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享受空无/星云日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编著的《享受空无》内容简介:世间的拥有,拥有一就没有二,拥有这兢没有那,能享受“无”的快乐,则一切皆是无穷、无尽、无限,“无”中生有,“无”中更多。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内容推荐

星云大师编著的《享受空无》内容介绍: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长的写照、经验的记载。也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大部分的日记是私密的,或深植内心深处,或随着岁月泛黄……这是一份特别的日记,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享受空无》,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目录

自序 星云

悲智无限 丁守中

心地宝藏(1995年1月1日-1月15日)

新的开始(1995年1月16日-1月31日)

享受空无(1995年2月1日-2月l5日)

心的安住(1995年2月16日-2月28日)

编辑后记

试读章节

一月五日

星期四

早上和弟子、学生普参的时候,发现有人在打瞌睡。或许是这几天活动多,起早睡晚,年轻人体力不支就打起瞌睡。

说起打瞌睡,古今中外的老师都遭遇过同样的情形。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大白天正在对着莘莘学子倾囊相授时,弟子宰我却打起瞌睡来,并且发出有节奏的鼾声,孔子于是责骂宰我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大白天打瞌睡在夫子看来,是浪费光阴,蹉跎岁月,好比腐朽的树木不堪雕琢,涂上牛粪的墙壁无法粉刷一样无可救药。

佛陀有一天在讲堂对弟子们说法时,阿那律当众打起瞌睡,佛陀于是喝斥说:“咄咄汝好睡,螺蛤蚌壳内,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阿那律从此发奋精进,昼夜不眠,结果把眼睛弄瞎了,后来佛陀教他修天眼通,终于成为佛陀座下天眼第一的大弟子。

《大智度论》记载一则故事,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对弟子们说法,坐在佛陀对面一位年老的头陀弟子因为体力不济,打起瞌睡来,并且散腿,把双脚直接朝着佛陀;而坐在角落的七岁小沙弥,却威仪具足地结跏趺坐,进入禅定。佛陀于是观机说法,何谓长老?长老者,不是年纪大,住佛门久的,就叫做长老。在佛门睡觉十年,不如对佛教发心、有三年贡献的人。

佛陀为什么对打瞌睡的弟子如此严厉?过度睡眠,就是放逸、懈怠。人在睡眠时,诸根无法运用,如同死去一般,因此,佛教把烦恼称为随眠。适当的睡眠,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但是过度的睡眠,就浪费了生命。

早年,我在寿山佛学院教书时,看到一些同学打瞌睡。过去打瞌睡,是因为早上起得早,凌晨三四时就起床了,上早殿、过堂用斋、打扫庭院,经过一番功课,到了七时上课时,体力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于是配合老师授课的抑扬顿挫声,就不自觉地打起瞌睡来。同学们为了提起精神,有的人涂抹绿油精,有的人用笔撑住头,有的人用手掐自己的大腿,有的人干脆站起来。

说到打瞌睡的姿态,形形色色,有趣极了。有的人以手支颐,仿佛美人托香腮;有的人头向后扬,如仰天长啸;有的人频频点头,如小鸡啄米;有的人左右晃动,如关公读春秋……

人生百态,从打瞌睡当中,就可看出端倪来了。

一月六日

星期五

每次到各别分院巡视时,总是挂念徒众是否能身心安住?能和合大众?能有密行?能了解常住的宗风?能忠于常住?能明辨是非?能说法度众?我曾经自许为良医,为我的徒众把脉,找出病源,并加以对治。因此,当徒众要求接心、小参、座谈时,我都不忍拒绝。

上午八时。在西来寺的小会议室里和徒众接心。

我一生当中,一直很用心地推广“人间佛教”。在讲述佛法时,要让大众听得懂;书写文章时,要让大众能体会;兴建道场时,要让大众用得上;举办活动时,要让大众能参与;开办法会时,要让大众能法喜;海外弘法时,会提供语文翻译。我随时随地顾及大众的需要,因为实用的佛教,才是人们所需要的佛教。

台湾的佛教除了胜书院、维摩书院外,更需要佛教的函授学校,因为唯有函授学校才能将佛法“人间化”的理想普及于世界各个角落。我心目中理想的函授学校,一个星期寄两次讲义,一个月寄一份录音带,三个月寄一份录影带。一年下来,所学的课程,不比正规的大专院校所学的少。

此外,就是都市佛学院的设立。佛光山在台湾各地有四十多所别分院,硬体的设备像礼堂、讲堂、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等都已具备。至于软体方面,只要招考硕士班毕业的老师十位、佛学院毕业的老师十位、佛光会的檀讲师和佛学院毕业的在家众十位。南部、中部和北部三区各派十位老师,每星期轮流到各乡镇上课两次。几年下来,就可以栽培无数的佛教人才。

我的理想很多,想要办的事业来不及进行,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有“以师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的徒众来发心,这些理想才能实现。我也鼓励西来寺的住众福慧双修、解行并重。修行固然重要,慧解也不可忽视。

1每天做十份佛法名相表解。例如:三法印、五戒、八正道、十二因缘等。

2每天选择抄写《阿含经》一卷,并翻译成白话。日积月累,必能深入经藏法海。

3每天读诵演讲集一篇,训练口才。

如此恒心积累点点滴滴,佛学基础才能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般地扎实,也就能从事“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的佛教事业了。

会中,由西来寺的住众投票选举最发心、最有人缘、最勤劳服务的人选。慧济、宗元、慧传、依勤、依果、满发、满愿、觉妙、觉严上榜,由我亲赠南非蜜腊念珠,以资奖励。其实,有很多人默默地耕耘,为常住发心尽力,他们的贡献是不可抹煞的。但是,这是一个有音声、有色彩、有动作的世界,要把自己的慈悲心自然地流露出来才行。我的出家弟子,宁可没有学问,不可以没有慈悲。同时,我也借此机会训练徒众“选贤与能”的民主素养。

住持依空法师为大家介绍由天下文化主编符芝瑛小姐花费两年时间完成的《传灯——星云大师传》即将于元月二十五日出书。为了替我立传,符小姐的足迹遍及美洲、欧洲、澳洲、亚洲等地,实地采访与我有关的人、事、时、地、物,完全从一位社会人士客观的观点加以著作。诚如天下文化高希均社长所言,读者能从此书一窥佛光山的全貌。

天下文化公司希望能将此书推广为励志丛书,我很感激他们的发心。我非为个人立传,然而《传灯——星云大师传》里有我把“人间佛教”弘扬到五大洲的事迹,有佛教历史发展的纪录,也有佛光山的形象。因此,我同意出版此书。

依空法师为了要让“好书大家读”,已预约五千本。我也把这次专程带来美国的书《写给会员大众的二十封信》发给住众研读,帮助他们了解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宗旨、使命、怎样发展佛光会、佛光会的导向、佛光会员的需要、举办活动的意义等。希望徒众都能了解我的苦心,为国际佛光会会务之推展用心尽力。P26-31

序言

我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写日记。但因那时生活艰苦,纸笔不周,只有将一些人事、新知、杂感、生活等记于脑海中。

一九四九年我初来台湾,最初几年曾写了二十多本约两百多万字的日记。后来自己翻阅时,发觉日记中尽是写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写到自己也是一副愤世嫉俗的丑陋面目。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记簿上写道:“我,是自私的;我,是丑陋的;自赞毁他,妄自议论,实在是人类的劣根性。”写完,我就将二十多本日记付之一炬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到有点可惜,因为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是一个人经验的记载,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假如那些日记至今还保存着,或者从那时起我一直将日记写到今天,相信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有关人事、生活、知识方面的往事可以追忆,不管好与不好,我相信一定可作为做人处事的龟鉴。

一九六三年,我参加“中国佛教会”访问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由于行程紧凑,我就在飞机、火车、渡轮上,甚至有时没有桌子,如在印度天气太热,还趴伏在地面上,写了八十天的日记,每天写好后,要赶在《觉世》旬刊上发表,后来并将之定名“海天游踪”,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想不到却因为内容涉及一些对佛教人士的看法,因而引起不少风波。之后,我又至印度朝圣多次,对于佛国当初值得记述的事迹,并没有留下雪泥鸿爪而深感可惜。

一九六七年,我开始创建佛光山,最初在《觉世》旬刊上发表每天大事记,约数年之久,后因凤山张致良居士认为太过把人事公开报导,故而反对刊出,从此,我对开山时的心情经过未能留下丝毫痕迹,至今回忆,也觉得不无遗憾。

直至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组织了“国际佛教促进会大陆弘法团”到大陆探亲弘法,当时台湾各大日报纷纷邀我写访问日记,可能是因为事情太过繁忙,加上许多敏感问题,实在不易着笔。只有一一婉谢。虽然没有将日记在报纸上发表,但是我仍然写了三十天的日记,后因飞机输送行李时的失误,在大陆所买的书籍和那些珍贵的纪念品,甚至日记统统都遗失了,至今还不晓得流落何方,也许数百年后有人发现到的时候,说不定是一桩历史公案哩!

是一九八九年的七月吧,我为了顾念《普门》杂志的发行量,对其聊尽一点心意,便自告奋勇地向主其事的依空、永芸提供日记给他们发表,从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起,迄今四年,未曾间断。这些日子,我将自己个人的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一切皆公诸于读者之前。只是我的日记挂一漏万,没有真正顾及到生活方面,像有很多书信、谈话、友谊、计划,并没有记录下来,工作、演讲等内容,也由于篇幅的局限,没有完整地详录。尤其是对事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自觉表达得很不完全。  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负责笔录日记的永庄,四年来他最辛苦,尤其因为他没有跟我讲话的习惯,也没有问过我日记要怎样写,或许由于他不讲话的缘故,我也没有特意告诉他我的一些看法。所以,他无法确实地了解我心中的体会,唯有待日记写好后,我在字里行间补上几句就草率地完成。

这本日记除了永庄之外,曾经为我代笔过的有慈惠、慈容、依空、慧军、永妙、满果、依日、依筏、依门、依宏、依晟、永贤、永均、永芸、慧传、满义、永海、满和、永有、依益、觉幻和李仁玉等人,他们有的为我写过一月半月,也有的只写了一天两天,无论记录的多与寡,我仍然要向这些徒众表示感谢,因为有他们,才没有让我的日记在四年里中断过。

有人说,在我的日记中并没有常常看见我读书:也有人说,读我的日记,很少看到我吃饭修行。也甚少叙述我生活中的细节,例如只见我坐飞机,并没有提及我去买票,只听闻我每天去某个地方,并没有说谁替我开车……事实上,天天要做的事情,常常要做的事情,顾此失彼是在所难免的。

也有人问我:日记是什么?我想了想,觉得日记有时候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照;有时候日记是一个知己,可以尽情地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日记是一张功过表,上面记下了我们处世的对与错:又有的时候日记是一部成长史,留下了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也有时候会觉得日记是一个百味坛,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此外,也有许多读者致电来函,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像每次日记发表后,都会看到读者的热烈回响:有的赞美我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奉献,也有的说我的日记犹如一帖清凉剂,熄灭了都市里的喧哗和红尘中的纷争;有的说日记好像一盏明灯,为大家学佛的道路指引方向,更有的说日记好比一朵美丽的鲜花,吐露清香怡人的芬芳……若要真的问我对日记的看法。我则觉得日记是我随心自作、随性自遣的生活小品。

感谢很多人写了阅读“星云日记”的感言,如:“《中央日报》”社长石永贵先生、胡志强先生、作家尹雪曼先生、薇薇夫人等。有的人说我的日记有教育性的内容,有的人说有跟随我弘游天下的感觉,但我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文字并不十分流畅,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十分深入,尤其有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上下关系及诗词古句,我都记不清出处,除感谢外,在此也顺便说声歉意。

现在,《普门》要将我这四年来的日记发行单行本,到一九九二年止,总计有二十册之多(编者注:《星云日记》共四十四册,此序作于前二十册出版时),感谢三宝的加持,和所有亲友信徒的因缘,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这本日记。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开山寮

后记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选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星云大师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已不限于宗教界,更普及全社会。星云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已在大陆出版8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此次岳麓书社出版《星云日记》,分三辑先后推出,第一辑收第1册至第15册,第二辑收第16册至第30册,第三辑收第31册至第44册。各册书名不变,对原版编排格式作了简要调整,极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处理。此次出版除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外,对有些不便大陆读者阅读的词语用法也作了改订,如原版中“计画”“规画”改为“计划”“规划”,“连络”“连系”改为“联络”“联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径改,不出校记。但原版中专名(人名、地名等)之译名,无论常见或稀见,皆一仍其旧,如“布希”(即布什)、“雪梨”(即悉尼)等,为避免转译之误也,读者诸君明鉴。

台湾某些与大陆名称相同的大学或文化事业机构,或其他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机构名称等,加引号表述,如台湾“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等。《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涵盖全国性称谓的报刊名称,加引号表述,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享受空无/星云日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星云大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3800578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6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9.92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3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