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秘史》揭秘二战抵抗运动,全面展示战争全面。
《二战秘史》分国别介绍各国战争史,重点关注普通人的战争体验。
《二战秘史》资料翔实,可读性与文献价值兼具。
《二战秘史》(作者唐尼·格拉克斯坦)关注二战正面战场之外的历史,把目光对准普通人的战争经历。内容包括沦陷国家的抵抗运动、情报工作,也包括盟军国家后方人们支持战争的行为,更包括轴心国家内部人们的抗争。
图书 | 二战秘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二战秘史》揭秘二战抵抗运动,全面展示战争全面。 《二战秘史》分国别介绍各国战争史,重点关注普通人的战争体验。 《二战秘史》资料翔实,可读性与文献价值兼具。 《二战秘史》(作者唐尼·格拉克斯坦)关注二战正面战场之外的历史,把目光对准普通人的战争经历。内容包括沦陷国家的抵抗运动、情报工作,也包括盟军国家后方人们支持战争的行为,更包括轴心国家内部人们的抗争。 内容推荐 《二战秘史》(作者唐尼·格拉克斯坦)关注二战正面战场之外的历史,把目光对准普通人的战争经历。内容包括沦陷国家的抵抗运动、情报工作,也包括盟军国家后方人们支持战争的行为,更包括轴心国家内部人们的抗争。《二战秘史》资料翔实,分门别类,再配以图表,将之前人们不够重视的战场历史揭示了出来,是一部可读性和史料性兼具的作品。 这本著作既不同于那些关注二战战场上的各场战役、技术、将领及其军队的研究,也不同于那些集中于个体的领袖人物(比如希特勒、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或者国家的研究,它的考察对象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区和场合,在那里两种不同的战争(反对轴心帝国的战争和争取权利的人民战争)能够比较容易地被观察和辨别。 目录 前言 导论 1. 西班牙:二战序曲 第一篇 南斯拉夫、希腊、波兰和拉脱维亚:地处集团之间 2. 南斯拉夫:大国力量的均衡 3. 希腊:盟军与抵抗组织的战争 4. 波兰:华沙起义 5. 拉脱维亚:逆历史潮流而动 结论 第二篇、法国、英国、美国:盟军阵营内部的分歧 6. 法国:帝国的荣耀与抵抗的意识 7. 英国:团结的幻象 8. 美国:民主军火库中的种族主义 第三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在邪恶轴心之下 9. 德国:保守派和极端左翼力量 10. 奥地利:抵抗运动与统治阶级的投降 11. 意大利:工人阶级与两场战争 第四篇、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不一样的敌人 12. 印度:从饥荒到独立 13. 印度尼西亚:轴心国、同盟国与人民的对抗 14. 越南:反帝国主义运动的突破 第五篇、中国:两个平行的战争 15. 中国:两个平行的战争 结语 年表 试读章节 1943年11月,同盟国在德黑兰举行会议,最终决定:“南斯拉夫游击队将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方面的支援……”这一决定的诞生实在是花费了太长的时间。 也正是从这一时刻开始,南斯拉夫游击队得到了英国逐渐增多的军事支持。待遇的转变也体现在武器投放的数量上。从1941年到1943年6月,米哈伊洛维奇是唯一的被支援对象,盟国向他提供了23吨武器装备。1943年7月到9月间,有107吨军火被送到米哈伊洛维奇那里,另有73吨被送到了铁托的营地。③但是到了1944年,就只有铁托能够收到盟国的武器供给了。盟国还试图鼓励铁托与南斯拉夫国王之间达成某种妥协,以这种迟来的努力对政治局势作出修补;尽管最后双方签订了一个正式的协议,但是皇室和君主政权还是无望在南斯拉夫得到重建。 如果说英国算是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地与米哈伊洛维奇一方决裂,重新回到支持积极的抵抗运动的立场上的话,那么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拖延了更长的时间,直到1944年11月才改变了与米哈伊洛维奇合作的政策。与之前相同,决定因素仍然不是看哪支队伍能够最有力地打击轴心国力量。当英国的政策开始转向支持铁托领导的共产主义游击队的时候,美国国务院的注意力仍然困守在切特尼克身上,原因在于:现在“苏联和英国在巴尔干和地中海地区都有利益存在,而我们宁愿选择不支持任何一方”。随后他们又补充说:“我们不赞成任何以牺牲塞尔维亚人(即切特尼克)利益为代价从而使铁托一方的力量得以增强的计划。” 英、美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反对共产主义的考量。我们当然不能期望苏联在涉及游击队的问题上会表现出相同的犹豫。然而,苏联与南斯拉夫共产党之问关系的发展却再次验证了“平行战争”的逻辑与观点。在斯大林看来,外国共产党组织是可资利用的手段和工具。20世纪30年代末,斯大林将流亡在外的南共领导人全部集中到莫斯科,随后又在大清洗运动中将他们杀害殆尽,共产国际甚至曾经严肃地讨论过南共最终解散的问题。铁托作为唯一的幸存者,认为“在战争期间有些事情反而变得更容易一些,因为在战争中你至少知道你的敌人在哪里”,“当我前往莫斯科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活着回来”。 铁托明智而谨慎地把战争的荣耀给了苏联,高度赞扬了“苏联红军的胜利”,并且把“进一步普及苏联体制,建设社会主义”写进了党的任务中。但是有一个问题仍然存在——斯大林决策的权衡与考虑并不是出于一般性的政治原则,而是出于与同盟国集团保持良好关系的需要,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会在纳粹入侵的前一天承认南斯拉夫国王彼得二世的政府。对于铁托来说,战争的最终胜利则取决于民众同时反对君主制政权(包括这一政权的战争部长,米哈伊洛维奇)和法西斯主义的斗争: 如果南斯拉夫人民没有从我们的斗争中看到击败法西斯主叉的希望,没有看到那些曾经压迫过他们并且试图继续压迫和统治他们的那些人最终被推翻的希望……如果我们的斗争不是致力于为全体南斯拉夫人民带来自由、平等的权力以及全民族亲如兄弟的情谊,那么我们的斗争就不可能这么顽强不屈.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莫斯科发觉这种斗争途径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1941年8月,克里姆林宫对南斯拉夫游击队组建解放委员会的措施提出了批评。此外.铁托在克里姆林宫的联系人季米特洛夫还指示他“不要提及废除君主制的问题”,也“不要提出任何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在相当长~段时间内,由莫斯科负责经营运转的自由南斯拉夫电台拒绝谈论切特尼克与轴心国集团的合作,也从不宣传游击队的战斗情况。当铁托组建无产阶级第一旅(一支由游击队核心力量组成的移动突击部队)的时候,苏联曾经抱怨说,这将会引起英国的猜忌,怀疑“游击队运动呈现出共产主义的特点,想要把南斯拉夫苏维埃化”。 任何实际上的援助也无法缓解莫斯科的批评所带来的痛苦。铁托为此极为恼怒,他曾经通过无线电质问季米特洛夫:“成千上万的难民处于饥饿之中,时刻都有可能死去。我们已经熬过了二十个月英勇的甚至是超如常人的战斗,难道你们真的没有什么办法给我们一些帮助吗?”然而他收到的答复却是闪烁其词的:“一旦条件具备,我们就会马上着手处理所有最紧急的问题。你怎么能怀疑这一点呢?”1942年8月,铁托又质疑说.为什么没有任何报道来揭露“南斯拉夫政府的卖国行径,以及我们的人民正在经受的超出常人想象的痛苦与艰辛。到底是谁正在与侵略者战斗,是切特尼克,是乌斯塔沙,还是别的什么人?你难道不相信我们每天都告诉你的事实吗?”P52-54 序言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官方版本比较容易被认识和发现。同盟国政府一向乐于在各种文件档案中,以及像伦敦和平纪念碑这样的公共纪念碑上宣告自己辉煌的胜利;除此之外,群众游行、电影、书籍和电视剧——比如《兄弟连》等——也都反复表现了盟军的胜利。其他的一些“证据”则显得比较低调和冷静:比如位于波兰格但斯克的维斯特普拉特半岛,它作为打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枪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当年的遗迹和悲郁的气氛;同样的,矗立在柏林市中心却毁于战火的威廉一世大教堂,至今仍见证着盟军空袭的威力。 相比之下,其他形式的战争——人民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则是隐蔽的,因此想要发掘它的历史面临着时间和空间上的挑战。完成这本书和探访出现在目录中的那些国家(当然还有一些由于篇幅所限没有收录进来),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和整个“二战”一样漫长。线索和证据被人为地隐藏起来。有时这种隐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比如在挪威卑尔根仓库的屋顶上曾经秘密地藏匿过抵抗组织的无线电发射器;但是在某些时候,这种动机却是恶意的。在雅典的军事博物馆中,完全没有提到最终导致希腊解放的抵抗运动组织——因为它们在政治上过于激进。 在符合官方口径的前提下,也会有一些展示抵抗运动的博物馆,比如宏伟壮观的华沙起义博物馆、位于班斯卡一比斯特里察的未来派风格的斯洛伐克民族起义博物馆、位于哥本哈根的丹麦抵抗运动博物馆,还有印度尼西亚日惹的费勒得堡博物馆中的立体布景。大多数抵抗运动博物馆都很小,有时甚至就是不起眼的城镇或村庄中的一两间屋子;然而往往是这些简单朴素的地标会告诉我们曾经发生过的事实:从新加坡的某个见证过印度国民军组建的安静的公园,到博格尼亚熙熙攘攘的中心广场,莫不如此。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证据,包括墓地、当事人的直接回忆,甚至还有那些专门为越战中“橙剂”受害者的后代们开设的工厂——他们都是因为父母的基因受损而先天致残。战斗几乎是无处不在的;但凡发生过战斗的地方,只要我们肯细心地去找,就必然会有所发现。 在我的家乡爱丁堡,这两场战争——帝国主义战争和民族战争——之间的差别尤为显著。苏格兰国家战争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城堡岩(casdeRock)街道的上端;沿着街道往下再走几百米,走下一段深色的阶梯,在铁路线附近一棵树下的角落里,才会看到一块金属的牌子,尺寸比这本书大不了多少,上面的铭文表明这是为了纪念在西班牙内战中为抗击法西斯而死去的人们。我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为读者全面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一个更为平衡的视角。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二战秘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唐尼·格拉克斯坦 |
译者 | 李亚男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6040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首版时间 | 2013-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152 |
丛书名 | |
印张 | 2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