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勇敢的船长/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鲁德雅德·吉卜林著的《勇敢的船长》描写了一个美国富家子弟在海上的一段奇遇,细腻且真实地刻画了他从一个骄横任性的公子哥儿到一个坚强乐观、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转变,揭示了劳动和友爱在培养一个人健全性格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各国儿童的热烈喜爱,被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不朽经典。

内容推荐

鲁德雅德·吉卜林著的《勇敢的船长》是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描写了一个美国寓家子弟在海上的一段奇遇,细腻且真实地刻划了他从一个骄横任性的公子哥儿到一个坚强乐观、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韵转变,揭示了劳动和友爱在培养一个人健全性格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各国儿童的热烈喜爱,被搴为世界儿童文学的不朽经典。

目录

第一章 海上遇险

第二章 陌生的环境

第三章 学习本领

第四章 风浪中的音乐会

第五章 暴风雨的日子里

第六章 海上的乐趣

第七章 撞船悲剧

第八章 渔船的小镇

第九章 家人团聚

第十章 水手的骄傲

附录 阅读指导

试读章节

第二章 陌生的环境

“我可是警告过你的,”丹一边看着哈维的鼻血又稠又急地落在黑黢黢的、上过油的甲板上,一边对他说道,“老爸不是动不动就发火的人,你这完全是自找的。嗤,你摆出那副臭样子简直毫无道理。”哈维的肩膀由于无泪的抽噎而上下耸动着。“我明白你的感觉。老爸第一次把我打趴下是在去年——那是我第一次出海航行。让人觉得又难受又孤独。我明白。”

“没错,”哈维呻吟了一声,“那家伙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喝醉了酒,再说——再说我也什么都不会干呀。”

“别那样说老爸,”丹轻声说道,“他是反对喝酒的,而且——嗯,他跟我说你才是疯子呢。天晓得你怎么竟然会管他叫小偷?他可是我的老爸啊。”

哈维坐了起来,抹了抹鼻子,又说起了那卷掉了的钱的故事。“我一点没疯,”他结束时说道,“其实只是——你老 爸从来没看见过一次比一张五块更多的钱,而我父亲可以每个礼拜买一条这样的船,买到他死,钱还花不完。”

“你可不知道‘海上号’的价值有多少。你老爸肯定有一大堆钱吧,他是从哪儿弄来的?老爸说疯子是没法把故事说圆的,你倒是说说看呢。”

“从金矿之类的生意里赚的,在西部。”

“我在书里看到过那种勾当。他也去过西部?他是不是腰里别着枪,骑着会耍把戏的矮种马到处转来转去,跟马戏团里的一样?他们管那叫狂野的西部,我还听说他们的马刺和笼头都是纯银的。”

“你可真是个蠢蛋!,,哈维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父亲根本不用矮种马。他出门有私人车厢。”

“哦?是装龙虾的那种车厢吗?”

“不是,当然是他的私人列车。你这辈子见过私人火车吗?”

“斯莱汀·比蒙就有一列,”丹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在波士顿的联合火车站见到过,有三个黑人在拱着它跑。”(丹看见的其实是三个黑人在车厢里擦窗户。)“不过大家都说斯莱汀·比蒙拥有长岛地区的几乎每条铁路,他们还说他买下了差不多半个新罕布什尔,然后用篱笆全给围了起来,在里面放满了狮子、老虎、狗熊、野牛,还有鳄鱼什么的。新莱汀·比蒙,那可是个百万富翁啊。我见到过他的私人火车,怎么样?”

“就算是吧,可我父亲人家都管他叫千万富翁,他有两节私人车厢,一节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叫哈维,另一节是用我母亲的名字命名的,叫康斯坦丝。”

“先打住,”丹说,“老爸从来不让我赌咒发誓,可我想你应该能。在你说下去之前,我希望你先发个誓,如果扯谎,你愿意马上死掉。”

“当然行。”哈维说。  “光这么说可不够,得说全了,‘我要是没说真话,就让我马上死掉。”’

“如果我说的有一个字不是真的,”哈维说道,“就让我在这里当场死掉。”

“你真的有一百三十四块钱?”丹问道,“我听见你跟老爸说的,我那会儿真怕你被老爸一口吞掉,就像约拿一样。”哈维把脸涨得通红,算是一种抗议。丹其实是个挺精明的年轻人,行事有他自己的一套,因此问了十分钟之后他就确定哈维没有在撒谎,说的基本属实。而且,哈维还发下了小男孩们所知道的最可怕的毒誓,可他仍好端端地坐在甲板的排水管上,鼻子依旧红红的,嘴巴里不停讲着许多让人听了目瞪口呆的东西。

“乖乖!”在哈维终于说完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那节车厢的内部配置以后,丹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赞叹。随后,一丝狡黠的微笑在他宽阔的脸上铺展开来。“我相信你了,哈维,老爸这辈子终于也犯了一次错了。”

“他当然错了。”哈维说道,他正在想着怎样尽快出出心中的恶气。

……

P19-21

序言

序 言

儿童文学到底有什么用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文轩

多少年前,在山东烟台的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前几年,我将这个观念修正了一下,作了一个新的定义:儿童文学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现在更喜欢这一说法,因为它更广阔,也更能切合儿童文学的精神世界。

换一种说法:儿童文学的目的是为人打“精神的底子”。

这套“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选择的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它们无疑是精神的大餐。这些书就是我所说的那种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人性基础的书。这些书,是书中之书。我曾称这样的书为王书。

我们现在先来说一说这所谓的良好的人性基础都到底有哪些基本面——

道义感

文学之所以被人类选择,作为一种精神形式,当初就是因为人们发现它能有利于人性的改造和净化。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净化,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在现今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有许多美丽光彩的东西来自于文学。在今天的人的美妙品性之中,我们只要稍加分辨,就能看到文学留下的痕迹。没有文学,就没有今日之世界,就没有今日之人类。没有文学,人类依旧还在苍茫与灰暗之中,还在愚昧的纷扰之中,还在一种毫无情调与趣味的纯动物性的生存之中。

文学要有道义感,儿童文学更要有道义感。

必须承认固有的人性远非那么可爱与美好。事实倒可能相反,人性之中有大量恶劣成分。这些成分妨碍了人类走向程度越来越高的文明。为了维持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人类中的精英分子发现,在人类之中,必须讲道义。这个概念的生成,使人类走向文明成为可能。若干世纪过去了,道义所舍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与演进,但它却也慢慢地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正直、同情弱小、扶危济困、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这些道义的旗帜性内涵,与其他精神形式(如哲学、伦理学等)一道,行之有效地抑制着人性之恶,并不断使人性得到改善。

情调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而情调的培养,应始于儿童。

情调应该属于审美范畴。

我的看法是一贯的,在我的意识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我认为美感的力量、关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个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变为常识,但只有一个东西是不会衰老的,那就是美。然而,在现在中国的语境里面却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美”成了一个非常矫情的字眼。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

我横竖想不通:人们到底是怎么了?对美居然回避与诋毁,出于何种心态?难道文学在提携一个民族的趣味、格调方面,真是无所作为、没有一点义务与责任吗?

成人文学那里,我们就别去管它了,由它去吧。儿童文学这一块,我们还是要讲一讲的。不打这个底子不行。没有这个底子,人性是会很糟的。

美育的空缺,这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一失误后患无穷。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五育(德育、智育、体育、世界观 教育、美育)并举的思想,其中就有美育。但美育的问题引 起激烈的争论,几乎被否定掉了。后来仅仅是作为中小学 的方针而不是作为全国的教育方针被肯定下来。再后来, 对美育的理解日趋狭窄,到了最后,仅仅将它与美术、音乐 等同了起来。在蔡元培看来,五育为一个优质人性培养的 完美系统,德育、智育、体育为下半截,世界观教育、美育为 上半截。然而,这上半截被腰斩了。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 一个残缺的系统。

情感教育

古典形态的文学,始终将自己交给了一个核心单词:感动。古典形态的文学做了多少世纪的文章,做的就是感动的文章。而这个文章,在现代形态的文学崛起之后,却不再做了。古典形态的文学之所以让我们感动,就正是在于它的悲悯精神与悲悯情怀。

人类社会滚动发展至今日,获得了许多,但也损失或者说损伤了许多。损失、损伤得最多的是各种情感——激情、热情、同情……

甚至是在这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所谓的“新新人类”)都已受到人类学家们的普遍担忧。而担忧的理由之一就是同情心的淡漠(他们还谈不上有什么悲悯情怀)。我们已看到,今天的孩子,似乎已没有多少实施这种高尚行为的冲动了。

种种迹象显示,现代化进程并非是一个尽善尽美的进程。人类今天拥有的由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好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情感的弱化就是突出的一例。  我们如此断言过:文学在于为人类社会的存在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基础。而这一“基础”中理所当然地应包含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悲悯情怀。

若从上面所说到的这三个基本面来考量,这些选在“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中的作品是最理想的范本。它们在三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也是人的平衡,人类的平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勇敢的船长/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鲁德雅德·吉卜林
译者 吴刚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95436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2014109630
中图分类号 I561.8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