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
内容
试读章节

到过北大的人,无论是参观还是学习,都觉得北大很“大”。

北大之“大”在何处呢?占地面积大?教学楼大?不,北大之“大”,大在气势,大在历史,大在精神。

北大之大,大在气势。校内湖光塔影,泉石烟霞,雕梁画栋,真正是一派皇家园林的气势。燕园大部分占地都属于过去的勺园、畅春园和部分圆明园的附园,其中未名湖旁的石舫、临湖轩的前身临风待月楼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其建筑之精巧,布局之精心,都非寻常园林可比,在风云跌宕的清朝虽几易其主,却不减风华,至今仍静静地伫立在燕园的一隅,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园子。

这样恢宏的历史气度,在经历了岁月的风雨后,气韵犹存。如今站在湖心亭上眺望,远处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垂柳如丝,堤岸似新,恍然如置身江南。若放目更远处。便是七座古香古色的中式小楼和院落,楼间皆有绿茵,衬着灰瓦红柱白粉墙,仿若穿越百年。这七座楼阁各取“德才均备体健全”中一字为名,是为七斋。如此,北大将其恢宏大气与古典庄严相融合,北大之大,正在于斯。

北大之大,大在历史。有人说,翻开北大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百年近现代史。北大的风风雨雨无处不折射出中国的命运。1898年6月,27岁的光绪皇帝一纸“明定国是”的诏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作为“废八股、兴西学”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下令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并制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全面兴起的标志。尽管随后而来的宫廷政变让有开创意义的变法运动夭折在摇篮中,但京师大学堂却作为维新仅存的成果被保留下来,并于1898年12月17日正式开学,开始了“上承太学正统,下立新学祖庭”的百年传道授业之程。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正式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担任第一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北大迎来自诞生以来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带动了整个中国的一片新气象。在蔡先生“兼容并蓄”的指导思想下,当时的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更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师生辗转南下,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由长沙迁到昆明,将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工、法、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下,西南联大仍继续坚持着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每年在校学生保持在3000人左右。待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于1946年5月宣告解散,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随着1949年2月北平的和平解放,北京大学承担起更关键的历史重担。展望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说,没有一所大学能像北大一样和中国的命运相连得如此紧密,风雨共济。

北大之大,大在精神。谢冕先生曾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一旦佩上北大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因为这里是一块圣地。从19世纪末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聚集和呈现。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顽强、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播撒文明的种子。生活在北大的人都会把握到这种恒远的脉搏,与之共同跃动。这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精神成为北大永恒的灵魂。

任何一个注视北大的人都会对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怦然心动: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胡适、马寅初、冯友兰、俞平伯、李四光、周培源、邓稼先、黄昆、王选……数不胜数的杰出校友从北大走出;北大以“海纳百川”之势,展现“兼容并包”之姿,不断将新的熠熠生辉的名字书写在历史的册页上,再没有哪一个时代和哪一所学校能够同时拥有那么多大师和巨匠。

这里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聚宝福地,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先锋战场,学者云集,英才辈出。百余年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薪火相传,“民主和科学”早已成为这块圣地上不朽的灵魂,这里是数千年来中国民族精神的凝聚,也是海纳百川的卧虎藏龙之地。因为“有容”,北大乃“大”。P3-5

后记

据了解,寒暑假期间,每天有数千人来北大校园参观,每年前来燕园参观的人数达数十万。是什么吸引无数人走进燕园?是什么吸引无数目光关注着北大?是什么让北大赢得了爱和赞誉?是北大的历史.北大的大师,北大的风物。更有北大的精神,共同筑就了北大的盛名,也让我们在孩提时代便在心底种下一颗圆梦北大的憧憬的种子。

《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选择了北大历史、校园、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100个词条。编辑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让读者从更鲜活的角度了解到北大学子们真实、生动的燕园生活。对于正在寒窗苦读、心怀梦想的学子们来说,它是一份珍贵的激励;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它是一份熟悉的分享;对于已经毕业的校友来说。它是一份唤醒大学时代记忆的珍藏。

感谢周其凤校长在百忙中为本书题词,感谢刘伟副校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我们的导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肖东发教授,他讲解北大历史如数家珍,经常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各个饱经沧桑的院落、人文历史遗迹,也激发起我们写一本介绍当前北大生活的书的兴致;他具体地推动了本书的出版工作,并细致地帮助我们订正书中历史方面的错误,使内容更加严谨。

参与撰稿的主要是北京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作为“80后”和“90后”,他们使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年轻而充满活力,他们开朗、风趣,对待学业和生活的态度充满阳光,这种良好的性格和团队精神使本书的编撰过程成为一段愉快而难忘的经历。感谢原北京大学计算中心教研室主任吕凤翥老师和北大青年摄影学会的同学们提供了精美的图片。感谢杨虎、姚雪、余人等学长为本书内容进行认真的校对、把关。

每个北大学子都深爱自己的母校。燕园以她宽广、瑰丽的胸怀,抚育着一代代青年学子。在搜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对母校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时常在不知不觉中为大师们的事迹和高贵品格所深深触动。有机会编写这样一本小书,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如同在日记本里记录着母亲的故事,翻开一本名字叫“北大”的大家庭合影集,欣喜的同时饱含深情,又有些忐忑,唯恐无法尽数母亲那份深情厚谊。书中还有诸多不足,敬请亲爱的读者朋友指正。

也许,爱上北大根本不需要理由。对于从园中走出去的和梦想走进来的学子来说,母校的学术净土永远是魂牵梦绕的心灵港湾。

目录

壹  百年风华

斯人斯园

 1.北大之“大”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校歌《燕园情》

 4.“一塔湖图”

 5.百周年纪念讲堂

 6.静园美景

 7.风花雪月“公主楼”

 8.“民主与科学”塑像

 9. 三角地的传说

 10.北大博物馆

 11.故园影踪

 12.燕园草木

 13.不可不知的北大名师

 1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的北大校友

学术高地

 15.北大理学部

 16.北大人文学部

 17.北大社会科学部

 18.北大信息与工程学部

 19.北大医学部

 20.元培学院

 21.北大深圳研究生院

 22.世界的北大

贰  学在北大

 23.独辟蹊径入北大

 24.学而无忧的助学体系

 25.丰厚的奖学金计划

 26.英语分级考试

 27.血拼意愿点:北大选课攻略

 28.别有趣味的英语专题课

 29.世界冠军授课的北大体育课

 30.政治课的那些事儿

 31.军训全攻略

 32.火爆的十佳通选课

 33.北大讲座

 34.传说中的镇三山:双学位&辅修

 35.给人生一次再选择的机会:转系

 36.开小灶的假期生活:暑期学校

 37.出国去开开眼界吧:学术交流

 38.“飞”一般的教育网

叁  未名湖是个海洋

多彩生活

 39.未名湖是个海洋

 40.小小万国博览会:国际文化节

 41.饕餮盛宴:饮食文化节

 42.大牛们的节日:“挑战杯”学科竞赛

 43.最煽情的“一二·九”合唱比赛

 44.十佳歌手大赛

 45.这里“星”光灿烂:北大剧星

 46.在北大电视台锻炼的日子

 47.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

 48.扫盲舞会

 社团大观园

 49.百团大战

 50.爱心社

 51.山鹰社

 52.自行车协会

 53.青年摄影学会

 54.“派”设计协会

 55.模拟联合国协会

 56.学生国际交流协会

 57.素食文化协会

 58.茶熏瑜伽社

 59.品牌战略研究会

 60.耕读社

 61.新传社

 62.元火动漫社

 63.风雷社

 64.两岸文化交流协会

 65.成功社团人秘籍

PKU生存攻略

 66.书香脉脉:北大校内的书店

 67.日常购物

 68.爱“淘货”一族

 69.“团购”在身边

 70.近水楼台买电脑

 71.有“车”走遍天下

 72.吃在北大

 73.睡在你上铺的兄弟姐妹

 74.宿舍门后的“穿衣镜”

 75.卫生评比

 76.洗衣房

 77.一流大学,从澡堂抓起

 78.最实惠的健身中心

 79.可以享受公费医疗的校医院

 80.拾金不昧北大人

 81.交通出行

 82.自习那些事儿

 83.通宵刷夜完全指南

 84.兼职与实习

 85.北大未名BBS

 86.有缘“鹊桥”来相会

 87.趣味版聚

 88.电影爱好者的天堂

 89.看美剧

 90.三国杀

 91.将K歌进行到底

 92.校园专有名词

 93.北大四大NPC

 94.充满灵气的学术配角

肆  飞跃梦想

 95.毕业启程的梦想

 96.飞跃重洋

 97.保研与考研

 98.步入社会的象牙塔骄子

 99.北大人气校友

 100.吾爱北大

后记

序言

不知有多少学子希望能够佩戴上北大的校徽,一旦跨进北大便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北大的毕业生们更是对母校饱含热爱之情。爱上北大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北大的历史,北大的人文底蕴,北大的精神,北大的校园,北大的风物,北大的讲座……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学子们魂牵梦绕的圣殿。这里有勤奋刻苦的治学态度,严谨缜密的独立思考,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学科门类,自由研讨的学术氛围,兼容并包民主科学的境界追求。

若不是身临其境,很难真切体味那些有趣的人和事。北大厚重的历史、坚实的脚步,北大学生丰富的生活、活跃的思想,以及北大的美,北大的精神,在这本小书里都有体现。

巍巍百年,悠悠岁月,北大镗着历史的长河,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求索不止。道不尽的艰辛沧桑,说不完的硕果辉煌,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学术成果,无不凝聚着北大人艰辛求索的汗水,也滋养了生活于其中的莘莘学子。历史的巨浪中北大奋勇前行。承接北大红楼的传统,在西郊的燕园,学子们求学深究、追求真知的脚步更加坚定。君不见未名湖畔朗朗的书声,五四路上匆匆的步履,白炽灯下孜孜的身影,那是北大人身体力行地回应着来自未来的挑战。

放眼未来,机遇令人欣喜,同时来临的挑战也充满了残酷与考验。百年前,漫漫长夜中苦苦挣扎的时刻,是北大点燃了民主与科学的圣火;百年后,面对全球化趋势的挑战,华夏科教兴国的重担,高素质人才的社会需求,北大又开始了新的跋涉与探索。

我们曾向北大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面对北大,你有何感受?”他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

——北大环境优美、学风严谨、人尽其能、各显风流;

——济济多士,萃集一堂,研究学术,砥砺德行;

——思想者的乐园,探索者的圣殿;

——北大将铸定我的生命方式;

——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自信,有了高度的责任感;

——充分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现实的完美结合;

爱上北大有很多理由,历史的积淀、今日的辉煌让学子们心驰神往。但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走进北大,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树立起远大理想,在知识和思想的海洋中潜心求索,使自己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的一流人才,为北大和祖国共创世界一流的目标添砖加瓦。

人可以由小到大,由老到衰,但你的思想、你的成果却不会随着年轮的脚步渐渐远去,就像一粒种子播进土地,一颗流星划破夜空,总会为世界留下些什么。只要我们把自己的努力与我们的母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事业连在一起,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命不存在,但后辈学人还会记住我们的学术成果,我们的光荣和梦想。

这才是爱上北大最重要的理由,为了人类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北大的发展,求索不止,奋斗不息!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肖东发教授

2012年8月6日

内容推荐

《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选择了北大历史、校园、学习、生活、实践等方面的100个词条。作者编辑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让读者从更鲜活的角度了解到北大学子真实、生动的校园生活。

刘青主编的《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分为四部分内容:百年风华;学在北大;未名湖是个海洋;飞跃梦想。对于正在寒窗苦读、心怀梦想的学子们来说,它是一份珍贵的激励;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它是一份熟悉的分享;对于已经毕业的校友来说,它是一份唤醒大学时代记忆的珍藏。

编辑推荐

刘青主编的《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内容介绍:爱上北大的理由实在是太多了,北大的历史,北大的人文底蕴,北大的精神,北大的校园,北大的风物,北大的讲座……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是学子们魂牵梦绕的圣殿。这里有勤奋刻苦的治学态度,严谨缜密的独立思考,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的宽容胸襟。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学科门类,自由研讨的学术氛围,兼容并包民主科学的境界追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上北大的100个理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74531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9.281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