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故事》是一本以回忆为主题的随笔集,作者郝明义以细腻的笔触,娓娓诉说着自己的成长,重点讲述了他在韩国念中学时期从池老师身上所学到的人生课题,回顾了池老师的过去,同时也整理了自己的故事。本书写出了人生未知,时间悠悠的气息,读后会让人有感而发,对曾经在自己生命里造成影响的人给与感谢。

内容推荐

一岁时得了小儿麻痹,从此双腿失去了站立能力。在父母细心的呵护和朋友们的帮助下,成了“坐在轮椅上的台湾出版领潮人”。他就是台湾文化“教父”、著名出版家、出版界传奇人物郝明义。

在《故事》一书中,作者以温柔的笔触回顾了一生的故事,历经多年,反复修改,数年磨一剑。

《故事》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目录

重逢 一九九八年,台北·汉城

尘缦中的光影 一九六○年代,韩国

森林中的小女孩 一九二○年代,中国东北

匆匆少年时 一九七○年代,釜山

四月的那个下午 二○○二年,及之前

故事之外 某一些历史的回顾

尾声 时间的礼物

试读章节

我不记得在那次访问之前,是否曾经整理过对池老师的感想。

 会在那个时刻清楚地整理出这段故事、这些心得,事后想来,只是时间到了。

于是我才想起,高中毕业之后,我已经十五年没有见过她了。何况,除了那两堂永难磨灭的课之外,还有一件事情我也不能忘记。

要来台湾读书的时候,我的家境并不宽裕,因此有两位老师曾经送我一些盘缠。池老师是其中之一。今天说来金额不大,当时的价值和意义非比寻常。

这样,我开始试图联络池老师。

我们从釜山华侨高中毕业不久之后,她也离开了侨中,离开了釜山,全家搬到汉城②附近。

很幸运,我和她又联络上了,也寄了那篇接受访问的文章给她。

让我更高兴的是,不久她来台湾参加一个和抗战有关的纪念活动。我和池老师久别重逢。那年她七十来岁,原来就矮的个子有点弯了。上了年纪,笑起来更和蔼,但和蔼中还是有那份坚定。

当时我已经是一家出版公司的总经理,有机会在台湾接待她,难掩欣然之情。

临别的时候,我问池老师未来有什么计划。

她提到东北。由于童年跟着母亲在东北长大,她想趁着余日不多,回去看看,因此正在安排一个去东北的计划。

听了她的东北计划之后,我暗喜终于等到了一个可以实际回报她的机会。当面我没说什么,等她回韩国之后,就汇了一笔钱给她,表示是我的一点心意,请她充作东北之行的一些旅费。

做了这件事情之后,我隐约觉得心头放下了一块石头。事实上,应该说是很天真地以为:当年受到的恩情,多少回报了一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了。

可能也因为如此,后来连她旅途如何、有何感想,也没记得问她。

池老师再没有消息,我也没再写信。从某个角度而言,我以为和池老师的关系,已经画上了一个美好的句点。

接下来人生旅程波波折折,有得有失。

虽然也偶尔会想起她,但是等到再一回首,认真地计算一下多久没有和她联络,这才发现已经又是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

这时,是一九九七年中,我的工作和家庭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惭愧中,腼腆了一阵,我提笔又写封信给她,解释近几年的情况。

写信的时候,我很担心她会不会已经不在了。

我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个故事,这才要开始。

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我到汉城。

当时韩国深受亚洲金融风暴之苦,汇率从一美元对八百韩币一路贬值,最高贬到一美元对二千韩币。陷入倒闭及重整危机的企业,不知凡几,国家也因为天文数字的外债而濒临破产。出了机场,清冽的气氛中弥漫着一股刺骨的肃杀。

韩国前一年才刚加入以发达国家为会员的OECD组织,转眼如此不堪,令人大感意外。

见了几位朋友。大家感叹之外,抱怨更多。

有人批评韩国人急功近利的毛病。近十年来,韩国的经济成长惊人,但是欠下的外债也更可怕。因此,周转得过来的时候,他们就鲜衣怒马,成了发达国家的一员;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也就垮了。

有人批评他们国民浪费成性。一件相当于三万元台币的女性内裤也能流行成风;破产在即,前一年的出国旅游花费还创纪录,等等。

我可以体会他们居住在那里,眼看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却茫然无从的无奈,因此大部分时间都在聆听他们的发泄。

那次回去,当然不是为了了解亚洲金融风暴的问题。一方面是有段时间没有回釜山看看了,另一方面就是想要见见池老师。我和她又是多年没见,很是想念。因此在抵达汉城后,打了电话给她。

我约好第二天去安养见她。

安养是汉城的一个卫星城市。池老师住在安养一个叫坪村的地方。我没去过,所以由一位朋友带路。

汉城刚下过雪。路上气氛萧瑟。停车场里停满了汽车,听说是不景气中节约能源,所以新年假日大家也都不开车出门。

池老师住在一个公寓社区的一栋矮楼里。社区和公寓的环境十分整洁。她住三楼,没有电梯,我们到的时候,她却已经等在楼下。

几年不见,她的气色还好,但身影已近佝偻,头发更白,脸上也明显多了一块非常大的黑斑。很快我发现:她耳背得厉害。

坐进她暖暖的书房里,阳光以冬日北国特有的色晕,从阳台迎接过来。关着窗户,衬着厨房里有人在准备午餐的声音,屋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寂静,让我想起童年家里只听得见挂钟滴答的那种寂静。

汉城的嘈杂和慌乱,都隔在另一个世界。

朋友小心地环顾了四周,悄声说了句话:“现在已经没有这种韩国人了。”韩国人爱用外国货是出了名的,他注意到这个家里还没看到一样外国品牌的用品。

太久没有跟池老师讲话,我掌握不住说话应有的音量。两人不免东问西答了一阵。还好听懂她几年前去东北的计划并没能成行。就在起程的前一天晚上,大陆方面通知取消。

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韩国烤肉饭。池老师特地请她女儿回娘家来做的。我们过意不去,只能开怀大吃以报。

当晚我要赶回釜山,临走的时候,她问我可不可以回程时再来一趟。那天因为是一月二日,银行不开业,所以她有些要交给我的东西取不出来,很希望我能再回来一趟。  我听了,心里隐约想到什么,推说不行,就走了。

回到台北,我进入一段忙得不可开交的时间。一连串时限卡在那儿的任务,压得我喘不过气。

那年春节,我带着各种企划案、业务规划、书稿,准备了一些馒头、卤菜,把自己反锁在家里,进入白刃战。另外,顺手接了一家报纸邀稿,开始写一个专栏,当作战斗之间的调息。

P6-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明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736640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4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