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一日星期五
初夏的早晨,华盛顿仍有寒意。早餐时,从电视新闻中得知洛杉矶昨日发生黑人暴动,烧伤掠夺,已有四十余人死亡,千人受伤,建筑设施损失惨重。
去年洛城有位黑人因驾车违规,而被四名白人警察施以私刑殴打,以致全身伤痕累累,颜面神经麻痹,消息传出,举国为之哗然。但是最高法院竟然在昨晨宣布四名白人无罪开释,因此引起黑人极端不满。而远在此之前,有位黑人因光顾韩国超市而被老板娘枪杀,一般认为行窃自应惩治,但罪不及死,然而法院以自卫为由,判妇人无罪,这个案例也为今日的暴动埋下伏笔,再加上过去点点滴滴的新仇旧恨,终于在昨日下午爆发了这场怵目惊心的动乱。黑人们先抢后烧,泄愤的对象不仅是街上的白人,整条街的韩国商店也在这次暴乱中付之一炬:而华人、日人等东方民族则因貌似韩人也遭池鱼之殃,直至军方派出军队镇压,暴乱才平息下来。
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这次暴动固然造成许多人员的伤亡、社会的不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它能使美国朝野正视种族间差异的问题,并且反躬自省,采取对策,也不失为一大教训。
白人固然不能以多欺少,黑人也不能以暴压弱。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只有移民的先后,不应有主客的对待观念,而应扩大胸襟超越地域省籍、种族肤色,本着平等共生的原则,互敬互重,做一个快乐幸福的地球人。
华盛顿是政府要地,十年前,我曾游览过白宫,三年前布希就职典礼,我曾收到请柬。因有事未能前往,今日再游,想对美国知名的历任总统作一番了解。
在此地纪念总统的建筑物有三:华盛顿纪念碑、杰弗逊纪念馆和林肯纪念堂,全都是一系列的白色。
华盛顿是美国开国之父,从家喻户晓的“砍樱桃树”故事中,我们知道他自幼就具有诚挚正义的气度,这与他日后能克服困难,成功立国不无密切关系。
他不善辩论,却辞语恳切,处事严谨,故能深获民心。在一次演讲中,他说:
政治与税金是牢不可分的。一般人民有推选代表进入国会的权利,当然也有向国家缴纳税金的义务。可是,英国政府始终不接受美洲殖民地代表的意见,甚至蔑视我们人格的尊严。而且,只有美洲殖民地课以苛捐杂税,英国人民则可以豁免,这是多么的不公平!有时候英国政府还企图以武力干涉或威胁,实在令人气愤!
其实,我们也曾请愿过,但是每一次请愿书都被驳回,我感到非常遗憾!因此,为了平等、民主,最后只好以武力争取。
这是他唯一的一次公开演讲,虽然结结巴巴,但在场者无不动容。他以理智的口吻告诉大家一个观念:和平是大家所共同向往的,但是绝非丧失尊严的苟安,而是人人在平等的原则下,共存共荣。武力诚然是人所不愿的,但是为了建设文明,造福人群,武力是为千秋万载的生命所必须行使的非常手段。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战争,不是为了和平、自由、民主,而是为了自私、权力,多么的遗憾。
美国第三任总统汤姆士·杰弗逊(一七四三年至一八二六年)是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勇者,他曾反对少数地主操纵土地的不公平现象,也曾起草许多草案,其中最著名的是《独立宣言》,而最受争议的就是“建立宗教自由法案”。
杰弗逊纪念馆馆壁上刻着他的名言:
……谨此向神宣誓:我将永远与任何有违人性的专制暴政抗衡到底。
我并不是一位喜欢鼓吹更改律令宪法的人,但是法律必须与民心相应。当人性更提升、觉悟更高远时,就如同发现了新的真理,人类的态度就应该有所改进,制度亦应与时俱进。如果文明依旧停留在过去祖先的政体上,则如同我们要求大人穿着他童年的衣服一样不宜。
我也不是一位喜欢改革佛教的人,但是佛教也同样要因时制宜,否则不也如同大人穿他幼年的衣服吗?
林肯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一提起林肯,无人不知他对解放黑奴的伟大贡献。一百年前,美国南方以农业为主,但是地广人稀,需要大量引进黑人从事苦力:而北方以工业为主,且地狭人稠,思想前进,不仅反对购买黑奴,而且试图禁止西部新领土的奴隶制度。再加上双方对贸易、关税及州权等见解不同而发生摩擦,终于在一八六一年爆发南北战争。一八六五年,由林肯领导的北方各州终于获胜,不但巩固国家的统一,解放二十万名黑奴,并给予国民身分,而且带领美国走向民主化、工业化与现代化。
自由与民主是美国建国时的理想,林肯为了不使这个理想消失,努力为国家人民开辟出一条更康庄的大道。
斯人已逝,但三位总统的典范却长留青史,永垂人间!
不用阅读史传,也不用亲赴战场,当我们目睹栩栩如生的硫磺岛战役纪念铜像时,如同身历其境,自然生起一股悲壮的爱国情操。P13-17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选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星云大师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已不限于宗教界,更普及全社会。星云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已在大陆出版8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
《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此次岳麓书社出版《星云日记》,分三辑先后推出,第一辑收第1册至第15册,第二辑收第16册至第30册,第三辑收第31册至第44册。各册书名不变,对原版编排格式作了简要调整,极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处理。此次出版除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外,对有些不便大陆读者阅读的词语用法也作了改订,如原版中“计画”“规画”改为“计划”“规划”,“连络”“连系”改为“联络”“联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径改,不出校记。但原版中专名(人名、地名等)之译名,无论常见或稀见,皆一仍其旧,如“布希”(即布什)、“雪梨”(即悉尼)等,为避免转译之误也,读者诸君明鉴。
台湾某些与大陆名称相同的大学或文化事业机构,或其他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机构名称等,加引号表述,如台湾“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等。《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涵盖全国性称谓的报刊名称,加引号表述,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
我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写日记。但因那时生活艰苦,纸笔不周,只有将一些人事、新知、杂感、生活等记于脑海中。
一九四九年我初来台湾,最初几年曾写了二十多本约两百多万字的日记。后来自己翻阅时,发觉日记中尽是写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写到自己也是一副愤世嫉俗的丑陋面目。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记簿上写道:“我,是自私的;我,是丑陋的;自赞毁他,妄自议论,实在是人类的劣根性。”写完,我就将二十多本日记付之一炬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到有点可惜,因为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是一个人经验的记载,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假如那些日记至今还保存着,或者从那时起我一直将日记写到今天,相信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有关人事、生活、知识方面的往事可以追忆,不管好与不好,我相信一定可作为做人处事的龟鉴。
一九六三年,我参加“中国佛教会”访问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由于行程紧凑,我就在飞机、火车、渡轮上,甚至有时没有桌子,如在印度天气太热,还趴伏在地面上,写了八十天的日记,每天写好后,要赶在《觉世》旬刊上发表,后来并将之定名“海天游踪”,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想不到却因为内容涉及一些对佛教人士的看法,因而引起不少风波。之后,我又至印度朝圣多次,对于佛国当初值得记述的事迹,并没有留下雪泥鸿爪而深感可惜。
一九六七年,我开始创建佛光山,最初在《觉世》旬刊上发表每天大事记,约数年之久,后因凤山张致良居士认为太过把人事公开报导,故而反对刊出,从此,我对开山时的心情经过未能留下丝毫痕迹,至今回忆,也觉得不无遗憾。
直至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组织了“国际佛教促进会大陆弘法团”到大陆探亲弘法,当时台湾各大日报纷纷邀我写访问日记,可能是因为事情太过繁忙,加上许多敏感问题,实在不易着笔。只有一一婉谢。虽然没有将日记在报纸上发表,但是我仍然写了三十天的日记,后因飞机输送行李时的失误,在大陆所买的书籍和那些珍贵的纪念品,甚至日记统统都遗失了,至今还不晓得流落何方,也许数百年后有人发现到的时候,说不定是一桩历史公案哩!
是一九八九年的七月吧,我为了顾念《普门》杂志的发行量,对其聊尽一点心意,便自告奋勇地向主其事的依空、永芸提供日记给他们发表,从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起,迄今四年,未曾间断。这些日子,我将自己个人的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一切皆公诸于读者之前。只是我的日记挂一漏万,没有真正顾及到生活方面,像有很多书信、谈话、友谊、计划,并没有记录下来,工作、演讲等内容,也由于篇幅的局限,没有完整地详录。尤其是对事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自觉表达得很不完全。 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负责笔录日记的永庄,四年来他最辛苦,尤其因为他没有跟我讲话的习惯,也没有问过我日记要怎样写,或许由于他不讲话的缘故,我也没有特意告诉他我的一些看法。所以,他无法确实地了解我心中的体会,唯有待日记写好后,我在字里行间补上几句就草率地完成。
这本日记除了永庄之外,曾经为我代笔过的有慈惠、慈容、依空、慧军、永妙、满果、依日、依筏、依门、依宏、依晟、永贤、永均、永芸、慧传、满义、永海、满和、永有、依益、觉幻和李仁玉等人,他们有的为我写过一月半月,也有的只写了一天两天,无论记录的多与寡,我仍然要向这些徒众表示感谢,因为有他们,才没有让我的日记在四年里中断过。
有人说,在我的日记中并没有常常看见我读书:也有人说,读我的日记,很少看到我吃饭修行。也甚少叙述我生活中的细节,例如只见我坐飞机,并没有提及我去买票,只听闻我每天去某个地方,并没有说谁替我开车……事实上,天天要做的事情,常常要做的事情,顾此失彼是在所难免的。
也有人问我:日记是什么?我想了想,觉得日记有时候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照;有时候日记是一个知己,可以尽情地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日记是一张功过表,上面记下了我们处世的对与错:又有的时候日记是一部成长史,留下了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也有时候会觉得日记是一个百味坛,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此外,也有许多读者致电来函,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像每次日记发表后,都会看到读者的热烈回响:有的赞美我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奉献,也有的说我的日记犹如一帖清凉剂,熄灭了都市里的喧哗和红尘中的纷争;有的说日记好像一盏明灯,为大家学佛的道路指引方向,更有的说日记好比一朵美丽的鲜花,吐露清香怡人的芬芳……若要真的问我对日记的看法。我则觉得日记是我随心自作、随性自遣的生活小品。
感谢很多人写了阅读“星云日记”的感言,如:“《中央日报》”社长石永贵先生、胡志强先生、作家尹雪曼先生、薇薇夫人等。有的人说我的日记有教育性的内容,有的人说有跟随我弘游天下的感觉,但我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文字并不十分流畅,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十分深入,尤其有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上下关系及诗词古句,我都记不清出处,除感谢外,在此也顺便说声歉意。
现在,《普门》要将我这四年来的日记发行单行本,到一九九二年止,总计有二十册之多(编者注:《星云日记》共四十四册,此序作于前二十册出版时),感谢三宝的加持,和所有亲友信徒的因缘,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这本日记。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开山寮
星云大师编著的《不二法门》内容介绍: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长的写照、经验的记载。也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大部分的日记是私密的,或深植内心深处,或随着岁月泛黄……这是一份特别的日记,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不二法门》,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星云大师编著的《不二法门》内容简介:做人做事的原则,应有“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理念,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不二法门。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目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