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闻评论在广播电视节目体系中的分量加重,节目形态也越来越丰富,一些高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纷纷将“广播电视评论”从原有的《新闻评论》课程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设《广播电视评论》或《视听评论》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撰写了这本教材。
《视听评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何志武编著,介绍了视听评论的兴起及社会影响、视听评论的媒介属性与优势、视听评论的表现形态、视听评论的选题与立意、视听评论的观点提炼与呈现等,供读者阅读和学习。
| 图书 | 视听评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信息传播与新媒体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随着新闻评论在广播电视节目体系中的分量加重,节目形态也越来越丰富,一些高校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纷纷将“广播电视评论”从原有的《新闻评论》课程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设《广播电视评论》或《视听评论》课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撰写了这本教材。 《视听评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由何志武编著,介绍了视听评论的兴起及社会影响、视听评论的媒介属性与优势、视听评论的表现形态、视听评论的选题与立意、视听评论的观点提炼与呈现等,供读者阅读和学习。 目录 第一章 “观点时代”的到来:视听评论的兴起及社会影响 第一节 视听媒介言论的勃兴 一、视听评论的发展历程 二、视听评论的勃兴及其动因 第二节 “观点时代”的媒介言论生态 一、视听新闻信息的内涵拓展 二、“观点时代”的媒介言论生态 第三节 视听评论兴起的多重价值 一、第一解释权与舆论引导力 二、思想的深度与媒体的高度 三、评论的锐度与监督的力度 四、言论场的构建与媒介功能的拓展 第二章 理性与直观:视听评论的媒介属性与优势 第一节 有理有据:新闻评论的共性特征 一、缘事而发 二、有理有据 三、巧妙论证 第二节 人耳人心: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与要求 一、广播评论的媒介优势 二、广播评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形神兼备:电视评论的媒介优势与要求 一、电视评论的媒介优势 二、电视评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灵活多样:视听评论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配发评论 一、本台评论 二、评论员评论 三、本台短评 第二节 即兴点评 一、记者点评 二、主持人点评 第三节 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地位与作用 二、新闻述评的基本结构 三、新闻述评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第四节 谈话体评论 一、访谈式评论 二、闲聊式评论 三、论辩式评论 第四章 有的放矢:视听评论的选题与立意 第一节 视听评论选题和立意的关系 一、选题——视听评论的“头道工序” 二、立意——视听评论的灵魂 三、选题和立意的关系 第二节 视听评论选题的价值取向 一、选题的原则 二、选题的来源 第三节 视听评论立意的巧妙构思 一、立意的基本要求 二、立意的思维方法 第五章 切中要害:视听评论的观点提炼与呈现 第一节 视听评论的临场性特征 一、现场点评:第一解释 二、即兴点评:丰富信息 三、交流点评:层层递进 四、论辩点评:步步紧逼 第二节 视听评论的观点提炼 一、抓住事实核心提炼观点 二、抓住社会热点提炼观点 三、抓住民议焦点提炼观点 第三节 视听评论的观点表达 一、旗帜鲜明 二、理性平衡 三、深入浅出 第六章 形象可感:视听评论的论据选择 第一节 理论性论据深刻通俗 一、理论性论据的分类 二、理论性论据的选择 三、理论性论据的功能 第二节 事实性论据形象可感 一、事实性论据的分类 二、事实性论据的选择 三、事实性论据的功能 第三节 理论与事实论据优势互补 一、理论性论据需要事实性论据支撑 二、事实性论据需要理论性论据深化 第七章 互动与论辩:视听评论的论证方式 第一节 夹叙夹议,事实与评论交织 一、事实叙述是视听评论的核心依托 二、意见表达是视听评论的核心价值 三、夹叙夹议的类型与要求 第二节 观点论辩,理性与直观杂糅 一、论辩过程构成直观的过程性图景 二、理性表达体现视听评论的品质 第三节 多人参与,群言令异见纷呈 一、多人参与丰富视听评论的论证内容和形式 二、异见纷呈回归新闻评论的本质 第四节 多向互动,谈话场内外互联 一、视听评论营造了交流互动的谈话场 二、新的媒介技术带来谈话场延伸 第八章 机敏睿智:主持人对话语场的营造 第一节 主持人在视听评论中的角色定位 一、视听评论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差异 二、视听评论中主持人的角色内涵 第二节 主持人在视听评论中的职业素养 一、大局意识和政治素质 二、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识见 三、机敏的反应和睿智的表达 四、宽容的态度与理性的引导 五、权威的形象与独特的个性 第九章 能言善辩:视听媒介的评论员遴选 第一节 视听媒介评论员的作用 一、舆论引导:赋予新闻第一时间解释权 二、舆论监督:针砭时弊,彰显新闻评论的锐度 三、品牌标签:提升新闻评论节目的辨识度和影响力 第二节 视听媒介评论员的特征 一、境内外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身份比较 二、视听媒介评论员的特征 第三节 视听媒介评论员的选择 一、视听媒介评论员的来源 二、视听媒介评论员资源的使用 第十章 个性与多元:视听评论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网络视听评论的尝试 一、网络评论的基本特点 二、网络评论的视听化发展 第二节 视听评论的未来 一、分量更突出 二、选题更广泛 三、观点更个性 四、主体更多元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视听评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1世纪信息传播与新媒体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何志武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2453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22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