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诗学》围绕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进程”及其“与域外学术的交流”等论题,对这一理论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述,为我们全面地呈现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
本书是《文化与诗学》(2012年第1辑总第14辑),由童庆炳、王一川、李春青主编。
图书 | 文化与诗学(2012年第1辑总第14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化与诗学》围绕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进程”及其“与域外学术的交流”等论题,对这一理论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述,为我们全面地呈现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 本书是《文化与诗学》(2012年第1辑总第14辑),由童庆炳、王一川、李春青主编。 目录 本刊特稿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关于当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古典诗学 “文”之历史——从西周至战国文化精神之演变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的文化语境 艺术本体建构与审美主体压抑——再论嵇康《声无哀乐论》 蒙元初期士人的文化认同及其文学观念 占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 《淮南子》美育观中的“神化”境界与人格理想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 以圣愚的名义超越“知识”——俄罗斯文学经典品格论之二 汉学、中国研究与比较文学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巴罗克通则视角中的李商隐与约翰·但恩艳情诗比较 《被斩首的迦梨》中的回归主题 20世纪中国文艺研究 诗与音乐——彭燕郊晚期诗作读解之一 “茵梦湖滨名利场,浮华世界蜃楼境”——吴宓笔下的萨克雷 论“身体”在现代中国的演变及其革命意味——以报告文学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从压制到控制:论潘光旦早期优生学理论中的女性情欲——以《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为考察中心 张爱玲小说叙事中的“中体西用”策略及其当代意义 《钢的琴》音乐叙事美学 域外学术 含沙射影,暗箭伤人:论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上) 花镜 书 评 生产性受众与大众文化研究——评《粉丝文化读本》 编后记(38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与诗学(2012年第1辑总第14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童庆炳//王一川//李春青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747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38 |
出版时间 | 2012-09-01 |
首版时间 | 2012-09-01 |
印刷时间 | 2012-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