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策略研究
内容
目录

理论篇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 杭州市概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研究进展与实践

 2.1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研究进展

 2.2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实践

 2.3 借鉴与启示

3 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2 劣势分析

 3.3 机遇分析

 3.4 挑战分析

 3.5 结论

4 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4.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4.2 低碳城市的利益相关者

 4.3 主要利益相关者对低碳城市的认知与需求意愿

 4.4 小结

5 杭州市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选择

 5.1 杭州市碳排放测度与预测

 5.2 杭州市低碳发展模式:综合型“低碳社会”模式

 5.3 低碳生产模式

 5.4 低碳消费模式

 5.5 森林碳汇模式

6 杭州市低碳城市的发展策略

 6.1 提升现代服务业与推行清洁生产相结合,发展特色低碳产业

 6.2 推进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实现优质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

 6.3 构建立体式多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清凉杭州”

 6.4 建设低碳示范社区和低碳教育载体,引导居民低碳消费

 6.5 构建“五位一体”交通体系,促进低碳交通消费

 6.6 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和实现城市建筑低碳化

案例篇

7 低碳生产模式案例研究

 7.1 选择依据及案例企业概况

 7.2 新能源发展项目:电动汽车

 7.3 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和推广项目:余热锅炉发电

 7.4 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7.5 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污泥焚烧发电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7.6 新能源发展项目:太阳能项目

 7.7 启示与借鉴

8 低碳消费模式案例研究

 8.1 杭州低碳出行的免费公共自行车

 8.2 低碳示范社区——下城区

9 森林碳汇模式案例研究

 9.1 临安森林资源及其碳汇潜力

 9.2 森林碳汇的实践——临安毛竹碳汇林项目

 9.3 森林碳汇模式存在的问题

 9.4 影响森林碳汇模式选择的因素

 9.5 启示与借鉴

内容推荐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国际社会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其中“低碳”发展模式获得了普遍认同。城市既是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集中地,无疑成为低碳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碳排放总量日趋增长的重要时期,发展低碳城市意义深远,势在必行。

作为东部发达省份浙江省省会城市的杭州市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超农村,工业化水平较高,已跻身于“中上等”发达地区行列。但是,杭州在向高收入水平迈进中受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制约,当前正处于关键的转型升级时期,因此打造低碳城市是必然选择和明智之举,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

沈月琴、周隽、朱臻等编写的这本《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围绕“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策略研究”主线逐层展开,探讨了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背景、模式以及策略。全书9个章节分为两大部分,前6章是第一部分,即理论篇,后3章是第二部分,即案例篇。

理论篇梳理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背景,综述了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进展和实践,结合杭州市实际进行了SWOT-Pest和利益相关者分析,测度并预测了杭州市的碳排放情况。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案例篇挖掘和提炼了杭州市现有与低碳城市发展相关的典型案例和亮点。各章节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第1章梳理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的相关背景,扼要介绍了杭州市概况(自然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策略研究》的研究目标、内容、研究思路,遵循参与性诊断——参与性设计的逻辑框架介绍了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综述了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进展和实践,阐述了低碳经济、森林碳汇与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在逻辑联系,依次归纳了其特征和研究进展,重点切人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发展策略、政策以及发展评价,并对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实践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可为杭州市乃至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第3章运用SWOT-PEST分析方法对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据此提出SWOT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铺垫。探讨了杭州市作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而能源极度匮乏的城市,生态环境良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国际旅游之都,在现阶段是否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基础,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何。

第4章在对利益相关者概念和分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基于米切尔分类法界定了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森林经营者、公众等。通过政府、企业关键信息人访谈、森林经营者、公众问卷调查等大量实地调研对上述主要利益相关主体展开研究,分别探讨了各类主体对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认知、作用和需求意愿。以公众为例,一次杭州市公众调研得知有60.54%的公众知道杭州市正在打造低碳城市,信息来源渠道主要是新闻媒介,94.22%的公众表示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有必要。森林经营者参与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参与碳汇林的经营,调查得知84.17%的受访农户对于碳汇交易持支持态度。Logisiti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家庭劳动力越多,对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认识越强,越倾向于参与森林碳汇交易。而林地面积越大,越不愿意参与碳汇林的经营。

第5章探讨了杭州市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首先依据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对杭州市2000~2010年碳排放量进行了测度,利用GM(1,1)和ARIMA(1,2,1)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了杭州市未来几年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走向,并分析了杭州市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杭州市已基本具备了综合型“低碳社会”模式的条件和一定的实践基础,据此提出“一个目标、两大途径、多个核心”的全方位立体环绕式综合“低碳社会”发展模式。“一个目标”是低碳发展目标,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两大途径”指尽可能减少碳源,增加碳汇,两大途径最终都是促进绝对碳排放量的减少,而要实现杭州市低碳发展目标,则需要从工业、建筑、交通、消费、森林碳汇等多个核心领域入手。本章围绕低碳生产模式、低碳消费模式、森林碳汇模式的选择依据、主要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建议展开论述。

第6章提出了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策略。低碳城市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杭州市综合“低碳社会”发展模式,需要从多维度设计其发展策略。本研究立足杭州市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杭州市特色,提出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应重点采取以下六大发展策略,即提升现代服务业与建立清洁生产相结合,发展特色低碳产业;推进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实现优质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构建立体式多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清凉杭州”;建设低碳示范社区和低碳教育载体,引导低碳消费;构建“五位一体”交通体系,促进低碳交通消费;发展绿色建筑,实现和推广城市建筑低碳化。

第7章即案例篇第l章集中探讨了低碳生产模式案例,从案例企业所处的产业类型,采用的低碳技术,企业规模多样性角度出发选择了五类典型企业。调查企业涉及新能源产业与节能减排领域,新能源产业包括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企业,节能减排企业包括余热发电、废物综合利用等。对五家企业的概况、低碳项目背景、成效、存在的问题、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从政策扶持、企业意识、公众认知和需求意愿多个角度探讨了各项目实施现状以及发展潜力。并最终由点及面归纳和引申出杭州低碳生产发展模式的重要启示和经验借鉴。

第8章是低碳消费模式的案例研究,选择了杭州市世界闻名的免费公共自行车和国内领先的低碳社区案例。分别介绍了两个特色案例的实施背景、运营模式、实施成效及社会评价。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已成为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重要手段,它不仅改变了广大市民的出行消费方式,也改变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同时为国内外其他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示范效应,已成为杭州市一张声名远播的城市名片。低碳示范社区——下城区作为杭州市的一个缩影,低碳实践涉及方方面面,市民作为城市社区生产消费活动的主体,从其生活消费模式角度探讨低碳社区建设有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同时也是低碳社区建设的主要切人点,该案例集中探讨了低碳社区建设和管理对市民生活、工作和消费的影响。

第9章介绍和讨论了森林碳汇模式的相关案例。森林碳汇无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但鉴于其实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因素,国际社会对其态度经历了从谨慎到开放的转变,反映了该模式的不可替代性与巨大优越性,预示着森林碳汇发展的巨大前景。本章重点介绍了临安森林碳汇模式和全国首个毛竹林碳汇造林项目实施的背景、运营情况、收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影响森林碳汇模式选择的因素。研究认为杭州市森林碳汇发展要做到政府重视,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多方支持;广泛宣传,多方参与。

编辑推荐

沈月琴、周隽、朱臻等编写的这本《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相关理论进展和实践,基于SWOT-PEST和利益相关者分析,研究并设计了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发展战略和编制规划提供了研究基础与决策依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杭州市打造低碳城市的模式选择与发展策略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月琴//周隽//朱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866241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K018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2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8:22:31