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是笔者荣新江2001年出版的((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的续篇,因为主要篇幅是关于粟特人、特别是对入华粟特人及其带来的外来文化的探讨,所以题曰“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本书深入探讨了入华粟特人的迁徙路线和聚落分布;粟特人在农牧交界地带的生活形态,以及从聚落到乡里的社会变迁;书中更聚焦于粟特商队的构成、商队首领萨保如何转变为聚落首领并入仕中国;袄祠的社会功能诸问题。
图书 |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是笔者荣新江2001年出版的((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的续篇,因为主要篇幅是关于粟特人、特别是对入华粟特人及其带来的外来文化的探讨,所以题曰“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本书深入探讨了入华粟特人的迁徙路线和聚落分布;粟特人在农牧交界地带的生活形态,以及从聚落到乡里的社会变迁;书中更聚焦于粟特商队的构成、商队首领萨保如何转变为聚落首领并入仕中国;袄祠的社会功能诸问题。 内容推荐 继《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之后,《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是作者荣新江又一部汉唐中西文化交流的力作。 近十多年来,随着安伽、史君等粟特首领墓葬在中原出土和大量汉文墓志的新刊,来华粟特人及其历史文化成为丝绸之路研究中的热点。本书深入探讨了入华粟特人的迁徙路线和聚落分布;粟特人在农牧交界地带的生活形态,以及从聚落到乡里的社会变迁;书中更聚焦于粟特商队的构成、商队首领萨保如何转变为聚落首领并入仕中国;袄祠的社会功能诸问题。并阐发安禄山的种族、宗教信仰及其叛乱基础;强调入华粟特人的多元文化特性。 作者江立足本土,兼具国际视野,力图以陈寅恪所倡导的“通识”方法,对前所不详的粟特文明,做出富有新意的探索。 目录 序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代前言) ——中古时期粟特人的迁徒与入居 第一编 粟特人的迁徙与聚落 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补考 北朝隋唐粟特人之迁徙及其聚落补考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流寓南方的粟特人 唐代六胡州粟特人的畜牧生活形态 ——2007年西北农牧交错地带城址与环境考察纪略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新获吐鲁番文书所见的粟特人 9、10世纪西域北道的粟特人 从聚落到乡里 ——敦煌等地胡人集团的社会变迁 第二编 粟特商队与祆祠 萨保与萨薄:北朝隋唐胡人聚落首领问题的争论与辨析 萨保与萨薄:佛教石窟壁画中的粟特商队首领 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 北朝隋唐胡人聚落的宗教信仰与袄祠的社会功能 安禄山的种族、宗教信仰及其叛乱基础 第三编 入华粟特人的多元文化 四海为家 ——粟特首领墓葬所见粟特人的多元文化 有关北周同州萨保安伽墓的几个问题 Miho美术馆粟特石棺屏风的图像及其组合 粟特与突厥 ——粟特石棺图像的新印证 金樽美酒醉他乡 ——从安伽墓看粟特物质文化的东渐 略谈徐显秀墓壁画上的菩萨联珠纹 中古贵族墓室壁画上的胡风 ——猎豹、杂服及其他 附录 粟特首领墓葬研究中的通识问题 纪念马尔沙克——兼谈他对粟特研究的贡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荣新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05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6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34 |
CIP核字 | 2014122881 |
中图分类号 | K308.3 |
丛书名 | |
印张 | 2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53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