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鼠王本格森/中外动物小说精品
内容
编辑推荐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心选编、汇集中外动物小说精品,故事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鼠王本格森》精选了沈石溪的九部经典短篇动物小说。在表现这些动物的自然习性的同时,作家的笔墨更加集中在描摹和刻写动物的“人性”和情感世界上,通过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步步为营,层层渲染,营造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动物世界里的故事,令人嗟叹和感动。

内容推荐

《鼠王本格森》是“中外动物小说精品”系列之一。

《鼠王本格森》讲述了:

为了消灭鼠王本格森,店主贴出悬赏告示。灭鼠专家欧西顿捕到鼠王,不料鼠王却被它的子民救出,它还将大本营迁到菜地里。欧西顿决定跟鼠王决一雌雄,并制订了一系列作战计划。然而,要活捉诡计多端的鼠王,光靠欧西顿和猎狗可不行……

《狼王梦》作者、“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精心选编“中外动物小说精品”,带你走进异彩纷呈、感人至深的动物王国……

目录

春情/沈石溪

天赐之犬拉德/[美]艾伯特·特休肯

进入城市的牧犬/牧玲

象/[俄]日特科夫

阿塔斯的小熊/乔传藻

鼠王本格森/佚名

山林之王/田舒强

白鹭/[美]萨拉·朱厄特

猴子特警/立格

试读章节

春风送暖、积雪融化、野草泛青、树枝抽绿,日曲卡山麓终于从冬眠状态苏醒过来。安妮一颗紧缩的鹿心变得舒展,一腔凝滞的鹿血变得流畅,快要绷断的鹿神经也终于松弛。苍白的荒凉的寒冷的饥饿的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冬天终于熬过去了。熬过冬天是春天,度过寒冷是温暖,跨越死亡是新生。安妮再也不用为食物发愁,为风雪担忧,甚至对虎豹豺狼诸如此类穷凶极恶的食肉猛兽的恐惧感,也减弱到了最低限度。安妮不是傻瓜,不是白痴,不是容易产生幻觉的精神分裂患者,它绝不会相信春天到了气候回暖,虎豹豺狼就会闲置猎杀的爪牙,改换吃鹿的本性,变成热爱和平吃素念斋的活菩萨。就像狗改不了吃屎、蜣螂改不了滚牛粪一样,只要野生动物还未被人类消灭殆尽,虎豹豺狼也永远改不了它们茹毛饮血的本能。春天来了,活动量增加,消耗量增大,这些狰狞贪婪的食肉兽,兴许要捕猎比冬天更多的无辜的食草动物呢。安妮之所以对食肉兽的恐惧大幅度减弱,思想负担呈几何级数减轻,并不是寄希望于食肉兽的天良发现,而是寄希望于食草类动物的急剧增多。被日曲卡山麓猛烈的暴风雪驱赶走的斑羚、岩羊、黄麂、野驴、香獐、狍子,还有同类马鹿,在体内生物钟的精确召唤下,成群结队从遥远的南方迁徙回来了;被春阳丽日晒照着的日曲卡山麓,黑土肥沃牧草油绿泉水清亮野花芬芳,是食草类动物的理想乐园和蓬莱仙境。食草动物增多,也就意味着数量相对稳定的食肉兽捕捉的目标增多,猎杀的对象增多;也就无形中减轻了母鹿安妮的生存压力。好比饕餮之徒面对一盘菜肴必然穷夹猛吃盯牢不放,但假如满桌珍馐,几十只冷盘热炒山珍海味花样翻新琳琅满目,它也就不会死盯着其中的一盘菜肴必欲吃尽而后快了。再说鹿肉虽然好吃,可小黄麂的味道更加鲜美;斑羚虽然善攀登,香獐虽然善跳跃,但嗅觉和视觉都不如马鹿灵敏,体格不如马鹿健壮,奔跑的速度也不如马鹿快捷。这意味着同样处于食肉兽觊觎之中,马鹿要比其他食草动物多一分逃生的可能。再说食草动物品种繁多,在河谷山坡草滩星罗棋布,也可以混淆捕食者的视线,搅乱捕食者的注意力,使它们心猿意马,要捡西瓜丢芝麻,要捡芝麻丢西瓜,最后极有可能芝麻也丢了西瓜也摔了。这好比野雉啄食一只蚂蚱容易,倘若面前一群蚂蚱,它反倒不知啄谁才好,顾此失彼疲于奔命,弄到最后连一只蚂蚱也逮不到。基于这种生存技巧,很多种类的弱小动物便成群结队,即使食物匮乏也不愿群体瓦解化整为零被天敌各个击破。这种弱者的生存技巧虽然很窝囊、很憋气却十分有效。

在上述三种因素的作用下,本篇动物小说的主人公——年轻的母马鹿安妮进入春季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也就变成自然而然的事。站在万物的主宰、天地的精灵、宇宙的造化——人类的立场上来看待安妮的心理,未免觉得猥琐觉得丑陋觉得渺小觉得卑微,但马鹿本是孱弱的食草动物,对马鹿来说生存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一切诸如道德感:’荣誉感、羞耻心、自我价值等人类的价值观,都是可有可无的摆设和奢侈品。

一场又一场春雨把日曲卡山麓装扮得葱茏翠绿生机盎然,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绽开了粉嫩的、鹅黄的、蟹青的、大红的花朵,姹紫嫣红、五彩缤纷、鲜艳夺目,简直是美不胜收。清晨,迎着玫瑰色的晨曦,安妮从乱石岗冬暖夏凉的岩洞来到牧草丰盛的山坡,大口大口将青草连同草叶上晶莹透明的露珠嚼咬吞咽进去,味道好得就像人类在吃公费宴请,在吃满汉全席,直吃得肚皮儿溜圆胸口发胀喉咙深处发出一串咕嘟噜儿咕嘟噜儿的饱嗝声。吃饱了就卧躺在青草丛中晒着暖融融的太阳,甜甜地睡美美地睡香香地睡。有伙伴爵咪农替它站岗、替它放哨、替它驱赶讨厌的蚊蝇牛虻,它尽可以放宽心睡得无所顾忌,不用害怕会遭到食肉兽的突然袭击。睡足醒来睁开惺忪睡眼,不用寻觅不用走动,只要张开嘴巴就能吃到嫩甜香脆的青草。日子过得真惬意,日子过得真逍遥,比汉族过春节彝族过火把节白族过三月节傣族过泼水节外国佬过狂欢节和圣诞节还要安逸一百倍。这种吃了睡睡了吃的神仙日子,过它一年不觉长,过它十年也还不过瘾,最好能过它个一百年!

安妮没料到这日子才过了半个月,怎么就变味了褪色了,神仙般的乐趣也不知逃到哪个山旮旯里去了。环境没有变,牧草没有变,太阳没有变,伙伴爵咪农的忠诚没有变,恰恰相反,牧草更加茂盛,太阳更加红艳,爵咪农更加温顺,日曲卡山麓的环境一天比一天优化。可安妮却觉得这油绿的青草不再嫩脆香甜鲜美无比,晶亮的山泉也不再像蜜像酒像琼浆般清凉爽口,天上的太阳也似乎偏红偏亮偏热,照在身上并不怎么舒服。它有时懒洋洋地躺在山坡上,一睡就是大半天,肚皮饿得咕咕叫也不愿动弹;有时却莫名其妙地在乱石岗上又蹦又跳又吼又叫,像神经错乱的疯马鹿;有时会无缘无故朝站在它身边的爵咪农尥蹶子抵肚子,折磨得对方发出委屈的呦叫。它总觉得有一种神秘的冲动,有一种隐秘的渴盼,有一种缱绻的心怀,有一种缠绵的向往,有一种孤独的思念,有一种寂寞的等待,从灵魂深处轻烟般袅袅升起来,又随着澎湃的血液弥散到全身每一个细胞。它总觉得心儿像汹涌的洪流,想要冲破坚固的河床;它总觉得灵魂就像在丝茧里已经成熟的蚕蛾,想要从茧的禁锢中腾飞出去。它还只是头三岁龄的缺乏生活体验的年轻的母鹿,不懂生命的奥秘,不解母性的底蕴,也不明白阴阳之道乃为天道,雄欢雌爱乃为自然的生命哲理。它不明白这其实就是按捺不住的春情,扑灭不息的欲火,遏制不住的母性冲动,繁衍后代的一种生命本能。它烦恼,它沮丧,它觉得不自在,它觉得不快活。它觉得憋得慌,它觉得一切都不顺眼,它觉得活着没意思还不如去死,却又舍不得轻生。它变得神经质,变得歇斯底里。

P3-6

序言

动物小说的灵魂

沈石溪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生物学派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行为学。传统生物学与动物行为学在学术观念、观察角度、研究手段和考察方法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传统生物学注重被研究者的共性,热衷于调查物种的起源、种群分布的情况,给形形色色的动物分门别类,根据动物的生理构造和特化器官,确定该归于什么纲什么目什么类什么科什么属,分析动物的食谱,解释某种动物与某种环境的依存关系,观察动物的发情时间与交配方式,了解动物的繁殖机制等。动物行为学家对动物的社会结构、情感世界和个体生命的表现投注了更多的研究热情,透过动物特殊的行为方式,从生存利益这个角度,来寻找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同时,其严肃理性的目光也注视人类行为,在动物行为与人类行为间勾画出一条清晰可辨的精神脉络,给人类以外的另类生命带去温暖的入文关怀。

我喜欢读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每当偷得浮生半日闲,躺在摇椅上,捧一杯清茶,翻开奥地利动物学家、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动物行为学创始人康拉德-劳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或者浏览美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先锋斗士E.O.威尔逊的名著《昆虫社会》,或者阅读西方最负盛名的动物行为学家罗伯特·杰伊·罗素的力作《权力、性和爱的进化——狐猴的遗产》,深深被大师们严谨的作风、渊博的知识、犀利的目光、翔实的资料、风趣的语言和无可辩驳的论点所折服,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精神引发巨大共鸣。我相信,动物行为学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能找出人类行为发生偏差的终极原因,是医治人类社会种种弊端的灵丹妙药,为人类把握正确的进化方向提供了牢靠的坐标。  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爱,有点言过其实了。可动物行为学家们通过长期观察动物生活提供的许多例证,确实对人类社会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例如,解释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类大量开荒种地破坏了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二是大熊猫食谱单一,只吃箭竹,属于适应性较差的特化动物。但动物行为学家却另辟蹊径,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认为,大熊猫濒临灭绝除了环境和食谱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大部分动物都有巢穴,尤其是母动物产崽期间都要寻找一个隐蔽安全的地方当做自己的窝,而大熊猫是典型的流浪者,头脑中没有“家”的概念,追随食物四处游荡,吃到哪里睡到哪里,产崽育幼期的母熊猫也同样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刚刚出生的幼崽来说显然是有害无益的,风餐露宿,再加上食肉兽的侵害,幼崽存活的概率很小;第二,丛林里凡生存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幼崽又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精心养育才能独立生活的动物,如狼、豺、狐、獾、鼠和鸟类等,大多实行双亲抚养制,雄性和雌性厮守在一起共同养育后代,而大熊猫生性孤独,雌雄间感情淡漠,只有性没有情,发情期雌雄凑合在一块做一回露水夫妻,完事后各奔东西谁也不认识谁了,清一色的单亲家庭,母熊猫单独挑起抚养幼崽的重担,母熊猫通常一胎产双崽,但过的是没有窝巢的流浪日子,不可能一条胳膊抱一只幼崽走路,又没有配偶替它分担困难,只有在两只幼崽中挑选一只抱走,另一只幼崽就遗弃荒野了。单身母亲的日子过得好艰难,遭遇危险找不到帮手,头疼脑热得不到照应,稍有不慎,唯一的幼崽便会夭折,繁殖后代生命延续的链条就此断裂。  比照我们人类社会,许多人不珍惜温馨的家,把家看做是累赘,把家看做是牢狱,弃家不顾、离家出走、天涯飘零,去过所谓的潇洒生活,面对大熊猫濒临灭绝的事实,难道还不该及时醒悟吗?再看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独木难支的困窘,是不是也该从大熊猫生存路上艰难的步履里,吸取某种教训?

在动物面前,人类常常犯自高自大的错误。人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总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灵、动物都是低等生灵,自己是天地间主宰、动物是任人摆布的畜生。不错,人类是地球进化最快的一种动物,学会直立行走,使用语言文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现代文明。然而,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地球存在生命已有数亿年历史,人类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人类这种动物在进化成人类以前曾经过漫长的动物阶段,动物的本能、动物的本性在人类身上根深蒂固,不可能在几千年短暂的进化过程中就把数亿年养成的动物性荡涤干净。科学家证实,文化属性与生物属性是构成人的行为的两大要素。人的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社会大文化,传统势力、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政治说教、宗教戒条、法律法规、民情民风、乡规民约,不断修正和规范你的所作所为,迫使你去做这件事而不去做那件事,这就是行为的文化动因。人的另一部分行为受制于生物本能,贪婪好色、权欲熏心、天性好斗、自私自利、妄自尊大、好逸恶劳、贪图口福、嫉妒心理,又时时产生难以抑制的冲动,驱使你去做那件事而不去做这件事,这就是行为的生物动因。假如某人的行为,既带有合理的生物本能,又符合社会大文化的要求,就是一个真实自然的好人;假如某人的行为,完全抑制生物本能去迎合社会大文化的苛刻要求,存天理灭人欲,就是一个虚伪矫情的假人;假如某人的行为,放纵生物本能,弃社会大文化于不顾,就是一个凶残狠毒的坏人。有一句话说,人类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动物行为学剖析发生在动物身上有利于生存的合理的善的行为准则,学习借鉴,让人类变得更像天使;揭示发生在动物身上不利于生存的荒谬的恶的行为准则,去铭记教训,让人类更自觉地远离魔鬼。

曾有某药物研究所做过这么一个令人发指——不——是令动物发指的实验,为了证实某种戒毒药物是否有效,人们给一只红面猴注射毒品(实验本身就证明了人类对待动物是何等霸道、残忍和阴险,人类自己心灵扭曲得还不够,自己被海洛因毒害得还不够,还要把罪恶强加在无辜的动物身上)。两三次后,可怜的红面猴就成了吸毒者,一见到穿白大褂的管理员,立刻就会从铁笼子里伸出手臂,哀哀叫啸,恳求人们替它往静脉血管打针。倘若不满足它的要求,它会用自己的脑袋撞铁笼子,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假如还不能达到目的,就咬自己的爪子和身体,把自己咬得满身血污。一旦人们掏出注射器,它会跪伏在地下,猴嘴从铁杆问伸出来,谄媚地亲吻管理员的裤腿和鞋。过去它在动物园生活时曾被热水瓶烫过一下,由于条件反射作用,平时最害怕看见热水瓶了,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热水瓶走过来便会吓得躲起来。有一次它毒瘾发作,手臂从笼子里伸出来,工作人员提着热水瓶来吓唬它,它竟然无动于衷,将开水淋在它的手臂上,它也不肯把手臂缩回去。这是只雄红面猴,被买来做实验品前,曾与一只雌红面猴相好,据动物园饲养员介绍,这对红面猴青梅竹马、卿卿我我,感情很甜蜜。把那只雌红面猴牵了来,关进同一只铁笼子,希望能由此减弱雄红面猴对毒品的过分依赖。它们分开时间也不过二十来天,天涯苦相思,意外又重逢,正所谓“小别胜新婚”,那雌红面猴一见到雄红面猴激动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刻与之紧紧相拥在一起,但雄红面猴却面无表情,冷冷地瞥了对方一眼,就像看到一只陌生猴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一会儿,雄红面猴毒瘾上来了,哈欠连天,鼻涕口水滴滴答答,抓住铁栏杆使劲摇晃,发出呦呦哀叫声。管理员从甬道走过来了,雄红面猴迫不及待地将手臂从铁笼子里伸出去。雌红面猴出于好奇,也趴在笼壁上看热闹。雄红面猴大概以为雌红面猴要同自己争抢毒品,勃然大怒,揪住雌红面猴穷凶极恶地大打出手,比打冤家下手还狠,啃下一口口猴毛,抓出一道道血痕,要不是管理员闻讯赶来打开铁门救出遍体鳞伤的雌红面猴,后果不堪设想。雄红面猴被人类强行注射毒品后的行为表现,与人类社会瘾君子如出一辙,丝毫没有区别,同样丧失理智、丧失人格、丧失自尊、感情冷漠、道德沦丧,成为一具还在呼吸的行尸走肉。

实验的结局颇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戒毒药物也不起什么作用,由于过量注射海洛因,雄红面猴奄奄一息了,整整两天不吃不喝,有气无力地躺在地上,眼皮耷拉,连叫都叫不出声了,只有那条布满针眼的手臂还顽强地伸出铁笼子,手掌朝上、瑟瑟抖抖做乞讨状。药物研究所决定给它注射最后一针大剂量毒品,减少它临终前的痛苦,让它在虚幻的快感中结束生命,也算是人类的一种仁慈。同时也决定,将那只雌红面猴牵来继续做相同实验。

拿着注射器的管理员和那只雌红面猴几乎同时来到铁笼子旁。雄红面猴混浊的眼光落在雌红面猴身上,就像快要燃尽熄灭的炭火被风一吹又短暂地烧旺,那双垂死的眼睛骤然发出一道骇人的光芒。就在管理员针头快要刺进红面猴静脉血管的一瞬间,雄红面猴奇迹般地“复活”了,伸出铁笼子的前爪突然抓住管理员的手腕,拖进铁笼子去,张开嘴一口咬住管理员的手掌。管理员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那只灌满毒品的注射器掉在地上,跌得粉碎。人们赶紧来帮管理员,七手八脚强行将猴嘴撬开,雄红面猴早已气绝身亡,只有那双猴眼还瞪得溜圆,一副满腔怨恨死不瞑目的可怕模样。雄红面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幡然醒悟,天良发现,为了抗议人类的暴行,也为了不让自己所爱的雌红面猴步自己的后尘,做出了一只垂死猴子所能做出的反抗行为。较之人类社会那些执迷不悟、心甘情愿在毒品泥潭里越陷越深的瘾君子和那些为了自己发财致富、不惜将千家万户推入“火坑”的毒贩子来,雄红面猴似乎更配“人”这个高贵的称呼。

人和动物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在某些领域,人和动物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仅仅隔着一根头发丝的距离,稍有不慎,人就有可能变得像动物,甚至变得比动物还不如。

只要用心去观察,不难发现在情感世界,在生死抉择关头,许多动物所表现出来的忠贞和勇敢,常常令我们人类都汗颜,让我们自愧弗如。

这就是动物小说的灵魂,这就是动物小说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为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一代又一代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鼠王本格森/中外动物小说精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石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65396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8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3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