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星空下的思索
内容
编辑推荐

《路一直都在》;《浮生情记》;《她从对面走来——关于青春》;《中国的面孔》;《分担与分享》;《山行未央,雪落无双》;《拈花》;《逝鸟:天空的翅膀》;《星空下的思索》;《你我走过的日子》;《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李白》;《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自白》;《寻找小白》;《胡说:尾生抱柱》;《宋襄公:最后的守护者》……《星空下的思索》是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柯桥校区)高三年级葛行路的个人文集。

内容推荐

《星空下的思索》是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柯桥校区)高三年级葛行路的个人文集,《星空下的思索》包括散文、随笔、杂感、剧本等,体现了一位博览爱书的文学少年对生活、对世界的种种思索,文笔清新而才情流露,情感丰富而抒发自然,展示了独特的青春色彩。

目录

不见长安

路一直都在

浮生情记

她从对面走来——关于青春

中国的面孔

分担与分享

山行未央,雪落无双

拈花

逝鸟:天空的翅膀

星空下的思索

你我走过的日子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李白

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自白

《浣溪沙》赏析

寻找小白

胡说:尾生抱柱

宋襄公:最后的守护者

世间已无王静安

刘项杂谈——兼论两种态度

采薇

高山流水

花落菩提

逐日(剧本)

循环——写在2012

后记·敌意

试读章节

那天我转身的时候,看到她从对面向我走来。

午时的阳光如醇酒,浓厚,温柔,醉入,不伤人,风吹暖软,空气里氤氲着栀子花的芳香,带来远方清梦如烟霭,隔着阳光透明的薄纱,我在微醉的明媚之中看到她向我走来。

钟楼的大钟把针慢慢锁向“12”的位置,瘦长的针向雍容的针紧紧追逐,等待一场邂逅,并不华丽,却命中注定。纤细的针在消逝中进行自己的行走,它将永存于消逝中。时间在恒常的绝对公正,剥落美好,粉碎丑恶,带来光明也带来晦暗,它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流逝,一样的公平无情,哪怕是对于它在尘世的代言人,它一样让那三根针不断追逐,并在一个旋转的周期里只允许它们一次相逢。

时间在流逝,她在向我走来,远远的我望着她,虽然看不清她的容貌,但我能看到她白色的长裙与白色的上衣以及一头黑色的长发披散。她正偏着头与她的同伴说话,步履轻盈,暗香浮动,和风吹起她的裙摆,当她的裙角微微扬起时,裸露出一小段洁白纤细的腿。光阴在明媚的阳光下流转,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我的生命周期里与她唯一的一次相逢,我从未见过她,但我又以为我应当曾与她相识,相看俨然,是否也好过相逢无一言?生于世者,面对命运磐然到来的事物,是否都会有莫名似曾相识的疑惑?如这个年岁,不过命运的飞鸟偶然落到肩头,却总想起这只飞鸟是曾在眼前的天空飞过的?也许是谁经造物的手随意画下平行线却疏忽地一抖,无论多遥远都会有一次交叉,交叉时又料想到那搁置已久的尺规?然而我又清楚地知道,我分明是第一次遇见这个身影,初相遇却有着如许的感动。

感动,我知道少年时总有这样的初遇的情结,恋上一种如杯水清澈空明的感觉,初相遇,河畔杨柳拂堤春晓,天边长云连空水碧,无怨亦无恨,只是单纯的心动,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也不是云啊山啊水啊,是天地万物你只感到心口那噗噗的颤动。如陈思王之初遇洛神,太阳升朝霞,荚蕖出绿波,斯水之神固然美艳绝伦,可你又怎知子建爱上的不是一场初遇的心动,一种恍惚白纸的错觉,因为没有后来,一切都变得美如梦幻。如果有相合,会不会也像文帝与甄氏一样孽缘纠葛?人们都在某个片段里瞥见爱情,日日相伴相随后,初见时的二八少女容颜,日后便如老妇般淡然无味,初见嫣然,谁知再见还是否依然?成帝命逝在合德,婕妤枯守陵园;贵妃梦断于马嵬,明皇终老成都,所以叫人生若只如初见,诗人总爱给那些遗憾填上诗意的注释,这便是文学之美吧,然而文学之美又终将归于缪斯之美,很多年后,我是不是也可以像叶芝一样笑着说,现在我已经老了,而我的缪斯却越发年轻起来了?诗意本身便可以是对遗憾的一种审美式的宽慰和超度,所幸,我暂时没有这样的遗憾,因为于我,这灿烂的年岁,还有远处的她,都是初见,我可以拥有这一切的感动,也不用叹人神道殊,盛年莫当,我只是远远望着她,甚至看不清她的脸面。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我也不知道她有没有云鬟修眉,明眸皓齿,丹唇粉面。这一切,我也不必知道,不用仿佛若轻云蔽月,不用飘砜若流风回雪,只需要那心头淡淡的微颤,我就知道了,有些时候,有些人不需要容颜,不需要姿态,都可以去成就,一场惊鸿。

 然而生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那么长,世界那么大,谁能处处没有喟叹?如果一切都是初开始多好,如果初见这人生多好,像一纸素稿,一杆狼毫,可以直来直往,无所畏惧,是大漠孤烟,是长河落日,简单而浑若天成,或本就天成。我愿长如那初见此生时,那懵懂无知的孩童,恋蝶怜花,长嬉青草,可以不管世态炎凉,可以无论人情世故,如彼得潘之长落于永无乡。有勇气,大勇气,有智慧,大智慧,心比天高,无畏无惧,甚至不知畏惧为何,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若言虎豹之子虽未成文已有食牛气!然而既与此生相见,便当长相依存,青春有斑斓的底色,像蛇引诱你吃的禁果.却是命运与生俱行的原罪,美好污浊,抗拒妥协,那一大点一大点的墨滴落在这洁白宣纸上,渐次洇开,终至于你再也无从下手,你怕了,你怕这落笔成错,你惧了,你惧那人事如墨,你开始守规矩,懂法则,你开始见人只说三分话,你开始遇神说神,逢鬼说鬼,至亲至爱也心事遮拦。笑啊笑啊,哭啊哭啊,谁哭谁笑?谁笑谁哭?那面具重重皮囊层层心安在?终于,青春末了,完成此生从一个孩子到成人的蜕变。你还怀念十年前那张干净的脸么?

我怀念。好怀念。幸好我还有这一刻的初遇。就像初遇一场青春。

是的,这一刻她正向我走来,我与她的距离又近了些,我犹豫着要不要向她打一个招呼,或者我应当像萨冈的小说里一样,走上前问她:“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然而我又怕,我怕靠近时,看得太清,总说水至清则无鱼,其实未必是水清无鱼,是水太清,照你脸,真相无掩。

有时是不是就是这样呢?世上很多事物当永存于想象,少年时总爱做梦,都爱上一场幻梦,一场自己编织的幻梦,所以这个梦注定只能隔得远远的,悉心珍藏在阁楼上,近了,真相的刃口会把你的梦绞碎,把你割伤,让你痛,叫你疼,真相碾压是一种莫名的无力,情知不愿直视,却无可逃遁也无处逃遁,远看姹紫嫣红开遍,近观都付断井颓垣,那一瞬间的巨大落差恍如隔世,梦境一旦照人现实总会片片破碎。我会想象勃拉姆斯的爱情,那份压抑在心底四十年的犹豫,他把爱深埋入圣坛,是恐惧梦境破碎,真相落地砸断脊骨的胆怯?还是爱太沉重,战栗灵魂不能出口的责任?其实说不出口很多时候也只是怕直面真相。他说他一生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他与克拉拉之间永远隔着一层音乐与爱情的幻梦,少年勃拉姆斯在舒曼家的大厅演奏琴曲,遇见克拉拉,带着某种神秘和母性的光辉,于是在往后的余生里,勃拉姆斯便在这光辉里完成自己对于爱情与音乐的全部理解和想象。克拉拉死后,他在十字架前独奏,将多年情愫吐露,因为那时克拉拉已死,厚重的墓碑将隔断真相与梦境的距离,死亡将她的生命永恒定格为生前的最后一瞬,于是勃拉姆斯的心底活着的那个梦幻的克拉拉便成为了真实的克拉拉。梦境取代真相,当是造梦者的胜利,我不惮以小人的心思去揣度大师的伟大爱情,只是在爱情里爱上自己脑补的幻梦的人是不是最终都爱上了自己?子建是不是也在自己的思念里把那个有瑕疵的甄氏脑补成了完美的洛神?可说到底谁又爱的不是脑补?所以萨冈的“你好,忧愁”能以其直面青春直面生活的勇气在瞬间击倒所有人。

有时候梦又不都是自己造的,这世上有人做梦,有人造梦。造一个梦给世人去看去读,于是人们奋不顾身地去爱上你的梦,那一刻的天堂里无数人心甘情愿沉沦于梦幻的泥淖中。人们寂寞,所以渴望做梦,如吸食鸦片的沉迷,青春的年纪,最易深陷入梦幻的象牙塔。造一个梦,梦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造一个梦,梦里烟柳画桥,情绕干匝。你纠缠流连的是一个符号,一个自我幻想出用来安慰自己的神像,那个你在真实里想要而不得的事物,你在梦境里告诉自己世界美好,有无尽可能,你在其中寄托你的渴望,然后从中寻到激情灵感,给精神以莫大的安慰,好投入对生活和对一切的热情,以抵消对现实失望的冷漠,所谓意淫也不过此种心理。

她又走近了些,与她的同伴说着话,我已可以看清她的样子,我把她的轮廓一点点刻下,这个女孩,她的声音将随着风传人我的耳廓,我知道她离我的真实又进了一步。我犹豫着要不要与她招手.那是我的肋骨,上帝亲手掰断的那一根,我能感受到来自生命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悸动。有这样一种冲动,让我梦想变回207块骨头的状态,其中有一根是用另一个206块汇聚而成,这将是两种生存真相的最天衣无缝的融合。P13-17

序言

从1999年上海《萌芽》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所谓“青春写作”逐渐浮出水面,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下文坛最有声势的潮流,其中涌现的韩寒、郭敬明等作家,已经成为同代人的代表,他们的作品成为理解青年一代的线索。青年一代的写作如此流行,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是中国社会近年来的高速转型,每一代人都属于自己独特的经验表达;其次是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写作与表达变得更为容易,不需要再通过文学杂志的筛选;再次是中国图书市场目前比较“低幼化”,青年读者与青年作者形成了一个互相支持的写作共同体。

“青春写作”的问题在于,尽管涌现出很多青年作家,但是在美学路数上,或者走向韩寒所代表的“反讽”,或者走向郭敬明所代表的“忧伤”,缺乏一种刚健的表达。这种刚健的写作不同于主旋律文学的程式化,而是对自身的使命有所省思,对世界的重负有所承担。这种写作更近似于梁启超先生写于一百年前的《少年中国说》中的展望,“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葛行路的作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值得关注。葛行路1995年11月生于浙江绍兴,就读于鲁迅中学,已经有多篇文章在《作文新天地》、《中学生语文报》、《新读写》、《语文世界》等报刊上发表,并于2010年获得“少年作家杯”浙江省第四届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初中组一等奖。不满十八岁就已经写出了十多万字,看得出行路同学在文学上是一个早慧的孩子。此外,我对绍兴的作者十分看重,这是鲁迅先生的故里,中国现代文学的故乡。绍兴的作者,在江南的细腻优雅之外,更有一份属于浙东文化的硬朗,这种珍贵的大丈夫气质,对于纠正当下所流行的伤感、矫情的文风,显得尤其重要。

读行路同学的作品,有这样的惊喜。我们知道青春写作一般围绕两个核心主题展开:“我”与“世界”。青春期的少年少年,总要渐渐迎来“自我”的觉醒,以及对“世界”的体验。目前的问题在于,青年作家谈“我”谈得太多了,比如在郭敬明的作品中,很喜欢用“宇宙”、“星球”、“世界”、“世纪”、这类大词,以极大的比喻,写极小的情感,凭借这种巨大的张力,不断强化“我”的重要性,其作品的核心是一个高度自恋的“自我”,无限膨胀,世界不过是围绕“自我”旋转的幻象。这样的文体之所以流行,在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郭敬明所命名的“小时代”,我们对自己过于看重,对于世界过于看轻。行路同学的作品,难得的显得刚健。他偶尔也谈起少年情思,比如《她从对面走来》,午时的阳光如醇酒,初遇情结,清澈空明。更多的,是对所身处的世界的理解。他的带有明显自叙传色彩的作品,呈现了一个充满朝气与热忱的青年形象,新鲜而充满气魄地站在世界也是站在人生入口处,“我站在十字路口,看车水马龙,浮生百万”。对于面前的这个世界,有抱负的青年都会感到承担的责任,在《星空下的思索》中,他以“我们这个时代”、“去改变”作为小标题,铿锵说道,“总要有一些人先站出来的,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凭着这样的气概,同时又由于年龄的原因,涉世不深的作者,谈论现实社会不多,更多的是以历史、哲学甚至神话来抒发胸中意趣。他思考“存在?信仰?生死”;他谈历史,谈豪杰,无论文豪王国维还是大将军项羽(《世间已无王静安》、《刘项杂谈》);他以《逐日》重写夸父逐日的壮举,等等。这些文章读起来,能够感受到来自鲁迅故里的小作者,一腔单纯而激昂的热血。

做一个刚健的文学青年,这是我写给行路的寄语。你如此年青,如果日后走向专业的文学道路,记得年少时仰望星空的时刻,更扎实、更深入地理解人性与世界;如果日后从事其他方向的工作,让文学作为丰盛的精神宝藏,滋养你前途无限的人生。无论哪一条路,希望你成为刚健的男子汉,承担起未来的责任,承担起自身的命运。

后记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安魂曲》里写道:“生活与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

是的,优秀的作品大多产生于作者与生活间的矛盾。所谓古老的敌意,这意指的是某种生命固有的内在的紧张与悖论,这种紧张并不是生理状态的紧张,更确切地说应当是精神上矛盾的对立冲突,以使创作者时常保持一种高度警惕的状态。这种敌意是作者同这个社会之间的,是作者同这个世界之间的,也是作者同自己之间的。而事实上,敌意不仅应当存在于作者的创作过程中,也应当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使人得以常怀警惕,多加反思。

这本书绝不可能与伟大的作品沾边,充其量为一本习作集,然其成书过程也多有曲折。本书题为“星空下的思索”,是和我的父亲仓促定下的,坦白说,对于这个名字我并不是很喜欢,这本是书中的一篇文章的名字,而那篇文章也着实不是太好。但题目既定,便不好修改,且父亲觉得很好,便不宜多言。如此,则以“星空”为题向泰勒斯、康德、黑格尔等诸先哲一并致敬。

本书题中“思索”二字,然实为名不副实,书中可算作“思索”的文章寥寥无几,凑数之作倒实在甚多,羞愧至极,也万分遗憾,究其原因,终归是懒散所致,我天生便不是一个勤奋踏实的人,或者说是为人过于懈怠吧,我以为在所有敌意中与自己之间的敌意应当是最为重要的,而我恰是最易与自己达成和解的那种人。

本书更多体现的大概还是我自己文风与思想上的流变,从中也隐晦地折射出生活的表征。我以为高中这两年对我影响是极大的,不论其他,单是这两年便使得我真正体会到了里尔克所说的那种敌意所在,从表层的生活到我个人内在的感情、性格、思想,与现实不断地冲突,而这本小书中少有的几篇能令我自己所满意的作品便诞生于这样的冲突之下,其寄托的多少是我衷心的呐喊。

其实这篇后记并不想多说什么,也只是简单的一些陈述罢了,也要感谢一些人——这当然是在老套不过的桥段了,但感谢是真的——谢谢我的父亲母亲以及一些朋友们,谢谢在这本书的成书过程中有所助力的人们,也谢谢出版社编辑的工作,谢谢。

最后,关于敌意,愿在以后的路上能常保有这样一份敌意。

葛行路

2012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星空下的思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葛行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104068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