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中国民间历史文献中,族谱是学界熟知与利用最多的一种民间文献。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族谱主要是作为史料使用。至于族谱文本本身的编纂、生产、使用和流传,以及与社会文化史之关系等重要问题,则甚少受到学界重视。饶伟新主编的《族谱研究》围绕以上问题展开,尝试从“族谱的编修与生产”、“族谱与时代变迁”、“族谱与宗族建构”、“族谱与地方权力结构”四方面探讨族谱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的解读方法,并在总体上展现出今后族谱研究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图书 | 族谱研究/民间历史文献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浩瀚的中国民间历史文献中,族谱是学界熟知与利用最多的一种民间文献。但在以往的研究中,族谱主要是作为史料使用。至于族谱文本本身的编纂、生产、使用和流传,以及与社会文化史之关系等重要问题,则甚少受到学界重视。饶伟新主编的《族谱研究》围绕以上问题展开,尝试从“族谱的编修与生产”、“族谱与时代变迁”、“族谱与宗族建构”、“族谱与地方权力结构”四方面探讨族谱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的解读方法,并在总体上展现出今后族谱研究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 目录 导言:族谱与社会文化史研究 族谱的编纂与生产 元代族谱研究 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族谱的纂修、刊印、避讳及其家国 互动关系初探 祭谱与游谱:有关闽西客家族谱相关仪式的笔记 选择的记忆:以《济阳世泽:附丁氏族谱》为例 网上织网:当代亲属关系的建构 族谱与时代变迁 文献与时代:嘉庆《万载高村李氏谱(东房)》纂修考略 房谱的编修及其意义——以天宝《墨庄刘氏堵下重修房谱》为例 闽西客家的乡族自治传统——《培田吴氏族谱》研究 族谱所见清末民初地方自治的宗族实践——以民国黄陂《周氏宗谱》为中心的考察 族谱与宗族建构 十六世纪潮州士大夫的家族建构与家史重写——以翁万达的举丁翁氏家族为例 百里洲的双姓谱和联姓地——明清两湖地区垸田开发和堤垸水利中的宗族关系探析 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谱及其意义 鄱阳湖区张氏谱系的建构及其“渔民化”结局——兼论民国地方史料的有效性及“短时段”分析问题 族谱与地方权力结构 附会、传说与历史真实——珠江三角洲族谱中宗族历史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 谱牒之争:以十八世纪婺源詹氏为中心 身份建构与正统争夺——婺源清华胡氏三派竞修统谱的个案研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族谱研究/民间历史文献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饶伟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7427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9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首版时间 | 2013-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0.9-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5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