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下收藏(第4辑)
内容
编辑推荐

董皓主编的《天下收藏(第4辑)》是《天下收藏》节目的精华呈现。

各章均有一主题,涵盖了瓷器、玉器、玻璃、珊瑚、绘画、木器、扇面等多个收藏门类。

取节目之精华成书,先由“亮宝”环节来展示和评鉴稀世珍品,引出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知识。之后进入鉴宝环节,由藏宝人展示藏品藏宝人自述专家、嘉宾与观众分析评价藏品专家鉴定结果收藏视点。通过这样的专家与普通藏宝人的各抒己见与互动交流,珍品与赝品的同台较量,让中华文化艺术瑰宝走入普通大众的视野,引领大众关注、了解、思考这条收藏之路,提升大众文化修养、陶冶情操、调整收藏心态、增长收藏知识此亦为本书的主旨与功能。

内容推荐

《天下收藏》是北京卫视于每周五22:20播出的一档趣味收藏鉴赏节目,由王刚主持。该节目每期共分为亮宝、辩宝、护宝三个环节,国内外知名鉴定与收藏家、藏宝人、明星嘉宾汇聚一堂,围绕藏品的“真”与“假”展开讨论,并由此延伸出许多中国历史、文化的有益话题,以时尚的眼光和理念来共赏古代艺术品的秀美与优雅。

董皓主编的《天下收藏(第4辑)》是《天下收藏》节目的精华呈现,是收藏文化的又一力作。《天下收藏(第4辑)》涵盖了瓷器、绘画、玉器、服饰、雕塑等多个收藏门类,读史,识图,讲艺术,明事理。向读者展示了数十件极具收藏价值的古代文物,同时讲述文物背后的文史故事,也犀利地分析了流行于市面的古董假货,力求读者能在正反两方面获得收藏知识与技巧。

目录

第一篇 闻香问道话烟云

 亮宝 奇楠沉香原料/002

一号藏品 龙泉窑弦纹三足香炉/006

二号藏品 清中晚期青玉双衔环耳炉/013

三号藏品 清康熙红漆竹纹香盒/017

第二篇 生活起居二三事

 亮宝 清乾隆雕瓷仿漆器帽架/022

一号藏品 青白玉镂雕帽架/025

二号藏品 松石绿釉珍珠地开光山水印泥盒/030

三号藏品 大漆制朝珠盒/034

第三篇 提笼漫步说鸟趣

 亮宝 民国徐钟明制竹鸟笼/040

一号藏品 清代象牙鸟笼/045

二号藏品 清代紫檀木方形鸟笼/048

三号藏品 宋代龙泉窑鸟食罐/051

四号藏品 明宣德青花蓝地白龙纹鸟食罐/055

第四篇 胸中丘壑化山水

 亮宝 董诰《春景山水花卉册页》/062

一号藏品 粉彩山水人物小儿/065

二号藏品 粉彩山水瓷板/069

三号藏品 青花山水人物梅瓶/073

第五篇 海棠花纹辨真伪

 亮宝 清乾隆斗彩缠枝花卉纹福寿折沿洗/078

一号藏品 清乾隆粉彩三友图海棠形花觚/080

二号藏品 清道光豆青釉海棠形花盆/084

三号藏品 清嘉庆粉彩海棠形御题诗盘/087

第六篇 同心相连方胜盒

 亮宝 清乾隆朱漆雕福寿纹方胜盒/092

一号藏品 明万历青花龙纹方胜盒/095

二号藏品 明万历五彩龙纹银锭盒/098

三号藏品 清乾隆仿漆雕双连方胜盒/101

第七篇 五子登科育新官

 亮宝 清乾隆御窑粉彩五子登科瓶/106

一号藏品 清雍正粉彩花蝶纹五子登科樽/109

二号藏品 清乾隆松石绿地缠枝花卉纹五子登科樽/113

三号藏品 清乾隆松石绿地沥粉五子登科樽/117

第八篇 谦谦君子意清幽

 亮宝 清乾隆沉香雕梅花纹笔筒/122

一号藏品 清代豆青釉堆白花卉纹瓶/124

二号藏品 清代红釉青花罐/127

第九篇 威严灵动话龙形

 亮宝 清乾隆青花海水祥云应龙纹梅瓶/132

一号藏品 明宣德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134

二号藏品 明万历青花龙凤纹捧盒/139

三号藏品 清乾隆五彩龙凤纹碗/142

第十篇 别具一格磁州窑

 亮宝 北宋磁州窑剔花壶/146

一号藏品 磁州窑刻花鸡心水丞/149

二号藏品 磁州窑黑地刻白荷纹梅瓶/152

三号藏品 磁州窑刻花牡丹纹杯/155

第十一篇 匠心独运公道杯

 亮宝北宋钧窑公道杯/160

一号藏品 清代德化窑白釉公道杯/162

二号藏品 宋代青釉捏塑龙首公道杯/166

三号藏品 明代龙泉窑青釉公道杯/169

第十二篇 桃园结义说三国

 亮宝 清康熙“吴之瑶款”竹刻三国故事笔筒/174

一号藏品 慎德堂款矾红彩桃园结义水盂/177

二号藏品 明崇祯青花三国故事盒盖/182

三号藏品 清嘉庆白地矾红彩桃园结义象耳樽/185

第十三篇 玲珑有致橄榄瓶

 亮宝 清雍正霁蓝釉橄榄瓶/190

一号藏品 清雍正黄地绿彩祥云折枝花卉纹橄榄瓶/192

二号藏品 清雍正青花九桃纹橄榄瓶/195

三号藏品 清雍正粉彩蟠桃纹橄榄瓶/198

第十四篇 浑然天成钧窑器

 亮宝 北宋官钧窑天蓝釉鼓钉洗/204

一号藏品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盆托/207

二号藏品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花口瓶/212

三号藏品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216

第十五篇 真假难辨民国瓷

 亮宝 乾隆款红款蓝料地开光花鸟纹盖罐/222

一号藏品 乾隆款粉彩钟馗嫁妹纹瓶/224

二号藏品 乾隆款福山寿海诗文瓶/227

后记/230

编辑的话/232

试读章节

藏宝人

我叫曾令旗,内蒙古人,我带来的藏品是一件宋代龙泉窑弦纹三足香炉,我的自报价是5万元。

喜欢香气是人的本能,就像其他动物也有自己喜欢的气味一样。当古人有了成熟的意识,便会开始研究如何享用自然界美好的香气,以美化生活。这大概就是香文化的源头。

《吕氏春秋·孟春纪》有一段,说天地日月四时皆无私,彰显了博大的德行,于是黄帝就说:“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这是劝诫人们:不要乱说话,不要沉迷于色,不要太注重外表,不要用香太奢,住的地方也不要太高调。吕不韦的演绎虽然不能证明黄帝时期是否真的用香,也无法细说用的是什么香,但至少可以推测在战国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用香的确已经成为贵族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了。

我们常说“怜香惜玉”,以香、玉指代女子,表达男子对女子的爱惜。但其实自古无论男女都是用香的。如《礼记》说:“衿缨,皆佩容臭。”说白了,就是“士大夫皆佩香囊”,“容臭(xiu)”是香囊的古称。可见早在汉代,甚至更早,男人就已经开始佩戴香囊了。此外,还有嘴里含香的趣事。在东汉桓帝时(147一167年在位),有一个叫刁存的侍中,年纪大了,还有口臭。一天,汉桓帝收到进贡来的鸡舌香,便赐给刁存一些,命他含到嘴里,可使口气芬芳。没过多少年,学者应劭还将官员“含鸡舌香伏奏事”的宫廷礼仪写进了《汉官仪》里。这种鸡舌香是丁香属的植物,又名丁子香,现在广泛用于烹饪,含在口中有辛味.

不过,焚香和熏香才是中国香历史的主线,还成为礼的一部分,不论在朝堂集会还是宗庙祭祀都要焚香、熏香,以示庄重和对神灵的虔敬。先秦时代,人们使用原生态的香型植物(如薰草、香蒿、白芷等)直接放置在豆式香炉中点燃,虽然香气馥郁,但烟火气很大。秦汉时,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的扩大,南方热带地区出产的香料逐渐传人中原地区,如龙脑香、苏合香,这些香料是树木分泌的树脂,只需稍稍加热即能发出香气,香味浓厚,烟火气又不大,所以隔火熏香的方法逐渐被人们接受。不过,由于香料的不易得,从汉代一直到唐代,熏香并没有普及开来,更多时候为庙堂之物。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道:“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意思是早朝归来,身上携带的宫中御香还没有散去,乘着兴致,诗句如珠玉般滚滚而出。可见,当时上好的香十分难得,非皇家不可得。

焚香、熏香的用具就是香炉。古人设计出来的香炉可谓是嗅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完美融合。早期的香炉为陶器或青铜器,以汉代的博山炉为代表。它的设计灵感取白天地山水的意境,以一个盛盘托起一个支柱,柱顶端有一个浮岛般的容器,有盖,盖镂雕成深山状。当香烟从炉中升起,如同烟雾缭绕的仙山,嗅觉上使人飘飘然,产生出飘飘欲仙的幻觉。于是,这种造型开了后世香炉之滥觞,炉体加上奇幻风格的镂雕装饰,为中国香文化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汉代出现了“熏笼”,是放在香炉上的竹罩笼,既可以烘烤和取暖,也可熏香、熏衣、熏被。自汉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不断。

“熏球”也是在汉代出现的,可以放在床被里,既能熏香,也能暖床,有“被中香炉”之称。它由两个半球形的镂空的金属片扣在一起,中央悬挂一个杯形的容器,在容器内可以焚烧香品,即使把香球拿在手里摇摆晃动,容器内的香品也不会倾漏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虽战乱不断,但香文化仍获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出现了“和香”。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天然香料经过特殊炮制后,按照不同的配方合成一种香,可以做成各种形式,如丸、饼、粉、膏等。我们现在熟悉的线香和盘香则出现得较晚,要等到元代。所谓香药同源,和香主要是根据香料的性味、药性,分主次地组合在一起,如同阴阳调和、相生相克,目的是顺应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特殊的保健效果。往细了说,如同中药方会随个人体质情况的不同,药物会有所加减;和香的“香方”也是需要因人而异的,如此一来,用香的道理就很深了。

P6-9

序言

只想一纸风行

除非你坐拥巨额财富、身家亿万资产,能够轻松惬意地将一件价值高昂的文物珍品买下来;或者出身收藏世家,多宝楅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有充足的变现能力。否则,面对价格越来越高的古玩拍卖市场,又有何立足之地呢?

若你看过《天下收藏》节目,就会发现上述的想法其实陷入了误区。

首先,文物收藏对于普通百姓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举个例子,在某期节目中,藏宝人带来了一只清晚期的民窑青花碗,经专家鉴定为真品,但价值只有800元。不要小看这只碗。对古玩藏友来说,晚清青花瓷是学习瓷器鉴赏中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古玩界有一个共识,晚清瓷器都有仿康、雍、乾瓷器的趋向。如何从晚清瓷器中看出康、雍、乾瓷器的痕迹,同时又看出不同之处,实战经验就来自于多接触类似的廉价真品。如果能把这一环节的知识了然于胸,恭喜你,你已经在瓷器鉴定领域开始登堂入室了。所以,收藏不论级别,关键是切入点,一件普普通通的器物有时更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你的古玩鉴赏能力。

然后,我们来谈谈金钱之外的考虑。

一件古玩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围绕着它的产生有着很多的来龙去脉,也就是“故事”。故事,即旧事,等于历史。令艺术品不朽的原因,除了艺术品本身之美,还有历史。《天下收藏》的一个宗旨就是让观众在节目营造的欢笑场中享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乐趣。这才是最实惠的。

比方说,我们有一期谈到瓷胎画珐琅。世人皆知珐琅器物干金难得,可本质上,珐琅彩料其实是人工合成的金属化合物,绝非稀有。其价值更多是与其背后的历史有关。珐琅彩料其实是舶来品,最早将珐琅彩料涂画在器物(最初是铜制品)上的是15世纪的欧洲人。后来,康熙皇帝看到了这种工艺,很是喜欢,遂下令把这种彩料画在瓷器上。于是各级官员都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当时,景德镇的瓷器是国内最好的,既洁白又细腻。先是在当地将素瓷烧好,由特派专员护送,千里迢迢运到紫禁城,交由如意馆(直接隶属于皇帝,那里网罗了全国最顶级的绘画大师、书法家、瓷器制作大师)的宫廷画师加绘珐琅彩饰,最后加以烧制。一件杰作才由此诞生。

《天下收藏》节目就是这样,给你展示一件件古玩,讲述一段段往事。虽然这些不能给你的物质生活带来改变,但能带你重温华夏文明的记忆,开阔你对传统文化的视野。

古玩,玩的就是文化。文化看起来是虚的,有时却可以跨越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达到知性的满足。一段逸闻、一篇考据、一个美的形式……玩味的角度总是无穷的,只要你有独特的眼光。《天下收藏》就是一个展示的渠道,围绕古玩形成的庞大的传统文化体系是我们难以完整呈现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在精心而片段的展示中起到“引玉”的效果。电视节目如此,图书亦是如此。

然而,我们并不想摆出过于深究的姿态。考虑到要将节目内容出版成册,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是要做一本文物鉴定经典,还是畅销读物?世人常觉得畅销只是浅尝辄止,一纸风行,却终究是过眼云烟;经典才是真知灼见,且历久而光华不减,泽被古今。然而,我们以畅销为荣。从内容来看,本书集合了许多短文,篇幅上令人读起来不会感到吃力;从深度来看,短文不求专精,但求易懂,能够让大多数普通读者在优游自得的状态下获知某种观点,或了解某些文化常识,这是我们力求做到的。

我们看到,若想将一种观念公之于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交给大家来思考、品评,文化的土壤也能在其问慢慢地肥沃起来——我们愿做那一点点能增加土壤肥力的养料。

本书献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能与你们共赴文化巡礼之路是我们的荣幸!

后记

2007年1月,《天下收藏》播出第一期。

2013年,展眼已过六载。

6年,这两个字是一个浓缩的象征,里面有无数的小格子,格子里储藏着时间的记忆。随手一拉,记忆的碎片像落地的水珠,一片片飞溅而出,每个碎片上如电影般演映着我们经过的那些日日夜夜。

这是我们《天下收藏》栏目组的宝藏。它零散、细碎,又穿插着披星戴月的辛苦疲惫,却也纪念着灯光闪烁时的欢欣鼓舞。那些点点的碎片如宇宙穹幕的星辰,随着时间的消逝,依然历久璀璨。

碎片一,节目录制现场。这期节目有4个藏宝人,之前都彩排得很顺利。临录前,领导说时间可能会太长,要撤掉一个藏宝人。由于这期的女编导是个新手,她瞬时就傻了。该怎么跟藏宝人说?藏宝人会有什么反应?要是藏宝人闹起来怎么办?要是办不好领导责怪怎么办?现场还有嘉宾需要培训,还要给其他的藏宝人发表“动员演说”……一件件突如其来的麻烦事儿摆在她面前。她无助地坐在走廊里,哭了。

碎片二,剪辑房。这里是编导们进行后期制作时最常出没的地方。每次拍完了几期的素材,编导们都会在这里剪片子。墙上挂钟的指针已经走过了一个对时。在不变的矩形空间里,时间却似塌陷一般地流逝。在这个时空中,人的身体已经开始呆滞,但仍如机械一般在运作,任星移物换、四季变迁。

碎片三,家。忙完一天的工作,到了家甚至不知是何时。很累,拖着已失去知觉的身体,就这么倒在了床上,在眼睛缓缓闭上的同时,意识也渐渐模糊,那些事物和声响越来越远,而自己越来越沉下去,直到什么都不觉不晓。当再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还穿着回家时的衣服,而日头业已高照。新的一天,又要忙碌起来了。

碎片四,外景。有一期是赶拍“七一特别节目”。酷暑之下,我们顶着大太阳满北京城地跑,联系这个又联系那个,顺利的要办,不顺利的也要办。还有一期是在首都博物馆录制特别节目,时间紧、任务重,几乎每天都要往返于博物馆与电视台,要协调各种灯光、舞美、音响,还要写各种节目策划文案。劳碌的我们在整个北京的视界中虽然并不起眼,但我们就是她的颜色,年轻而充满干劲儿。更奇妙的是,再苦再忙也就这么干了下来。回头一想,就像河水冲出的河道一样,唱的都是胜利的赞歌!

碎片五,电视机前。每一期都倾尽了我们不分昼夜的辛勤劳作,在“作品”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时刻,尽管付出了许多,但在收获的时节仍然甘之如饴。特别是那些新加入的她(他),从看到自己的“处女作”开始,就将兴奋藏在了心里,只在一个人的时候,看着节目的播出,想着过程中的努力,笑着哭了。

碎片六,嬉笑的时候。节目的每期藏品,都是经过海选筛选出来的。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藏宝人前来参选,有的提着袋子,有的背着大包,还有的扛着箱子、麻袋,目不暇接。很多藏宝人是从各个省份赶来北京的,操着各种方言土语,令整个会场热闹得不亦乐乎。由于每期节目大致只有3个藏宝人,而且每期的主题都不一样,所以只能一次一次地筛选。有一次,一个藏宝人神采奕奕地来了,背着包还提着袋。他声称背上的是元代青花瓷,手里拿的是明代釉里红,还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不如他的宝贝来得珍贵。结果,他真的入选了。可当我们再次跟他强调,在节目上若是被专家鉴定为赝品,王刚老师会毫不留情地砸下那柄金锤,他亢奋的情绪不知怎么就渐渐收了起来,显出为难的神色。后来,当我们再次寻找他的时候,他早已不知所踪。想来,他是后悔了。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只希望把这6年的回忆凝成一个缩影,以书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但是书的篇幅有限,我们更愿意将节目的精华留在里边,而那些节目外的悲、喜、苦、乐就只能留在这结尾处,寥寥几笔,与君同享。

愿《天下收藏》如烙印在我们的心里一样,也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天下收藏》栏目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下收藏(第4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02567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7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2013280864
中图分类号 G894-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8: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