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无用是书生
内容
试读章节

鲁迅为什么要劝阻郁达夫去杭州?有人说是因为鲁迅不喜欢杭州。

的确,鲁迅似乎一直不喜欢有着“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1924年,他“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便高兴地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开头后他就写下了这么段话:“(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通过这段话就可以看出,鲁迅对杭州及西湖似乎早无好感。1928年,鲁迅在给朋友的一封信里,不但明确表达了他对杭州的西湖没有好感,而且还说出了其中的原因:“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如袁子才一路的人,身上穿一件罗纱大褂,和苏小小认认乡亲,过着飘飘然的生活,也就无聊了。”在这儿,鲁迅表达了他不喜欢杭州西湖的原因是: “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

然而,这里鲁迅仅仅只说出工一个原因,也是表面原因,另一更深的原因则与社会政治有关。

辛亥革命后,杭州像中国其他城市一样,都在这场革命中得到的洗礼,但是由于杭州是鲁迅家乡的省会,他的许多朋友都在那里生活与工作,他看到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那里因革命而牺牲,同时也看到不少人,也在那里是如何的镇压革命、出卖战友,为此鲁迅写过许多以此为题材和为背景的小说与散文。1928年,国民党统一全国后,实行文化戒严和文化迫害,当时的浙江当局竟趁机发出通缉令,通缉鲁迅、郁达夫等“堕落文人”。正是因为这些,鲁迅对于自己家乡的杭州,可谓因爱之深而恨之切。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郁达夫要移家杭州时,鲁迅才竭力劝阻,先是口头相劝,后又以诗相阻,且这首律诗也写得章法别致:一般律诗都意思上常常是四句一转,分上下两层,但这首七律,鲁迅竟然连用六句写了杭州的种种不是,道明目的的只有最末两句。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旧体诗研究最深、创作水平最高的作家,对于鲁迅这首诗的内容和深意肯定是一目了然的,更何况这首诗鲁迅虽然是写给王映霞带回家的,但郁达夫一见后便说:“他(指鲁迅)这意思早与我说过。”

然而,郁达夫终究还是没有听鲁迅的劝阻。

后世的多数研究者主要将其归因为政治气候,因为郁达夫离开创造社并与之发生论争,又加上当时风传上海国民党当局要搜捕郁达夫,所以他才不得不离开上海。然而这看起来很有道理的归因,其实并不太合逻辑:一是如果确是这样,那郁达夫只要离开上海就行了,为什么一定去的地方是杭州呢?二是为了躲避风传的搜捕而投身到曾经发出过通缉令的地方去,显然也说不通。

其实郁达夫移家杭州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

1932年11月10日晚,临时去杭州的郁达夫住在一间旅店里,孤寂难…眠之际给在上海赫德路嘉禾里的妻子王映霞写信——仅仅小别几日,竟就忍不住要写信对妻子嘘寒问暖,这本身足可说明,他们那时夫妻关系还如胶似漆——将自己在杭州的活动作了一番告知后,或许是郁达夫发现杭州的房地产市场较有前景,在信的后半部分他告诉妻子王映霞说:“《弱女子》(即后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名作的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落得卖去,有一千二百元也可以了,最低不得比一千元少。这钱卖了,可以到杭州来买地皮或房子。”

十天后,郁达夫又在一封给王映霞的信里说:“我将有一篇东西(短篇小说《瓢作和尚》)寄出,字数在八千字左右。你送去后,可先向刘某说明,此系创作,非十元干字不可也。中华数字,也同商务一样,标点空格,都须除去,必要十元千字才能合算。”

《她是一个弱女子》20000多字,最终郁达夫得稿费1000元(大洋),《瓢儿和尚》8000多字,郁达夫最终得稿费只有80元。两相比较起来,那1000元的稿费对于郁达夫来说,无疑是得到了一笔巨款。得到一笔较大的收入,想到投资,这是人之常情。郁达夫首先想到的是买地建房,或买房。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为什么要到杭州来买呢?便宜!

郁达夫后来在杭州的“风雨茅庐”,据今天实测,占地1.8亩,当时花费5000一元左右,其中1000元是地价,核算下来,杭州当时的地价每亩在556元左右。而据有关研究者考证,当时上海的地价比之要高得多。租界地价极其昂贵自丕必说一每亩价格在…150000元以上;即使是相比均价低了105倍的华界地价,也在1500元左右。所以根据郁达夫当时的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在上海买得起地和房的。前面就已说到,由于种种原因,浪费如郁达夫者,此时也不得不为柴米油盐而精打细算,所以他在得到一笔较大收入考虑投资时,不得不考虑效益,而选择移家杭州未必不是一明智之举;更何况王映霞本是杭州人,他的这一决定未必没有讨好爱妻的原因;至于有没有讨得王映霞的好,我们虽不能轻易断言,但是一个事实是,郁达夫的这项巨大的家庭投资也好,消费也罢,很快就不但得到了作为家庭女主人的王映霞的批准,而且事实上也得到了她的大力支持。而这倒让人不禁想,如果郁达夫选择的移家地不是杭州而是别处,她还会同意和支持吗?

P90-93

目录

走出赐福堂

三场演讲铸一生

我从山中来

生怕情多累美人

1921年的宿命

一不小心

此君一出天下暖

一枚绿叶

一生五个关键词

脚踩两只船

他其实一直很纠结

聪明一世

饿死不如一匹马

一声叹息

他成全的是艺术

作法自毙

悖论人生

内容推荐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编辑推荐

柳亚子、马寅初、胡适、郁达夫、徐志摩、高长虹、熊希龄、赵伯先、梁思成……诸荣会编著的这本《无用是书生》选取了17位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知识分子,分别从他们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令人可思、可感、可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无用是书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诸荣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4139
开本 16开
页数 3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0
15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