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
内容
编辑推荐

《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是畅销书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何建明“抗非”一线独家采访实录。首部真实披露非典时期北京“抗非”真相的纪实报告文学。十年前非典来袭,十年后禽流感又来,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当代纪实文学著名作家何建明临危受命,身赴“抗非”一线的采访实录!《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中数十张珍贵图片将记忆重新定格,悼念逝者,讴歌英雄,启示当下!

内容推荐

何建明编著的《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通过2003年非典肆虐时期作者深入北京各个“抗非”的现场所获取的第一手采访资料以及亲身经历,《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真实地记录了首都北京在非典爆发时所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段生死记忆,向人们揭开了“抗非”一线的真实情况,描述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医务人员、医药界人士、政府协调人员以及来自不同行业的“抗非”英雄,冒着随时可能被传染的生命危险为战胜非典所作出的坚苦卓绝的努力。

目录

非典十年祭

北京保卫战

第一篇 来自指挥部的特别报告

第二篇 瘟疫之源

第三篇 的哥和我都哭了……

第四篇 救命的“八味方” 

第五篇 病毒室中的漂亮大夫

第六篇 生死突击队

试读章节

王晨,北京“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的一名普通战斗员。那天他推开桌前的玻璃窗,望着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低沉地对我说:“第一天来到指挥部时,看到熟悉的北京城突然一夜之间变得人去楼空时,我的眼泪真的一下像散落的珠子……那情景太凄凉了!”

我告诉他:那些日子里,每一个北京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都在询问:“如此繁华和现代的古都难道真会变成死城一座?”

那是一段多么令人恐惧的日子。

空气中,到处回荡着的是瘟疫狂欢的喘息,充斥弥漫的是人们慌乱而恐惧的匆匆行色,这样的时光足有数十天!

是四月?是五月初?是五月中?

北京经历着像“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那般景况,这种说法丝毫不夸张。所有经历过这场瘟疫的人们,都会这样感叹北京的那些痛苦日子。

5月29日,新闻播出了当天的全国疫情,北京第一次出现了新发病例“零”的纪录。那一天夜里,我看到自己居住的楼下有人竟然放了一串鞭炮,以示庆贺。虽然放鞭炮是禁止的,但久抑痛楚的市民们还是对他以笑示意。

“太不容易了!北京从最初的非典发病例‘零’数,到日发病例最高纪录343例,现在终于又回到‘零’纪录!真是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领导啊!”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以其特有的虔诚,跪下双膝,面朝天安门方向作了一个深深的顶礼膜拜的姿势。

在场的人都在感叹:真不容易,这一阵好像过了几年似的。

这一天,北京的很多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庆贺“零”纪录。那喜形于色的神情相互告示着一个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北京战胜非典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5月31日,全国疫情临床确诊非典仅为一例,来自北京,而这还是由疑似转为确诊的。北京在5月胜利实现两个“零”确诊病例日。

其实百姓并不知道,本来这个“零”纪录应该早在几天前就能实现的。

P13-14

序言

2003年春的中国北京,如同一座恐怖之城、瘟疫之城和面临死亡之城,相信所有当时在北京的人们都有与我一样的感受。那个时候,我们仿佛感觉世界快要消亡、人类将彻底灭绝……因为我们每天生活在窒息的空气里,生活在这座无处躲藏的古城,生活在自己与自己设下的恐惧的天地之间。

十年过得真快,十年就像是昨天的事——我们则似乎是翻阅了一页书纸一般。

十年过得真快,十年就像是几个世纪之前的事——我们已经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悲惨的事像一座不可磨灭的大山,永恒地屹立在星球上;悲惨的事又像一丝云烟,在填满欲望的人的心里很快消失。

但我依然这样认为:人类所经历的任何苦难都是宝贵的,把它记住,本身就是财富,而忘却了它才是真正的悲剧。

十年前的2003年,我们有太多的记忆如今想起来仍觉唏嘘:

——比如说,一位不知从哪个地方来到北京的患者,她带着一声咳嗽,逃进了北京的医院,然后就死亡了。她的死亡未查出任何有记录的病史和病源,于是在人们尚不清楚怎么回事时,又有几位、几十位与之有过一面之交的人患上了同样的不知病源的病而躺下了,或同样死亡了……可怕的事也同时出现了:整个医院、整个单位、整个街道、整个北京市开始了恐慌,开始有无数好端端的人患上了同样的不知名的病——后来我们叫它“SARS”,中文名叫“非典”[1]。听起来很奇怪的名字,文学家们理解为“非常不典型的病”。老百姓说它是“瘟疫”,其实它就是瘟疫——一传染就几乎让人活不成!

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奇怪而可笑的事:我所在单位的某位,平时像模像样地装出一副酸文人的架势,到处卖弄资格、兴风作浪,这会儿刚有非典疫情,便躲到家里几十天不敢出门。甚至连电话都不敢接,说是“瘟疫无处不在,它能从电话线里钻进来……”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作品,是报告文学为这场灾难留下的重要记录。其中的惨烈表现,精神高度,超常行动,生死搏斗等情景,至今读来仍然会使人震撼。

——李炳银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

稍有一点见闻和感觉力的人,都不会怀疑这一点:“抗非”的斗争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也培育了伟大的文学精神。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场斗争中,作家没有沉默,没有躲避。

——谭旭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京保卫战》力图表现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非”的斗争,从不同角度为报告文学的灾难写作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丁晓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典十年祭北京保卫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建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41752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