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华编著的《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是“东吴史学文丛”之一。《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是笔者多年来研究晚清政治史、社会史的论文结集,大致分为“安徽捻军研究”“攻捻战争研究”“苗沛霖集团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其他地方武装”“流民问题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
图书 | 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东吴史学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池子华编著的《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是“东吴史学文丛”之一。《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是笔者多年来研究晚清政治史、社会史的论文结集,大致分为“安徽捻军研究”“攻捻战争研究”“苗沛霖集团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其他地方武装”“流民问题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是作者(池子华)多年来研究晚清政治史、社会史的论文结集,大致分为“安徽捻军研究”、“攻捻战争研究”、“苗沛霖集团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其他地方武装”、“流民问题研究”等5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论文,大多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是作者学术历程的“写真”。《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晚清时期政治风云的飙转豹变和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诸多面相,有助于晚清史研究的深入。 目录 安徽捻军研究 试论捻军旗制 ——兼与罗尔纲先生商榷 评“刘饿狼事变” ——兼与罗尔纲、江地等同志商榷 论捻党向捻军转化的内在趋势 捻党问题研究的几个侧面 关于捻军“浍河桥摸营”的时间 雉河集会盟与捻军军队建设 从雉河集会盟到霍邱会师 ——捻军战争形态转换述论 1857年至1858年捻军太平军两淮联合抗清述论 李秀成与“天”“捻”关系 ——三论太平天国与捻军之关系 参政模式:捻军起义冲击下的知识分子 四十年来大陆捻军史研究之简介及省思 攻捻战争研究 剿捻统帅的更迭与捻军的兴亡 袁、和之争与攻捻战争 曾国藩剿捻方略探析 攻捻战争中的刘铭传 苗沛霖集团研究 苗沛霖: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 苗沛霖和他的“六字”方针 孙家泰与寿州苗练事件 张乐行和苗沛霖的比较研究 对苗沛霖集团与太平天国、捻军关系的考察 苗沛霖与胜保 ——兼论胜保之死 太平天国时期其他地方武装 上海小刀会片论 太平天国时期河南联庄会事件述论 鲁捻初探 长枪会与捻军关系简论 豫胜营的兴亡和李昭寿的命运 流民问题研究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流民现象的发生 近代农业生产条件的恶化与流民现象 ——以淮北地区为例 近代宗族“裂变”和流民的产生 ——以《张乐行家谱》为中心 流民的文化现象 ——以清代淮北地区为例 苏北湖田案钩沉 清代流民“闯关东”现象解读 灾荒·流民·义和团运动 ——以直隶为中心 “振兴工艺”:清末“再就业”工程的一个断面 附录:研究成果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晚清中国政治与社会/东吴史学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池子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2067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6 |
出版时间 | 2014-02-01 |
首版时间 | 2014-02-01 |
印刷时间 | 201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2014020721 |
中图分类号 | K252.07 |
丛书名 | |
印张 | 18.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0 |
宽 | 16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