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河左岸(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钟文音编著的《在河左岸》是一部描写台湾南方移民至台北的故事,写出他们北漂移民过程的艰辛和探索。沿着台北淡水河的左岸与右岸,循着这本小说,几乎就可以闻到台北面临七八十年代的城市成长轨迹,可以看到台湾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前夕和变动。在台湾岛上,河流分割了土地的左岸与右岸,也分别了生命的贫贱与富贵,区隔了职业的蓝领与白领。在左岸看右岸,在右岸写左岸,小说描写了日常经验的家长里短,书写了台湾不同时空的许多地理方位,坐标出台北城市的发展史。读这本小说,恍然进入一座城市的新旧时空,左岸右岸、繁华与凋零、失去与拾得、成长与幻灭,是北漂移民的漂流史,也是一部流动着轻与重,生与死,悲与欢的生活记录片。

内容推荐

《在河左岸》(作者:钟文音)写的是家族悲欢离合史,对台湾这块土地20世纪80年代关于人文的、社会的、人性的犀利描述,也正写出了台湾大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前夕与变动。《在河左岸》是本土小说家对台湾这块土地的重新关怀与注目,也是近年来台湾地区难得一见的佳作。

《在河左岸》讲述了单身闯荡台北的父亲在数年后回到乡下接家人进城,却因为外遇又毅然离开妻儿。在城市最贫穷的角落里,母亲带着孩子们艰难生活。他们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悲伤和快乐,贫穷和单纯,一个女孩竟然神奇地长大了,并考入大学。而淡水河边那些在生命的窘困中挣扎的人们,依然是女孩心中永结的苦涩之果。

《在河左岸》既重于表现家庭的裂变和世象的虚浮,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淡水河的爱和珍惜。

试读章节

l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或者不能用小这个字来形容的婴幼时期,大约是两岁多吧,人世初啼,肉身已多操劳。我妈妈时常还把我绑在她的背上做事,大肉身与小肉体互相碰触弹撞,弯腰起身,起身弯腰,农事稻田播种插秧的重复动作常撞得我的幼身无法睡眠。在黄昏残影渐渐殒去时,我每每以为自己还未出世,还未脱离我妈那封闭潮湿的水宫眠床,那时时被挤压且被热烫的幽冥窒息空间。我似乎永远也忘不了躯壳颤居暂处这样湿雾雾热滚滚的肉身宫殿。

那时候我就有记忆了。当我的头颅冲出狭小的两片岩石般的窄道时闻到了血腥及尸便的气味,我真的想流泪。我流泪而没有号哭,我妈没有力气看我一眼,她似乎累痛到近乎昏死了过去。我被一双温暖的手接过去,听到抱住我的那个人有个好听的腔调,女人说了话:“阿姊,你这查某囝眼睛水汪汪的,晶钻钻的。”灯泡下杵着个人影也开了口:“奇怪,怎不哭不叫?”说话者的腔调像被烧坏似的哑着嗓,“这款小孩听说比较顽固难带。”这个沙哑声调的女人也是我的阿姨,她就在我要出世的前两周喝农药自杀未遂,喉咙声带烧坏了。

我出世的时候我妈和别的女人不同,她没有产后忧郁症,原本她就是不容易有什么忧郁症之类的人,当时人们也没听过什么忧郁症。许多年后我那个曾经自杀而从此带着沙哑近乎破音声调的二阿姨才恍然大悟说,当年她就是得产后忧郁症。那个和我生日差两周的表哥几乎折腾了她的大半生。比起我二阿姨,我妈算是幸运的,因为就在我出生的前两周我妈在村子里赌博,且买奖券,竟然在我出生前晚中了彩。我妈外家的那个阿公参加镇上第一家百货公司的抽奖竟抽中了一台电视,后来这台电视一直陪我外公到死,电视且还被他拆解重新组装过。

我无声流泪的出世传闻是属带种的小孩,也就是所谓有个性而难款待的小孩,我妈听了说:“伊带种?女孩子带什么种,她是带财来家里的。”后来我妈用这笔彩金替家徒四壁的家里添购几件家具,包括一台胜家牌缝纫机,后来我们几个小孩都有几件比较像样的衣服。

长大后,有人形容我的眼睛像湖泊,湖泊深处常圈着一轮如泪的薄薄月光。三十岁前我成了个容易流泪伤怀的女人,对于这个宿命,我曾经为此感到无法超越的痛苦。带泪的脸,静静地流下泪珠,缓缓滑过初初呼吸人世空气的肌肤。一张奇怪的脸,既不挣扎号哭也不扭曲颤动,“五官像是画上去的”。当我阿姨把我脸上的血洗去时,她惊讶地望着我闪着泪光的眼睛,余皆如如不动的婴儿神色说。而这于我是无邪的新生。

2

我妈说我记得那些中阴①时刻的光影幢幢,是因为好让婴孩忘魂的孟婆汤我一定是只喝了一瓢或是喝了又吐了出来,所以记性才会特别好。我一直以为我妈说的是梦婆,很多年一直把她想成是个爱做梦的老婆婆。

当然我妈的这种老掉牙说辞是很没创意的,可是从我妈的口中吐出这样充满魂魄的乡野传说可让我多喜欢我妈好一阵呢。不过我妈对于她女儿记忆超好的特质可不怎高兴的,因为她连这也要数落我的,说我净是在记一些她认为不好的事,所谓的不好就是和银两无关却又伤神伤心的琐琐事事。P1-3

序言

“这世代”的愿景:两岸青年文学的通航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期出生、大致在九十年代以前就已成名的资深中文作家,两岸互有所知的名单可以列出很长一串。近十多年来,台湾地区在大陆较有读者缘的作家几乎都是“五零后”,比如龙应台、张大春、朱天文、朱天心,这几年又加入了“七零后”的骆以军;大陆在台湾地区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则以“五零后”和六十年代初期出生的“六零后”居多。

大量已经跻身文坛主力阵营的“六零后”、“七零后”以及“八零后”的作家们,他们的创作其实构成了最为活跃的文学现场。而令人遗憾的是,对这一最不该被遮蔽的部分,两岸尚欠缺彼此了解一“这世代”,在这里就是特指两岸文学在互相知情的程度极其有限的状况下尚属碎金闪耀阶段的这一部分;“这世代”书系,便是意在实现两岸优秀青年作家及其文学作品的互访和交流。

两岸出版传播体制方式的差异,也许是使得双方作品难以大批量互相引进出版的首要原因。台湾作家大都在某一出版机构下签约,由于不同的作家签约于不同的出版商团,在遴选之后,将他们的著作集中在同一书系的工作,就显得极为繁琐和困难。也正是因为如此,仍有相当优秀的作家暂时无法让大陆读者更多地了解到。大陆作家在发表和出版方面受出版商制约的状况也已出现。

不管怎么说,美好的愿望是共同的,美好的事业总会有美好的真心来推动。

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魏运华副总编辑,重庆出版集团陈建军副总经理,感谢重庆出版集团北京华章同人第一编辑室张好好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大众图书编辑室张华娟主任,以及所有使书系梦想成真的朋友,基于对这一书系的人文意义的充分认知,他们选择了“这世代”并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将这九位两岸作家的著作组成的“这世代”书系作为重点选题联合出版,并将五位大陆作家的书引荐给台湾著名出版机构——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感谢宝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将五位大陆作家的著作以“这世代·火文学”的名义,同时在宝岛台湾盛装推出。

本书系特邀台湾著名报人、作家吴婉茹女士共同主编,在她的联络协调下,原有台湾作家备选名单中的四人终于与大陆五人一起加盟到“这世代”书系的第一辑,没有她一丝不苟的主持引荐和大力促成,就没有书系架构的完整。

“这世代”书系第一辑九本书的作者是:台湾的郝誉翔、甘耀明、钟文音和纪大伟,大陆的毕飞宇、李洱、魏微、盛可以和徐则臣,均为当今两岸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这世代”标志性作家。

每位作家具有各自的创作个性,而两岸文学心灵的亲近则是不可阻碍的共通性。“这世代”书系的精神价值从筹划之时已经诞生,随着作品的传播,意义定将无限张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河左岸(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钟文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249242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7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