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
内容
目录

導言

 一 理所當然的早期想像

 二 天與人

 三 人,或人作為主體

 四 人存有向度之移動

人性

 一 論人性論之目的舆基礎

 二 論善舆不善之因

 三 論人性之獨立

 四 論人性主體

 五 論人性之現實實踐

 六 論人性舆人性之道

(一)人性之性質,及總論人情時“性善”之意思

(二)心,與四端之心之意義

(三)道與德

詩性

 一 抒情傳統論述作者論商榷

 二 情感主體的成立

 三 詩性主體的成立

民性

 一 民性,及民性之善

(一)論民之知見,民之好惡

(二)論民之於他人,民之於自己

(三)論民與物之一體

 二 現實中民之淳樸與生命力

(一)論民作為現實中不變之本真

(二)論民與上位者之界線

(三)論民與現實之交接

 三 現實中民之扭曲與困境

(一)論民在現實中之無理性

(二)論民在現實中的感性原理

(三)論自我之意義

(四)論上位者對民之責任

天性

 一 論天性差異

(一)天性使然之傾向

(二)天賦之生命模態

(三)不同天性者之安身立命

(四)主體之唯二形態

(五)主體於共體中之職志

(六)主體於人倫中之職志

 二 論相異者面對面之道

(一)兩性關係分析

(二)心作為關係之最後真實

 三 論天性於人之意義

内容推荐

以“人之存有”為題,简良如编写的《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以先秦儒學對人類真實向度的討論為論述標的,内容包括主體論、人性論、兩性論,以及對現實人群常態特性、情感反應原理的歸納。讓書首度超出一般思想史以文獻先後為分析主軸的做法,更就文獻各自專對的論述層面加以釐定,不僅為文獻價值做出更客觀之確認,也使先秦儒學人論的完整性得以呈現。該書所論及的詩論、禮論、樂論,也將先秦之後人文制作方向(特别是文學、詩學)的轉變和原則,清楚標誌出來;從而反省了個體性、抒情傳统等先秦之後的重要人論取向與人文本質,《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展示出先秦人論對後世的典範與對照意義。

编辑推荐

相对于其他研究先秦人性论的著作,简良如编写的《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对“人”的观照更为全面;而与一般以归纳史料或诗文民俗材料为主的人物现象研究相较,《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之论述角度则偏重思想性,更意图展示人物现象的背后原理。最后,本书对主体论、人性论等各方面的分析,均已是针对其中至突出之典型为论,这包括在理论上至为完整、深入,或在对「人」的理念上具备启示性、足以反映文明独特精神者。其目的在借选材之典型性,将人之存有向度展示出来,以作为对先秦人道观的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人之存有(先秦儒学人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简良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39400
开本 32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1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4026617
中图分类号 B222.0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