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影视文化(7\\2012)》由周安华、丁亚平主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办。书中收入了《大电影视域中的受众转型》《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生存影响研究》《台湾电影的新世纪之路》《台湾电影复兴浪潮中的电影新格局》等论文。
图书 | 影视文化(7 2012)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影视文化(7\\2012)》由周安华、丁亚平主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办。书中收入了《大电影视域中的受众转型》《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生存影响研究》《台湾电影的新世纪之路》《台湾电影复兴浪潮中的电影新格局》等论文。 目录 大电影研究 论大电影的概念、语境和意义 大电影视域中的受众转型 微电影:“微时代”的媒体新宠 电影文化研究 本土精髓文化的“世界视界” ——对当代新神话剧情态和进路的审视 “卡片事故”:电影艺术的起点 历史的压抑——新世纪历史人物电影的叙事研究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发展述论 海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价值的认知 电视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生存影响研究 创造性的地理学:多重艺术时空结构的交融、互鉴和拓展 ——以电视综艺节目的演播空间为例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中国传统节假日特别电视节目探究 关于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与发展的若干思考 《中国电影发展史》专题 也谈《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历史建构 回到现场 ——从30年代女性题材电影看《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书写策略 思潮与情境互动范式中的建构 ——《中国电影发展史》对电影功能的阐释 电影史学家研究 严谨与开放 ——李少白老师带我走进电影研究的大门 教书不意居清苦,编史何期享誉名 ——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教学与研究 治史者的学问与胸襟 ——邢祖文的学术成就及人格 我尊敬的邢祖文老师 台湾电影研究 台湾电影的新世纪之路 以地方化美学开启海峡两岸合拍片的“后ECFA”时代 台湾电影复兴浪潮中的电影新格局 台北气质·台南气质·新气质 ——台湾青春电影中的“政治”文化研究 外国电影研究 《惊魂记》:一部电影的诞生与繁衍 ——兼论希区柯克与作者电影、类型电影 当代韩国类型电影中的社会问题意识与民族化叙事 海外广角镜 影像创作经验谈一从《不散》出发(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影视文化(7 2012)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安华//丁亚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359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84 |
宽 | 20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