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家基于其文化价值认同,将儒学的现代复兴视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因此,推进儒学的现代复兴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在现代新儒家看来,既是他们学术创造的最高理想,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沈小勇编著的这本《百年回眸--儒学的现代之境》基于对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创造理想与现实担当意识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不满足于对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生平与思想做平面的泛泛叙述,在书中以纵贯叙述方式,侧重阐述现代新儒家的儒学现代转化思想。
图书 | 百年回眸--儒学的现代之境/当代浙学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代新儒家基于其文化价值认同,将儒学的现代复兴视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因此,推进儒学的现代复兴以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在现代新儒家看来,既是他们学术创造的最高理想,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沈小勇编著的这本《百年回眸--儒学的现代之境》基于对现代新儒家的学术创造理想与现实担当意识的正确认识与准确把握,不满足于对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生平与思想做平面的泛泛叙述,在书中以纵贯叙述方式,侧重阐述现代新儒家的儒学现代转化思想。 内容推荐 近代以来,传统儒学在西学的日益逼近之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可以说,现代新儒家们整整三代人物都自觉地承担了儒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并企图在重建儒学的现代形态中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沈小勇编著的这本《百年回眸--儒学的现代之境》反思百年儒学重构历程,有贡献但也有其不足。我们主张,儒学要谋求现代发展,需要我们立足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吸取现代新儒家的历史教训,走“世俗儒学”之路。我们相信,儒学在世俗社会中不仅能够与世俗价值相互融合,而且作为传统的儒学还能够在中国现代性构建中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作用。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百年反思:儒学与现代性 一、五四时期的儒学论争 (一)儒学危机的转折点 (二)启蒙话语下的儒学批判 二、儒学现代化的历史探索 (一)现代新儒家的时代使命 (二)儒学创生的“转化”话语 三、“儒学与现代性”的逻辑展开 (一)“儒学与现代性”三层面 (二)儒学转化的代际脉络 第二章 文化比较与儒学意蕴 一、梁漱溟:文化路向下的儒学复兴 (一)意欲持中的理性自觉 (二)意欲向前的理智危机 (三)儒学路向的次第重现 二、熊十力:心性本体下的儒学创生 (一)仁心本体的性智自识 (二)科学主义的一元局限 (三)自性大用的儒学新生 三、张君劢:现代价值下的儒学开显 (一)科玄殊异的价值呈现 (二)现代世界的矛盾纷乱 (三)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础 四、马一浮:六艺圣学下的儒学再生 (一)性德具足的六艺之道 (二)功利之患的性情迷误 (三)统摄一切的六艺学说 小结 第三章 价值转承与儒学转化 一、唐君毅:道德理性下的儒学重建 (一)道德自我的仁心主宰 (二)自然主义的漩流浮沉 (三)返本开新的儒学重生 二、牟宗三:生命学问下的儒学充拓 (一)形上道德的智的直觉 (二)对列格局的时代低沉 (三)主体良知的自我坎陷 三、徐复观:历史关照下的儒学转进 (一)感通复性的心的文化 (二)科学世界的思想失落 (三)德治民主的显豁疏导 小结 第四章 文明对话与儒学新生 一、杜维明:全球背景下的儒学开展 (一)人文主义的哲学人学 (二)启蒙主义的现代困境 (三)儒家传统的文明对话 二、刘述先:终极关怀下的儒学抉发 (一)生生之仁的内在超越 (二)全球伦理的规约缺失 (三)理一分殊的儒学进路 小结 第五 章百年儒学创生:贡献与不足 一、儒学现代调适的“得与失” (一)文化传承与价值阐扬 (二)超越境界与孤独游魂 二、现代性儒者解读的“得与失” (一)启蒙反思与现代批判 (二)儒者身份与视界限制 三、儒学转化方案的“得与失” (一)复兴理想与价值蕲向 (二)存在困境与方向迷失 第六章 儒学的现代图景:反思与超越 一、传承与延展:“文化自觉”立场 (一)从“儒学转化”到“文化再生” (二)从“儒学现代性”到“中国现代性” 二、“中国现代性”与儒学的当代创生 (一)路径之一:普世化改造 (二)路径之二:本土化实践 (三)路径之三:全球化对话 结语 世俗化时代与儒学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儒学现代化理论研究综述 附录二 当代儒学研究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反思 索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百年回眸--儒学的现代之境/当代浙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小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3291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5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2 |
CIP核字 | 2014109499 |
中图分类号 | B244.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