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俄罗斯汉学史/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内容
编辑推荐

亲斯卡奇科夫 、 米亚斯尼科夫编著的《俄罗斯汉学史》讲的是俄罗斯怎样逐渐了解你们这个伟大国家的语言和文化,那些来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不止一两年的俄罗斯人,如何学习中国的语言,着迷于中国文化,努力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传达给自己的民族。这正是汉学的主要作用:拉近民族间的距离,努力帮助他们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对方的传统、习俗。在当代,这已成为我们两国的国策——2006年定为中国的俄罗斯年、2007年定为俄罗斯的中国年。然而在遥远的过去,却需要付出很多艰辛、耐心和毅力,才逐步使我们两个国家和人民达成相互理解。300年,这是俄国汉学已走过的历史岁月,其间俄国汉学家为了俄罗斯了解中国,也为了中国了解俄罗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您手中这本书所讲述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斯卡奇科夫 、 米亚斯尼科夫编著的《俄罗斯汉学史》全面再现了自中俄直接交往以来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俄罗斯人认识、了解、研究中国的历史过程。作者以原始档案为基础,细致地梳理了俄罗斯汉学史上的重要的事件、机构、人物以及俄罗斯汉学研究的重要成就。本书附录中标注的相关档案、手稿的藏点,为进一步研究俄罗斯汉学提供了钥匙。《俄罗斯汉学史》自1977年在苏联出版至今,一直是各国学者进入俄罗斯汉学领域首选必读的经典之作。

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作者序

编者序

第一章 俄清外交、贸易关系的确立与俄罗斯汉学的产生

 一 俄罗斯第一批关于中国的消息和实用信息的积累

 二 佩特林的使团

 三 拜科夫的使团

 四 斯帕法里的使团

第二章 俄罗斯汉学的形成

 一 《尼布楚条约》与商队的对华贸易

 二 劳伦茨·朗格和他的中国之行

 三 来俄的中国使团

 四 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使团的设立

 五 罗索欣

 六 第一位汉学家院士哥特利布·西格弗里德·拜耶尔

 七 周戈和他的翻译学校

 八 第三届东正教使团

 九 第四、第五届东正教使团阿列克谢·弗拉德金和伊万·贝科夫

 十 列昂季耶夫和他的汉学著作

 十一 费奥多西·斯莫尔热夫斯基、费奥多尔·巴克舍耶夫和阿列克谢·阿加福诺夫

 十二 安东·弗拉德金,他的学派及满学著作

 十三 第八届东正教使团,索夫罗尼·格里鲍夫斯基

 十四 商人费奥多尔·谢戈林的中国贸易研究

第三章 俄国汉学的“比丘林时期” 

 一 比丘林和第九届东正教使团

 二比丘林的彼得堡时期(1822~1840年) 

 三 比丘林和恰克图汉语学校

 四 比丘林学术活动的最后阶段

 五加缅斯基及其在俄罗斯汉学中的作用

 六彼得·加缅斯基的使团(1820~1830年) 

 七利波夫措夫和列昂季耶夫斯基

第四章 从使团到大学

 一 第十一届东正教使团

 二 瓦西里耶夫、卡法罗夫和扎哈罗夫随第十二届使团前往中国

 三 第十三届东正教使团,赫拉波维茨基

 四 斯卡奇科夫及其关于中国的重要著述

 五 医生巴济列夫斯基、画家奇穆托夫以及五六十年代初的其他汉学家

 六 第十四届东正教使团

 七 卡法罗夫的后期活动

 八 医生布列特施奈德及其关于中国的著作

 九 俄国东正教使团的监督官们

 十 科瓦列夫斯基及其《中国游记》 

第五章 瓦西里耶夫与俄国汉学学派的形成

 一 喀山大学的汉学

 二 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瓦西里耶夫

 三 瓦西里耶夫的教材

 四 瓦西里耶夫研究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历史的著作

 五 新的大学章程和毕业后的困难

 六 东方系的教授和教师(19世纪70年代)

 七 瓦西里耶夫晚期的活动

 八 瓦西里耶夫的后继者——格奥尔吉耶夫斯基和伊万诺夫斯基

 九 东方学家——瓦西里耶夫的弟子

 十 东方系的母语教师

 十一 中学汉语教学的尝试

 十二 库伦和伊犁的东方语言学校

 十三 俄罗斯汉学与西欧汉学的联系

 十四 第三届国际东方学家代表大会

第六章 世纪之交

 一 海参崴的东方学院

 二 20世纪初的彼得堡大学东方系

 三 东方系汉语教学的新气象,伊万诺夫和阿列克谢耶夫

 四 大学生的学术论文

 五 俄罗斯中亚和东亚研究委员会

 六 东方学学会

 七 实用东方学院

结束语

附录一 Ⅱ.E.斯卡奇科夫的调查表和信件

附录二 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使团成员名单

附录三 本书所使用的官方档案资料

附录四 俄罗斯汉学家的手稿遗产

附录五 人名索引

附录六 地名索引

附录七 其他专名索引

附录八 本书所使用的缩略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俄罗斯汉学史/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斯卡奇科夫
译者 柳若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8469
开本 32开
页数 5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7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7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7.8
丛书名
印张 2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1-3209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