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马杀鹰所著的《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是一本为大陆国家而写的关于海权的书。对于当前的人们而言,海权对于保卫关系国家繁荣发展的航道安全,以及开发无穷无尽的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其实已经无需过多阐述,因为这已经是一望而知、相当清楚的事情。真正的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周边环境极其复杂的大陆和海洋领土都很广阔的发展中大国,能否建立持久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海权呢?

内容推荐

马杀鹰所著的《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回顾了自发现美洲大陆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这四百多年来的世界大国海洋力量的兴衰;比较了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等海洋霸主的更替,指出了经济力量、金融力量和海洋力量三者在大国崛起中缺一不可的关系,并指出我国未来走向海洋的发展战略,《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笔流畅,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海洋史画卷。

目录

第一章 世界史上的海权问题 /1

 第1节:欧洲的困境:在大航海之前 /1

 第2节:中国引发的科技革命 /19

 第3节:大航海的黄金时代 /29

 第4节: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人云亦云的历史谬误 /45

 第5节:伊比利亚的时代 /53

 第6节:海上马车夫的崛起和溃灭 /68

 第7节:中国古代海权的最后一丝光亮 /93

 第8节:彼德大帝的奋斗和俄国的宿命 /105

 第9节:英法争霸与日不落帝国海洋霸权 /123

 第10节: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35

 第11节:北美政治的简单化和“海权论”的提出 /155

 第12节:德国悲剧性的海洋之路 /167

 第13节:历史的总结:从生存走向胜利 /177

第二章 海权问题的现状 /193

 第1节:中美崛起时期海权的简单比较 /193

 第2节:海权的短板:写在俄格冲突之后 /203

 第3节:美国的天然盟友在哪里 /207

 第4节:陆军是国家的命,海军是国家的钱 /217

 第5节:从门罗主义到门户开放,从和平共处到吊民伐罪 /230

 第6节:英美和日本 长城和岛链 /238

 第7节:日本也是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 /254

 第8节:利比亚战争的海权因素 /256

 第9节:重读麦金德 /257

第三章 印度洋博弈 /265

 第1节:边缘地带的理论对东亚和南亚格局的现实意义 /265

 第2节:印度:一个泥足的巨人 /270

 第3节:大国逐鹿中亚 /273

 第4节:黑海地区能源输出管线简介以及小议 /280

 第5节:印度洋是财富之源泉,海权之核心 /284

附录 /298

 一、东亚均势的历史和未来 /298

 二、大国意识是小国的悲哀 /311

 三、欧洲的过去与美洲的未来 /313

 四、写在日本大地震之后 /327

 五、被人忽视的煤炭 /330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世界史上的海权问题

历史总是千变万化,事实真相却任人打扮;但是鉴于人类文明的短暂,我们还没来得及经历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所以地理相对历史而言则显得更加真实和客观。人类的大部分历史都发生在陆地上,或是在水上,当然现在天空和宇宙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第1节:欧洲的困境:在大航海之前

欧洲的地理有其特殊性。

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边陲(在地理知识未被充分掌握的时代,几乎全世界人都喜欢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描绘为世界或者宇宙的中心>,它其实是一个被大西洋、地中海和波罗的海所包围的半岛,但是欧洲人却喜欢美其名为大陆,个中心态颇为有趣,这是其一。

欧洲南北各有一个“地中海”,相对其他文明地区这是唯一的。亚洲只有一个南中国海,美洲只有一个加勒比海。这种特殊的地理结构使得欧洲不存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而且海道的畅通使得欧洲的南北两侧深人大陆腹地,两岸可以获得比较持久的繁荣,适合开展大宗商品的远距离贸易,航海事业得到不停顿的发展。

欧洲的整体地理形状极其复杂,它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半岛组成的,这是其一。

半岛是造成政治分裂的地理因素之一,或许还属于最严重之列。在东亚范围,虽然半岛不多,但是其中两个最大的半岛在历史上都成功阻止了大陆国家的前进政策,并在当代建立了一个以上的国家。不过当它们出现统一倾向的时候,当地的激进势力都受到了外部强权的压制。在欧洲范围,较大较突出的半岛都以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国家的形式存在。

欧洲内部地理条件的复杂性相当不利于单一政权的建立;无论是内部的竞争者,还是来自东方的强大的游牧民族都无法成功;曾经建立的统一性的大陆政权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无不在短时间内就分崩离析。

分裂是欧洲政治最典型的特征(不但在于如前所述的地理因素,还在于这种地理因素被非欧洲大陆的海权国家所充分利用)。这种情况曾经为欧洲的崛起创造了优越的内部竞争环境,但是到了全球竞争的时代,昔日的优势却变成了劣势。二十世纪上半叶,两大海陆强权两次终结欧洲进一步统一的努力;直到如今欧洲依然执着地试图通过欧元迈向统一,但是现在的欧洲早已经不能控制世界的全部了,一切都比过去变得更加艰难。

欧洲在地理上在历史上具有明显的整体封闭性,这是其三。

“其南是广阔的沙漠,骑骆驼要花大约三个月才能横渡,因此黑人便和白人隔离开了。其西是茫茫大海,其北是冰封的海洋。其东北是无穷无尽的松林和河流,河水不是经过冰块壅塞的河口流人北冰洋,便是流人内陆海,例如和海洋隔绝了的里海。只在其东南才有可以通行的绿洲路线通往外界,但是从第7世纪到第19世纪,这些路线差不多全部被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封住了。”(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商务印书馆1965年5月初版P53)

需要指出的是,麦金德时代的人们认为欧洲和非洲的天然边界不是地中海而是撒哈拉大沙漠,地中海南岸则是欧洲历史和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与当代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别。

大航海之前的十字军运动代表了欧洲冲出地理隔绝和政治重围的努力,因为他们发现,即使海上恶浪滔天、航路漫长,但是陆地上的敌人尤其是穆斯林军队显得更加难以对付。打不过去,就绕过去嘛,最后大西洋人和俄国人成功了。大航海运动其实是在地理和政治现实下逼出来的,十五世纪天时地利人和,大航海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总而言之,我们经常将这个大半岛笼统地称为欧洲,从地理学而言是可以清晰阐述这个概念的(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个范围是动态的),但是从政治而言,人们遇到的困难显然将大得多。我个人认为起码在第一个千年之交,欧洲只意味着基督教世界;在1200年,欧洲作为基督教世界最起码应该分为地中海欧洲和大西洋欧洲两个部分,否则我们面对这个概念将无所适从;而在1 500年,基督教世界又分裂为新教和天主教两个部分(欧洲南北对抗的延续,美洲是欧洲的翻版)。这是一个地理上复杂、政治上分裂的的半岛,自古以来社会发展落后,农耕技术低下,物质生产匮乏,人民的生活条件极其困苦。

现在评述欧洲的中世纪,虽然不能说是一片黑暗,但是如果有人断言欧洲(准确地说,应该是其西部)几个世纪之后将要成为世界的中心,那真的需要依赖于现代历史研究的后见之明了(当然有不少西方历史学家认为欧洲从罗马甚至希腊时代就开始领导世界,这显然是无稽之谈)。那个时期的欧洲人千辛万苦跑到文明世界,无不对所到达的地区顶礼膜拜(可以参考大量欧洲人对中国以及伊斯兰地区的描述,而在中国极少出现这种记录。一直到近代的时候,我们才认知到中国的不足),可见欧洲之落后。当然这绝非因为欧洲人特有的谦逊,他们对非洲或者美洲的描述可不是这个态度。

P1-3

序言

中国现在拥有了谈论海权的资格,这是一件幸事,因为当今世界能够拥有这种资格的国家,可谓凤毛麟角;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够谈论这些伟大的主题,尤感自豪。

这是一本为大陆国家而写的关于海权的书。对于当前的人们而言,海权对于保卫关系国家繁荣发展的航道安全,以及开发无穷无尽的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其实已经无需过多阐述,因为这已经是一望而知、相当清楚的事情。真正的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周边环境极其复杂的大陆和海洋领土都很广阔的发展中大国,能否建立持久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海权呢?

马汉在海权六要素中开宗明义提出:“如果一个国家所处的位置,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其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那么这个国家就比一个以大陆为界的国家具有更有利的地理位置。”(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73]》,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版);麦金德则进一步认为:“我们可以大谈船只的机动性,舰队之便于远征,但是,归根到底,海上强国基本上取决于适当的基地,物产丰富而又安全的基地。”(麦金德:《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商务印书馆1965年5月初版)。

英国作为一个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岛国,拥有发展海军、拓展海权的天然优势,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制止了国家分裂,避免了北美大陆出现类似欧洲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均势格局,同时宽阔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夹护的地理优势使得美国成为一个大陆岛,从而为发展海权奠定了类似英国但更为优越的基础。

反观作为大陆国家的西班牙、法国、德国、俄国,他们并非没有意识到海洋以及海上力量的重要性,但是长期被陆地上的危险所束缚,被陆地上的诱惑所羁绊,或在海权国家布设的均势格局中无法脱身,有的更被海权国家全方位遏制,从而丧失了海洋带来的巨大机会,导致国家民族一败再败。

当然我也并非鼓吹地理决定论。地缘优势可以解释一个国家的崛起,但是无法解释一个国家的衰落。作为岛国的日本,有着与英国类似的地理条件,却没有得到类似的结果值得阐述,也值得深思。

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国力蒸蒸日上,国家利益相关点遍布全球。保护航道和海外资产安全,开发海洋资源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严峻的挑战。而要应对这个挑战,仅仅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或者仅有所谓的海洋意识是远远不够的。

海权是陆权的延伸。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摆脱大陆政策局限的国家,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海权国家。由此可见,中国要想伸张海权,首先必须从大陆均势现状中解脱出来,然后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巨大的坚不可摧的海上力量的基地,从而扬帆起航,纵横四海。

结束本序之前,首先我要感谢编辑曹磊,没有他的慧眼识珠以及大力奔走,此书的出版是不可能的;其次我要感谢天涯社区国际观察的老版主和众多网友,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不可能有那么浓厚创作的信心和欲望;最后我还要感谢家人,如果没有他们在背后的默默支持,此书的完成也是不可能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海权论--中国崛起的海洋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杀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79013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55-49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