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由周慕白著:真正的历史,是在教科书中看不到的!发现历史残酷的美。

历史不容忘记,因为它浸染了先辈们的鲜血;历史更不容篡改,因为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用累累白骨书写成的。

笔者有一个心愿,就是想通过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事件,来揭示历史的暗角,抒发人文关怀;通过那些鲜为人知的沉痛,来警示当代的人们,因为历史的悲剧不应再重演。

内容推荐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由周慕白著,内容简介: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焉不知读史更使人垂泪!真实的历史其实像《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暴君的统治、盛世的噩梦、女子的哀伤、薄命的红颜、残酷的刑罚、历史的悲凉,等等。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事件来揭示历史的暗角,抒发人文关怀;以隐忍悲戚的笔调书写下那些被历史遗忘的人和事,视野着力于宏观历史下微观的生命,以人本主义的立场记录了当权者的残忍、封建礼教的嗜血、战争的残酷、百姓生命的轻贱……以最富人文关怀的文字向大历史主义挑战,通过那些鲜为人知的沉痛来警示当代的人们,试图对人们有所启迪。

目录

朱元璋是个大魔头

安禄山:大唐帝国的噩梦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明皇朱棣活剐三千宫女

王安石因变法而毁誉千年

宫怨与《何满子》

杨广的“大头症”

史上最让人痛惜的投降——李陵兵败

自古红颜多薄命

历史上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古人对生命的漠视

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从“水浒”中的女子地位说起

贞节牌坊下的徽州女人

圆明园的无声哭泣

满清的文字狱

说一说那些变态的古代刑罚

江山变故与女子之笑

惨绝人寰的“人殉”和“人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由小人引起的国破家亡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色”字头上一把刀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说一说中国历史上那些乱世

袁崇焕含冤受“磔刑”

被流放的文明

岳飞:青山有幸埋忠骨

封建礼教害死人

李香君血染桃花扇

一个道士与敦煌的灾难

试读章节

朱元璋是个大魔头

中国的古代历史漫长而复杂,期间有太平岁月,更有割据纷争;有名相辅政,更有奸臣当道。而留给后世印象最深的当是那些拥有无上权力的帝王们了,这其中尤以那些开国帝王更为耀眼。说到开国帝王,必然是历经磨难,必然是雄才大略,比如说秦始皇,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再比如说明太祖朱元璋。

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平民出身的帝王,刘邦与朱元璋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故而朱元璋早年在内心深处也是以刘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正如清代史学大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说:“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

其实,朱元璋除了出身与刘邦相当之外,其所用的谋臣将帅与之也很相似。不难看出,明太祖麾下的刘基、李善长、徐达等人与“汉兴三杰”——张良、萧何、韩信惊人地类似。汉高祖刘邦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说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刘基堪与张良比肩;至于主持政务、筹饷理财方面,李善长亦不输给萧何;而功勋卓著、战无不胜的徐达则是明太祖的“韩信”。可以说,明太祖之所以能灭陈友谅,剿张士诚,平定天下,一统河山,此三人功不可没。

但是,所谓“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在诛杀功臣方面,刘邦与朱元璋也很相似,后者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他即位之初,就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屠杀。

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其实不难发现,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甚至包括那些乱世的枭雄们,都比不上朱元璋在屠杀功臣方面的“业绩”。武则天在女皇之路中固然也是经过了血腥的屠杀,但那些被杀之人多半都是李氏宗亲和那些反对她的人,其范围以及数量都不能与朱元璋相提并论;刘邦也杀功臣,但只局限于少数倨傲的将领们,一代名将韩信归根结底还是吕后所杀。韩信死后,刘邦甚至还很可怜他。史书记载,刘邦听到韩信被杀时,“且喜且怜之”。比起刘邦的豁达表现,朱元璋就冷血得多,也残酷得多——

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一次性便杀掉了1万余名官员。在这场长达十年的大屠杀中,他连跟随自己几十年的儿女亲家、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都没有放过,并且还诛其三族,时年李善长已经77岁。

然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空印案”拉开了序幕。如果说“胡惟庸案”有些人确实是罪有应得的话,那么这件“空印案”则完全是一件冤案了,涉案人员甚至比窦娥还要冤,而且还无处申诉,因为这件案子是专制皇帝朱元璋一手炮制的。在这次大屠杀中,朱元璋又杀了一万余名官员,很多清廉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了无辜的屠杀,其中就有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  这样的大冤案还不是“绝后”的,因为后面还有“郭桓案”。这件所谓的贪污案牵涉之广、影响之大可谓真正的空前绝后了。在锦衣卫和诏狱的残酷逼供之下,一人供出了十人,十人供出了一百人,这样一供十、十供百、百供千,使此案变成了波及全国的惊天大案。此案一共3万余人被杀,大多数为官员。

朱元璋似乎对杀人还没有尽兴,于是又有了后来的“蓝玉案”。蓝玉为一代名将,只是此人的性格有很大缺陷。在杀人狂魔朱元璋的凌厉目光下,即便是谨慎小心的刘基都无法保全,何况是蓝玉这种性格张扬之人。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锦衣卫告发蓝玉谋反,于是,又一场旷日持久的大屠杀拉开了序幕。此案也是遵循前面一贯的作风,一个人谋反,揪出十个同党,再由这十个同党揪出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最终,共查出蓝玉同党15000人。无疑,这些所谓的“同党”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以上就是朱元璋洪武年间的“四大案件”了。通过这四大案件,朱元璋几乎杀掉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及大部分官员。严格说起来,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老乡汤和。常遇春很幸运,早在征战中就去世了,否则等待他的也将是被屠杀的命运。明初第一名将徐达也算是死在朱元璋之手。据说徐达患了背疽,最忌吃鹅肉了,可是朱元璋却偏偏送了一碗鹅肉给他,徐达只得含泪吃掉了,结果当天晚上便毒发身亡。应该说,朱元璋在杀人方面,有着大义灭亲的“良好品质”:李文忠是他的外甥,也是一代名将,为他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朱元璋仍然要杀他,后来亏得马皇后出面阻止方保全了性命。作为一个冷血的杀人狂,朱元璋也不待见读书人,比起宋太祖,可谓阴暗得多。宋濂乃是明朝初年的著名学者,也是太子朱标的老师,结果因为孙子参与了胡惟庸谋反案,朱元璋便将赋闲在家的宋濂也抓来京城,准备杀了他,最后还是由马皇后出面阻止了,可是年迈的宋濂仍然死在了被贬的途中。

学而优则仕,很多读书人为了进入仕途,不惜寒窗苦读十几载。可是他们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竟是恐怖与屠杀。也许在任何朝代任何时候,做官都是非常好的一个职业,可谓是金饭碗了,但只有一个朝代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官员们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惨”。朱元璋为了惩治贪官污吏,创造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惩罚措施,那就是“剥皮实草”。朱元璋规定,凡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即处死并剥皮。朱元璋在各县都设有“剥皮亭”。后来干脆没有限额规定,只要是贪污了,不分多少,一律处斩。据统计,明朝开国以后,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多达几万人。

如果说这些贪官因贪婪被处斩那确实罪有应得,可关键问题是朱元璋给官员们定的俸禄实在太低,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才1044石米,而一名知县一个月俸禄只有7.5石米,养活一家人都成问题。这与宋朝士大夫的待遇比起来可谓是天壤之别。有明一代,仅靠俸禄养活一家人的官员只有一个,他就是海瑞。  既然当官如此悲惨,那为何还有人愿意当官呢?说实话,实在是被逼无奈。面对朱元璋的大屠杀,官员们人人自危,哪个不想辞职回家?哪个不想自然死亡?可关键是朱元璋是否会允许的问题,稍有不慎,便是人头落地。这样一来,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满朝文武都活在恐怖之中。

关于朱元璋为什么如此大规模地屠杀功臣,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那是由于朱元璋担心太子懦弱,恐日后驾驭不了这些厉害的文臣武将。后来太子朱标早逝,朱元璋对太子朱标感情太深,故而决意要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年幼的朱允炆那就更驾驭不了群臣了,故而朱元璋才展开了这样的大屠杀。

P1-5

序言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上掀起了一股“趣说历史”的风潮,其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多彩,将多数人原本都不爱看的历史典籍写成了动人的文字,谈笑间便将严肃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甚至就连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也大抵如此。这对于普及大众的历史知识自然是有益的。笔者也是爱读史籍之人,只是看多了史书之后,才猛然发现,原来真实的历史竟是血淋淋的,丝毫没有风趣幽默可言。

的确,真实的历史更像是《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称鲍小姐为“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而真相也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残酷,历史尤为如此。

暴君的统治、盛世的噩梦、女子的哀伤、薄命的红颜、残酷的刑罚等等,大量充斥于历史当中,让人猝不及防,更让人痛心疾首。

对于笔者来说,历史已不再轻松,不再幽默,它变得狰狞,变得可怕。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体制下,人性的丑恶与破坏的欲望被无限放大,暴君们轮番登场,为了一己之私,不惜陷万民于水火,置国家于不顾,这尤以乱世为甚。即便到了大一统时代,暴君也还是有的,比如患有“大头症”的杨广,在他的几番折腾之下,昔日强大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明太祖朱元璋一统九州,建立大明王朝,谁知竟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其子朱棣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曾下令活剐三千宫女。

在这种人治的体制下,国家强盛安定与否,完全依赖于君主是否英明,可是多数君主是无法做到善始善终的,即便是那缔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也不例外。晚年的唐玄宗只知道一味地享乐,竟让胡人出身的安禄山有了可乘之机,将一个好好的大唐盛世给葬送了,那“盛唐气象”也一去不复返了。

也许在那个人治的时代,谈人权是荒谬的,谈男女平等更是奢侈的。女子在那个时代可谓是倍受欺凌,历朝历代的宫女们,终其一生也无法与亲人相见。而对于那些世俗的女子们来说,有封建礼教这样的大山在压着她们,红颜们更是成为你争我夺的“物件”、政治的牺牲品,其薄命的下场当然是注定的了。

为了加强自己的专制统治,维护自己的权威,统治者们更是不惜使用残酷的刑罚,摧残那些原本美好的生命,凌迟、剥皮、车裂等酷刑,至今让人不寒而栗。

除此之外,历史上还充斥着数不清的暗角:对生命的漠视、视人命如草芥、人殉以及人祭制度……

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年年用兵,倒是成就了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千古名将。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他们身后,躺着的是数以万计的累累白骨。汉武帝终究还是醒悟了,并颁下“罪己诏”,承认自己为政的讨失。

此外,还有清朝大兴的文字狱,它将一个个良善的读书人迫害致死,导致文化的荒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封建时代的文字狱甚至连大文豪苏轼都未能幸免。

如果说对待乞丐的态度体现一个民族的良心,那么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则标志着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不知那些不可一世的君王们可曾听到饱受冤狱流放边疆的知识分子的哀鸣!

那些糊涂的君王们根本不可能听到,他们偏听偏信小人们的谗言,致使国家败亡,忠臣含冤,让无数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岂不知读史更使人垂泪!

历史不容忘记,因为它浸染了先辈们的鲜血;历史更不容篡改,因为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用累累白骨书写成的。

笔者有一个心愿,就是想通过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事件,来揭示历史的暗角,抒发人文关怀;通过那些鲜为人知的沉痛,来警示当代的人们,因为历史的悲剧不应再重演。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读者提出批评和建议。谢谢!

周慕白

2012年4月19日于桐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总是这样残忍(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慕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57084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8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6
13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