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 图书 | 中国史纲/大师的国学课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的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透又睿永的思想。本书的撰写,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的一种读本(《中国史纲》第一部),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且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含情感与敬意,故全书无任何浅薄、空疏、浮夸,书中的不少观点和思想在今人看来仍极有价值和参考意义。由史学家王家范教授特为本书撰写的导读文,也是有血肉,见解独到,意味深长,可谓珠联璧合。 内容推荐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先生的唯一著作。但已足见作者深邃敏锐的识见和渊博厚实的学养。《中国史纲》在当时是作为历史教材读本被撰写的,所以在形式上就更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但同时又富思想内涵和理论深度,因此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中国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处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 目录 自序 初版自序 再版自序 《中国史纲》献辞 第一章 中国史黎明期的大势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会 第三章 霸国与霸业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 第五章 战国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第六章 战国时代的思潮 第七章 秦始皇与秦帝国 第八章 秦汉之际 第九章 大汉帝国的发展 第十章 汉初的学术与政治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 附录 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 宋朝的开国和开国规模 北宋的外患与变法 北宋四子之生活与思想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史纲/大师的国学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荫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27295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2 |
| 出版时间 | 2014-01-01 |
| 首版时间 | 2014-01-01 |
| 印刷时间 | 2014-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7 |
| CIP核字 | 2013284326 |
| 中图分类号 | K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西 |
| 长 | 230 |
| 宽 | 172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