样富贵,怎么会饿死呢?”许负回答说:“你的嘴边有竖纹入口,这是饿死的相貌。”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绛侯周勃去世,其侯位由其长子周胜之继承。周胜之是汉文帝的女婿,与公主感情不合,又犯了杀人罪。由此,周胜之侯位被废。汉文帝让周亚夫承袭其父侯位,封他为条侯。

汉文帝后六年(前158年),匈奴(西汉北方部族)出动六万名骑兵入侵西汉北部边境。周亚夫由河内太守调任将军,驻守细柳(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以防御匈奴骑兵。周亚夫所建的细柳军营壁垒森严,不准人随意出入。一天,汉文帝派人传话要来视察军营,周亚夫没有让传令官进人军营。不久,又有官员来通知说皇帝驾到,周亚夫的部将回答说:“军营将士只听主将的命令,不直接接受皇上的圣旨。”他们仍然紧紧关闭军营大门。汉文帝只好派使臣持符节(用金属、玉或竹木制作表示受皇帝之命的凭证)去周亚夫军营,传令说皇上要来军营慰劳将士,周亚夫这才命令打开军营大门。周亚夫全身披甲一副临战状态,迎见文帝时只行军礼,而没有行叩拜之礼。汉文帝对周亚夫严于治军十分赏识,随后任命周亚夫为中尉(主管京都治安的将领)。

后来,汉文帝患了重病。他在去世之前,特意告诫太子刘启说:“今后国家如果有什么急事,周亚夫可以领兵担当重任。”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王府设在广陵,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刘濞经过长期准备,串通楚王(王府设在彭城,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刘戊等六王发动叛乱。汉景帝刘启任命周亚夫代行太尉(代理最高军事将领)职务,率军讨伐叛军。周亚夫仅用三个月时间即平息吴、楚七国叛乱。为此,汉景帝下令重新设立太尉这一职位,任命周亚夫为太尉。汉景帝五年(前152年),周亚夫改任丞相。

汉景帝七年(前150年)正月,景帝不再宠爱栗姬,决意废去栗姬所生的太子刘荣。周亚夫以太子无过极力劝阻。景帝没有听取周亚夫的意见,由此对周亚夫开始疏远。

窦太后(汉景帝之母)提出要将王皇后之兄王信封侯,汉景帝推辞,窦太后坚持。母子俩相持不下,汉景帝退避说,此事得同丞相商量后才能定。汉景帝征询周亚夫的意见,周亚夫态度非常鲜明,对汉景帝说:“当年高帝规定:‘不是刘家皇族子弟,不得封王;不是立有大功的人,不得封侯。谁不遵守这一规定,普天之下的人就应当共同讨伐他。’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没有功劳,给他封侯违背高帝规定。”由于周亚夫持反对意见,王信封侯一事搁下。

此前,在平息吴、楚七国之乱时,周亚夫没有应梁王刘武(窦太后次子、汉景帝之弟)之请及时派兵救援梁国(王府设在睢阳,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南),得罪了刘武。为此,窦太后已对周亚夫心怀不满。这次,周亚夫又搬出高帝的圣旨压制她的主张,更激起窦太后对他的忌恨。

汉景帝中三年(前147年),匈奴唯徐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汉景帝想将唯徐卢等人封为侯,以使匈奴人效法他们。周亚夫劝阻说:“他们背叛自己的君主来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们为侯,这样还怎么惩罚不守节操的臣子呢?”汉景帝没有听取周亚夫的意见,随即把唯徐卢等人封为侯。周亚夫气得称病不肯上朝。汉景帝就此以周亚夫有病而罢免他的丞相职务。

不久,汉景帝宴请周亚夫。席上只摆着一盘没有切开的肉,且没有放筷子。周亚夫见情况不同平常,心里感到纳闷,回头呼喊主管宴席的官员拿筷子来。汉景帝指着那块没有切开的肉,笑着对他说:“这还不够你吃吗?”周亚夫感觉受到侮辱,当即脱下帽子,向景帝辞谢,转身扬长而去。汉景帝没有料到周亚夫会离席,显得很尴尬,睁大眼睛看着周亚夫出门,对身边侍从说:“这个人牢骚满腹,今后不能担任少主的大臣!”

经过这次刺激,周亚夫气恼成疾,病得很重。他的儿子为他安排后事,买了五百件盔甲盾牌,以备殉葬。雇来搬运盾牌的劳工没有拿到工钱,便诬告周亚夫的儿子谋反。周亚夫受到牵连。、汉景帝指派官员对周亚夫加以责问,周亚夫拒绝回答。汉景帝大为恼火,下令把周亚夫逮捕,交给廷尉(最高审判机关长官)治罪。

廷尉责问周亚夫说:“你想造反吗?”周亚夫回答说:“我是快要死的人了,所买的东西都将用于殉葬,怎么能说我要造反?”审判官员接过他的话说:“你活着虽然没有造反,但死后想造反。”周亚夫对审判官这种无稽之谈嗤之以鼻。P15-17

后记

学生时代,我便对文学和历史产生浓厚兴趣,以至参加工作后所购买阅读的大多是文史类书籍。1995年,在业余写完长篇小说《桃花流水》(2008年4月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之后,我转读中国历史古籍,将视线专注于古代官员在官场的沉浮,并有选择地分类记下其中较为典型的人物事件。这样边看边写,历时八年,形成了一个记述古代官场斗争故事的框架。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我集中近五年时间(逢年过节也未曾休息),先后三次对稿子进行系统梳理,并逐篇修改,于2007年形成《中国古代风云录》系列书稿。2008年以后,我又先后四次对书稿作了全面修订。

本书出版得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罗际明先生、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王兴康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诚挚谢意。

本人并非历史专业研究人员,对历史科学尚没有真正入门,能将此书奉献给读者,主要借助于前人的劳动成果。如果本书能使读者受益,哪怕一丁点儿,也将是我最大的慰藉。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错误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叶秀松

2011年10月于陋室书房

目录

前言

一 触犯君王 祸水泱泱

 文种才高震主

 商鞅刑及太子

 韩信恃功惹祸

 邓通效极先帝

 周亚夫言忤景帝

 阮佃夫图谋废帝

 元谐骂隋文帝

 李君羡小名犯讳

 杨邠屡忤帝旨

 张逵批评明世宗

 季开生以传闻进谏

 塞楞额剃发犯禁

二 忠正被难 光明磊落

 里革更改君令

 栾布祭哭亡主

 晁错力主削封

 盖宽饶刚直高节

 王嘉怒掷药杯

 杨震正大光明

 虞诩自系投案

 张纲独埋车轮

 褚遂良反对废立皇后

 王义方弃孝尽忠

 唐介犯颜直谏

 周新锄奸受陷

 蒋钦直谏至死

三 身处逆境 抗争守节

 魏绛执法请罚

 贯高不诿罪过

 龚胜不事王莽

 田畴传递臣节

 周处志不生还

 尧君素以身殉隋

 段秀实宁死不叛

 陈禾不附奸臣

 卓敬不避死难

 郝浴流放不辍学

 叶映榴到任遇乱

四 是非恩怨 遗恨悠悠

 伍子胥历尽沧桑

 子西引狼入室

 严遂买凶行刺

 蒙恬仰天问罪

 张良难平亡国恨

 张汤严酷树敌

 侯安都功高非罪

 虞庆则红颜祸水

 杨炎私怨必报

 卢世荣变法敛怨

 脱脱负恩结怨

 景清为先帝复仇

 岑猛受岳父坑骗

 多尔衮地下蒙冤

 马新贻门外遇刺

五 党同伐异 势不两立

 赵氏孤儿在屠刀下幸存

 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之争

 董卓篡政及其引发的纷争

 刘裕剪除异己

 王叔文结党被迁

 李训、郑注谋诛宦官

 王安石变法之争

 宋神宗身后的党派之争

六 勾心斗角 宦海浮沉

 里克愤然自杀

 费无忌两面三刀

 黥布祸起萧墙

 司马懿韬光养晦

 南齐“六贵”分崩离析

 北齐权臣明争暗斗

 来瑱难察暗算

 范延光迷信术士

 夏言四起四落

七 专权狂妄 难以善终

 子驷弑君专权

 梁冀专权跋扈

 诸葛恪一意孤行

 石崇竞奢斗富

 尔朱荣意欲称帝

 贺若弼迷醉功名

 李林甫口蜜腹剑

 安重诲专权欺君

 阿合马弄权暴敛

 蓝玉居功谋反

 魏忠贤乱政始末

 鳌拜专权结党

八 渎职违法 罪有应得

 叔鲜、叔度助武庚叛乱

 伊戾坑害太子痤

 庄贾贪杯迟到

 阿大夫行贿朝廷巡官

 上官桀谋篡帝位

 张赦提纵妻受贿

 卢祖尚不服派遣

 来俊臣草菅人命

 北宋“六贼”罪责难逃

 阿鲁补贪占公物

 吴曦叛国求封

 李善长知情不报

 刘瑾索贿敛财

 江彬诱帝猎艳

 王亶望聚敛私分

 广兴赴地方查案贪赃

 王伸汉罪上加罪

 柏葰未保晚节

参考书要目

后记

序言

历史,是后人永恒的话题。

人们每当谈起我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总是兴味盎然。这不仅是由于其情节引人人胜、当事者的际遇命运牵动人心,还在于许多人物事迹闪耀着人类文明的思想光辉,仍然可供我们今天学习借鉴。

中国古代官场是一个历史大舞台。进人中国古代官场从政的官员,虽然形象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是比较富有智慧和思想的人群。他们在一定职位上的言论作为,他们利用其职权地位乃至豁出生命所进行的形形色色的斗争,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古代官场斗争故事虽不算少,但此类故事许多还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鲜为人知。《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和历代《纪事本末》等史书体系庞大,一般读者难以通读。作者有意为普及祖国历史知识、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尽点微薄之力。从这一愿望出发,我不揣浅陋,泛舟史海,选取商末至清末部分帝王、朝臣以及州官在官场斗争中被贬谪关杀或身历险境的片断,历时十六年,编写出《中国古代风云录》系列书稿。该书由《宫廷篇》、《朝政篇》、《文坛篇》、《外交篇》、《军事篇》五个部分组成。

《军事篇》以战争为背景,围绕争夺政权、捍卫领土这一主题,选叙一批式微之君国破家亡、忧国之士奔赴国难、骁勇将领浴血沙场的故事。社会矛盾激化而不可调和便发生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战争是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方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阅读本书,可以看到部分王朝为何毁于战火,了解那些亡国之君的失误和兴叹;可以看到志士仁人如何对待战乱,了解他们舍家为国的情操和业绩;可以看到战将临阵怎样进攻防守,了解他们为国效命的智勇和壮烈。书中亦记叙了一些战败将军,道出他们为何失败、如何对待失败,其中既有英雄,也有叛徒。书中还记叙了一些功高受害的将军,他们的冤情令人扼腕长叹。全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部分曾经战场上的历史人物不同的精神风貌,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人们提供思考的空间。

本书依据历代正史记载,行文直叙史实,没有添枝加叶,也没有夹人作者私见,力图真实可信。所据史书附后以备查。每部分前面以小序作内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记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在宦海浮沉的情节,力求精彩耐读。篇末附简评,尽量采用前人的评论,对前人评论需作补充、商榷或未见前人合适评论者,作者就事论事稍加点评,供读者参考。全书文字力求简明易懂、准确生动。

期望本书能成为读者的良知益友。

内容推荐

叶秀松所著的《中国古代风云录(朝政篇)》内容简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由此衍生出一批批职业化官僚:文种、伍子胥、韩信、张良……《中国古代风云录(朝政篇)》中当这些熟悉的名字闯人我们的视线,他们的事迹也随之得以重温。而中国古代官场,不仅是职业化官僚活动的舞台,同时也是人性的试验场,是非忠奸、善恶美丑,人性在此展露无遗。中国古代官场中的人与事,是我们了解官场文化的重要窗口。

编辑推荐

叶秀松所著的《中国古代风云录(朝政篇)》内容为以朝政为背景,围绕治政纷争这一主题,展现了君和臣、臣和臣之间正与邪、公与私、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的种种较量。全书每部分前以小序作为内容提要。每篇聚焦历代人物之宦海沉浮。作者于篇末就事论事,加以点评,以供读者参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风云录(朝政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秀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565993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2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7
16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