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车联网(决战第4屏)
内容
编辑推荐

黑莓、微软、Linux、苹果、Google圈地汽车生态系统!底特律三巨头比拼车载系统!电信运营商,不甘做管道?保险+车联网+电商,杀手级产品来了?车联网与大数据合谋商业模式?中国自动驾驶,路在何方?汽车被黑,离我们还有多远?车云网编著的《车联网(决战第4屏)》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自动驾驶的初级阶段的发展状态,它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对于汽车行业的推动,以及汽车公司在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所做的探索。

内容推荐

车云网编著的《车联网(决战第4屏)》为我们展现了汽车由功能机迈向智能机、由代步工具迈向移动交互终端的初步探索与实践,《车联网(决战第4屏)》是中国第一本对于车联网进行系统梳理的非学术专著。这些故事生动、鲜活,不完整,杂乱,甚至看起来不真实,但他们的确就发生在眼前,而且还没有结束。明天你再看它,可能已经不是这样。这就是汽车在未来的奇妙之处。是的,汽车在未来可能不再是汽车了。

目录

第一章 互联汽车驾到

 互联网入侵汽车业

 互联网能否主导汽车未来?

 汽车×互联网思维,三破而立

 汽车+互联网=车联网?

 车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个必争入口

 透析车联网前世今生

 商用车联网与乘用车联网

 车联网生态系统解剖

 什么是车联网服务?

 车联网技术、资源、应用、服务四维生态系统

 车联网产品方法论

 四项基本原则

 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

第二章 重新定义汽车

 车企们,该换换脑筋了

 开源汽车时代到来,认识一下这四个开发平台

 探密硅谷汽车实验室:汽车巨头的“XLab”

 底特律三巨头比拼车载系统

 福特:用AppLink转型科技公司

 通用:联网汽车的大生意

 克莱斯勒Uconnect:IT思维下的蛋

 自主品牌的觉醒

 上汽inkaNet:第一个安卓车载系统

 广汽T-box,“装”什么呢?

 比亚迪智能化战略,以手机为中心

 观致:靠SocialCar征服世界

 纳智捷THINK+:智能车载系统的自主研发样本

第三章 庄家之争

 五大生态系统圈地汽车

 黑莓:QNXCar平台

 微软:从WindowsCE到Windows8CC

 Linux汽车工作组:TizenOS

 苹果:iOS渗入车载系统

 Google及其Android帝国

 GoogleVS苹果

 如何降住“车载”,Google和苹果各有策略

 iOSintheCar侵占车载系统?汽车企业没那么容易沦陷

 深度剖析CarPlay:苹果如何冲击后市场

 Google“开放汽车联盟”:绝不仅是阻击苹果

 iCar对战Google自动驾驶,亲密敌人的下一个战场

 科技公司插足

 TCL:家电巨头探寻新“活法”?

 爱立信:“云图”战略浮出

 甘做“管道”?论华为的车联网算盘

 阿里巴巴入股高德地图,落子020布局车联网

 支付宝:你不赚钱没关系,我开“钱柜”等你

 诺基亚HEREAuto:色衰志坚,尚能饭否?

 腾讯路宝:车联网还是手机导航?

 电信运营商:不甘的管道

 从车连网到车联网,电信运营商处于什么角色?

 中国移动:车联网安全需经过“保险一法律一技术”闭环验证

 命中注定“管道化”?看中国联通对车联网服务的反思

 中国电信:先聊观念,再谈服务

第四章 车联网、大数据与商业模式

 G车联网,千亿新蓝海

 G车联网变革序幕

 新婚燕尔,4G与车联网怎么过?

 无4G不头条,看欧美汽车大佬过招

 飞越OBD

 OBD车联网产品的功能、技术、商业模式与趋势

 保险+车联网+电商,杀手级产品来了?

 车联网如何与大数据合谋?

 车联网与大数据

 IBM的汽车大数据丛林法则

 OBD车联网如何在大数据上做文章?

 难解的商业模式

 不仅是营销噱头,车载APP盈利模式初探

 个好汉一个帮,中国首个车主020电商跨界实践——

 “VECAR”

 生存or灭亡,车联网终端软、硬件面临“选择岔路”

 车企密谋4G车载应用,投石问路探索新商业模式

 美国汽车APP大会:车联网收费前的冷思考

第五章 自动驾驶:车联网终极之战

 自动驾驶75年演进史

 自动驾驶撬动大经济

 自动驾驶离我们还有多远

 沃尔沃:以安全之名

 奥迪:让汽车变成城市助理

 日产:瞄准2020

 宝马:1%的手动

 福特:联盟大学,V2V先行

 奔驰IntelligentDrive:S级的无限潜力

 博世:为他人做“嫁衣”

 大陆集团:低调潜行

 lGoogle.跨界选手No.1

 中国自动驾驶的后进之路

第六章 链接汽车未来

 改变汽车,光靠互联网还不够

 安全与互联的反思:汽车被“黑”离我们还有多远?

 烧钱与掏钱的博弈:中国车联网在静默中等待黎明

试读章节

改变汽车,光靠互联网还不够

自从乔布斯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了手机,人们才开始逢人必谈互联网革命,开启了将一切接入互联网的商业化实践。车联网甚嚣尘上、Telematics成为M2M和智能交通的宠儿,在此热潮下,智能医疗、智能农业、智能可穿戴设备……相继出现在大众的信息视野中。业界人士的思维也被牢牢捆绑住,针对世界年度车评选的行业趋势调查显示:车载互联超越能效、插电式混合动力等位居2013年度行业热门趋势的首位。

汽车产品的发展与手机产品的发展有一些相同之处,一个是基本的交通方式,一个是基本的通信设备,均与生活息息相关。不同之处在于汽车的社会效应更大,属于弹性需求,手机的社会效应较弱,已经逐渐成为刚性需求。

目前汽车市场的局势表明,SUV市场不断增长,汽车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开始有生活方式和与大自然接触的味道;小型汽车的消费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固然不可否认,而汽车会不会成为消费者作为“个体”独处的一个伙伴?

互联网是协助人实现人与数据的无缝对接,支撑人与大自然接触和个人自由化的假设条件,是完成产业转变的技术。汽车产业的改变来自人性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以及外部环境中商业组织的变革。罗振宇在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中详细讲述了大组织的瓦解和商业组织的变化,人作为商业环境中的一员要开始学会适应自由化的价值交换生态。查尔斯·汉迪在其《即将来临的工作文化》中,用“皮包公司”的工作理念表达了工作将变得更加零碎,独立性将成为工作的主要形态特征这一感受。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消费的特征表现为实时连接、自由平等、分享和协作。而现实组织中的人变成了组织的工具,服从于组织的目标,同时被不断灌输企业所倡导的组织文化。恰恰是这一点与社会化环境中的自由平等相违背。营销3.0的理念也强烈暗示未来的环境中,所有的人将以独立的个体存在,具有自己的情怀和价值观,不再附庸于任何外在事物,实现“U盘化”的工作与自身价值及组织需求的对接。反观现实社会中,在自身价值可以自由流转的趋势下,具有较高素质员工的价值是不是被低估和约束了?

如果你认同的话,那么就意味着你认为在能够实现个人商业价值的前提下,人可以自由流动。另外一个现实状况,有些组织已经允许在家办公,表明工作地点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互联网世界有个所谓1/8秒门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互联网和面对面有很大的不同,互联网会严重影响效果。可是技术会进步,新一代接触事物时的环境就已经被互联网思维改造。朋友的儿子刚上幼儿园,他感觉任何屏幕都应该是可以触控的,否则就难以理解。另外Google的办公文化就已经表明工作时间不依赖时间而是工作任务。

当工作时间、地点、实时连接都已经不是问题,组织需求与个人价值的对接形式改变的时候,汽车会不会作为一个新的功能组合出现?如果你认为充电技术还是问题的话,那么目前的现状确实难以支撑汽车作为一个前挡式显示屏幕的移动终端进行工作。但是柔性屏已经出现,星巴克已经在其咖啡桌上实现手机和电脑的无线充电功能。你能想象得到,未来的前风挡玻璃可以通过息影技术实现视频对话,在固定的某些位置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遍布所有区域的Wi-Fi可以满足你与数据库的实时连接,以及与任何一个人的自由联通。此时,你可以在你想待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汽车能够达到。

序言

我们的这一年

中国正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2014年作为第四个改革周期的开始之年将会有巨变发生。汽车业的巨变或许不会来得这么早,但这个历经120余年孽障累积的传统工业显然也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临界点,其推动力来自于信息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

一年前的现在,我与我的三位同事,正为车云网的上线而忙碌。我们将这个网站定位于一个汽车科技网站,并制作了一个不太接地气的Slogan:链接汽车未来。这个Slogan甚至在上线一刻遭到观察家们的批评,指责我们华而不实。但它的确代表了我们的理想。我对我的同事说,我们的使命就是要推动汽车行业往智能化的未来去发展。我说,现在我们是中国第一个汽车科技网站,未来我们要把这个“个”字拿掉。

把“个”字拿掉其实包含了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车云网之后会有更多的此类网站出现,车云网不再是唯一,汽车的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也将被更多的车厂以及新兴公司重视,它不再是概念,而是体现为产品和服务,这将印证我们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第二层意思是,在行业兴盛起来后,我们依然能保持领先优势,并且可以构筑自己的差异化特质和核心竞争力。这将真正体现车云网的价值,也是我们的梦想所在。

在这一年里,很多人问我车云网是做什么的。很多人担心,我们养不活自己。很多人说,你们做的是否有点太早?事实印证,车云网诞生恰逢其时。

在这一年,我们看到汽车成为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兵家必争的第四屏。无论是前装市场还是后装服务市场,无论是车厂、零部件公司、车联网公司、售后服务公司,还是虎视眈眈意欲进入汽车行业的Google、苹果等科技巨头抑或新型科技公司,都在为汽车的互联化和智能化谋划和布局,汽车行业开始呈现从未有过的热闹景象。

面对此波信息革命的浪潮,一向淡定的汽车从业人员,从车厂到经销商再到媒体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噩梦或许不会来得那么快,但先知先觉者显然嗅到了气氛的变化。互联网与汽车的接轨将逐步打破汽车业一切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等非市场化因素层面的商业模式,行业在未来一定会逐步洗牌,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上汽集团总裁陈虹在今年3月27日的公开发言可以为我们找到新的参照。他说,我们已经进到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汽车开始成为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超级移动载体和终端,这必然会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和价值感受,重新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来临。上汽是中国传统汽车公司的典型代表,以销量和利润论均为佼佼者,但上汽高层的危机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拥抱互联网的决心令外界备感惊异。

汽车由功能机向智能机发展的趋势将是不可逆的,基于汽车这个移动终端的信息娱乐交互需求将促使汽车进入一个全新的消费时代。从现在开始,我们将进入到新旧交替的过渡时期,我们将看到不同思维的产品在一个市场上共同存在,各自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由于汽车产品的复杂性以及安全性的要求,注定这个过渡时期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快,我也不相信汽车业现行的商业模式会在一夜之间被颠覆,但谁先引领消费需求抢得先机谁将更有可能赢得未来。

本书为我们展现了汽车由功能机迈向智能机、由代步工具迈向移动交互终端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是中国第一本对车联网进行系统梳理的非学术专著。这些故事生动、鲜活,不完整,杂乱,甚至看起来不真实,但他们的确就发生在眼前,而且还没有结束。明天你再看它,可能已经不是这样。这就是汽车在未来的奇妙之处。是的,汽车在未来可能不再是汽车了。

本书由车云网的编辑团队以及特约作者撰写完成,是我们一年来对车联网行业观察与思考的结晶。我要感谢他们对于本书编撰的辛苦付出。同时我也要感谢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景、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副总理辛克铎、博泰公司CEO应宜伦对本书的友情支持,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团队的高效工作。更要感谢一路上给予我们支持的朋友们和车云网的广大用户,是你们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2014年4月15日为车云网上线一周年的日子,以此纪念我们的这一年。

车云网创始人 程李

书评(媒体评论)

车云网编撰的这本书,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自动驾驶的初级阶段的发展状态,它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对于汽车行业的推动,以及汽车公司在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所做的探索。书中所列举的案例均值得后来者思索。无论是吉利还是沃尔沃,我们都在做这方面的布局,我相信,汽车智能化将完全颠覆人们对于汽车的想象。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车联网是移动互联网下一个巨大的创新机会。如果互联网等新兴公司能在车内这个屏上打造出色的用户体验,将倒逼汽车公司加快改变,甚至开创全新的商业模式,这里面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车联网——决战第四屏》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新的变革的力量。

——搜狗CEO 王小川

车联网的影响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是产业层面的。从表面上看,这种影响是通过向汽车的“第四屏”提供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开始的,但是它的深层次意义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改变汽车产品形态、汽车产品生产方式、改变汽车控制功能和交通控制的关系、直到改变交通模式和出行方式。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杨景

以车联网为典型应用的汽车信息化对汽车行业的颠覆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车联网——决战第四屏》作为中国第一本车联网的书箱,它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有业内专家、学者的冷静思考,也有各大车厂和科技公司的创新与实践,必将对这一跨行业新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联通集团客户事业部副总经理辛克铎

当百年汽车业遇到互联网,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汽车业,会像手机行业一样,经历智能化的涅槃巨变吗?在这里,和你一起洞见未来!

——易到用车创始人兼CEO周航

当汽车遇上互联网,汽车会发生怎样的蝶变?这是一个让人憧憬且奇妙的话题。《车联网——决战第四屏》为我们揭开了变化的真实一角,它让我们看到了汽车在未来演进的方向。车云网团队对车联网领域的精耕深挖富有前瞻性且有现实意义,至少令我,一个看起来在局外的人,看完后仍颇感兴奋。

——罗辑思维出品人、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申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车联网(决战第4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车云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228001
开本 16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2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图书小类
重量 0.624
CIP核字 2014062571
中图分类号 U469-39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4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