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秦汉社会意识研究/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坚持辩证唯物史观,以辩证唯物史观推动中国社会和政治史研究,我们坚持理论、材料并重,宏观、微观并重的道路,避免偏颇,并决定从《中国中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做起,以后再逐步扩展,我们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推动中国历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王子金专著的《秦汉社会意识研究》为此系丛书之一。

目录

一 “秦德”:秦汉社会政治意识考察的一个标本

(一)“秦暴”批判与“秦德”宣传

(二)“立石刻颂秦德”故事

(三)“秦德”的政治可能性

(四)“秦德”的社会文化渊源

(五)“德治”思想的历史中继

(六)“秦德”宣传的文化本质及其政治史的惯性

二 秦代专制主义体制与“忠”的社会意识导向

(一)“忠”的法则与秦王朝的集权统治

(二)“为人臣则忠”:社会观念的全面规范

三 《吕氏春秋》“大忠”“至忠”宣传与秦代“忠”

观念的社会普及··

(一)以“忠义”为品式

(二)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三)“至忠”:贤主之所说

(四)先王之教,莫显于“忠”

(五)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六)“不忠,罪及其宗”

四 汉代社会政治思想体系中“忠”的地位

(一)一中为“忠”,二中为“患”

(二)司马迁政治道德史观中“忠”的地位

(三)“尽心曰忠”

(四)忠:封谥美号

(五)人名用字中“忠”的使用频率

(六)“心忽扬而愿忠”

(七)汉代平民社会对于“忠”的复杂心理

(八)汉碑“忠”字遗存

(九)“忠孝李善”故事

五 汉代社会意识中的“和合”观

(一)“和合”:自然主义的文化原则

(二)儒学社会文化观念体系中的“和合”意识

(三)“和合”精神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六 《太平经》“和合”意识探讨

(一)自然秩序:“和合阴阳”

(二)社会理想:“和合同心”

(三)“和合天下”,“和合万物”

(四)《老子》“中气以为和”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五)“和合”:“生长自养”的规律

(六)民间“和合”意识与道家“和合”理念

七 汉代“得民和”理念的社会意识史分析

(一)“民和”与“得民和”

(二)“宜民和众”理念

(三)“上下和合”追求

(四)“得民和”的历史标范:“召公之政”“召公之风”

(五)民间政治文化感觉:“百姓追美甘棠”

(六)循吏的榜样:“民皆乐其生”

(七)“上顺公法,下顺人情”

八 汉代儒学的神学色彩及其社会影响

(一)儒学和政治权力的结合

(二)董仲舒天人说的神学特色

(三)关于灾异谴告

(四)“儒教”的发生

(五)儒学与民间巫术的结合

九 秦汉时期法家的命运

(一)秦政:法家思想的实践

(二)睡虎地秦律和张家山汉律所反映的法制思想

(三)汉代人的商鞅批判

(四)董仲舒之后法家的地位

十 “四皓”故事与道家的关系

(一)“四皓”事迹原始

(二)“商山”:特殊的文化环境

(三)“四皓”表演与张良的文化立场

(四)“紫芝”象征

(五)黄老之学的短暂主导和道家行政参与的尝试

(六)“四皓”在道教文化系统中的地位

十一 汉代早期道教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和干预

(一)夏贺良政变与“陈圣刘太平皇帝”

(二)“妖贼”暴动

(三)“黄天当立”

(四)“五斗米道”与张鲁政权

十二 《焦氏易林》的社会思想史研究

(一)《焦氏易林》的成书年代及其是否具有

思想史料的价值-

(二)《易》学的普及·《诗》学的扩张

《春秋》学的实用。

(三)民间数术理论化的尝试

(四)《焦氏易林》:体现广阔层面社会思想的

史料宝库

十三 汉代民间的“苍天”崇拜

(一)法天·循天·合于天道

(二)春为苍天,以发德化

(三)苍天举直

(四)胡场汉牍所见“仓天”

(五)苍苍之天

(六)“苍天已死”

十四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

(一)汉代文物资料所见西王母

(二)建平四年“聚祠西王母”事

(三)西王母崇拜与社会追求

(四)西王母崇拜与汉代社会的“天下”观

(五)西王母:西方神秘世界的文化象征

(六)开明人士对于“富贵”的清醒认识

(七)逸民的社会表现和“富贵”意识

十五 秦汉雍地诸畴中的炎帝之祠

(一)秦“畴”的设置

(二)炎帝之祠的神学地位

(三)“炎帝”传说在汉代社会的影响

(四)“吴阳下畴”地望

(五)炎帝以姜水成

十六 汉代“蚩尤”崇拜

(一)“蚩尤”:反正统的战神

(二)汉代人意识中的“蚩尤”形象

(三)“兵主”之祷:祭蚩尤·祠蚩尤

(四)齐鲁民间的蚩尤纪念

(五)关于“蚩尤五兵”

十七 秦汉人的乡土意识

(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二)齐虏·赵虏·关东鼠子

(三)安土重迁,黎人之性

(四)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五)“博望“定远”故事

十八 秦汉社会的“富贵”观

(一)耻贫贱而乐富贵

(二)“富贵累世”梦想

(三)大富·至富·长富·常富

(四)富贵功名追求

(五)富贵者,入主之操柄

十九 睡虎地《日书》甲种“以见君上数达”解

(一)“见君上”情境

(二)关于“数达”

(三)“毋咎”“说(悦)”“有美言”期待

二十 秦汉镇墓方式及其意识背景

(一)墓门画像:食鬼·御凶·辟盗贼

(二)镇墓兽

(三)镇墓俑

(四)镇墓咒语

(五)法律和舆论的“镇墓”作用

二十一 汉代社会的向学风气和读书生活

(一)汉代“小学”教育

(二)汉代神童故事

(三)汉代的知识女性

(四)石渠千秋

(五)汉代民间“书肆”

(六)汉代社会的识字率

(七)东汉“学习型社会”

二十二 战国秦汉时期商学和兵学对社会意识的

综合影响

(一)计然学说及其应用

(二)范蠡故事:兵战和商战的成功

(三)吕不韦的实践

(四)白圭经验之一:犹“孙武用兵”

(五)白圭经验之二:犹“伊尹、吕尚之谋”

“商鞅行法”

(六)桑弘羊轮台军屯建议

(七)商学和兵学的综合影响与社会意识注重

实用的倾向

二十三 西汉长安的太学生运动

(一)两汉太学生的请愿

(二)王成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

(三)“举幡”故事的历史影响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秦汉社会意识研究/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子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086639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092.3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5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