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实话(经典实用的生活哲理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社会是一张密集而冗长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张网中的结点。笔者空明子于此网中有幸透过网眼看到了一点点外部的风景。谨在此,编著了《大实话:经典实用的生活哲理书》,这本涉及为人处世、感情婚姻家庭、职场三大方面的智慧书,希望能让阅读者在每天网中行走的时候,昂起头颅,欣赏网外的风景!

内容推荐

忠言逆耳利于行,实话难听却受用。空明子编著的这本《大实话:经典实用的生活哲理书》用精炼的文字对这些话糙理不糙的大实话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打开这本《大实话:经典实用的生活哲理书》,也许你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目录

第一篇 为人处世: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第一章 方圆处事,正为先/003

过头话少说,过头事少做——说话做事都要有个度/004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哲保身不失为处世良策/006

脑子里要多一根弦——为人处世要多长点心眼/009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需要“视而不见”/012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琢磨对方的言外之意/015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处世方法/018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多赞美别人,不要揭短/021

 第二章 人脉有术,事业通达/025

多栽花,少栽刺——多做好事少树敌/026

浇树浇根,交人交心——与人交往要学会交心/029

居要好邻,行要好伴——好的人脉能使你事半功倍/032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内在的情意比礼物的表面更重要/035

话多了不甜,胶多了不黏——人脉不在广,而在精/037

狗咬丑的,人敬有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041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平时多走动,不要遇到困难时再求人/044

买卖不成人情在——要舍得人情投资/046

不断合作,携手双赢——学历再高也不如良好的人脉圈重要/049

 第三章 老实为人,吃亏是福/053

吃亏是福——现在吃亏,将来得福/054

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老实不会吃亏,反而沾香/056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贪图便宜反而容易吃亏/058

吃一堑,长一智——从吃亏中学处世经验/061

吃亏不算傻,让人不算痴——能吃亏的人才是聪明人/064

欲成大事,必有小忍——忍得一时之气,才能成就大事/067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宽厚待人才能受人尊重/068

钓鱼需长线,有赔也有赚——敢于吃亏就是最大的赢利/071

 第四章 拿得起,放得下/075

舍不得苗,抱不到瓢——放下,是为了下一次的拿起/076

长了人中,短了鼻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不要奢望两全其美/078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事不要斤斤计较/081

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营何止事如毛——心如止水,宁静致远/083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宽恕别人就是宽恕自己/086

宰相肚里能撑船——胸怀大量才能成就大事/088

善于放弃,没有永远的赢利——取舍得当,吃小亏占大便宜/091

 第五章 金钱有价,友情无价/095

朋友好,无价宝——伟大的友谊是无价的/096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朋友既要能同甘,又要能共苦/098

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101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知音难寻,得一必珍惜/104

黄金未为贵,友情值钱多——真正的友情是千金也买不来的/106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朋友的恩情当涌泉相报/109

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好朋友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112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朋友和金钱之间也要有界限/114

 第六章 礼多人不怪,有“礼”赢天下/117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以礼相让,事虽小却能从中获益/118

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讲礼仪总是没有什么坏处/121

见人施一礼,少走十里路——待人有礼,就能少走弯路/124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尊敬别人,就是在尊敬自己/126

礼尚往来,友谊长在——以礼还礼,才能使友情长存/129

君子动口不动手——消除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协调解决/131

求人办事,以礼居敬——让礼仪和修养体现你的尊贵/134

第二篇 婚姻家庭:患难与共,方能白头偕老

 第七章 爱得聪明,天长地久/139

十年修来同船渡,百年修来共枕眠——缘分来之不易,要珍惜眼前人/140

强迫不成买卖,捆绑不成夫妻——感情不能强迫/142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距离产生美/144

喷泉的水堵不死,爱情的火扑不灭——爱情的美好之处就在于“痴”/146

疑心从前门走进,爱情就从后门溜走——爱情容不得半点怀疑/149

烂锅自有烂锅盖,丑人自有丑人爱——其貌不扬的人也有自己的爱情/151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爱情离不开理解与支持/153

 第八章 夫妻关系,以和为贵/155

娶妻不在丑和俊,把家做活值千金——娶妻应该注重贤惠而不是外貌/156

野花上床,家败人亡——家庭的败亡源于背叛/158

最亲不过父母,最近不过夫妻——夫妻是相伴一生的伴侣/160

将相不和邻国欺,夫妻不和邻里欺——夫妻不和是招灾惹祸的根源/162

将怕阵前失马,人怕老来丧妻——人最怕老年时死了妻子,失去了人生伴侣/165

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伴侣的作用是儿女不能替代的/167

莫要上错花轿嫁错郎——别让好花插错了花瓶/170

 第九章 亲子教育,严父慈母/173

父老奔驰无孝子,要知母贤看儿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很大的/174

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176

家有余粮鸡犬饱,户多书籍子孙贤——良好的教育方式非常重要/17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女对母亲的爱远远不及母亲对子女的爱/181

牛要耕,马要骑,孩子不教就调皮——子女不仅需要关爱,也需要管教/184

当面教子,背地教妻——夫妻在子女面前要注意相互维护威信/186

幼时不当人,长大不成人——尊重孩子的人格/188

 第十章 感念恩情,孝敬父母/191

生儿方知父母爱,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做了父母,才能理解到父母的恩情/192

十件褂子抵不上一件袄子,十个叔叔抵不上一个老子——父母给予的恩情是其他任何人都比不上的/194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孝敬父母首先体现在物质生活上/197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担——不要让父母为我们劳累忧心/199

三岁打父父欢喜,长大打父无道理——儿子打老子,天理不容/202

人老了丑,树老了朽,为人难得十八九——应该给老人多一些宽容/204

 第十一章 婆媳融洽,全家和睦/207

家庭合不合,看看儿媳和公婆——婆媳关系和睦,家庭关系就和睦/208

好丈夫好找,好婆婆难找——嫁个好老公不如找个好婆婆/210

篱笆不是墙,婆婆不是娘——婆婆与母亲是不同的/212

“小二”管“大王”——婆媳之间常见的矛盾就是婆婆溺爱孩子/215

 第十二章 左邻右舍,守望相助/219

亲戚远来香,近邻高搭墙——没必要对邻居防备过重/220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急难时,最能及时施援的是邻居/222

邻居失火,不救自危——邻居的危难就是自家的危难,不能袖手旁观/224

远友不可疏,近邻不可断——要与邻居保持长久的良好关系/227

邻舍好,无价宝;和得邻居好,胜过穿皮袄——和睦的邻里关系非常珍贵/229

久住邻居为一族——多年的邻居如同族人一样亲近/232

第三篇 人在职场:蛰伏办公室,修炼百变职场艺术

 第十三章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237

鸟会被双脚绊住,人会被舌头拖累——言多有失,少说为妙/238

少谈论是非,不散播流言——让公司的小道消息止于自己/240

言必达意,抱怨无用——要么提出解决方法,要么闭嘴/242

幽默不同于讥讽,个性有别于无知——玩笑话要把握限度/244

好奇心能害死猫——不要打听别人的薪水和软肋/245

自称好,烂稻草——闲聊时不要夸夸其谈/248

讷于言而敏于行——有归零心态,多做少讲/250

 第十四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得多不如做得对/255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只做对的事,别做无用功/256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少做事,不要做错事/258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盏灯——做问题的解决者而非挑剔者/261

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条船——不要贪功,专注做好一件事/263

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怎样做事要根据形势而定/266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68

 第十五章 大智若愚,明哲保身/271

知足常乐,欲得先失——吃亏有时候是一种投资/272

藏锋露拙,抱残守缺——上司面前,不要过于显露自己/274

让理一寸,得理一尺——职场上切忌得理不饶人/276

会怪怪自己,不会怪怪别人——承担责任并不是愚蠢/279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形势不利时,要学会低头/281

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不要试图与职场小人斗法/284

小事糊涂,大事通明——怀揣明白装糊涂/287

急流勇退,避灾远祸——在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289

 第十六章 应对上司、下属和同事/293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有智慧地接近老板,为升迁铺路/294

爱徒如爱子,尊师如尊父——关爱下属,尊敬上司/297

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不要轻视每一个人/300

新官上任三把火——学会在下属面前立威/302

不仅会唱红脸,还要会唱白脸——好的管理者要学会恩威并济/305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同事有困难,伸出援手胜过千言万语/307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一个知人善任的领导/310

以人为本,留住人才——水平永远大于文凭/312

 第十七章 高明沟通,谈来利益/315

拍马有个架,先笑后说话——职场沟通时,说话别生硬/316

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不要经常用“不知道”回答上司/318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用夸赞的话为自己铺路/321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学会应对尴尬事件/323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用口才在商业谈判中为自己创造业绩/325

“软”与“硬”的高明沟通——曲线沟通,达到目的/328

 第十八章 战胜倦怠,顶住压力/333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斗志/334

别人说别人的风凉话,自己走自己的职场路——不要轻易因为别人的言论而改变自己的志向/336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职场倦怠容易滋生失误/338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熬过倦怠,顶住压力,明天会更好/341

女怕嫁错郎,男怕人错行——工作选你所爱,才会远离厌倦/343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346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善用巧计,借力发力/348

试读章节

脑子里要多一根弦——为人处世要多长点心眼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风险,为人处世多长点心眼总是没错的。智者懂得时刻注意自己的处境、行为、目的,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险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虽然我们不能做到智者那样事事注意,但在必要时,为了保全自己,我们还是应该多手准备,有时候需要以攻为守,避免被动。

公元前224年,秦国老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他送行。这时,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感到很纳闷,满脸疑问地说:“老将军身居高位,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老夫虽为重臣,但即使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不一定能得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向大王要点钱财养家,也为后辈子孙留点基业。”秦始皇听后虽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但没有立即回答他。

王翦带领军队行进到函谷关,也没有忘记要钱要地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王翦手下的心腹们看他这么贪财,觉得不像他的风格,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难道你真的在乎这些吗?”

王翦答道:“我这是为了保全自己啊,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会信任任何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却什么都不要,难道他不会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一举攻下楚国,俘获楚王负当。他马上派人向秦始皇报喜,顺便再次恳请地产,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在京城附近划给他很大一块地,并且将他封为武成侯。

王翦的儿子王责也是秦国将领,他深得父亲的真传,率军先后攻下了魏国、燕国的辽东和齐国,战功赫赫,秦始皇封他为通武侯。他们父子两人都表示只喜欢财物,不求权力,这使得秦始皇非常安心,财物国库里有得是,只要不要求权力,自然可以放心重用。

古人云:“以史为鉴。”我们可以看一下,如果王翦当初什么都不要地攻下了楚国,那么秦始皇一定会怀疑他会取而代之,做楚国的国王。而王翦坚持要钱要地,秦始皇就以为自己有诱饵吸引着王翦,因此坚信他不会有反意。

反之,为人处世,在任何时候都要多长点心眼,如果能做到,睡觉时也要睁着一只眼。否则,很可能对你造成最大伤害之人,就是你认为交情最深的人。与他人合作共事,要互相帮助,但人心隔肚皮,不可不防。如果你全抛一片心,那就等着别人对你杀人诛心吧。多留个心眼总是没错的,一旦出现什么危险,才好另做打算。

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有一个最得力的帮手,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吕惠卿。王安石曾一再向神宗皇帝推荐吕惠卿,并最终打动了皇帝,予以重用,朝中之事,无论巨细,王安石都要与吕惠卿商量之后才实施,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都是王安石说,吕惠卿代笔,然后王安石修改完毕,交付朝廷颁发推行。

当时,变法所遇到的阻力极大,尽管有皇上的支持,但依然有很多老臣冥顽不灵。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更加倚重吕惠卿,把他当成了自己推行变法的主要助手。吕惠卿表面上看也是千方百计帮助王安石,并在努力为变法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实际上他却有自己的“小九九”,他跟王安石好说到底就是想趁机上位。对于这一点,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大臣早已洞若观火。司马光曾当面对宋神宗说:“吕惠卿并不是什么人才,将来扳倒王安石的人,一定是吕惠卿!”又说:“王安石的确是一名贤相,但他看人很不准,竟然相信吕惠卿。吕惠卿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他只在背后出谋划策,王安石出面去执行,这样一来,天下人都以为王安石跟他沆瀣一气了。”后来,这些话传到吕惠卿的耳朵里,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快想尽办法把司马光排挤出朝廷,临离京前,司马光一连数次给王安石写信说:“吕惠卿这样的小人,现在依附于你,想借变法为名向上爬,在你辉煌的时候,他对你自然百依百顺。一旦你失势,第一个上来践踏你的就是他。”

可是,王安石根本就听不进去,在他眼里,吕惠卿是值得交往的朋友,是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的合作同伴,甚至在吕惠卿通过各种手段把王安石宰相的职务卸掉时,王安石仍然觉得吕惠卿不错,就像是自己的儿子一样,他就是自己变法的接班人,还在神宗面前给吕惠卿说好话,推荐吕惠卿担任副宰相职务。

王安石最后失了势,吕惠卿马上露出其狰狞的面目,不仅立刻背叛了王安石,而且通过检举王安石上位做了宰相。他担心王安石还会重新还朝执政,处处打击陷害王安石,先是对王安石的家人下手,把他们都贬到偏远山区,然后开始攻击王安石。

吕惠卿真可谓阴毒小人,在王安石得势之时,他就等着这一天了,表面上对王安石无话不说,无计不从,但暗地里却一直在收集对王安石不利的证据。一次在讨论一件政事时,因没拿定主意,王安石便写信让吕惠卿先不要告诉神宗,但吕惠卿却将这封信交给了神宗。神宗知道后非常生气,但因顾念旧情,没有追究王安石的“欺君”之罪。但吕惠卿还不作罢,直到把王安石整得伤痕累累。

我们痛恨吕惠卿的这种“阴险”,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王安石的不足,他竟然不懂得“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生活中,像吕惠卿这样的小人不在少数,我们若想好好地保护自己,在与人同舟时就一定要留几手,不要动不动就把一片真心抛给别人。

当然,多点心眼不是小心眼,更不是像曹操和秦始皇那样多疑。我们不以整人害人为目的,而只为保全自己,这样既不会伤害对我们有利的人,又可以避免关键时刻的被动。

P9-11

序言

鲁迅先生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群人去给新生儿过百日,大部分人都祝福这个孩子会健康成长,并且说着“做大官”、“发大财”的好话,而有一个人却直接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死。”这虽是大实话,却免不了被主人打出门。

因此,鲁迅先生得出一个结论,实话往往不是好话,虽然常常和真理为伍。

康德曾经说过:“所有的经验都来自于积累”,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一片落叶,就可以阐释出人间四季的轮回更替;一个苹果,就可以成就一位科学家的伟大研究;一群蚂蚁,就可以诠释出生命与团结的伟大。平凡即是伟大,细节决定成败,一句话就可以成为大道理。人的发展和成功往往来源于前人经验的积累,而有些经验比如圣贤的话语,就如同被咀嚼过的食物,虽然剔除了糟粕,但难免因沾染圣人光辉而显面目疏远。孔子在《论语》中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的快乐,然而真正在学习里面感受到快乐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反而是一些 “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类的大实话,组成了一道道甜美的利益菜肴,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进入被教育的世界。

有这么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日《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大实话就好像《阳阿》、《薤露》。既不像《阳春》、《白雪》那样曲高和寡,又不似《下里》、《巴人》那样完全没有任何加工。能对生活有意识地加以总结,一语中的,又能为大家认同的人生智慧,正是本书所说的大实话。

平平无奇,不加雕饰,然而稍加琢磨,便能回味出里面的酸甜苦辣。这便是大实话的魅力所在。

社会是一张密集而冗长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张网中的结点。笔者当然不免困于此网中,然而有幸透过网眼看到了一点点外部的风景。谨在此,编著了《大实话:经典实用的生活哲理书》,这本涉及为人处世、感情婚姻家庭、职场三大方面的智慧书,希望能让阅读者在每天网中行走的时候,昂起头颅,欣赏网外的风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实话(经典实用的生活哲理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空明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53534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5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4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