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乔丽·嘉伯就是那种博学通识的异类,她总能把稀松平常之事提升到形而上学的层次。在她的这本《赞助艺术》里,嘉伯运用绝伦的才情和天赋,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植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主题。游走在从高端文化到低端文化之间每一个最意想不到的角角落落,游刃有余地攫取不为人所知却恰到好处的例证,嘉伯证明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赞助是多么地重要。
图书 | 赞助艺术/艺术经济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玛乔丽·嘉伯就是那种博学通识的异类,她总能把稀松平常之事提升到形而上学的层次。在她的这本《赞助艺术》里,嘉伯运用绝伦的才情和天赋,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植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主题。游走在从高端文化到低端文化之间每一个最意想不到的角角落落,游刃有余地攫取不为人所知却恰到好处的例证,嘉伯证明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赞助是多么地重要。 内容推荐 玛乔丽·嘉伯所著的《赞助艺术》好似一部资料翔实的“赞助大百科”,涵盖和探讨了欧美(特别是美国)艺术赞助领域的诸多复杂问题。正如书中所述,“艺术世界”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当代艺术也已然成为了一项全球性事业。本书展示了赞助的各种可行性模式,并再现了有关专业技能、官僚制度、活动筹备、政治审查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冲突和困境。这些问题的一再出现表明,它们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本性的。我们希冀借《赞助艺术》,启发和引领对于我国当下艺术赞助状况的关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关于赞助的悖论 赞助现代性/后现代的(后)赞助人/文化狂热分子/文化的赞助人/迟暮的弗罗斯特/显赫一时的桂冠诗人/美国偶像/慷慨的(第一)夫人们/在世诗人的聚会 第二章 政府赞助 国家资助/介入、插手与干涉/与世推移:变化中的“大不列颠遗产”/研究绘画的权利:美国的国家赞助/公共艺术工程:联邦美第奇世纪资助计划/墙上的书写/打情骂俏/营造气氛/从冷战到文化战争:基金会的衰落/同侪压力/公共(公众)问题/闹剧再度开场 第三章 艺术商业化之思考 商业与艺术/绝对的影响力/骗人的把戏/艺术有限公司/没有风险就没有收获/企业艺术/捧红赞助的双方/为了爱,还是为了钱?/美第奇时代/细微的差别/艺术教育/为交叉做准备/业余人士、职业人士和赞助人 第四章 艺术还是科学 顶层与地下室/实验与理论/漂亮的证明/艺术与进步/天才情结/工作室和实验室/作为科学家的艺术家/作为艺术家的科学家/所见还是所得/生物艺术 第五章 作为赞助人的大学 视觉知识分子/大艺术/艺术家的悖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赞助艺术/艺术经济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玛乔丽·嘉伯 |
译者 | 张志超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3210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5 |
出版时间 | 2013-12-01 |
首版时间 | 2013-12-01 |
印刷时间 | 201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 |
CIP核字 | 2013286799 |
中图分类号 | J0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2-7625 |
版权提供者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