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代兵圣(韩信)/中国古代武将壮士
内容
编辑推荐

韩信(约前231-前196),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但后来却遭到刘邦的疑忌,最后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而遭处死。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丁怀刚编著的《一代兵圣韩信》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丁怀刚编著的《一代兵圣韩信》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一代兵圣韩信传奇的一生。

《一代兵圣韩信》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目录

一、君本轻狂 奈何受辱

二、登坛拜将 壮志初展

三、明修暗度 还定三秦

四、力挽狂澜 奇兵破魏

五、背水列阵 鏖战井陉

六、虚心求教 以威降燕

七、以水截兵 大破联军

八、胸存大义 笑弃三分

九、攻心为上 平楚灭羽

十、兔死狗烹 英雄遗恨

试读章节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县东南)起义后,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也杀掉了会稽郡的朝廷命官,起兵反秦。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烽烟并起的年代,秦朝的统治走向衰败,而年轻的韩信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走向自己的戎马岁月。

韩信最初投奔到项氏营中,做卜个无足轻重的小官。项梁阵亡后,韩信归到项羽的部下,任主更值宿卫的郎中。这对于满腹韬略兵法的韩信来说,根本无法展示其领兵征战的特长。加之项羽的多疑与刚愎自用,使得韩信多次向项羽出谋献策,都没有得到重视和采纳,因而郁郁不得志。

在韩信随同项羽的大军到达关中之后,正值项羽分封诸侯之时,韩信仍得不到项羽重用,于是在汉王入汉中时偷偷离开楚军大营,投奔了汉王刘邦的部将夏侯婴。夏侯婴曾做过滕县县令,因而人们都敬称他为滕公。韩信原想可以在滕公的帐下有一番作为,可滕公忌讳韩信是由项羽那里“逃走”的“叛将”,所以只是给他一个“连敖”职务,不过是个负责接待官吏的小官而已。这样,韩信的才干就又被压制了。

接连的不受重用,仿佛将宝剑置于地下,使之蒙尘。韩信感到命运的残酷作弄,每日醉酒,又回到当初那个备受乡里鄙夷的狂放少年。由于韩信的放荡不羁,加之始终得不到信任和重用,空负了一身本领。这一日他恰逢酒醉,便对周围的几个人说道:“主公不贤,宝剑蒙尘。”当时周围人也附和起来。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滕公,滕公恐军心不稳,就命人将韩信及其他十三个人抓了起来,依军法处斩刑。前面和他触犯同样军法的十三个人均已行刑问斩,最后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便大声说道:“汉王不想成就夺取天下的大业吗?为什么斩杀壮士!”这是韩信的一腔肺腑之言,就如同那掩埋地下许久的宝剑,出世的一刻放出了万丈光芒。滕公闻听韩信出言不凡,又见他相貌威武,便释放了韩信,免他一死。滕公与韩信交谈,问及兵书战理,韩信都能应对自如,并且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谓活学活用。这样就使得滕公十分赏识他,并把这一情况向汉王汇报,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负责管理全军的粮饷。对于韩信这是一次晋升的机会,不仅没有被处死反倒得到提拔。可韩信却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有多大,发誓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男儿又怎肯拘于一个处理后勤事务的职位呢?为此韩信开始寻找机会,以前在项羽处直言进谏、出谋划策的经验告诉他,为人君主多少都会有些独断,自己的贸然自荐只会带来尴尬,将自己置于不利的地位,而在此期间如果能找到一个深得大王信任的大臣举荐,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升。一番计划思量后,他想到了一个人,而就是这个人影响了韩信的一生。他就是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萧何与韩信之间的故事。

韩信任治粟都尉后,有机会多次同萧何促膝长谈,他被萧何认为是位难得的军事奇才。萧何多次向汉王推荐其人,但汉王先前就听说韩信的狂放性格,并且知道他曾被市井无赖当街戏耍,所以敷衍萧何。久而久之,韩信发现还是得不到汉王的重用和赏识,而治粟都尉一职,又不是他施展军事才能的岗位。想来想去,决定不辞而别,去寻找他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一天夜里,月明星稀,韩信悄悄收拾好行装,骑马离开了汉营。韩信连夜逃离汉营的消息让萧何知道了’他跨上马背就去追赶韩信,一则“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动人故事也就由此发端了。

先交代一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背景。当时正是汉王刘邦带领属下一干人等赶回封国,走在南郑的路上。由于当时项羽势力最大,且忌讳刘邦最先入主咸阳,所以处处对刘邦进行压制。虽说封刘邦为汉王,并赐予其封国土地,但实际上在其封国周边邻国布下许多精锐部队,以牵制刘邦势力发展。在这一路上,刘邦很多的部下都预感到事态不妙、危机四伏,悄悄地逃走了。而萧何追赶韩信却因为事态紧急并没有事先告知刘邦,这时有人在汉王刘邦面前说道:“丞相萧何逃跑了!”这下可吓坏了刘邦。要知道萧何是治国能臣,他在刘邦攻陷咸阳进人城中之前,就告诫刘邦不要贪图王都里的财富与美色,而要尽量搜集典籍地图,以备今后与其他诸侯王作战时取得先机。并且还让汉王士兵不得骚扰城中百姓,违者立斩。靠着丞相萧何的建议,刘邦才得以收拢天下民心,为今后作战提供了后勤保障。这么重要的萧何一走,刘邦就如同断了手足一般,又急又怒。

交代完汉王刘邦那边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萧何是如何把韩信追回来的吧。萧何本是文臣,布衣轻装,按说无论如何也追赶不上勇武的韩信,可也许自有天意安排,一条名为寒溪的河流阻止了韩信的前行。入夜十允萧何赶到寒溪河边,看到一个牵马的青年正在找寻过河之路。寒溪得名于其水之冰寒刺骨之意。萧何立即下马奔向韩信。韩信见来者是丞相萧何,就知道了他的来意是劝自己回去,可自己是私自离开汉营,和逃跑无异,再者说得不到汉王的信任和重用,就算回去不被问罪也并非自己所愿,所以韩信便先对萧何说明自己是不会回去的,以探虚实。萧何不愧有知人善任之名,他猜到了韩信心中所想,于是开始对韩信分析利弊。萧何说:“你这一走,天下人就会把你看做是左右摇摆的小人,不可能再有君王会任用你,你的抱负就不可能实现;如果你相信我,我愿意以身家性命作保,举荐你为大将军,如果你怕回到汉营会因逃跑而受处罚,那大可不必。汉王是不会追究你逃跑这件事的,你因汉王不重用而离开,且离开后又能知返,不能算是大的过错,汉王是会谅解你的。”此时看到萧何以丞相之身追来,并吐露肺腑之言,韩信终于被打动了。萧何为刘邦得到了武将韩信,韩信也看到了萧何的胸怀,这是英雄间的心心相惜,传为后世的美谈。“萧何月下追韩信”也成为对人才挽留、慧眼识珠的经典成语流传至今。

萧何追回了韩信,先一步觐见汉王。刘邦听说丞相萧何回来了,真是又气又喜,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分明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作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口牙,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心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在你的情面上,就封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军。”萧何说:“这太好了,韩信这下会留下来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这在刘邦看来,是近乎不可能去做的事情,可一想自己丞相先前提到的那些建议,无一不为自己带来巨大的好处,于是就答应下来,命人开始准备这些事务。那些始终效忠汉王刘邦的军官们听说了这个消息,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军,可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一个平日不为人知的军中小官,如今—下子拜为大将军,军中上下惊骇不已。几位跟随汉王出生人死、身经百战的将军,反倒居于韩信之下,个个被弄得莫名其妙,面面相觑。刘邦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便当众颁令道:“凡我军将士,今后俱由大将军节制,大将军当善体我意,与士卒同甘共苦,除暴安良,匡扶王业。发现藐视大将军、违令不从者,准以军法从事,先斩后奏!”

大家都惊奇于为何汉王会如此器重这个轻狂的小子,其实就连汉王刘邦自己此时可能都想不清楚为什么。但是汉王心中尚存的这些疑虑,很快就消除了,因为韩信即将在全军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宝剑终会出鞘,剑气直冲云霄。

韩信拜将受封大将军以后,汉王刘邦就问道:“丞相萧何曾多次向我举荐过你,并且盛赞你的军事才能,那么将军有何定国治军的良策,请说给我听听?”韩信对刘邦道:“大王不愿蜗居于此,想要找机会向东方进兵,而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么请问大王,您自己估计论我们兵力的多寡、武器的精良、士兵的锐气这些条件,同项羽所部相比孰高孰低?”韩信接着说道:“请问在勇悍仁强方面,大王能与项王相比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恐怕不如项王。”韩信见刘邦有自知之明,不是那种目中无人、不能进言的君主,于是开始就项羽侃侃而谈。他说:“项羽虽号称勇悍仁强,但徒有其名。项羽不能用人,不择善而行,其‘勇’只是‘匹夫之勇’。项羽待人表面上恭敬慈爱,谈吐也算温和,部下有了疾病,他又很同情,倍加关注,但是部下立了功,他却有功不赏,有时官印都抚摸得没了棱角还下不了封赐的决心,这就是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现在称霸天下,要指挥各路诸侯,不在关中建都,却东归建都彭城,显然是自失地利。而且,他还违背楚王原约,专以亲疏划分封地,诸侯自然生怒,并且起而效尤。试看山东诸国,已开始驱逐旧王,据国称雄,这如何制止?项王起兵以来,所过之地无不大肆杀戮,百姓敢怒不敢言。眼下人们惧怕项王威势,不敢背叛,将来各国势力逐渐强大,何人肯再服他?项羽名为天下的霸主,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民心,项王虽强,却是极易变弱的。现在,大王如此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谋臣勇将,何愁敌人不被诛灭?率领将士,仗义东征,什么样的城池不能攻破呢?”听罢韩信的一番说辞,刘邦深思许久,连连点头。韩信见刘邦点头,知道自己的观点得到了认可,刘邦已经开始信任自己了。

韩信继而分析了刘邦争胜天下的有利条件,说:“章邯、司马欣、董翳三王虽然阻我东征之路,但他们本是秦之降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自己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掉秦朝投降的士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得以脱罪免死,并且还封为王侯,秦地父老十分憎恨他们,怎肯诚心归附于他们?而大王当初率军进入武关之后,秋毫无犯,并废除秦时苛政法令,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愿大王治秦,在关中称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但项羽以势压人,迫使汉王您让位于他,此行无德无信,泰地的百姓无不怨恨项羽。在这种形势下民心所向,大王如果东人三秦,号令一声就能收复三秦之地。以三秦之地为依托,便可进图天下了!”听完韩信的论说,刘邦对韩信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次谈话,韩信初露锋芒,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利弊得失,指出了汉军必胜、楚军必败的主客观条件,并提出了东征的具体部署,使刘邦看到了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信在分析形势时,不是单纯从军事力量的对比着眼,而是把战争的胜负同人心的向背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如果说萧何之前为刘邦夺取天下是做了政治上的准备,那么韩信就是从军事上论证了刘邦一争天下的战略可行性。韩信的这番议论,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剩下的就是将构想付诸实践的过程了,而这场助刘邦称雄的战役就在新拜大将军韩信的指挥下,全面展开了。

P11-25

序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代兵圣(韩信)/中国古代武将壮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怀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41170
开本 16开
页数 1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9
15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3: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