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东汉
内容
编辑推荐

《大东汉》由覃仕勇著:

东汉朝完完全全建立在烽烟燎原、黄钟毁弃的时代废墟之上,诚为不易。

因为贯彻“以柔治国”的理念,东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惠民政策最多的时代。

东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医学、宗教各方面之成就毫不逊色先出于其前之西汉、晚出于其后的盛唐,而其学术思想之开放、科技发展之迅速,社会风气之淳朴,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我国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这是征服匈奴、刻石燕然,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朝代;一个产生了“纸圣”“科圣”“医圣”“字圣”的朝代;一个科技、文化领先世界,让中国人自豪的时代。

如果有人问,东汉一朝与其他王朝相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是在其特定文化氛围下培植出来的社会风气。

东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风气最为淳朴的时代,又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整体道德水平最高的时代。

内容推荐

《大东汉》由覃仕勇著,以东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为轴线,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刘秀、冯异、岑彭、隗嚣、公孙述、马援、窦固、王充、张衡、蔡伦、王景、班超、许慎、班固、班昭、邓绥、窦宪、虞诩、左雄、杨震、李膺、孔融、郭林宗、张仲景、华陀、蔡邕、蔡文姬等一大批历史名人形象,同时,把东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医学、宗教各方面的发展与成就全面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大东汉》适合历史爱好者阅读。

目录

第一章 谁是真命天子

 1 你所不知道的王莽

 2 圣人也疯狂

 3 不被看好的新政时代

 4 绿林好汉的起源

 5 来头不小的刘玄

 6 舂陵兵起

 7 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8 庄稼汉渐露头角

 9 一战成名

 10 狂妄的代价

第二章 龙腾虎跃

 1 老黄牛表象下的隐忍

 2 贻笑千古的啼哭救国论

 3 空手套白狼

 4 来了个不速之客

 5 王郎的传说

 6 向南还是向北

 7 千里大逃亡

 8 反攻,从信都发起

 9 婚纱背后

 10 渔阳突骑下邯郸

 11 失败者,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

 目录

第三章 中原扬威

 1 这种投降不大靠谱

 2 被卖的感觉

 3 称帝,并非凑热闹

 4 洛阳,必须属于我

 5 走狗屎运的放牛娃

 6 生死场

 7 一将横阻百万兵

 8 多事之秋

 9 曾经的你,为何背叛了我

第四章 天下归心

 1 隗嚣和公孙述

 2 以退为进

 3 三个关键人物

 4 双雄遇难

 5 枪挑公孙述

 6 以柔治国

 7 度田与中兴

 8 伏波将军马援

 9 废立皇太子,并不仅仅是爱屋及乌

 10 泰山封禅

第五章 光华绽放

 1 这个皇帝很有料

 2 王景治水

 3 别惹我,我的名字同样叫汉朝

 4 班超出使西域

 5 灭车师

 6 铁血耿恭

 7 一代明君

 8 新君继位三把火

 9 不抛弃、不放弃

 10 其实不想走

 11 计中计

 12 白虎观考订五经

 13 与鬼神斗争的王充

第六章 主少国疑

 1 不开心的窦皇后

 2 燕然勒铭

 3 少年天子绝地起反击

 4 班昭续《汉书》

 5 和帝的是是与非非

 6 东汉版的《宫心计》

 7 这个女人不寻常

 8 荆棘正好试利剑

 9 天道好还

 10 全人类都应感谢你

 11 “字圣”许慎

第七章 绚丽的余晖

 1 夺宫之变

 2 夺雄改制

 3 当世高人

 4 “科圣”张衡

 5 跋扈将军

 6 轼君立君如儿戏

 7 绝配,美女与野兽

 8 恶人的末日

 9 凉州三明

第八章 名士之殇

 1 第一次“党锢之祸”

 2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3 第二次“党锢之祸”

 4 一门争死

 5 奇士郭林宗

 6 熹平石经

 7 最后的名士

 8 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

 9 胡笳十八拍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谁是真命天子

1 你所不知道的王莽

他,是西汉史上的一朵奇葩,出身豪门,地位尊贵。家族中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数十人为将军列侯,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他的叔伯兄弟一个个过着声色犬马、侈豪靡烂、醉生梦死的生活。

而他却是一个另类,独守清净,生活简朴。

他谦恭俭朴,对外礼贤下士,倾身接物;对内尊崇诸位叔伯,奉养寡母、寡嫂,抚育亡兄遗子,至仁至孝。

他勤奋好学,年未弱冠,已博学多才,更兼有非凡的智力、过人的辩才。十七岁的花季雨季,他辞别母嫂,跋山涉水,赶赴沛郡,拜在儒学泰斗陈参门下,苦研儒学。

他,就是那个时代里的道德楷模;他,风靡了万千少女,刺激了军界政界,改良了社会风气,提高了年轻人的内涵,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王莽!

他以他的才气、学识、品行和人格魅力征服了身边的所有人——包括手掌国家权柄的大伯父王凤。

王凤时任西汉大司马,权倾朝野,非常稀罕这个侄子,郑重其事地把他推荐给了自己的妹妹王政君及妹妹的儿子刘骜。

刘骜,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流天子汉成帝。

汉成帝建始十一年(公元前22年),刘骜任王莽为黄门郎,不久,又擢升其为射声校尉。

黄门郎,又称黄门侍郎,即在宫门之内工作的郎官,由于宫禁的大门为黄色,故名。秩六百石,掌侍从皇帝,传达诏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是份很有前途的职业。

射声校尉,汉代八校尉之一,所谓射声,指射箭时不用眼观,但凭闻声辨风即能射中,即善射之意。秩比二千石,领兵七百人,守候在皇帝身边,随时听从皇帝诏令,是皇帝亲信的象征,地位尊贵。

王莽步入了仕途,行为却愈加恭谨。

他将所得资财毫不吝惜地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朝野对他好评如潮,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所有大权在握的叔伯。

第一章谁是真命天子

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在朝中许多知名人士的荐举之下,王莽又晋升为新都侯、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

新都侯原为王莽已故父亲的爵位,现在算袭爵。而骑都尉则秩比二千石,掌管皇帝的近卫武装羽林骑,职位比之前的射声校尉又高出了许多。光禄大夫原称中大夫,大夫为皇帝近臣,除中大夫外,还有太中大夫、谏大夫,并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其中光禄大夫最显要,秩比二千石。西汉后期的九卿等高官多由光禄大夫升迁上来。侍中之职始自秦朝,是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没有定员,为丞相之史,以其往来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汉代沿置,因侍从皇帝左右,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应对,逐渐变为亲信贵重之职。

面对高官厚禄,王莽没有迷失自我,一如既往的谦逊,兢兢业业地工作,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和百姓促膝谈心,体恤民情,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对王莽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叔父王根年老辞职,正值盛年(38岁)的他顺理成章地接任大司马一职,该职是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亦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后又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因此,王莽成了王氏家族的领军人物,西汉王朝就此开始进入了他的轨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王莽克己不倦,招聘贤良,准备在政坛上大展拳脚,扶危救困,兼济天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汉成帝刘骜却不合时宜地挂了。

最难消受美人恩——44岁的刘骜实在消受不起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的美人之恩,精尽人亡,一命呜呼。

刘骜驾崩,没有儿子,继位的是他的侄子刘欣,史称汉哀帝。

这位皇帝的荒唐比起刘骜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后宫佳丽兴味索然,却偏爱须眉男儿董贤,和董贤同辇而坐,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单单这样,还是不够的,刘欣还下令在自己的陵旁为董贤准备了一个墓穴,要的是能与心爱的董郎生同床,死同穴。

据说有一天,刘欣和董郎相拥而眠,刘欣醒而董郎尚在酣睡中,刘欣要起床,董郎却枕着他的衣袖。

怎么办?

看着面目如画的小郎君熟睡在自己的身畔,刘欣怜香惜玉之感顿生。

孤王万不可惊扰董郎的好梦。

刘欣命人拿来剪刀,断袖而起,这就是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

大花痴刘欣还曾在一次宴会中对着董贤眉传情、目含笑,乘着酒兴,对着众臣,莺声燕语地说:“我打算继承尧禅让舜的优良传统,把帝位传给董郎,大家觉得如何?”

此言一出,吓坏了所有人。

大家纷纷劝他不要有这样的想法,说天下是高皇帝刘邦打来的天下,你不能把它就这么轻轻松松地送给别人。

刘欣大为扫兴,拂袖而去。

瞧,就是这样一个昏庸无为的主儿,您还指望在他的手下能干出什么样的成绩?  事实上,刘欣上台不到一年,王莽便辞职不干了。

朝廷不得志,不如归山林。

王莽竹杖芒鞋轻胜马,归去。

P1-3

序言

前言

传统上,大家都认为东汉是西汉的延续。

而事实上,东汉却是一个完完全全建立在烽烟燎原、黄钟毁弃的时代废墟之上,且迥异乎西汉的全新王朝。

当是时也,王莽乱政,豺狼当道,海内鼎沸,群雄并起。中原大地,忽如一夜春风来,出现了几十支乃至上百支林林总总、大小不一的割据势力:临淮人瓜田仪暴乱于会稽长洲,琅琊海曲女豪杰吕母飘忽于海上,樊崇、力子都聚众于琅琊,王匡、王凤聚啸于绿林,城头子路纵横于黄河﹑济水之间,梁王刘永割据于睢阳,公孙述称帝于成都,李宪自立为王于淮南,秦丰自号楚黎王于黎丘,张步起兵于琅琊,董宪举旗于东海,延岑起事于汉中,田戎亮剑于夷陵,此外,还有平原的迟昭平、江夏的羊牧、庐江的王州公、钜鹿郡马适求、渔阳的彭宠、真定的刘杨、南阳的邓奉等,也纷纷领着或众或寡的兵马加入到这乱世的混战中来,再加上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的诸如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流民,这些势力盘根错节、犬牙交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援引,又有牵制,时而交合,时而决裂,相与争锋,互相搏杀,可谓纷繁复杂、混乱不堪。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秀白手起家,披坚执锐,百战沙场,血战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诚为不易,无怪乎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叹道:“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

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但是一个开国之君,还是一个治国之君。

首先,光武帝总结了秦朝灭亡、西汉“七国之乱”等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大力集中中央机构的管理权,如:扩大了西汉成帝时设立的尚书四曹,改设立六曹,尚书台也从秦代主管殿中传令的卑小官职逐渐演变成为“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的朝廷中央办事机构,还加强了州部刺史制度、缩减三公权力等。

其次,他参考了王莽改制的内容,为解放劳动生产力,多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并针对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通过行政手段实施“度田”,鼓励农桑。

因为贯彻“以柔治国”的理念,东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惠民政策最多的时代。

他推行的一系列“与民生息”政策,使帝国迅速崛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坚持不懈开展的“度田”运动,迎来了中兴盛世。

东汉时的农业生产远超西汉。北方出土的东汉铁农具锸、锄、镰、铧等,数量之多,远非西汉可比。犁的铁刃加宽,尖部角度缩小,利于深耕,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比耦犁(二牛抬杠),轻便的挽犁(一牛牵引)。农耕、蚕桑、水利、铜铁冶炼、铜器制造和火井煮盐等方面的发展呈稳步上升势头。而定都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客观上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交通能力低下的条件下,国内出现了专门从事西域贸易的大型贸易商人。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重铸的五铢钱还一度出现过跟不上商品流通量的情况。

再次,他又在继承西汉文化统治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求,进一步加强了文化管理和文化建设,制定出较为系统的文化政策。具体来说,重儒崇经,将儒学谶纬化,稳固了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通过细化和发展官学教育体系以及鼓励私学的政策,培养统治人才,推广教化。光武帝提倡讲经论理,专门从儒生中选择统治人才。其于建武五年就开始建立太学,设置博士。

另外,他和他的后继者都相当重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积极向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以儒学为主体的汉文化,又通过疏通丝路、派遣使者与周边国家乃至西域诸国开展文化往来的方式,积极引入佛教文化。

光武帝之后,明、章、和三帝同样励精图治,尤其是汉明帝,劳心劳力地修治黄河,消除了水患,使黄泛地区广大土地重新得到耕种。在此基础上,东汉帝国的水利工程学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以至关东地区及长江以南,陂池灌溉工程也陆续兴建起来。这方面的优秀人才有鲍昱、杜诗、张堪、王景等。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又发明制作了水碓、翻车、渴乌等工具。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显著提高。汉末仲长统在《昌言》中就指出,当时的农田亩产量为:亩收三斛。

在文化教育上,明帝更是广召名儒,以察举、征辟以及举贤良方正、明经等科目,网罗地主士大夫的子弟做官。

东汉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科技、文化、医学、宗教各方面之成就毫不逊色先出于其前之西汉、晚出于其后的盛唐,而其学术思想之开放、科技发展之迅速,社会风气之淳朴,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我国的又一个黄金时期。

在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后世无数英雄倾慕不已的精英。其中,以名将论,有出豪言,抒壮怀,“以马革裹尸还”的伏波将军马援;以思想家论,有写《论衡》的王充;以科学家论,有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的“科圣”张衡;以发明家论,有发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张的“纸圣”蔡伦;以水利专家论,有仅花一年时间就治理好黄河百年水患的王景;以外交家论,有投笔从戎,纵横西域,联结了五十多个国家的班超;以生物学家论,有著作了《异物志》的杨孚;以学术家论,有著作了《说文解字》的“字圣”许慎;以文学家论,有创作了《汉书》的班固;以医学家论,有写下了《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以音乐家论,有弹奏《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以改革家论,有进行选官制度改革的左雄……  可以说,东汉一朝不但政治相对稳定,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其文化事业也很兴盛。

因为统治阶层的重视引导,东汉的雅乐、颂乐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音乐管理体系,积极发挥文学艺术的社会教化功用,并在文化交流中扩大了汉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对后世文化政策的选择和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有人问,东汉一朝与其他王朝相较,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我个人觉得,是在该文化氛围下培植出来的社会风气。

有人说,东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风气最为淳朴的时代。

应该说,这是个比较靠谱的说法。

南宋太学生陈东因听说抗金英雄李纲被黜,为忠义所激,曾上书宋高宗任贤斥奸,结果被宋高宗处死。

《四朝闻见录》赞其“自知顷即受戮,略无惨戚战栗之意,盖东汉人物也。”

以“东汉人物”来比喻和称赞一个人,这就说明了所谓“东汉人物”在中国文人士大夫心目中的分量。

司马光称:“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东汉一朝,流传千古、令后世称道不已的善举、义举比比皆是,不绝于史。

故事的主角,有帝王将相,有普通官吏,有平头百姓,有名门高士,有山野闲人,他们或大义,或忠孝,或至诚,或博爱……演绎出一幕幕清新隽永、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如江革奉母、廉范事主、汉明帝尊师、梁鸿与孟光举案齐眉、严子陵拒官垂钓、赵熹千里送孤女、袁安困雪、杨震暮夜却金、郭林宗传学、申屠蟠仗义执言、范滂投狱、李膺请死、孔融一门争死、杨乔拒亲等。

值得一提的是杨乔拒亲之事,杨乔是会稽郡人,容仪伟丽,汉桓帝喜爱他的才学和相貌,打算把公主嫁给他为妻,遭到了他的坚拒。汉桓帝准备逼亲,杨乔竟然闭口绝食,七日而死。

不肯与皇帝攀亲做驸马之事,早在光武帝朝也发生过,光武帝刘秀想做媒把自己的姐姐湖阳公主嫁给太中大夫宋弘,却被宋弘以一句“糟糠之妻不下堂”婉拒了。杨乔比宋弘猛多了,以死明志,可谓刚烈。

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发生在同一朝代,绝非偶然,乃是王朝社会风气所致。

又如,东汉人特别看重人的道德品行,李膺“风格秀整”,所以人们都以能到他家为“登龙门”。郭泰性明知人,好提携后辈,其周游郡国,曾在陈梁间行走,遇雨,头巾的一个角堕下,人们慕其高义,争相效仿,纷纷把自己的头巾折一角,称“林宗巾”。郭泰与李膺同舟共渡洛川,衣冠诸儒在河边围观,车辆达数千辆,他们对郭李二人“以为神仙焉”,无不心向往之。

“党锢之祸”事件中,不但有陈寔、李膺、范滂这类名士坦然赴死,就连张奂、皇甫规这类手执兵权的国家高级武官也纷纷弃官请狱,可见人奋忠义,乃是社会风气使然。无怪唐代柳冕称:“后汉尚章句,师其传习,故其人守名节。”

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从张俭逃亡事件中,则能更真切地彰显这一点。

官府到处缉拿张俭,张俭困迫遁走,沿路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天下百姓重其名行,冒死保护他、收容他,结果造成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的惨象。但保护行动并未因此而停止,人们依然热心地接待张俭,直到他平安地出了塞外。

对于广大收留、保护张俭的人来说,张俭已经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道义。

在他们看来,维护道义是义不容辞的事。

所以,东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整体道德水平最高的时代确是名副其实。

梁启超称:“东汉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为儒学最盛时代。”一语得之。

时间已经迈过了近两千年,现在,每当我在纸上写下与东汉有关的文字,似乎就能看到窦宪和班固站在巍巍的燕然山上,高声唱颂着属于他们的《燕然山铭》,歌声穿越时空,不绝如缕,绵远而悠长——“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书评(媒体评论)

这书真不错,有趣,听着故事了解历史。

——网友评论

这书是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那样的书啊,有意思还长知识,好书!

——网友评论

覃老师学识渊博,梓峰播过《大东汉》后,受益匪浅,真是长知识了啊。《大东汉》真乃好书也!

——《大东汉》音频作品播讲者 梓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东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覃仕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99880
开本 16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7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3199917
中图分类号 K234.209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