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越弱越暗越美丽
内容
编辑推荐

他是科学家,他是诗人,他是音乐发烧友,他跨过肉身,飞向“终极”;

物理学家的跨界狂想曲,科普达人的生活万花筒;

用科学之眼透视世界,打通你的任督二脉,带你走进一场天马行空的奇幻之旅。

《越弱越暗越美丽》是物理学家李淼的第一部人文科普随笔集,话题深入科技与人文生活的方方面面,弦论、暗物质、额外维、黑洞高深的物理问题,与散落其中的诗歌、音乐、神话、科幻、时光机器等奇思妙想构成一部谐和的交响曲,极具可读性与启发性。

内容推荐

婚姻原来是“四年之痒”?

宇宙的秘密都在气泡巧克力里?

暗宇宙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评王朔如何荒腔走板混搭《金刚经》与《时间简史》

林黛玉看似弱不禁风,实则“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

李淼等编著的《越弱越暗越美丽》从生活的最细微处开始着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揭开了物质世界中那些简洁又美丽的法则。《越弱越暗越美丽》从宇宙到人心,从牛顿到王朔,从热巧克力到命运,涉及的知识领域广阔得惊人,用科学来解释生活的可能性和多元化,既严谨又八卦,带你发现科技人文交融之美,探索精神生活的多维空间。

目录

推荐序一 聆听宇宙的音乐?严锋/ 001

推荐序二 星空、诗人、梦想及其他?蓝蓝 / 005

自 序一个理论家的自白 / 010

新生活

四年之痒 / 002

王朔的时间简史 / 005

雀巢巧克力的秘密 / 011

点击率、引用率和谷歌数 / 015

别致的博彩 / 019

生活中的对数 / 023

智商与智慧 / 027

我在雾都北京 / 031

我们的创造力哪去了? / 034

额外维、魔术与灵魂存在 / 037

理论研究的花车效应 / 040

认知是一种幸福 / 043

原子钟在滴答 / 047

缸中的大脑 / 051

物种大灭绝:过去和未来 / 055

阿凡达的灵魂传输 / 059

创造力和孤独感 / 062

另一只鼓的鼓点 / 066

变成一个环保主义者 / 068

穿越到洛阳 / 072

霍金的大设计 / 077

新知客

从量子到量子文学 / 082

宇宙中的那些空隙…… / 086

爱因斯坦放出的精灵 / 091

模拟黑洞 / 094

三维:一个幻象世界 / 098

作为预言家的牛顿:2060年才是世界末日? / 102

关于宇宙学的“哲学”思考 / 105

宇宙撕裂,万物消失 / 112

魔鬼在细节中 / 117

第三枚苹果(上)/ 121

第三枚苹果(下)/ 125

时光之箭 / 128

读不懂的时间 / 132

弦论:一些事物的理论 / 136

顽固的幻觉——时空 / 140

新神话

中国神话中的现代宇宙学(一)/ 144

中国神话中的现代宇宙学(二)/ 147

中国神话中的现代宇宙学(三)/ 151

中国神话中的现代宇宙学(四)/ 155

中国神话中的现代宇宙学(五)/ 159

新科学

科学和宗教矛盾吗? / 164

科学与宗教的分野 / 168

东方神秘主义和物理学 / 172

诗歌

PK科学 / 176

玻璃球艺术 / 180

科幻会影响科学吗? / 184

粒子物理的前景 / 188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公开信 / 192

世界是平的(一)/ 196

世界是平的(二)/ 199

新世界

我是谁? / 204

理论家的荣耀和尴尬 / 208

我的科学与文学 / 212

我的专业我的诗 / 216

我的爱因斯坦梦 / 219

人类的一大步 / 222

学者、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 / 227

第三种文化 / 231

试读章节

四年之痒

我比较感兴趣人类学家费希尔(Helen Fisher)谈的一个新发现,关于七年之痒。她过去一直以为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七年之痒的理论。她认为,人类通常在共同产出两个后代之后,婚姻的化学键趋于脆弱,双方都愿意寻找新的配偶。而人类将第二个后代培养到开始满地乱跑的时候,平均刚好七年过去,这个时候,婚姻的双方都可能有寻找新鲜感的愿望。翻检所谓百度百科,我们看到百度对七年之痒的解释:“七年之痒”是个舶来词,意思是说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逆出现一些问题,婚姻当然也不例外。结婚久了,新鲜感丧失。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使婚姻进入了“瓶颈”,如果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瓶颈”,婚姻就会终结。

如果我们相信百度,中国人的爱情应该是天下最长久的,居然可以长达七年。至于海枯石烂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自然是诗化语言,只有爱情之火燃烧到最高温时当事人才会相信。而据费希尔的观点,人类的情感周期一般是18个月到3年。所以百度百科是不可信的,这和我们流行的很多观点一样,很水。

当然,七年之痒即使在西方也不是来自于某种社会科学的研究,这个名词来自于玛丽莲-梦露的一部电影,电影中的主角结婚了七年,男主角产生了七年之痒,此人对楼上的小女生有了贼心,却一直没有贼胆。按照费希尔的看法,七年之痒应该是进化在百万年过程中产生的不可磨灭的烙印,如果配对七年之后还不另行配对,即使有了贼心和贼胆,贼也可能没了。我们也许和费希尔一样,相信离婚的高峰发生在结婚的七年之后,虽然谁也没有统计资料。

结婚和离婚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一件正常的事,虽然我们和费希尔一样没有基因层次上的证据,但我们相信这是人的本性。只有在一个变态的社会,绝大多数人才会不仅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只有一个配偶,即使在任何给定的一生,也只有一个配偶。几十年前,我们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社会,那时,离婚是非常不光彩的事,离婚的双方被怀疑一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有不可告人的作风问题。至于一个独身女人或一个独身男人,与一个已婚男人或女人有婚外恋,那就更加被人不齿,前途有了问题。

时至今日,离婚成了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人开始担心现在的社会离婚率太高,离婚年龄越来越低。现在80后有了所谓闪婚闪离的现象。前段时间我读《新周刊2007年度佳作》,记者将80后的闪婚闪离看成是年轻一代缺乏对爱情的信心的表现。我们看一下费希尔的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这是社会回归正常的现象。

某一天,费希尔在麻省的一个小别墅里研究来自联合国的人口统计资料。她翻检很多关于离婚的统计,试图证明她的七年之痒理论,即离婚的高峰发生在男女双方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她非常失望地发现,一个又一个国家,一个十年又一个十年,证据指向离婚高峰发生在结婚后的第四年,而不是第七年。资料说明,离婚的配偶没有任何后代的占39%,只有一个后代的占26%,而有两个后代的仅占19%。而且,很多离婚的人说,离婚的原因是爱情的高烧减退,除非他们有了一个孩子。这样看来,离婚时有了一个孩子和希望有一个孩子的占离婚的大多数。离婚也大多发生在接近30岁的时候。

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费希尔终于得出结论:当人类还处于打猎时代,女性的大劳动量和低蛋白的营养抑制了排卵,而且她们还要亲自给婴儿哺乳,所以两个孩子的年龄间隔比较大,平均是四年。也就是说,在古代,生一个后代的周期是四年。这样,离婚的高峰发生在有一个孩子之后。虽然费希尔没有说,但她的理论的潜台词是,离婚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女方,因为在小孩四岁之后,女方和她的亲戚完全可以抚养这个孩子了。而且,女人倾向于得到不同的基因以保存和延续物种。

也许上述对女性不利的观点是强加给女性的偏见,因为我们知道,对婚姻的忠诚和从一而终是女性独有的,至少在中国是这样。也许从一而终的观念是我们这个道德伦理之邦强加给女性的,使得中国的女性不仅对男方忠诚,也痛恨男方的出轨,虽然千万年来她们的基因中已经有了四年之痒的种子。我这个人类学外行不妨提出我自己的理论:在中国,女性一方面受到文化传统的制约,希望自己和男方从一而终,这样使得男方的基因不致肥水流向外人田;另一方面,生物学方面的四年之痒现象又让她们潜意识中有他人肥水流向自家田的愿望,导致当今中国婚姻愈来愈趋向不稳定。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就可以合理地解释目前的小三现象。男性比女性也好不了多少,而他们的花心在表面上可以一眼看出,他们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基因。

学习了费希尔理论后,我对感时恨别的安妮宝贝式的自恋女子多了一层认识,原来当她们抒发对爱情的依恋和无奈的同时,私下自有她们的四年之痒。

王朔的时间简史

王朔在一次采访(原文为《王朔:我现在真正有无所畏惧的感觉》,见《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4期)中提到他读的几本书,这几本书分别是《时间简史》《金刚经》《坛经》《杜尚访谈录》《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所有这些书中,我只读过(《时间简史》,那也几乎是史前发生的事了。我在美国的时候,听说《时间简史》很好卖,霍金自己也很得意,认为他的书比麦当娜的《性》更加畅销是一件得意的事。一直没有机会看,后来出了很漂亮的图画版本,就为女儿买了一本,顺便看了。第一觉得写得并不十分通俗,所以于不懂物理的人并没有太大的益处;第二觉得也不如温伯格的《最初三分钟》,后者即使物理学家看了也有收获。霍金的书,可能真的像麦当娜的书一样,时尚的人拿来看了,对于书中描写的东西有一个朦胧的印象,满足了感观的需要.也满足了时尚的虚荣。P2-5

序言

数学家哈代同学写过一本《一个数学家的自白》,这是通常的翻译,严格地说,应该翻译为“一个数学家的辩解”。我没有哈代的成就,也就只能自白而不能辩解了。

哈代写那本书,本意是想说明研究纯数学的动机。他有英国人的贵族精神,认为纯数学的价值就是它的自身。知识不一定有用,或者说,不一定有功利的效用。

纯粹数学不需要辩解,因为对数学发展的推动除了来自其他学科的要求,还有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包括数学概念的自我创新,基于数学本身提出的难题和逻辑扩张。

理论物理则完全不同,尽管有些时候理论物理的问题也是自身逻辑扩张的结果(如广义相对论),但最终要实验来检验。不能证伪的理论不是科学。然而,我研究理论物理,起初的动机恐怕和哈代一样,只是出于好奇,只是觉得理论物理本身很美。因为,将世界上的万物纳入几个原理上简单的方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为什么会发生,到现在也没有人知道答案。

我大学毕业以后从宇宙学开始做研究,经过超对称、超弦,转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宇宙学,当然,弦论也还在做,二十多年下来,研究的基本是纯理论问题。最终回到宇宙学,还是因为弦论发展的结果,虽然实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七八年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谱中的涨落的测量,不断有新结果,几乎每周都听到新闻,自然不知不觉地对我产生了影响。台大黄伟彦教授不遗余力地推动宇宙学研究,对我再次研究宇宙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弦论到了21世纪,面临很大的难题。弦论自身的确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如何解释一个不为零的宇宙学常数,或暗能量?如何回答粒子物理中的问题?我们到底在容纳粒子标准模型的同时,能不能够确切地作出新的粒子物理预言?这个问题单子可以开得很长,但很遗憾,没有一个问题在可见的未来能够得到回答。这就是弦论目前遇到的大难题。十年前,我还在相信弦论自身的逻辑发展足以推动弦论的发展,直到有一天我们一举写下基本方程,计算出一些重要的物理量。现在我基本改变了看法,不觉得弦论下一步的重大进展会来自理论自身的发展,而是觉得实验将起到关键的作用。关键的实验可能来自宇宙学,也可能来自LHC(即Large Harden Collider,大型强子对撞机),更有可能来自目前我们还不知道的某些实验。

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你研究纯弦论问题可以,但是要记住,你只是在研究数学物理,不是理论物理本身。数学物理有自身的价值判断,你要按照这些价值判断做研究,这样才可能不至于在做不动研究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做了一辈子不知所云的事情。我甚至说,如果LHC的实验还不能证明超对称是存在的话,你需要打算做一点与物理更密切的问题了,虽然出于爱好,你还可以继续研究纯弦论问题。

什么是纯弦论问题?这包括弦论的基础,如何写出弦论在不同时空中的基本方程;弦论有没有基本原理,如果有,是什么?弦论中的一些“理想问题”,如现实中不存在的黑洞的量子性质;弦论与数学的关系,特别是与微分几何以及代数几何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与任何具体的物理问题有关。

弦论还有一大片研究领域可以称之为应用弦论,例如最近几年,很多人用弦论来研究粒子物理中的强相互作用,这类问题完全是物理问题,可以和实验作直接的对比。有趣的是,弦论近来有“入侵”凝聚态物理的倾向。例如,有人用弦论来研究相对性和非相对论性流体、超导、其他临界现象,这些研究还刚起步,但很有前途。应用弦论正是我希望年轻的一代重视的领域,好在在我的鼓吹之下有一些人开始研究了。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是一个纯粹知识派,所持的观点是,知识不一定要有用。这个看法到今天基本没有改变,所改变的是策略。我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认为在我自己的领域纯粹思维可以导致重大进展,作为个人,更加感到无力。我开始想做一些与物理实验直接相关的研究,这一方面是弦论目前处境导致的,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年龄渐大,已经没有本钱来“享受”纯粹思维的乐趣了。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不甘一辈子只做了也许根本与现实世界无关的研究,想趁还能够做研究的时候打几个赌,翻点本钱回来。尽管如此,我目前研究的宇宙学问题中有一部分在很多人眼中也还是太玄。例如我想知道宇宙大爆炸的起源,我想知道在我们的视界之外还存不存在其他宇宙区域,其中物理规律可能和我们这个区域完全不同。我还想知道物理常数是偶然的,还是逻辑上可以完全确定的,等等。这些问题看上去很玄,其实是和目前以及将来的实验相关的。这些问题不是我前面说的纯粹弦论问题。除了我提到的宇宙学“终极问题”之外,我也研究小问题,更实际的问题。

近几年来写一点科普文章,主要动机也是想做一些对他人有用的事情,即使写博客,也是如此。写科普和写博客,最好的期望是读者能从我这里得到知识,最差也是一种有趣的交流。对我自己,其实是扩展知识范围的好机会。我甚至开始入侵文化领域,看一些文化书籍,写一点评论,甚至写点诗,这都是希望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为他人提供某种精神上的免费消遣。至于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就不是自己应该计较的事情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越弱越暗越美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58705
开本 32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3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4 19: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