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研究》由林精华、程巍主编,如何使文化研究在外国文学界不是作为流行理论被套用,而是内化成作为视野和方法的“文化转向”,具体运用于对英语文学、俄语文学、法语文学、德语文学、东南亚文学、比较文学等具体个案阅读、辨析、判断,这显然是外国文学研究进程中艰难而又重要的变化,同时又是醒目的标示。本论文集就是显示这种转型的重要成果。
| 图书 | 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研究/文学论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研究》由林精华、程巍主编,如何使文化研究在外国文学界不是作为流行理论被套用,而是内化成作为视野和方法的“文化转向”,具体运用于对英语文学、俄语文学、法语文学、德语文学、东南亚文学、比较文学等具体个案阅读、辨析、判断,这显然是外国文学研究进程中艰难而又重要的变化,同时又是醒目的标示。本论文集就是显示这种转型的重要成果。 目录 英国文学研究 意识流与日常生活 ——以乔伊斯与伍尔夫为例 “帝国号手”的暮年:鲁德亚德·吉卜林后期小说研究 女性视角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经典的解构 城市、驱魔与自我身份:《错尽错觉》中的巫术与宗教 神坛上的玛塞莉娅:从近代英国流行文化看《米兰公爵》 对女性崇拜的再现 法国文学研究 台湾汉译法国文学作品之进程 18世纪法国巴黎“文学场”中的伏尔泰 ——以《查第格》、《老实人》等三部哲理小说为例 我杀故我在? ——《死亡之匣》中的存在与荒诞 俄国文学研究 论扎米亚京小说《我们》中之悲剧与反讽 ——神话原型批评之分析 罗蒙诺索夫批评史三题 后苏联俄国文学产品:满足俄罗斯帝国诉求的审美消费 黑格尔与胡塞尔:雅克布逊诗学的哲学渊源 美国文学研究 《万有引力之虹》的技术伦理观 谁在歌唱? ——论《野草在歌唱》和《最蓝的眼睛》中 反抗性话语的形成 感伤之旅:在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上 ——《太阳照样升起》作为旅行文学 图像转折时代与《美国》三部曲的语像叙事 空间叙事理论视阈中的纳博科夫小说研究 格雷·史奈德的“砾石成道”表意法研究 东亚文学研究 韩国檀君神话的神坛、坛树与原始性 比较文学视域下“雨”、“月”意象的解析 ——以《雨月物语》为例 村上春树的“越位”——兼论后冷战时期中的“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王国维“境界”的西学来源 从“神学家们的讽喻”到“诗人们的讽喻” ——但丁的讽喻诗学与《神曲》创作 诗学思辨:奥斯维辛之后西方文学观念的嬗变 编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化转向与外国文学研究/文学论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林精华//程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2340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6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70 |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 印刷时间 | 2013-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106-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