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希腊艺术(插图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托尼奥·赫尔舍编著的《古希腊艺术(插图版)》从艺术品赏析到文化生活德国最畅销的“大家小书”,专业译者精撰译注打造最适合中国人的古希腊艺术著作,本书讲解古风、古典和希腊化三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本书结合神话传说,节庆,祭祀,市民生活和运动会,本书揭示图像作品在古希腊文化社会中的地位,本书中85幅插图,直观展现古希腊艺术的高贵与伟大,欣赏西方艺术的能力从古希腊艺术开始。

内容推荐

托尼奥·赫尔舍编著的《古希腊艺术(插图版)》首先概述了古希腊时期的图像作品和生活世界的关系,接着以时间为框架,分古风,古典和希腊化三个时期讲解了古希腊的图像艺术,古希腊人在这些罔像艺术中使神、英雄、古今的伟大人物、公共和私人的场景化作可见的形象。《古希腊艺术(插图版)》以简明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穿过雕塑、浮雕、绘画和画瓶等图像世界,展示它们在希腊社会的政治、私人和宗教生活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目录

致中国读者

第一章 图像作品和生活世界

1.1 充满图像的生活

1.2 图像的生活

1. 3 身体图像

1.4 图像世界

1.5 佚失与复得

第二章 古风时期

2.1 荣誉、财产和城邦文化

2.2 圣域:还愿雕像、祭拜雕像、神庙装饰

2.3 大型墓葬纪念物

2. 4 节庆文化和亡灵祭祀:彩绘陶器

2.5 城邦与个人的图像符号:钱币与印章

2. 6 形式语言、人的图像和艺术家

第三章 古典时期

3.1 希腊人、市民与个人

3.2 中央广场与圣域:政治性的大型纪念物

3.3 神庙:介于伦理和政治之间的神话

3.4 神像:神性的维度

3.5 人的图像Ⅰ:运动员和英雄

3. 6 人的图像Ⅱ:肖像的早期形式

3.7 墓地浮雕:死亡视角中的社会

3.8 节庆文化和亡灵祭祀:彩绘陶器

3.9 形式语言、人的图像和艺术家

第四章 希腊化时期

4.1 君权与个人生活

4.2 君主:超凡魅力、激情、独一无二

4.3 神像:威严与生活享乐

4.4 神话图像:命运与激情

4.5 人的图像:分化的角色

4.6 氛围作为图像

4.7 住宅:私人领域的发现

4.8 形式语言、人的图像和艺术家

延伸阅读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以新的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神的伟大的图像并非理所当然。以自身力量对抗重力而均衡站立的雕像,首先是从对人的自身力量的经验中产生。以这样一种人的尺度并不容易体现出神的至高无上。一些重要的雕塑家显然认识到了这个困境,并赋予他们的神像以一种特殊的神的举重若轻。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西三角楣中,实现了从人的劳累费力到神的崇高超然的跨越:在因尘世欲望而生的争斗扰攘中,拉庇泰人和马人使出全力纠缠在一起,而半神英雄忒修斯和派瑞图斯则以英勇无畏、从容有力的战斗姿势加以干预一一在中央站立着阿波罗,超脱于战争与苦痛的世界之外,几乎毫无重量平衡的痕迹,笔直地站着,一只手平伸出,威严地将正在发生的事置于他的意志之下。

古典时期盛期:菲迪亚斯和雅典的城邦保护神在对神祗的塑造中赢得最高声望的是菲迪亚斯。他早在雅典一些大型的城邦工程中就已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关于他的神像,罗马时期的复制品和仿制品只能给人一个不完备的印象。看来绰号为勒穆尼亚的雅典娜无疑是他的作品,它当时被人誉为菲迪亚斯最美的雅典娜像。雕像呈现了一个具有高度神性的形象:形体的重心只是稍稍偏移中线,头部面庞瘦削,额头饱满,头发齐整地箍成半圆形,给人一种神的美凛然不可接近的印象。女神从头上取下头盔,拿在手中向外伸出,宛如她自己现身于前。

作为艺术总监,菲迪亚斯在帕特农神庙的全部工作中介入程度有多深,依旧有争议。然而巨大的神庙祭祀像处女雅典娜肯定是他的作品:像高12米,直抵神庙天花板,用最贵重的材料做成。从文献证据、图像记录和神庙中遗留的痕迹可以复原出一个大致相近的塑像。塑像是在一个骨架上加以一层精心塑造的外壳构造而成,壳表面着衣的部分敷以黄金板,不着衣的身体部分敷以象牙。神明现身的效果主要是通过将雕像的正面对着观者获得。此外这个形象还通过大量额外的装饰升格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念载体。沉重的铠甲、头盔、盾牌和长矛突出了她作为雅典军事力量先锋的角色,她手上的胜利女神尼刻代表着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成功和优越。盾牌向内的一面以镂刻工艺刻画了诸神与巨人作战,向外的一面用浮雕装饰表现雅典人与阿玛宗人之战,凉鞋的外面还饰有拉庇泰人与马人之间的战斗:三个持久抗争的神话典范,以维护神与人的生活秩序免受暴乱和渎神的威胁。在内殿半明半暗的氛围中,女神一定曾以动人心魄的光芒闪耀在观者眼前。这是一个政治上自我标榜的塑像,在雅典内部和特别是雅典外部引起了部分人强烈的不满。

在古代观众眼中,菲迪亚斯对神的力量的最高展现是奥林匹亚宙斯神庙中端坐的祭祀雕像。这也是一个以黄金象牙技艺制作的巨大的图像作品。在遗存的工作坊的发现表明,当时从远方进口和加工了多少其他贵重的材料,以及在协调指挥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一起工作方面,一定已然达到很高的成就。雕像上,尤其是王座上,也是施加以大量附属的装饰,将诸神的父亲呈现为整个世界秩序的统治者。头部被复制在一枚杰出的罗马帝国时期的钱币上,流露出神的威严,这在后来的时期中备受赞美:人们说道,菲迪亚斯在他的宙斯像中给神性的观念又增添了新的东西。将雕塑家视同神学家,尽管这是人们在后来的时期才给予他的地位,然而这个评价却在同时代人给予菲迪亚斯创作神像的高度评价之上,更上层楼。

古典时期晚期:普拉克西特勒斯和佑护个人福祉的神祗随后的“古典时期”晚期,即在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衰亡至新的力量马其顿在菲利普二世和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兴起这段时间,绝非像人们经常认为的那样,是一个政治上衰退的时期。而前所未有的是,在城邦的宗教中,对佑护集体和个人福祉的神祗的祭祀明显变得重要起来。波斯战争结束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在关乎政治权力的神祗、祭祀和仪式占据人们关注的焦点之后,从公元前5世纪晚期起,阿弗罗狄忒和狄奥尼索斯渐渐上升为最重要的神祗。这一点体现在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变迁中:家庭、个体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领域越来越被视为一个具有自身正当性的生活领域。P73-75

后记

译后记

《古希腊艺术》是海德堡大学考古学系托尼奥·赫尔舍教授为喜好古代艺术的普通读者写的书,德文版于2007年出版,如今可在谷歌图书中免费阅读。作者在此书出版时已六十七岁,两年后退休,如今他依旧常常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做着自己喜爱的研究。考古学系有专为他保留的房间,在古典语言学和古典考古学系图书馆里还时而能遇见他。老先生高大瘦削,额头高耸,眼睛蔚蓝清澈,下楼梯经常是一步两级台阶,丝毫不见老态。作为古典考古学家,他在德语、英语和意大利语古典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是欧洲多个主要学术院的院士,经常受邀在美国和英国作访问学者。同时他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儿女皆有成。妻子也是一名古典考古学家,是他家庭和事业的良辅。作为教师,他桃李遍天下,深受学生爱戴。在阶梯教室开设讲座课时,坐在最前面的经常是一排白发老者。

出国临行前,业师朱青生教授叮嘱,要注意进入一流教授的亲授圈子。于是初到德国,就踏入了他的课堂。讲座课的阶梯教室由一个谷仓改造而成。谷仓在内卡河边,靠近原来的城门,具有防御功能,故而墙体用红色的山石加厚至逾一米,原有的窗户全都堵死,教室内异常昏暗。在这样的幽暗静寂中,两座大功率的机械投影仪如同两门大炮,从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将古代的图像投射到黑板上,先生手执一根近两米长的木棍,如同持着长矛,在黑板前来回走动,语调低沉有力,因其多使用虚拟语态的变元音而具有一种特别的韵味。讲过一段,他就停住脚步,将木棍往地上一杵,放幻灯的助教得此信号马上按下按钮,“咔嚓”一声,教室里的光影随之变化。在这样的气氛中,虽然听得半懂不懂,我也从此成了谷仓阶梯教室的常客。

继而听课范围扩大到他的小型研讨课,于是在专注于追随本系导师雷德侯教授之外,还成了赫尔舍教授的忠实旁听生。作为课上唯一的中国人,教授不因我嘴笨而有任何歧视,反而鼓励有加。当然,该有的严厉也不会少,还记得在考古系的教学博物馆里上练习课,学习用科学语言描述一座雕塑,到处放着古希腊罗马雕像的石膏复制品,眼看我后背快要碰到一个古希腊裸体少年像下体的突出处,他立刻用手挡在中间,无奈地对大家说:“这儿经常被碰掉。”

遗憾的是,到达德国时正是新旧学制交替的过渡时期,许多规定在废立之间,终未能选择古典考古学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但是喜欢去古典考古学系的图书馆,眼看着一排排书架和一盒盒翻拍整理的黑白照片,不禁感慨古典考古学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根基之一,而少有国人问津。自己虽不能以之为学业,却愿作为古典学的爱好者,为它在中国的传播尽一份力。翻检中文书籍中关于希腊艺术者,自温克尔曼论述古希腊艺术的六篇论文被译成中文以来(收录于邵大箴译《论古代艺术》一书),中文书籍中对专论希腊艺术的学术著作的译介还为数甚少。在图书馆中见到此书,爱其份量虽小,说理却生动而透彻,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可谓论希腊艺术的大家小书。与好友吴兴元谈及译介之心,一拍即合,于是有了出版的可能。

这本书的翻译经过三道工序。先是硬译,力求捕捉德语原文的句式特征,甚至对标点符号也亦步亦趋。然后是检查准确性,看这样译就的夹生文本在转换为中文理解时是否有出入和含混之处。最后在保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适当改动句式和句读,使之尽可能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尽管如此,译文还是透露出较强的硬译痕迹,这大部分是译者中文功力未到所致。在译文过程中,好友张弢对译文逐句作了中德对校,陈宇修改前言,易刚对所有的注释和译名表进行校对。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感谢。还要感谢责任编辑蒋天飞最后的细致编辑工作。

关于注释,有必要作一简短说明。原文无注,所有的注都是译者为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或文化背景而加,意欲通过它们与译文一同达到引介古典考古学和古典艺术的目的。

述此译事因缘,是为记。

陈亮

2013年夏于德国海德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希腊艺术(插图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托尼奥·赫尔舍
译者 陈亮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58257
开本 16开
页数 1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2013035281
中图分类号 J154.509.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Verlag C.H.Back oHG,Munche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