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妆匣遗珍(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
内容
编辑推荐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谷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妆匣遗珍》主要讲述了明清至民国期间女性配戴的传统银饰,让你深深地领略到中国女性曾独有的风姿与遗韵。本书由杭海著。

内容推荐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俗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伫立百年的民居被推倒,精美的窗花被卖掉,祖上的遗物被文物贩子以低价洗劫一空,银饰自然也不能幸免,越来越多的银饰散落干各地的古玩市场。随着老一辈的离世,今天我们已越来越难分清它的原产地、种类及用途。

《妆匣遗珍》主要讲述了明清至民国期间女性配戴的传统银饰,让你深深地领略到中国女性曾独有的风姿与遗韵。

《妆匣遗珍》由杭海著。

目录

缘起

第一章 发饰

第二章 耳饰

第三章 项饰

第四章 手镯

第五章 戒指

第六章 佩饰

附注

试读章节

“门前一尺春风髻”,宋代发饰沿袭唐制,高髻之风依旧盛行,同时又流行戴各式冠子。仁宗时宫中以白角为冠,冠横长等肩。带此种大冠,乘轿时须侧首方能入轿。《宣和遗事》中形容令宋徽宗迷恋的李师师“亸肩鸾髻垂云碧”,“弹肩”是形容冠横长下垂及肩。高髻大冠的流行,使得奢靡之风日盛,宋太宗曾屡发禁令加以整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皇佑元年诏,妇人所服冠,高毋得逾四寸,广毋得逾一尺……”宋代女性发饰除簪钗花钿外主要还有发梳,材质有象牙、兽角、玳瑁、木、银等等。据陆游《入蜀记》记载,西南一带的妇女,“未婚嫁者率为同心髻,高二尺,插银钗至六支,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出土的宋代发梳也屡见不鲜,如山西太原小井峪出土的镂刻木梳,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半月形角梳等。最著名的当属江西彭泽北宋易氏墓出土的半月形卷草狮子纹银梳,精致富丽,存有唐代遗韵。

明朝以后,高髻之风日渐式微,当时典型的高髻名为“牡丹头”,其高度已明显收敛。江南一带开始时兴垂式低髻,如“桃心扁髻”、“堕马髻”等等。明·范濂《云间据目钞》卷二记述上海、松江一带的妇女发饰:“妇人头髻,在隆庆初年皆尚圆扁,顶用宝花,谓之挑心,两边用捧鬓,后用满冠倒插,两耳用宝嵌大环,年少者用头箍,缀以圆花方块……挑心定髻、鹅胆心髻,渐见长圆,并去前饰,皆尚雅装。梳头如男人,直罗不用分发鬓,髻皆后垂,又名堕马髻。”另据杨用晦《冠约》记云:“妇人之髻,时样屡易,有金髻、银髻、珠髻、玉髻、发髻、翠髻、字髻”;“妇人之髻,越变越新,或日松头,又为精头,又有重发,头有一岁而三易新样者”。可见当时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复杂多变,带之而来的是簪钗在使用上的细分。簪钗有长短,使用时,用于发髻正面的簪钗称为“挑心”,用于侧面的称为“掩鬓”,用于顶部的称为“顶簪”,用于发髻后部的称为“分心”。

明代发簪常见的有:簪、簪导、掠子、掠鬓、搔头、一丈青等。簪导为男子冠冕用簪,掠子、掠鬓、搔头皆掠发用的簪子,一丈青则为兼具挖耳功能的簪子。明代命妇流行插戴装饰性极强的金质花钗,汉魏至隋唐盛行的双股素钗制,到明代已彻底终结。明代花钗的使用有严格的品级规定,如洪武元年规定,命妇一品,冠花钗九树,两博鬓,九钿;二品,冠花钗八树,两博鬓,八钿;三品,冠花钗七树,两博鬓,七钿;四品,冠花钗六树,两博鬓,六钿……依次递减。不同品级的命妇首饰材料也有所规定:“一品、二品,金玉珠翠。三品、四品,金珠翠。五品,金翠。六品以下,金镀银,间用珠。”而普通妇女的首饰基本以银质为主,如洪武三年规定,“士庶妻,首饰用银镀金,耳环用金珠,钏镯用银……”银制首饰的制作与佩戴在明代非常普遍与流行,城乡间的首饰作坊及商号比比皆是,并常以“银楼”名之,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明代南方手工艺高度发达,金银首饰工艺的制作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镶嵌、花丝、錾刻、制胎等综合工艺已十分纯熟,其代表作如明益庄王墓出土的人物楼阁金簪,楼阁不过方寸,人物只一分些许,结构复杂,布局合理,工艺精巧绝伦。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通俗小说中,留有名目的民间金银首饰达百十种之多‘,并常有简略的描述。如《金瓶梅》第十三回:“那西门庆便满脸儿陪笑说道:‘……今日教我捎了这一对寿字簪儿送你。’……金莲接在手内观看,却是两根番纹低板、石青填地、金玲珑寿字簪儿,乃御前所制造,宫里出来的,甚是奇巧。”当时贵族妇女或殷实人家用十两至数十两金银珠翠打制十来件一套的头面首饰,也是稀松平常之事。P23-29

序言

受我的老师郝蕴琴、颜广仁夫妇的影响,我自1995年开始收集中国汉族传统银首饰,至今已有近十个年头。开始时只是好奇、感兴趣,而且以实用为主,主要收集现在还能戴的品种,如戒指、手镯,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多,慢慢地我对传统银首饰有了一定程度的体会与感悟。这期间,郝蕴琴及颜广仁先生将他们银饰收藏的实践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我,使我少走了许多弯路,并减少了购买赝品的次数。受我的影响,我妻弟贺今近年来也开始收藏银饰,其藏品虽少,然精品居多,是所谓后来者居上。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俗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伫立百年的民居被推倒,精美的窗花被卖掉,祖上的遗物被文物贩子以低价洗劫一空,银饰自然也不能幸免,越来越多的银饰散落干各地的古玩市场。随着老一辈的离世,今天我们已越来越难分清它的原产地、种类及用途。

过去很少有人对传统银质首饰进行专门研究。近年来随着国际银质首饰的持续风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收藏、研究中国传统银质首饰,其中既有海内外的资深藏家,也有艺术家及收藏爱好者,同时更有许多受“怀旧”风尚影响的年轻人。这样一来,银饰精品越收越少,而赝品越来越多,且越仿越精,极难辨别。自2002年以后,传统银饰价格越来越高,仿品越来越多,我和我的老师几乎不再购买新的饰件,倒是我的妻弟贺今,执着专一,虽吃过亏、上过当,依然乐此不疲地从事银饰的收藏。在过往的一年中,我开始整理我们收藏的几千件银饰,并决定写一部传统银饰的专著,以总结这么多年的收藏经历,算是对曾经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一个交代。然而一旦开始写,便立即发现其中的难度。由于地域广阔、历史久远,传统银饰的沿革往往渊源不清,支蔓庞杂,加之资料的零散与匮乏,曾一度让我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我的银饰收藏经历告诉我,要不了二十年,就更没人能弄清银饰的事情了,于是横下心来,勉为其难,遂有了这一本厚厚的册子。书中近千张的首饰图片,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就我曾经过眼的银饰而言,可谓是沧海一粟。

写作过程中,每每夜阑人静,独自披阅书稿,看着这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精美银饰,不免神思不定,有时光倒流、晃如隔世之感:一枚小小的银戒,不知曾穿过哪位女子的玉指;一根长长的发簪,不知曾绾住哪位女子的青丝,曾凝结怎样的情怀与企盼……银饰依旧,朱颜不再,千件遗物,穿越百年,透露着无常的消息。所以我更愿意将这本关于隔世旧物的册子看做是情与爱的遗存,以此见证中国女性曾独有的风姿与遗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我决定写这本书之后,郝蕴琴、颜广仁先生慷慨地提供了他们所有的银饰收藏,正如各位所见,本书中有近一半的银饰是由我的两位老师提供的,他们对我的帮助与关心远远超过了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我的妻子贺阳,作为一位专业的服装设计师,从服饰史的角度给我以建议与帮助,使得本书的行文保持了必要的专业素质;妻弟贺今,为人仁厚,做事专一,整本书的图片处理及文图编排大部分由他完成,投入的精力与时间之巨可想而知,没有他的帮助,就不会有而今这样精彩的画面;我的中学好友许一几女士,几经波折,在美国帮我搜寻到已绝版的有关19世纪中国妇女妆饰的早期摄影书籍,为本书提供了难得的图像资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直是我最心仪的出版社,在三联书店出一本有关传统文化的书是我平生诸多心愿之一,于是我直接找上门去,最终梦想成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我一直相信,任何事情的玉成,都是众缘相合的结果,而非一己之力所为,“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在此我诚挚地感谢促成本书出版的所有的人与事的助缘。

杭海

2004年6月30日夜于望京花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妆匣遗珍(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杭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306301
开本 16开
页数 4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7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934.3
丛书名
印张 27.12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28
172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